具體描述
YL13335
軟件設計師教程5版+考試應試指導2版+考試衝刺習題與解答+2009-2016試題
9787302485858 +9787302491224+9787302354055 +9787302404675
基本信息 軟件設計師教程5版 作者
褚華、霍鞦艷 定價: 119 元 印次:5-1 ISBN:9787302491224 齣版日期:2018.02.01 印刷日期:2018.01.16 內容簡介 在軟考中級資格中,報考*熱門的,也是在校學生*關注的是網絡工程師和軟件設計師。
在軟考初級資格中,報考*熱門的,也是在校本科生*關注的是網絡管理員和程序員。
考生一旦通過考試,便有應聘大企業的敲門金磚。
好消息是這四個模塊的。教材,從di1版到現在的di4版曆經10年,終於麵市瞭。
更貼近考點,更有利於考生掌握知識點的di4版齣版後,相信您會有量級的提高
目錄
di1章 計算機係統知識 1.1 計算機係統基礎知識 1.1.1 計算機係統硬件基本組成 1.1.2 處理單元 1.1.3 數據錶示 1.1.4 校驗碼 1.2 計算機體係結構 1.2.1 計算機體係結構的發展 1.2.2 存儲係統 1.2.3 輸入/輸齣技術 1.2.4 總綫結構 1.3 安全性、可靠性與係統性能評測基礎知識 1.3.1 計算機安全概述 1.3.2 加密技術和認證技術 1.3.3 計算機可靠性 1.3.4 計算機係統的性能評價 di2章 程序設計語言基礎知識 2.1 程序設計語言概述 2.1.1 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概念 2.1.2 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成分 2.2 語言處理程序基礎 2.2.1 匯編程序基本原理 2.2.2 編譯程序基本原理 2.2.3 解釋程序基本原理 di3章 操作係統知識 3.1 操作係統基礎知識 3.1.1 操作係統的定義與作用 3.1.2 操作係統的特徵與功能 3.1.3 操作係統的發展及分類 3.2 處理機管理 3.2.1 基本概念 3.2.2 進程的控製 3.2.3 進程間的通信 3.2.4 管程 3.2.5 進程調度 3.2.6 死鎖 3.2.7 綫程 3.3 存儲管理 3.3.1 基本概念 3.3.2 存儲管理方案 3.3.3 分頁存儲管理 3.3.4 分段存儲管理 3.3.5 段頁式存儲管理 3.3.6 虛擬存儲管理 3.4 設備管理 3.4.1 設備管理概述 3.4.2 I/O軟件 3.4.3 設備管理采用的相關緩衝技術 3.4.4 磁盤調度 3.5 文件管理 3.5.1 文件與文件係統 3.5.2 文件的結構和組織 3.5.3 文件目錄 3.5.4 存取方法和存儲空間的管理 3.5.5 文件的使用 3.5.6 文件的共享和保護 3.5.7 係統的安全與可靠性 3.6 作業管理 3.6.1 作業與作業控製 3.6.2 作業調度 3.6.3 用戶界麵 3.7 網絡與嵌入式操作係統基礎知識 3.7.1 網絡操作係統 3.7.2 嵌入式操作係統 3.8 UNIX操作係統實例 3.8.1 UNIX操作係統 3.8.2 UNIX文件係統 3.8.3 UNIX進程與存儲管理 3.8.4 UNIX設備管理 3.8.5 shell程序 di4章 軟件工程基礎知識 4.1 軟件工程概述 4.1.1 計算機軟件 4.1.2 軟件工程基本原理 4.1.3 軟件生存周期 4.1.4 軟件過程 4.2 軟件過程模型 4.2.1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4.2.2 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 4.2.3 演化模型(Evolutionary Model)
《深入淺齣:現代軟件架構設計與實踐》 內容概述: 本書並非一本單純的教科書,而是一份關於軟件架構設計理念、方法論及實踐的深度探索。它旨在幫助讀者構建清晰、可維護、可擴展且高效的軟件係統。全書圍繞“構建卓越軟件的基石”這一核心思想展開,從宏觀的係統觀切入,逐步深入到微觀的技術細節,最終落腳於實用的工程化落地。 第一部分:架構的基石——理解軟件的本質與演進 第一章:軟件設計的哲學與演進: 本章將從軟件發展的曆史長河齣發,迴顧不同時代的設計思想和技術範式(如過程式、麵嚮對象、麵嚮服務、微服務等)的齣現及其驅動因素。 深入探討“設計”本身的內涵,它並非僅僅是代碼的堆砌,而是對問題域的抽象、對約束條件的權衡,以及對未來變化的預見。 分析為何優秀的設計能夠穿越時間的洪流,而平庸的設計則難以持久。 引入“復雜性”作為軟件設計的核心挑戰,闡述其來源(如需求的不確定性、技術的多樣性、團隊的協作等)以及應對之道。 探討“質量屬性”(如可維護性、可測試性、可擴展性、性能、安全性等)的重要性,並為後續章節中如何衡量和實現這些屬性奠定基礎。 本章將穿插對一些經典軟件危機案例的分析,從中提煉齣設計的教訓和經驗。 第二章:架構決策的關鍵要素: 本章聚焦於架構師在決策過程中需要考量的核心因素。 需求分析與架構驅動: 詳細闡述如何從模糊的需求中提煉齣關鍵的架構需求,並理解業務目標與技術實現之間的橋梁。將介紹不同的需求建模技術(如用例、用戶故事、領域驅動設計中的限界上下文等)。 技術選型的原則與誤區: 探討技術選型並非“最好的”技術,而是“最適閤”的技術。介紹評估技術成熟度、生態係統、社區支持、學習麯綫、成本等方麵的標準。警示“技術時髦病”以及過度工程化的風險。 權衡與取捨的藝術: 架構設計往往伴隨著矛盾的齣現,例如性能與成本、安全性與易用性。本章將深入分析這些常見的權衡場景,並提供係統化的分析方法(如ADRs - Architecture Decision Records)來記錄和解釋這些決策。 風險評估與管理: 識彆潛在的架構風險(技術風險、業務風險、組織風險等),並提齣相應的規避和應對策略。 可觀測性與可管理性: 強調從設計之初就考慮如何監控、診斷和管理係統的能力,為後期運維打下基礎。 第二部分:現代架構模式與技術 第三章:宏觀架構風格的演進與選擇: 單體應用: 迴顧單體應用的優勢(開發簡單、部署方便)和劣勢(可擴展性差、技術棧單一、維護睏難),以及其適用的場景。 麵嚮服務架構(SOA): 深入解析SOA的核心思想,包括服務的封裝、重用、獨立部署等。重點講解SOA的優缺點,以及其在企業級應用中的地位。 微服務架構: 詳細介紹微服務的概念、原則(如單一職責、圍繞業務能力組織、去中心化治理、自動化部署等)。深入討論微服務帶來的挑戰(如分布式事務、服務發現、API網關、跨服務通信、數據一緻性等)及其解決方案。 事件驅動架構(EDA): 闡述EDA的原理,包括事件、事件生産者、事件消費者、事件總綫/代理等。分析EDA在解耦、異步通信、實時性等方麵的優勢。介紹常見的EDA模式(如發布/訂閱、事件溯源等)。 其他架構風格: 簡要介紹諸如 CQRS(命令查詢職責分離)、Actor模型等其他重要的架構風格,並說明其適用的場景。 混閤架構: 探討在實際項目中,如何根據業務需求和技術限製,靈活組閤不同的架構風格,構建混閤架構。 第四章:通信與集成:構建順暢的數據流: 同步與異步通信: 深入對比HTTP RESTful API、RPC(gRPC、Thrift等)等同步通信方式的特點,以及消息隊列(Kafka、RabbitMQ、ActiveMQ等)等異步通信方式的優勢。 API設計與管理: 強調RESTful API設計的最佳實踐,包括資源、方法、狀態碼、版本控製等。介紹API網關的作用及其功能(路由、認證、限流、監控等)。 數據集成模式: 講解數據同步、數據轉換、數據湖、數據倉庫等數據集成技術,以及ETL(Extract, Transform, Load)、ELT等數據管道的概念。 服務間通信安全: 探討OAuth 2.0、JWT、TLS/SSL等安全機製在服務間通信中的應用。 第五章:數據存儲與管理:為係統提供堅實基礎: 關係型數據庫(RDBMS): 迴顧關係型數據庫的ACID特性、範式理論、SQL語言。討論其在一緻性要求極高的場景下的優勢,以及在高並發讀寫和水平擴展方麵的挑戰。 NoSQL數據庫: 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NoSQL數據庫,如鍵值存儲(Redis、Memcached)、文檔數據庫(MongoDB、Couchbase)、列族數據庫(Cassandra、HBase)、圖數據庫(Neo4j)。分析它們各自的特點、適用場景以及CAP理論的影響。 數據一緻性模型: 深入分析強一緻性、最終一緻性、會話一緻性等不同的數據一緻性模型,以及它們對係統設計的影響。 緩存策略: 介紹多級緩存(客戶端緩存、CDN、應用層緩存、數據庫緩存)的設計原理和實施要點,以及緩存失效的應對方法。 數據持久化方案: 討論對象持久化(ORM)、文件存儲、對象存儲等不同的數據持久化技術。 第三部分:現代架構實踐與落地 第六章:雲原生架構:彈性、伸縮與高效: 容器化技術: 深入講解Docker的核心概念(鏡像、容器、Dockerfile)、優勢以及在微服務部署中的作用。 容器編排: 詳細介紹Kubernetes(K8s)的架構、核心組件(Pod, Service, Deployment, StatefulSet等)以及其在自動化部署、擴展和管理容器化應用中的核心地位。 服務網格: 介紹Istio、Linkerd等服務網格技術,以及它們在流量管理、可觀測性、安全性等方麵的能力。 無服務器計算(Serverless): 探討Serverless架構的優勢(降低運維成本、按需付費)、代錶性産品(AWS Lambda, Azure Functions, Google Cloud Functions)以及其適用場景。 第七章:DevOps與持續交付:加速軟件價值交付: DevOps理念: 闡述DevOps的核心文化、原則和實踐(CI/CD, Infrastructure as Code, Monitoring)。 持續集成(CI): 介紹CI的工具鏈(Jenkins, GitLab CI, GitHub Actions等)和最佳實踐,以及如何通過自動化構建和測試來快速反饋問題。 持續交付/部署(CD): 講解CD流水綫的構建,包括自動化測試、部署策略(藍綠部署、金絲雀發布等),以及如何實現高頻、高質量的發布。 基礎設施即代碼(IaC): 介紹Terraform, Ansible, CloudFormation等IaC工具,以及如何通過代碼管理和部署基礎設施。 監控與日誌: 強調構建全麵的監控體係(應用性能監控APM、基礎設施監控、業務指標監控)和日誌管理係統(ELK Stack, Splunk等),以實現對係統運行狀態的實時洞察。 第八章:安全性:構建可靠的數字堡壘: 安全設計原則: 介紹最小權限原則、縱深防禦、安全隔離等核心安全設計理念。 身份與訪問管理(IAM): 講解認證(Authentication)和授權(Authorization)機製,如OAuth 2.0、JWT、LDAP等。 數據加密: 討論靜態數據加密(Data at Rest)和傳輸中數據加密(Data in Transit)的技術,如TLS/SSL、AES等。 安全漏洞與防護: 識彆常見的Web安全漏洞(如SQL注入、XSS、CSRF等)以及相應的防護措施。 安全審計與閤規性: 強調建立安全審計日誌,並滿足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業閤規性要求。 第四部分:架構師的角色與成長 第九章:架構師的職責與能力模型: 技術深度與廣度: 探討作為一名架構師,在不同技術領域需要具備的知識儲備。 溝通與協作: 強調與開發團隊、産品團隊、運維團隊以及業務方的高效溝通能力。 領導力與決策力: 分析架構師在技術決策、團隊引導和項目推進中的領導作用。 學習與適應: 麵對快速變化的技術環境,如何保持持續學習和敏銳的洞察力。 業務理解: 強調深入理解業務需求和商業目標,是做齣有價值架構決策的前提。 第十章:架構演進與重構: 識彆架構債務: 探討如何識彆和度量架構中的“技術債務”。 增量式重構: 介紹漸進式地改進現有架構的方法,避免“大爆炸式”的重構風險。 設計模式的應用: 迴顧並講解在架構設計中常用的設計模式(如工廠模式、策略模式、觀察者模式、裝飾者模式等)及其在解決具體問題時的作用。 領域驅動設計(DDD): 深入闡述DDD的核心概念(領域、子域、限界上下文、聚閤、實體、值對象等),以及如何通過DDD來構建復雜領域模型,並指導微服務拆分。 長遠規劃: 架構師如何進行技術路綫圖的規劃,為係統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本書力求通過深入的理論剖析、豐富的案例分析以及實用的實踐指導,幫助讀者建立起全麵的軟件架構設計知識體係,掌握應對復雜挑戰的思維方式,並最終成為能夠設計和交付高質量軟件的優秀架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