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意誌(全2冊)弗裏德裏希·威廉·尼采著 世界文學名著 外國小說 西方哲學史

權力意誌(全2冊)弗裏德裏希·威廉·尼采著 世界文學名著 外國小說 西方哲學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尼采
  • 權力意誌
  • 哲學
  • 西方哲學史
  • 世界文學名著
  • 外國小說
  • 經典
  • 思想
  • 文化
  • 德語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雅世圖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颱海齣版社
ISBN:9787516811214
商品編碼:1155723314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權力意誌》為尼采晚年哲學思想的代錶之作,集中錶達瞭尼采的權力意誌學說和超人理論,是尼采的主要代錶作之一。尼采哲學的精髓即是重估一切價值,其“意誌”是壓倒一切的。正像“德國高於一切”一樣,他的光輝與黑暗都是係於這個意誌,而這意誌又是反辯證法的。尼采主張權力意誌是支配世界和人類行為的wei一絕對動因,人生就是權力意誌的追求。

作者簡介

弗裏德裏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國哲學傢、詩人和散文傢,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采很早開始批判西方現代社會,然而他的學說在他的時代卻沒有引起人們重視,直到20世紀纔激起深遠的調門各異的迴聲。後來的生命哲學、存在主義、弗洛伊德主義、後現代主義等都以各自的形式迴應尼采的哲學思想。尼采的著作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齣瞭廣泛的批判和討論。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著有《權力意誌》《悲劇的誕生》《偶像的黃昏》《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


目錄

序言 / 001

第一篇?歐洲虛無主義

Ⅰ虛無主義 / 004

Ⅱ歐洲虛無主義曆史 / 045

第二捲?對迄今為止z高價值的批判

Ⅰ對宗教的批判 / 094

Ⅱ對道德的批判 / 171

Ⅲ對哲學的批判 / 263


第三捲?新評估的原則

Ⅰ作為認知的權力意誌 / 308

Ⅱ權利意誌的本質 / 401

Ⅲ作為社會和個體的權利意誌 / 460

Ⅳ作為藝術的權利意誌 / 506

第四捲?紀律和教養

Ⅰ等級製度 / 550

Ⅱ狄俄尼索斯 / 624

Ⅲ永恒的重復 / 653

名詞錄 / 662


譯後記 / 670


精彩書摘

Ⅱ權利意誌的本質

一、世界的機械論解釋

618. (1885)

迄今為止所有關於世界的解釋的嘗試,機械論在今天看來好像是占上風的。很明顯這是對得起良心的;科學相信除非有機械論程序的幫助,否則不會有進步和成功。每個人都知道這些程序:他們把“推理”和“目的”放在離解釋盡可能遠的地方,他們錶明,如果給予足夠的時間,任何東西都可以進化成其他東西,當植物和蛋黃的命運中“錶麵的目的”一旦再一次被追溯到擠壓和撞擊時,人們會忍不住惡意竊笑的:簡而言之,如果允許在這麼嚴肅的事情上開玩笑的話,那麼人們就是在由衷地尊敬ji緻愚蠢的原則。同時,預感或憂慮齣現在涉及這種運動中挑選齣來的智者中,好像理論有一個洞並且它遲早會被揭露:我的意思是就像在一個極端的緊急情況中的鳴笛,而人們中終於開始尖叫。人們不能“解釋”擠壓和撞擊本身,不能免除距離中的行動:——人們失去瞭對解釋的信仰,並且用歪麯的錶達承認用動力學解釋世界是可能的,用它對“真空”的否認和原子堆理論,這很快就會控製物理學傢,但隻能描述,不能解釋;盡管可以得到動力學的內在性質——


619. (1885)

“力”的概念的勝利,據此我們的科學傢創造瞭上帝和世界,但它仍然需要被完善:一個內在的意誌必須歸於一個其他的東西,我們把它叫作“權力意誌”,即,對明顯的權力不知足的欲望;或者作為創造性的驅動力運用和實踐權力,等等。物理學傢們不能從他們的原理中消除“遠距效應”,也不能消除斥力(或者引力)。這些東西沒有什麼用:人們不得不將所有的運動、所有的“錶象”、所有的“法則”理解為內部的象徵,並且把人當作達到這個目的的類比。在一個動物中,可以把它所有的驅動力看作權力意誌;同樣地,有機生命的所有功能有同一個來源。


620. (1885—1886)

力量曾經被證明嗎?不是,隻有結果被完全翻譯成瞭外語。無論如何,我們習慣於繼承,因此對看起來古怪的並不感到奇怪。


621. (1885—1886)

我們不能想象的力量隻是空洞的詞匯,在科學中沒有作為公民資格的權力;像所謂引力和斥力的純機械力,隻是為瞭使我們想象世界,沒有其他的!


622. (1885—1886)

擠壓和碰撞,是後來纔有的東西,是衍生物,不是原來就有的。它是聯閤而形成的,以有東西可以被擠壓、碰撞為基礎!但是,是由哪些東西聯閤起來的呢?


623. (1888年3—6月)

在化學過程中沒有不變的:這隻是錶麵現象,僅僅是學校教育的偏見。我們的意識已經悄悄地進入瞭不變的想象中,我的物理學傢朋友們總是從形而上學中獲得這些。認為金剛石、石墨和炭是完全相同的東西就是單純從錶麵讀到瞭事實。為什麼?因為它們實質上沒有什麼不同!好吧,它們有一些相同的東西;但是在它們的轉化過程中,我們不能看見微粒的活動,或者稱齣它們質量的變化,將一種材料變成某些不同的東西——特彆是不同的性質。


624. (1883—1888)

反對物理中的原子。——為瞭理解世界,我們不得不計算它;為瞭進行計算,我們不得不找齣恒定的原因;因為在現實中我們沒有找到恒定不變的原因,所以我們就自己發明瞭原因——原子。這是原子論的起源。

世界的可計算性,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公式錶達——這真的能“理解”嗎?當音樂變得可計算,可以被簡化成綜閤的公式,有多少音樂能被理解呢?——“恒定的原因”,事物、實體、某些“絕對的”東西;發明——人們得到瞭什麼?


625. (1888年3—6月)

“運動”的機械論概念早已將原始過程轉化成視覺和觸覺的標誌語言。

“原子”的概念,“驅動力的所在和驅動力本身”之間的區彆是從我們的邏輯物理世界中得到的標誌語言。

我們不能改變意誌的錶達方式:可以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它們僅僅是標記。要求一個閤適的錶達模式是愚蠢的:語言的本質、錶達方式僅僅錶達瞭一種關係——

“真理”的概念是無意義的。“對—錯”所在的全部領域僅僅適用於相對關係,而不適用於“事情本身”——沒有“本質本身”(有的僅僅是構成本質的關係——),就像沒有“認識本身”一樣。


626. (1883—1886)

“力量的感覺不是從意嚮中開始的:一般而言,感覺不是從意嚮中開始。”

“僅僅是錶麵上的經驗支持瞭這一點:在一個實體(大腦)中,感覺是由意嚮(刺激)傳導産生的。但是通過什麼産生的感覺?這能證明感覺一點都不存在嗎?因此它的錶麵現象被設想為是由意嚮錶現齣的創造性行為?實體的興奮狀態僅僅是假設的!不是經驗!——感覺是實體的一種性質:有感覺的實體。”

“在一定的實體中我們發現他們沒有感覺嗎?不是,我們隻是沒有發現他們有什麼。我們不可能從感覺中獲得一個沒有感覺的實體。”——多麼草率的結論!


627. (1885—1886)

“引力”和“斥力”在純粹的機械論感覺中是完全虛構的:隻是詞匯而已。我們不能將引力從意圖中分開。——占有事物或者抵抗反駁它的意誌——我們“理解”的是

 
《權力意誌》並非弗裏德裏希·尼采的未竟遺稿,而是其生前未曾齣版,在其去世後由其妹妹伊麗莎白收集整理並齣版的一部著作。這部作品匯集瞭尼采晚年大量的手稿、筆記和片段,展現瞭他思想的深邃與激進。它並非一部結構完整的哲學論著,更像是一部思想的爆發與碰撞,充滿著對傳統道德、宗教、哲學以及人生意義的顛覆性批判。 在《權力意誌》的篇章中,讀者將接觸到尼采最為核心的幾個哲學概念。首當其衝的便是“權力意誌”(Wille zur Macht)。這並非簡單的追求政治權力或物質財富,而是尼采用以解釋生命本質、宇宙動力的一個根本性概念。他認為,生命並非趨嚮於生存或幸福,而是趨嚮於擴張、超越、剋服自身,這種內在的驅動力便是權力意誌。它是一種生命力,一種不斷尋求增長、增殖、充盈的力量。萬事萬物,從有機體到無機體,從個體到社會,乃至宇宙本身,都無不受到權力意誌的驅動。這種意誌並非靜態的占有,而是動態的生成與創造,是一種不斷剋服惰性、挑戰既定界限的活力。 與權力意誌緊密相連的,是尼采對傳統道德的猛烈批判。他認為,西方哲學和基督教道德體係構建瞭一套“奴隸道德”,將柔弱、順從、憐憫等品質奉為圭臬,而貶低瞭高貴、強大、獨立、自我肯定的品質。這種道德體係壓抑瞭生命最根本的衝動,導緻瞭歐洲文化的衰頹和個體精神的平庸。尼采區分瞭“主人道德”和“奴隸道德”,前者源於貴族階層的自我肯定,後者則源於被壓迫者的反抗與怨恨。他呼喚一種“重估一切價值”的行動,旨在摧毀那些扼殺生命力的虛假價值,重塑一種能夠肯定生命、肯定權力意誌的新的價值體係。 對尼采而言,上帝的死亡是西方文明的一個標誌性事件。這並非指一個具體神祇的消亡,而是指支撐西方文明數韆年的形而上學基礎,即超越性的、絕對的真理和價值的破産。一旦上帝死亡,傳統的道德、倫理、真理觀便失去瞭其絕對的根基,人類將麵臨虛無主義的巨大挑戰。虛無主義是尼采哲學中的一個重要議題,他認為,當人們發現過去所信奉的價值已然崩塌,而新的價值尚未建立時,便會陷入一種意義的真空。這種虛無感既是危險的,也可能成為一種機遇,為新的生命價值的誕生提供空間。 《權力意誌》中還深刻探討瞭“永恒輪迴”的思想。這是一種關於時間和宇宙的驚人設想:我們所經曆的一切,無論是幸福還是痛苦,都將以完全相同的形式無限次地重演。這個思想並非為瞭宣揚宿命論,而是作為一種對生命的終極肯定。如果生命中的一切都將永恒輪迴,那麼我們是否能夠欣然接受,甚至熱愛生命的每一個瞬間?永恒輪迴是對生命最嚴峻的考驗,隻有那些能夠完全肯定生命,熱愛生命中一切的偉大靈魂,纔能夠承受住它的重量。它要求我們將每一次行動,每一次選擇,都視為永恒中不可缺失的一環,從而賦予當下以無限的莊嚴與意義。 尼采在《權力意誌》中對未來人類的理想形象——“超人”(Übermensch)——進行瞭展望。超人是剋服自身局限,超越平凡,創造新的價值,並實現權力意誌的理想生命形態。超人並非指身體上的強大,而是精神上的獨立、自由和創造力。他是能夠直麵虛無,承受永恒輪迴,並積極地塑造自身命運的個體。超人是對傳統人類的超越,是對平庸生命的顛覆,是對生命最高潛能的實現。 此外,尼采還對藝術、文化、政治、曆史等諸多領域進行瞭犀利的觀察與評論。他認為,藝術是權力意誌最崇高的錶現形式,是生命力的綻放。他批判瞭現代社會的平等主義和民主思潮,認為它們可能導緻平庸的泛濫和個性的壓抑。他對曆史的理解也並非綫性進步,而是充滿著權力意誌的鬥爭與周期。 《權力意誌》的閱讀體驗是充滿挑戰性的。尼采的語言風格獨特,充滿隱喻、格言式的短句和強烈的抒情色彩。他的思想跳躍性強,常常需要在讀者自身主動的思考和聯結中纔能理解其深意。作品中充斥著對既定觀念的衝擊,需要讀者放下固有的思維模式,以一種開放、批判的態度去接近。 這部作品並非一套完整的哲學體係,而更像是尼采思想的一場“大爆炸”,他將自己對西方文明病竈的診斷,對生命本質的洞察,以及對未來可能性的構想,一股腦地傾瀉在紙上。閱讀《權力意誌》,就像是在一場思想的風暴中航行,時而振聾發聵,時而令人費解,但無疑能夠極大地拓展讀者的思維邊界,挑戰我們對自身、對世界、對生命意義的既有認知。它促使我們去反思,去質疑,去審視我們所秉持的價值,並最終鼓勵我們去尋找並實現生命中最強大的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如果說大多數哲學著作旨在提供一種看待世界的“新框架”,那麼這本作品給我的感受更像是提供瞭一把“萬能鑰匙”,它旨在解鎖所有現存框架的鎖扣,然後告訴你:門可以通嚮任何地方,或者根本沒有門。它帶來的震撼不是解決瞭一個問題,而是讓你開始質疑“問題本身是否成立”這個前提。我體會到的是一種深刻的解放感,源於對既定價值體係的徹底解構。讀完之後,你很難再以從前的眼光去看待曆史、道德乃至日常生活中的瑣碎決定。這種“後遺癥”是持久而強大的,它迫使你必須重新構建自己的價值坐標係,而這個過程,無疑是孤獨而艱難的,但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思想新生。

評分

從文學形式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是極其獨特的,可以說是“雜糅”的典範。它時而像是嚴謹的哲學論證,邏輯鏈條環環相扣,滴水不漏;時而又切換成瞭充滿激情的詩歌宣講,運用大量的比喻和象徵,營造齣一種近乎狂熱的氛圍。這種風格的劇烈切換,對於習慣瞭傳統清晰界限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考驗。我發現,作者似乎有意打破瞭不同文體之間的壁壘,他將最嚴峻的形而上學思考包裹在最富煽動性的語言之中。這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張力——你必須時刻準備好,從沉思的泥潭中猛然跳入想象的鏇渦。這種文學上的“不妥協”,或許正是為瞭配閤其思想內容的顛覆性,讓讀者在形式上就先被震懾住。

評分

我總覺得,理解一部偉大的作品,需要一個非常恰當的“入口”。對於像這樣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文本,初次接觸時的心境和準備工作至關重要。我個人采取瞭一種比較“迂迴”的策略,沒有直接去啃那些晦澀難懂的段落,而是先找瞭一些可靠的導讀和背景資料來鋪墊。這就像是攀登一座險峻的山峰,先踩好腳下的路綫圖,總比盲目地嚮上攀爬要高效得多。通過初步瞭解瞭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他的思想是如何與他那個時代的思想主流進行激烈碰撞和決裂的,我對書中的某些激進論調纔不至於感到過於錯愕或排斥。這種“先建立地圖,再進入叢林”的方法,極大地降低瞭初讀的挫敗感,讓我在麵對那些挑戰性的概念時,至少知道它們是從哪個方嚮射齣來的箭。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厚重感和曆史的滄桑感撲麵而來,仿佛每一次翻頁都是在觸摸思想的脈絡。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分量就讓人知道這不是什麼輕鬆的讀物。書頁的紙張質感非常細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讓眼睛感到疲勞。字體排版也做得十分講究,疏密得當,讓那些深奧的詞句在視覺上得到瞭很好的梳理。特彆是那個封麵設計,簡潔中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感,非常符閤這部作品的氣質。我覺得,光是把這本書放在書架上,它本身就構成瞭一種無聲的宣言,彰顯著主人的閱讀品味和對思想深度的追求。對於嚴肅的閱讀者來說,好的裝幀本身就是對內容的一種緻敬,這套書顯然做到瞭這一點。初次接觸時,我花瞭不少時間來欣賞這些細節,而不是急著去深究那些哲學概念,這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評分

這本書閱讀起來,就像是與一位極具天賦但脾氣暴躁的導師進行一場漫長而激烈的辯論。你不能指望他會溫文爾雅地引導你,他更像是用一種近乎挑戰的姿態,不斷地拋齣那些顛覆性的觀點,迫使你必須從根本上去審視自己所信奉的一切。這種閱讀體驗是極其耗費心神的,需要讀者具備極高的專注度和一種反思的勇氣。我常常需要停下來,閤上書本,在房間裏踱步,去消化那些如同閃電般劃過腦海的語句。它不是那種可以輕鬆消遣的讀物,它要求你全身心地投入這場智力上的搏鬥。每當我感覺自己似乎抓住瞭某個核心思想的瞬間,作者的筆鋒又會轉嚮另一個更深、更復雜的層次,讓人意識到自己所謂的“理解”不過是冰山一角。這種挑戰性,恰恰是它魅力所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