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信息工程先進技術譯叢:內容分發網絡 [Ontent Delivery Networks]

國際信息工程先進技術譯叢:內容分發網絡 [Ontent Delivery Network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澳] Rajkumar Buyya,[澳] Mukaddim Pathan,[希] Athena Vakali 著,宋偉,韓立偉,楊莉萍 等 譯
圖書標籤:
  • 內容分發網絡
  • CDN
  • 網絡技術
  • 信息工程
  • 計算機網絡
  • 網絡安全
  • 高性能計算
  • 分布式係統
  • 互聯網技術
  • 數據傳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400523
版次:1
商品編碼:11560118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際信息工程先進技術譯叢
外文名稱:Ontent Delivery Networks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國際信息工程先進技術譯叢:內容分發網絡》介紹瞭目前內容分發網絡(CDN)最新的概念、原理、特點、應用、平颱、設計思路、建模、仿真、工程方法以及最近的技術發展,可以幫助讀者瞭解CDN的基本概念、技術原理及各種模型。
  《國際信息工程先進技術譯叢:內容分發網絡》共分為3個部分。第1部分是CDN基礎,分為6章,主要介紹CDN的基本思想、技術和現狀。第2部分是CDN建模和性能,分為4章。第3部分是高級CDN平颱和應用,分為6章。
  《國際信息工程先進技術譯叢:內容分發網絡》內容詳盡、章節順序安排閤理,既包括學術界及業界的研究成果,也不乏實際案例,可以作為係統工程師、相關從業人員、産品開發人員、研究人員以及研究生的參考書籍。

目錄

譯者序
原書前言
第1部分 CDN基礎
第1章 內容分發網絡:現狀、觀點和規律
1.1 引言
1.2 概覽
1.2.1 術語解釋
1.2.2 CDN組件
1.3 背景和相關係統
1.3.1 CDN的發展
1.3.2 相關係統
1.4 對CDN的深入探究
1.5 CDN的發展現狀
1.5.1 商業CDN
1.5.2 學術CDN
1.6 寫給使用者
1.7 未來研究方嚮
1.8 結論
參考文獻
第2章 CDN分類法
2.1 引言
2.1.1 動機與範圍
2.1.2 貢獻和組織結構
2.2 分類法
2.2.1 CDN 的構成
2.2.2 內容分發和管理
2.2.3 請求路由
2.2.4 性能測量
2.3 分類法到代錶性CDN的映射
2.3.1 基於CDN構成的分類
2.3.2 基於內容分發和管理的分類
2.3.3 基於請求路由的分類
2.3.4 基於性能測量的分類
2.4 討論
2.5 總結和結論
緻謝
參考文獻
第3章 動態、可擴展和高效的內容復製技術
3.1 引言
3.2 前期工作
3.2.1 Web緩存
3.2.2 基於拉取的非協作式CDN
3.2.3 基於推送的協作式CDN
3.2.4 對象定位係統
3.2.5 分發更新的組播
3.2.6 總結
3.3 動態副本放置問題
3.4 副本放置算法
3.4.1 副本放置的目標
3.4.2 動態放置
3.4.3 軟狀態樹管理
3.5 評估方法
3.5.1 評價指標
3.5.2 網絡設置
3.5.3 工作負載
3.6 評估結果
3.6.1 人工工作負載的結果
3.6.2 Web跟蹤的工作負載情況
3.6.3 討論
3.7 結論
緻謝
參考文獻
第4章 內容分發和管理
4.1 引言
4.2 Web內容分發係統
4.2.1 Web係統的邏輯層
4.2.2 一個簡化的CDN架構
4.2.3 內容的創建和分發的加速
4.3 前端層的復製
4.4 應用層的復製
4.5 後端層的復製
4.5.1 內容未知的緩存
4.5.2 內容已知的緩存
4.5.3 數據庫整體復製
4.6 用戶配置層的復製
4.7 結論和尚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CDN模擬框架的緩存技術
5.1 引言
5.2 Web內容分發
5.2.1 代理服務器
5.2.2 內容分發網
5.3 CDN中新興的Web數據緩存技術
5.3.1 CDN緩存
5.3.2 動態內容的緩存
5.3.3 緩存的一緻性機製
5.4 CDNsim的緩存技術
5.4.1 CDN模擬環境的需要
5.4.2 CDNsim的緩存框架的要求
5.4.3 CDNsim的緩存架構
5.4.4 實現的問題
5.4.5 實驗結果
5.5 寫給使用者
5.6 未來研究方嚮
5.7 結論
參考文獻
第6章 動態內容的請求重定嚮
6.1 引言
6.2 相關工作
6.3 背景
6.3.1 集群的架構
6.3.2 排隊論
6.4 重定嚮架構和算法
6.4.1 WARD
6.4.2 重定嚮算法
6.5 性能模型
6.6 數值結果
6.6.1 廣域重定嚮下的結果
6.6.2 對測量誤差的敏感度
6.7 測試平颱的實現及實驗
6.7.1 數據庫分派器
6.7.2 重定嚮算法
6.7.3 TPC-W工作負載
6.7.4 實驗
6.8 寫給使用者
6.9 未來研究方嚮
6.10 結論
附錄
緻謝
參考文獻

第2部分 CDN建模與性能
第7章 CDN的經濟學設計
7.1 引言
7.2 背景和相關工作
7.2.1 博弈論背景
7.2.2 博弈論在網絡問題上的應用
7.3 CDN的代價和效益建模
7.4 社會最優和納什均衡
7.4.1 全網狀網
7.4.2 星形網絡
7.4.3 納什均衡
7.4.4 解釋
7.5 現有結構的分析
7.5.1 de Bruijn 圖
7.5.2 D維Torus網
7.5.3 PRR 樹
7.5.4 Chord環
7.5.5 討論
7.6 定量評估
7.7 寫給使用者
7.8 未來研究方嚮
7.9 結論
緻謝
參考文獻
第8章 CDN的定價
8.1 引言
8.2 業界常用的定價模型
8.2.1 基於總量的定價
8.2.2 基於百分位數的定價
8.3 背景和相關工作
8.3.1 網絡中的擁塞定價
8.3.2 內容分發的經濟性
8.4 CDN價格模型
8.4.1 內容提供商采用自給方式
8.4.2 內容提供商通過CDN進行分發
8.4.3 CDN的收益函數
8.4.4 泊鬆分布和突發流量時的最優定價
8.5 寫給使用者
8.6 未來研究方嚮
8.7 結論
緻謝
參考文獻
第9章 CDN資源管理與分配的數學模型
9.1 引言
9.2 相關工作
9.2.1 基本問題
9.2.2 綜閤問題
9.3 求解算法
9.3.1 Benders分解
9.3.2 拉格朗日鬆弛和分解
9.3.3 啓發式算法
9.4 其他CDN架構使用的新模型
9.4.1 從多服務器獲取對象
9.4.2 CDN的生存力設計
9.5 性能結果
9.6 寫給使用者
9.7 未來研究方嚮
9.8 結論
緻謝
附錄
參考文獻
第10章 全球覆蓋路由的性能和可用性效益
10.1 引言
10.1.1 CDN架構迴顧
10.1.2 傳輸係統
10.1.3 本章的貢獻
10.1.4 內容安排
10.2 相關工作
10.3 實驗環境的配置
10.3.1 測量平颱
10.3.2 性能和可用性數據的收集
10.3.3 評估
10.4 覆蓋路由對性能的改善
10.5 覆蓋路由對可用性的提高
10.6 在實際設計中獲得提升
10.6.1 最優路徑的穩定性
10.6.2 預測覆蓋路由的性能提升
10.6.3 穩定性
10.7 未來研究方嚮
10.8 寫給使用者
緻謝
參考文獻

第3部分 先進CDN平颱與應用
第11章 緩解瞬時擁塞的動態CDN
11.1 引言
11.2 背景和相關工作
11.2.1 瞬時擁塞
11.2.2 可行方案
11.3 FCAN:瞬時擁塞緩解網絡
11.3.1 需求
11.3.2 設計總覽
11.3.3 瞬時擁塞檢測
11.3.4 網絡轉換
11.3.5 動態重組
11.3.6 基於DNS的重定嚮
11.3.7 基於仿真的性能評估
11.3.8 結論
11.4 寫給使用者
11.5 未來研究方嚮
11.6 總結
參考文獻
第12章 基於CDN的協作流媒體服務
12.1 引言
12.2 背景知識和相關工作
12.3 COMODIN係統概覽
12.4 HCOCOP
12.5 HCOCOP的仿真分析
12.5.1 性能指標
12.5.2 仿真參數
12.5.3 HCOCOP的運行模式
12.5.4 性能評估
12.6 寫給使用者
12.7 未來研究方嚮
12.8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3章 通過IP進行直播和點播視頻服務的CDN
13.1 引言
13.2 背景和相關研究工作
13.2.1 多媒體特性影響
13.2.2 多媒體分發和訪問模式影響
13.3 iTVP平颱
13.4 iTVP CDN架構
13.4.1 兩層的分級式設計
13.4.2 CDN節點放置
13.4.3 網絡層配置
13.5 內容的分配和分發
13.5.1 內容分配模式
13.5.2 內容傳輸模式
13.5.3 瞬時擁塞處理
13.6 用戶請求路由
13.6.1 節點選擇標準
13.6.2 請求重定嚮機製
13.7 iTVP CDN性能評估
13.7.1 iTVP CDN配置
13.7.2 內容庫特性
13.7.3 CDN 負載
13.7.4 內容分配性能
13.7.5 用戶感受到的服務質量
13.8 未來研究方嚮
13.9 寫給使用者
13.10 總結
參考文獻
第14章 移動CDN中的信息分發
14.1 引言
14.2 動機
14.3 移動CDN
14.4 移動CDN的無綫網絡設施
14.4.1 在集中式無綫網絡設施下的移動CDN
14.4.2 在Ad-Hoc無綫網絡設施下的移動CDN
14.5 寫給使用者
14.6 實施和實驗
14.7 未來研究方嚮
14.7.1 內容放置技術
14.7.2 動態內容的分發
14.7.3 移動流媒體的分發
14.8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5章 社區網絡的基礎設施
15.1 引言
15.2 背景和相關工作
15.2.1 架構性框架
15.2.2 社區網絡
15.2.3 分發設施
15.2.4 內容服務網絡
15.3 寫給使用者
15.3.1 社區網絡
15.3.2 分發設施
15.3.3 內容服務網絡
15.4 未來研究方嚮
15.4.1 社區網絡
15.4.2 分發設施
15.4.3 內容服務網絡
15.4.4 跨層問題
15.5 CONTENT方法
15.6 結論
緻謝
參考文獻
第16章 內容分發網絡的互聯
16.1 引言
16.2 CDN網絡互聯的重要性
16.3 相關工作
16.4 CDN網絡互聯/對等的架構
16.5 CDN對等的新模型
16.5.1 已有的CDN模型
16.5.2 基於中介的對等CDN
16.5.3 由QoS驅動(定製)的基於中介的對等CDN
16.6 實現CDN對等時麵臨的挑戰
16.7 對等CDN的技術問題
16.8 結論
緻謝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智能時代的網絡加速引擎:內容分發網絡的演進與未來 在信息爆炸的數字時代,內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湧現。從高清視頻、大型遊戲到實時直播、雲端應用,用戶對內容的即時訪問和流暢體驗有著越來越高的期待。然而,互聯網固有的延遲、帶寬瓶頸以及源服務器的地理分布限製,常常成為阻礙高質量內容交付的“絆腳石”。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內容分發網絡(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CDN)應運而生,並逐漸演化成為支撐現代互聯網運作不可或缺的基石。 一、 內容分發網絡的誕生與核心原理 內容分發網絡並非一個單一的技術,而是一套精心設計的體係架構。其核心理念在於“就近原則”:將用戶所需的內容,預先復製並存儲到離用戶地理位置更近的服務器上。當用戶請求內容時,CDN會智能地將請求導嚮距離用戶最近、負載最低的服務器,從而極大地縮短瞭數據傳輸路徑,減少瞭網絡延遲,提高瞭訪問速度。 CDN的誕生可以追溯到互聯網發展的早期,隨著Web流量的激增,單颱服務器已難以應對海量並發請求。為瞭解決這一問題,研究人員開始探索如何通過分散服務器資源來提高內容的可訪問性和響應速度。早期的CDN主要集中在靜態內容的緩存和分發,通過在多個節點部署服務器,將網站的圖片、CSS、JavaScript等靜態資源緩存起來,用戶訪問時便能從就近節點獲取,而非每次都迴源到原始服務器。 CDN的核心技術支撐主要包括: 分布式部署(Distributed Deployment): 在全球範圍內部署大量的邊緣節點服務器。這些節點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覆蓋各大洲、各大城市,形成一個龐大的內容分發網絡。 緩存機製(Caching Mechanism): 邊緣節點服務器的核心功能是緩存用戶請求的內容。當用戶首次請求內容時,CDN會從源服務器獲取內容並將其存儲在邊緣節點。後續相同內容的請求,就可以直接從緩存中提供,無需再次訪問源服務器。 負載均衡(Load Balancing): 當大量用戶同時請求同一內容時,CDN能夠智能地將請求分發到不同的邊緣節點,避免單點過載,確保服務的穩定性和可用性。 流量調度(Traffic Routing): CDN通過DNS解析、IP Anycast等技術,能夠根據用戶的地理位置、網絡狀況、服務器負載等因素,將用戶的請求動態地路由到最優的邊緣節點。 內容管理與同步(Content Management and Synchronization): CDN需要有效管理海量邊緣節點上的內容,並確保內容的一緻性和實時性。這涉及到內容的上傳、更新、刪除以及節點間的同步策略。 二、 CDN的演進:從加速靜態內容到賦能動態服務 早期的CDN主要緻力於加速靜態內容的加載,對於動態內容的加速能力相對有限。然而,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日益復雜化,用戶對動態內容的即時性和交互性提齣瞭更高要求。這促使CDN技術不斷演進,以應對新的挑戰。 動態內容加速: 傳統的CDN主要緩存靜態文件,而動態內容(如個性化推薦、用戶登錄信息、實時數據更新等)是實時生成或變化的,難以直接緩存。為瞭解決這一問題,CDN引入瞭動態內容加速(Dynamic Content Acceleration, DCA)技術。DCA通過優化網絡傳輸路徑、應用層協議(如HTTP/2, HTTP/3)、TCP優化、連接復用等手段,減少動態內容在傳輸過程中的延遲,提升用戶體驗。例如,通過在邊緣節點部署部分應用邏輯或與源服務器進行更智能的協作,來減少不必要的往返。 API加速: 隨著微服務架構和API經濟的興起,API請求的數量和重要性日益增加。API的延遲直接影響到前端應用的響應速度和用戶體驗。CDN開始提供API加速服務,通過在邊緣節點緩存API響應(在安全和有效的前提下),或者優化API請求的路由和傳輸,來提升API調用的性能。 視頻流媒體服務: 視頻內容是CDN最主要的負載之一。從在綫視頻點播(VOD)到實時直播,CDN在保障流暢的觀看體驗方麵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CDN通過大規模的邊緣節點部署,將視頻流媒體內容緩存到離用戶最近的服務器,有效緩解瞭源服務器的壓力,避免瞭因網絡擁塞導緻的卡頓和緩衝。同時,CDN還支持各種流媒體協議(如HLS, DASH),並提供QoS(Quality of Service)保障,確保不同網絡環境下的用戶都能獲得最佳的觀看質量。 雲原生與邊緣計算的融閤: 隨著雲計算和容器化技術的普及,CDN正與雲原生架構深度融閤。許多CDN服務開始支持將應用邏輯部署到邊緣節點,即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這意味著計算能力不再局限於中心化的雲數據中心,而是可以部署到更靠近用戶的數據邊緣。這為低延遲、高實時性的應用(如物聯網、自動駕駛、AR/VR)提供瞭強大的支持,也為CDN的生態係統帶來瞭新的發展機遇。CDN的邊緣節點可以承擔一部分數據預處理、實時分析、決策執行等任務,進一步提升瞭響應速度和數據處理效率。 三、 CDN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價值 CDN的應用已經滲透到互聯網的各個角落,為各類業務提供瞭強大的支撐: 電商網站: 提升商品圖片、視頻的加載速度,優化用戶瀏覽體驗,縮短頁麵加載時間,直接影響用戶轉化率和銷售額。同時,應對促銷活動期間的海量流量衝擊,保證服務的穩定性。 遊戲行業: 加速遊戲客戶端的下載與更新,降低遊戲延遲,提升玩傢的流暢遊戲體驗。尤其對於大型多人在綫遊戲(MMO),低延遲的網絡連接至關重要。 媒體與內容提供商: 為新聞網站、流媒體平颱、在綫教育等提供高效的內容分發服務,確保全球用戶都能流暢地訪問最新的內容。 金融服務: 加速金融交易平颱的響應速度,確保數據的即時傳輸,對於高頻交易和實時風險控製至關重要。 物聯網(IoT): 隨著物聯網設備的激增,大量數據的産生和傳輸需要高效的網絡基礎設施。邊緣計算與CDN結閤,可以在靠近設備的地方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減少延遲,降低帶寬成本。 四、 麵臨的挑戰與未來發展趨勢 盡管CDN已經取得瞭巨大的成功,但其發展仍麵臨一些挑戰,並展現齣新的發展趨勢: 安全威脅的演進: 隨著CDN成為互聯網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瞭DDoS攻擊等安全威脅的目標。CDN服務商需要不斷加強安全防護能力,抵禦各類網絡攻擊,保障用戶數據的安全。 成本優化: 隨著流量的持續增長,CDN的部署和運營成本也隨之增加。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和智能化管理來優化成本,是CDN服務商需要持續關注的問題。 IPv6的普及: 互聯網正在嚮IPv6遷移,CDN需要支持IPv6協議,並提供無縫的IPv6加速服務,以適應未來的網絡發展。 AI與機器學習的融閤: AI和機器學習技術正在被廣泛應用於CDN的各個環節。例如,利用AI進行流量預測,智能調度,優化緩存策略,檢測和抵禦安全威脅,以及提供更個性化的內容推薦。 多雲與混閤雲的整閤: 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多雲或混閤雲策略,CDN需要能夠與不同雲平颱 seamlessly 集成,提供統一的內容分發和管理服務。 超低延遲服務: 隨著5G等新興技術的推廣,對超低延遲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CDN將繼續嚮更靠近用戶的邊緣滲透,與邊緣計算緊密結閤,以滿足遊戲、AR/VR、自動駕駛等對延遲要求極高的應用場景。 總結 內容分發網絡已經從最初簡單的內容緩存工具,演變成瞭支撐全球互聯網高效運行的復雜智能係統。它不僅是連接內容生産者與消費者的橋梁,更是加速數字經濟發展,賦能新興技術應用的關鍵基礎設施。麵對不斷變化的網絡環境和用戶需求,CDN將繼續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不斷進化,迎接信息時代新的挑戰與機遇,為構建一個更快速、更穩定、更智能的互聯網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網絡技術的發展趨勢非常關注,尤其是那些能夠深刻影響我們日常互聯網體驗的關鍵技術。當我在書店的陳列架上看到這本書時,“內容分發網絡”這個術語立刻引起瞭我的注意。雖然我之前對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有所耳聞,但總覺得瞭解不夠深入。這本書的書名和副標題,讓我覺得它很可能就是我一直想尋找的那本能夠係統性地闡述CDN技術原理、架構以及發展前景的權威讀物。

評分

在我對信息技術領域進行廣泛涉獵的過程中,我時常會遇到一些技術名詞,而“內容分發網絡”無疑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一直認為,要真正掌握一項技術,就必須對其背後的原理、實現方式以及實際應用場景有深入的理解。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齣瞭這個主題,並且“國際信息工程先進技術譯叢”的標簽也暗示瞭其內容的權威性和國際視野。這讓我非常期待能夠通過這本書,對CDN有一個全麵而深刻的認識。

評分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立刻被它的裝幀質量所打動。紙張的觸感很好,印刷清晰,沒有齣現模糊或者錯頁的情況。翻開書頁,那種淡淡的油墨香撲鼻而來,讓人心情愉悅。對於我這樣喜歡收藏書籍的人來說,一本好的書不僅在於其內容,也在於它能夠帶給人的實體閱讀體驗。這本書在這方麵絕對是無可挑剔的,它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一種沉浸式的享受,仿佛自己正置身於一個由文字構築的知識殿堂。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風格非常現代,我認為這對於一本涉及前沿科技的圖書來說至關重要。段落之間的空隙閤理,重點內容通過加粗或者斜體等方式得到瞭有效的突齣,這使得閱讀過程更加輕鬆,也便於讀者快速抓住核心信息。我尤其喜歡它在某些章節中插入的圖錶和示意圖,這些視覺元素極大地幫助我理解瞭一些比較抽象的技術概念。整體而言,這本書在設計上充分考慮瞭讀者的閱讀習慣,展現瞭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封麵上的圖案和顔色搭配得當,透露齣一種科技感和前沿性。我當初選擇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精美的外觀所吸引,也對“內容分發網絡”這個概念充滿瞭好奇。在我看來,一本書的封麵就像它的第一印象,如果能做得足夠齣色,自然會引起讀者的興趣,繼而激發進一步瞭解的欲望。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到位,讓人一看就覺得它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專業書籍。

評分

專業書籍,大量的算法,適閤有基礎的人看!

評分

國際信息工程先進技術譯叢:內容分發網絡國際信息工程先進技術譯叢:內容分發網絡國際信息工程先進技術譯叢:內容分發網絡

評分

書不錯

評分

書中的內容都是對一些雜誌期刊論文的翻譯總結,理論性很強,搞這方嚮研究的可以深入研究一下。如果隻想瞭解一下,不建議買這本書。

評分

好好看看好好看看好好

評分

書不錯

評分

挺好的,挺實用………

評分

好好看看好好看看好好

評分

國際信息工程先進技術譯叢:內容分發網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