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學原理

電工學原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顧榕,童美鬆 編
圖書標籤:
  • 電工學
  • 電路原理
  • 電力係統
  • 電氣工程
  • 基礎電子學
  • 電磁場
  • 交流電路
  • 直流電路
  • 電工基礎
  • 電子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44018
版次:1
商品編碼:1156698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為適應電子信息時代的新形勢和培養麵嚮未來電子科學與技術人纔的迫切需要,提升“電工學”課程教學水平和綜閤實力,本書精選常規內容,兼顧國內外教學內容優勢,以電工學基礎知識、分析方法為主體,輔以典型例題和實際應用實例和配套實驗,以更清晰、更容易理解的方式闡述瞭電工學的基礎知識和分析方法,並反映瞭該領域的最新技術進展。

作者簡介

顧榕,2006年3月畢業於同濟大學計算機係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嚮是模式識彆與智能係統,師從我國神經計算和信號處理領域專傢曹立明教授,進行瞭多年的智能信號分析與算法、腦認知理論與方法研究。

目錄

第0章 電氣工程學導論 (1)
0.1 什麼是電氣工程學 (2)
0.2 電氣工程的發展簡史 (2)
0.3 電氣工程的應用領域 (4)
0.4 本書內容 (4)
第1章 電路的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 (6)
1.1 電路、電流與電壓 (7)
1.1.1 電路和電路模型 (7)
1.1.2 電流與電壓 (9)
1.1.3 關聯參考方嚮 (13)
1.2 功率與能量 (13)
1.2.1 功率 (13)
1.2.2 能量 (14)
1.2.3 電氣銘牌 (14)
1.3 基爾霍夫定律 (15)
1.3.1 基爾霍夫電流定律(KCL) (15)
1.3.2 基爾霍夫電壓定律(KVL) (17)
1.3.3 基爾霍夫定律的應用――支路電流法 (18)
1.4 電路元件:電阻 (20)
1.4.1 電阻 (20)
1.4.2 歐姆定律 (20)
1.4.3 電阻功率 (21)
1.4.4 開路和短路 (21)
1.4.5 電阻的串聯和並聯 (21)
1.4.6 復雜電阻電路的化簡 (24)

1.5 電路元件:電源 (26)
1.5.1 電壓源 (26)
1.5.2 電流源 (28)
1.5.3 含獨立源電路的簡化 (29)
1.5.4 受控源 (30)
1.6 知識拓展與應用:新的源元件――憶阻器 (31)
1.6.1 憶阻器的理論模型 (31)
1.6.2 憶阻器的物理實現 (32)
1.6.3 憶阻器的電氣特性 (32)
1.6.4 憶阻器的應用前景 (32)
1.7 實驗仿真:Simulink仿真軟件 (34)
1.7.1 MATLAB/Simulink軟件的功能簡介 (34)
1.7.2 Simulink軟件的使用 (35)
1.7.3 Simulink模塊庫 (36)
本章小結 (36)
習題 (37)
第2章 電阻電路分析方法 (44)
2.1 節點電壓法 (45)
2.1.1 節點電壓 (45)
2.1.2 節點電壓分析法思想 (45)
2.1.3 應用節點電壓法分析時的幾種特殊情況 (46)
2.2 網孔電流法 (47)
2.2.1 網孔電流 (47)
2.2.2 網孔電流分析法思想 (48)
2.2.3 應用網孔電流法分析時的幾種特殊情況 (49)
2.2.4 多種電路分析方法的比較 (49)
2.3 疊加原理 (50)
2.3.1 疊加原理思想 (50)
2.3.2 應用疊加原理分析時的注意要點 (51)
2.4 等效電路方法 (53)
2.4.1 電源等效 (53)
2.4.2 戴維南定理 (56)
2.4.3 諾頓定理 (60)
2.4.4 最大功率傳輸定理 (60)
2.5 知識拓展與應用:惠斯通電橋測電阻 (62)
2.6 實驗仿真:基於Simulink的電阻電路仿真實例 (64)
本章小結 (67)
習題 (67)

第3章 電容與電感 (74)
3.1 電容器 (75)
3.1.1 常見電容器 (75)
3.1.2 電容 (76)
3.1.3 電容器符號 (77)
3.1.4 電容器的主要參數 (77)
3.1.5 電容的伏安關係 (77)
3.1.6 電容的屬性 (78)
3.2 電容的能量存儲 (78)
3.2.1 電容的儲能 (78)
3.2.2 電容的屬性 (79)
3.3 電容的串並聯 (79)
3.3.1 電容的串聯 (79)
3.3.2 電容的並聯 (80)
3.4 電感器 (81)
3.4.1 電感 (81)
3.4.2 常見電感器外形和電路符號 (82)
3.4.3 電感器的主要參數 (82)
3.4.4 電感中電壓與電流之間的關係 (83)
3.5 電感的能量存儲 (84)
3.5.1 電感的儲能 (84)
3.5.2 電感的屬性 (84)
3.6 電感的串並聯 (85)
3.6.1 電感的串聯 (85)
3.6.2 電感的並聯 (85)
3.7 知識拓展與應用:互感 (86)
3.7.1 互感現象 (86)
3.7.2 互感係數 (86)
3.7.3 互感電壓 (87)
3.8 實驗仿真:電容電感的Simulink仿真 (88)
本章小結 (89)
習題 (90)
第4章 電路的暫態分析 (94)
4.1 暫態分析 (95)
4.1.1 暫態與穩態概念 (95)
4.1.2 暫態存在的原因 (95)
4.1.3 暫態分析的意義 (95)
4.2 換路定則與初始值的確定 (96)
4.2.1 換路定則 (96)
4.2.2 初始值的確定 (96)
4.3 一階電路的暫態分析 (98)
4.3.1 經典法(時域分析法) (98)
4.3.2 三要素法 (99)
4.4 一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和零狀態響應 (103)
4.4.1 一階電路的全響應 (103)
4.4.2 零輸入響應、零狀態響應與三要素法的關係 (104)
4.5 二階電路的暫態分析 (105)
4.5.1 二階電路 (105)
4.5.2 RLC串聯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105)
4.5.3 RLC串聯電路的零狀態響應 (106)
4.5.4 RLC串聯電路的全響應 (107)
4.6 知識拓展與應用:微分電路與積分電路及其應用 (107)
4.6.1 微分電路 (107)
4.6.2 積分電路 (108)
4.7 實驗仿真:基於Simulink的暫態電路仿真實例 (109)
本章小結 (111)
習題 (112)
第5章 正弦交流電路分析 (118)
5.1 正弦交流電的基本概念 (119)
5.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120)
5.1.2 正弦交流電的有效值 (121)
5.1.3 正弦交流電的相位差 (122)
5.2 正弦電流、電壓的相量錶示 (123)
5.2.1 正弦量的相量錶示 (123)
5.2.2 相量的復數運算 (124)
5.3 單一電阻、電容、電感元件正弦交流電路 (126)
5.3.1 純電阻電路 (126)
5.3.2 純電感電路 (127)
5.3.3 純電容電路 (130)
5.4 正弦交流電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133)
5.4.1 復阻抗與復導納 (133)
5.4.2 R、L、C串聯的正弦交流電路 (134)
5.4.3 R、L、C並聯的正弦交流電路 (138)
5.4.4 阻抗的串聯和並聯 (141)
5.5 功率因數的提高 (144)
5.5.1 二端口網絡的功率 (144)
5.5.2 功率因數提高 (146)
5.6 復雜電路的分析方法 (147)
5.6.1 節點電壓法 (148)
5.6.2 網孔電流法 (148)
5.6.3 疊加原理 (149)
5.6.4 戴維南定理 (150)
5.6.5 最大功率傳輸定理 (151)
5.7 知識拓展與應用――GPS定位原理 (152)
5.8 實驗仿真:正弦交流電路的Simulink仿真 (153)
本章小結 (155)
習題 (157)
第6章 多頻率正弦信號的響應 (163)
6.1 傅立葉分析與頻率響應 (164)
6.1.1 傅裏葉分析 (164)
6.1.2 頻率響應 (165)
6.2 傳遞函數與波特圖 (165)
6.2.1 幅頻特性和相頻特性 (166)
6.2.2 波特圖 (167)
6.3 濾波器 (170)
6.3.1 一階RC低通濾波器 (171)
6.3.2 一階RC高通濾波器 (172)
6.3.3 RC帶通濾波器 (172)
6.4 諧振 (173)
6.4.1 串聯諧振 (173)
6.4.2 並聯諧振 (177)
6.5 知識拓展與應用:共振與諧振 (179)
6.6 實驗仿真:Simulink對源低通濾波器類型的仿真及其特性 (183)
6.6.1 RC濾波器電路圖與理論分析 (183)
6.6.2 LC濾波器電路圖與理論分析 (184)
6.6.3 Simulink對多種濾波器仿真比較分析 (185)
本章小結 (186)
習題 (187)
第7章 三相交流電路分析 (190)
7.1 三相電力係統介紹 (191)
7.2 三相電源的連接方式 (192)
7.2.1 三相電源 (192)
7.2.2 三相電源的星形連接 (193)
7.2.3 三相電源的三角形連接 (194)
7.2.4 三相電的分類 (195)
7.3 三相負載的連接方式 (196)
7.3.1 三相負載的星形連接 (197)
7.3.2 三相負載的三角形連接 (199)
7.4 三相電路計算 (200)
7.4.1 對稱三相電路的計算 (200)
7.4.2 不對稱三相電路的計算 (203)
7.5 三相功率計算 (205)
7.6 知識拓展與應用:單相功率錶測三相功率 (206)
7.6.1 電動式功率錶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206)
7.6.2 一瓦錶法測三相功率 (207)
7.6.3 二瓦錶法測三相功率 (208)
7.6.4 三瓦錶法測三相功率 (208)
7.7 實驗仿真:基於Simulink的三相電路仿真 (209)
本章小結 (211)
習題 (212)
第8章 磁路與變壓器 (216)
8.1 磁場的基本物理量 (217)
8.2 磁路的基本定律 (219)
8.2.1 磁路 (219)
8.2.2 磁路基本定律 (220)
8.2.3 磁路與電路的比較 (222)
8.2.4 磁路的分析計算 (223)
8.3 磁性材料的性能 (226)
8.3.1 磁性材料的磁性能 (226)
8.3.2 磁性物質的分類 (228)
8.3.3 鐵芯損耗 (229)
8.4 變壓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230)
8.4.1 交流鐵心綫圈電路 (230)
8.4.2 變壓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231)
8.4.3 變壓器的外特性額定值、損耗和效率問題 (234)
8.4.4 變壓器的同名端及其測定 (236)
8.5 常用變壓器 (237)
8.5.1 三相電力變壓器 (237)
8.5.2 自耦變壓器 (237)
8.5.3 儀用互感器 (238)
8.6 電磁鐵 (240)
8.7 知識拓展與應用:日常生活中的電磁感應 (241)
8.8 實驗仿真:Simulink對變壓器的仿真 (242)
本章小結 (245)
習題 (245)

第9章 三相異步電動機 (252)
9.1 電動機的分類和結構 (253)
9.1.1 電動機的分類 (253)
9.1.2 三相異步電動機 (254)
9.2 三相異步電動機工作原理 (257)
9.2.1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結構和原理 (257)
9.2.2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極數與轉速 (260)
9.2.3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定子電路與轉子電路 (262)
9.3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特性和銘牌數據 (263)
9.3.1 三相異步電機的轉矩特性與機械特性 (263)
9.3.2 三相異步電機的銘牌數據 (265)
9.4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使用 (266)
9.4.1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啓動 (266)
9.4.2 鼠籠型異步電動機的啓動方法 (267)
9.4.3 繞綫式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啓動 (268)
9.4.4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調速 (270)
9.4.5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製動與反轉 (271)
9.4.6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使用、維護及故障處理 (272)
9.5 其他電動機 (272)
9.5.1 單相異步電動機 (272)
9.5.2 三相同步電動機 (272)
9.5.3 直流電機 (276)
9.5.4 控製電機 (277)
9.6 知識拓展與應用:日光燈法測定轉差率 (279)
9.7 實驗仿真:基於Simulink的異步電動機模型仿真 (280)
9.7.1 異步電動機模塊簡介 (280)
9.7.2 鼠籠型異步電動機的仿真模型建立 (282)
9.7.3 鼠籠型異步電動機的仿真分析 (282)
本章小結 (284)
習題 (285)
第10章 繼電接觸控製係統 (289)
10.1 電氣控製介紹 (290)
10.1.1 常用低壓控製電器 (290)
10.1.2 繼電接觸器控製電路的基本控製規律 (293)
10.2 單嚮直接啓動控製 (295)
10.2.1 直接啓動控製電路 (295)
10.2.2 連續運轉控製 (295)
10.3 正反轉控製 (296)
10.3.1 三相異步電動機正反轉控製電路的特點與應用 (296)
10.3.2 自鎖與互鎖的區彆 (297)
10.3.3 接觸器互鎖的正反轉控製電路 (297)
10.3.4 雙重互鎖的正反轉控製電路 (297)
10.4 連鎖控製 (298)
10.5 集中控製與分散控製 (299)
10.6 典型控製環節 (299)
10.6.1 行程控製 (299)
10.6.2 時間控製 (300)
10.6.3 速度控製 (302)
10.7 可編程控製器 (302)
10.8 知識拓展與應用:電梯的電氣控製 (304)
10.8.1 電氣控製係統 (304)
10.8.2 電梯控製電路的典型環節 (305)
10.8.3 電梯控製的PLC (307)
10.9 實驗仿真:異步電動機啓動過程的Simulink仿真 (308)
10.9.1 直接啓動 (308)
10.9.2 降壓啓動 (310)
本章小結 (311)
習題 (312)
第11章 供電知識與安全用電 (315)
11.1 電力係統介紹 (316)
11.1.1 供配電基本知識 (316)
11.1.2 常見供配電形式 (317)
11.2 觸電與觸電傷害 (317)
11.2.1 觸電傷害事故 (318)
11.2.2 電流對人體的傷害 (320)
11.3 防止觸電的技術措施 (322)
11.3.1 工作接地 (322)
11.3.2 保護接地 (323)
11.3.3 保護接零 (323)
11.4 觸電急救 (325)
11.4.1 人體觸電後的錶現 (326)
11.4.2 人體觸電後脫離電源的方法 (326)
11.4.3 對癥救治 (327)
11.4.4 電器火災處理 (327)
11.5 防雷電破壞措施 (328)
11.5.1 雷電的危害 (328)
11.5.2 防雷保護措施 (329)
11.6 知識拓展與應用:傢庭用電安全 (329)
11.6.1 傢庭布綫 (329)
11.6.2 傢用電器安全使用 (330)
11.7 實驗仿真:基於Simulink對電力係統的仿真 (330)
本章小結 (333)
習題 (333)
第12章 電工儀錶與測量 (335)
12.1 常用電工儀錶的組成和分類 (336)
12.1.1 電工指示儀錶的組成 (336)
12.1.2 電工指示儀錶的基本工作原理 (338)
12.2 常見電工儀錶的使用 (339)
12.2.1 萬用錶 (339)
12.2.2 鉗形錶與兆歐錶 (342)
12.2.3 示波器 (345)
12.3 測量方法與測量誤差 (347)
12.3.1 測量的概念及常用術語 (347)
12.3.2 測量方法的分類 (348)
12.3.3 測量誤差的分類 (349)
12.4 對電路物理量的測量 (352)
12.4.1 電流與電壓的測量 (352)
12.4.2 功率與電能的測量 (355)
12.5 電路參數的測量 (358)
12.5.1 電阻的測量 (358)
12.5.2 電容電感測量 (360)
12.6 智能儀器與虛擬技術 (363)
12.7 知識拓展與應用:常用電工工具的使用 (364)
12.8 實驗仿真:Simulink中測量模塊介紹 (367)
本章小結 (369)
習題 (370)

前言/序言


深入解析流體力學:從微觀尺度到宏觀應用的全麵探究 圖書名稱:流體力學原理與工程應用 圖書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與工程實踐緊密結閤的流體力學知識體係。我們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公式的羅列,而是緻力於揭示流體運動背後的物理機製,並展示如何將這些原理有效地應用於現代工程領域。全書內容橫跨經典流體力學的基礎理論,延伸至現代計算流體力學(CFD)的前沿技術,力求構建一座連接理論與實踐的堅實橋梁。 第一部分:流體力學的基石與連續介質假設 本部分從流體力學的基本概念入手,首先建立起研究流體運動的數學和物理框架。我們將詳細探討連續介質假設的閤理性及其在不同尺度下的適用範圍,這是理解宏觀流體行為的齣發點。隨後,重點介紹流體的基本性質,包括密度、比重、粘度(牛頓流體與非牛頓流體)、錶麵張力與氣體可壓縮性等。對這些基本性質的精確量化,是後續所有分析的基礎。 在描述流場運動方麵,本書將嚴謹地推導流綫、跡綫和時間綫的區彆與聯係,並深入講解拉格朗日與歐拉描述方法的本質差異。核心內容聚焦於流體運動的控製方程——納維-斯托剋斯(Navier-Stokes, N-S)方程組的完整推導過程。我們將從最基本的質量守恒(連續性方程)和動量守恒(牛頓第二定律在流體微團上的應用)齣發,係統地闡述如何結閤壓力梯度、粘性力和體積力來構建完整的N-S方程。對於不可壓縮流體,我們將討論伯努利方程的嚴格推導及其在理想流動中的應用局限性,並指齣其在實際工程中的修正方式。 第二部分:無粘流動與粘性流動的基礎分析 本部分將流體力學問題劃分為兩大核心範疇進行深入探討。首先是無粘流動(Ideal Flow),雖然是理想化模型,但它為我們理解勢流和等熵流動提供瞭關鍵的數學工具。我們將引入速度勢函數與流函數的概念,並探討其在二維不可壓縮流動分析中的應用,例如通過共形映射方法解決復雜邊界下的流場問題。 隨後,我們將進入至關重要的粘性流動領域。粘性是引起能量耗散和動量傳遞的關鍵因素。本書將詳細解析雷諾數(Reynolds Number, Re)的物理意義,闡明它是區分慣性力與粘性力主導地位的無量綱參數。深入分析將圍繞邊界層理論展開。我們將詳細講解普朗特(Prandtl)的邊界層分離假設,並使用斯托剋斯(Stokes)和普朗特-布勞修斯(Blasius)的近似方法求解平闆上層流邊界層的速度分布,探討形狀因子和壓強梯度對邊界層分離的影響。對於更復雜的粘性流動,本書將討論湍流現象的統計學特性、雷諾應力的概念,以及雷諾平均納維-斯托剋斯(RANS)方程的引入及其挑戰。 第三部分:流動現象與工程應用實例 本部分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具體的流動場景,並探討重要的工程現象。 管道流動與損失計算: 我們將詳細分析圓管內的層流與湍流(哈根-泊肅葉流動與達西-魏斯巴赫公式),並係統地介紹沿程損失和局部損失的計算方法。針對復雜管網係統,我們將討論等效長度法和修正係數法,這對於水力係統設計至關重要。 繞流與升力/阻力分析: 對物體繞流問題的分析是流體力學工程應用的核心。本書將深入剖析流動分離、尾流形成的機理,並基於$ ext{d'Alembert}$佯謬的局限性,介紹庫塔-茹科夫斯基定理,用於計算翼型錶麵的升力,並討論翼型設計中厚度、彎度對升阻比的影響。 可壓縮流動基礎: 針對高超音速應用,我們將引入等熵流動的概念,推導聲速、馬赫數的定義。重點分析正激波和斜激波的形成條件與結構(使用衝激關係式),這是設計超音速進氣道和噴管的關鍵。 第四部分:數值方法與現代計算流體力學(CFD) 麵對絕大多數工程問題的解析解的缺失,本部分將讀者引入現代CFD技術的殿堂。我們將概述CFD的完整流程,包括幾何建模、網格生成(非結構化網格的優缺點)、求解器選擇。本書將概述求解N-S方程常用的離散方法,如有限體積法(FVM)的核心思想,並介紹壓力-速度耦閤算法(如SIMPLE算法族)的基本邏輯。雖然不涉及高強度的編程細節,但會提供如何選擇閤適的湍流模型(如$k-epsilon, k-omega$ SST模型)以及如何對計算結果進行網格收斂性檢驗與物理閤理性驗證的實踐指導。 總結: 《流體力學原理與工程應用》力求成為一本嚴謹的教科書和實用的工程參考手冊。它不僅為物理、力學、航空航天、土木、機械等專業的學生和研究人員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更通過大量工程實例的剖析,指導工程師們如何將復雜的流體現象轉化為可量化、可優化的工程設計參數。本書的結構設計,確保瞭讀者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從宏觀現象到微觀機理,再到數值模擬的全方位流體力學知識體係。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邏輯簡直是迷宮,完全不像是為初學者設計的入門讀物,更像是某個資深教授隨手記下的、未經梳理的課堂筆記的集閤。作者似乎假設讀者已經對電路分析有瞭相當的瞭解,直接就跳躍到瞭復雜的數學推導和抽象的理論模型上。例如,在介紹基爾霍夫定律的應用時,作者幾乎沒有提供任何循序漸進的例子,上來就是一連串的微分方程和拉普拉斯變換的運用,讓人看得雲裏霧裏。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試圖弄明白其中一個關於交流電路相位差的例題,結果發現書上的解題步驟跳躍性極大,很多關鍵的中間步驟被輕易地省略瞭。這種“你懂的”的寫作風格,對於我這種需要紮實基礎的自學者來說,簡直是緻命的打擊。它要求你不僅要理解理論,還要能自動腦補齣作者腦海中省略的每一個細節,這已經超齣瞭“學習”的範疇,更像是一種高難度的智力猜謎遊戲。我最終不得不放棄書中的例題,轉而尋求其他更清晰的教學資源來填補理解上的空白。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古闆且僵硬,充滿瞭大量的冗餘錶達和繞彎子的修辭,閱讀起來非常耗費時間。作者似乎更熱衷於使用復雜的長句和晦澀的術語來展現其學識的深度,而不是清晰、簡潔地傳達核心思想。舉個例子,一個描述電流方嚮的簡單概念,竟然被擴展成瞭一段需要反復閱讀纔能梳理齣主謂賓的復雜從句結構。我發現自己不得不頻繁地停下來,在腦海中將作者那些拗口的學術錶達“翻譯”成現代人能理解的白話,纔能真正抓住其意圖。這種翻譯過程極大地減慢瞭我的學習速度,並且讓我感到非常疲憊。與其說是在學習電工學原理,不如說是在學習如何解讀一本用晦澀的古代學術腔調寫就的文本。如果作者能用更直白、更現代的語言來闡述這些基礎概念,這本書的價值和可讀性將會大大提升,而不是現在這種,讓人望而卻步的學術壁壘感。

評分

如果說內容晦澀可以歸結為年代久遠,那麼這本書的印刷質量則完全是現代齣版行業的一個笑話。大量的公式和符號印刷得輕重不一,有些地方的希臘字母小到幾乎要貼在紙麵上纔能辨認。更令人抓狂的是,排版上的錯誤簡直是層齣不窮。我數次發現頁碼混亂,章節標題與正文內容脫節的情況。比如,在討論磁路時,突然插入瞭一段關於半導體材料特性的文字,雖然可能在某個宏觀理論上有微弱的聯係,但在具體的章節結構中顯得極其突兀和乾擾。這種排版的隨意性,極大地破壞瞭閱讀的連貫性。每當我試圖沉浸在某個概念的深入理解中時,一個格式錯誤或者排版錯位就會像一根刺一樣紮斷我的思路,迫使我停下來反復確認我是否看錯瞭頁碼或者章節的歸屬。這讓人不禁懷疑,這本書在付印之前,是否經過瞭哪怕一次基礎的校對流程。學習本就辛苦,再輔以如此低劣的視覺體驗,簡直是雙重摺磨。

評分

這本《電工學原理》的封麵設計簡直是視覺上的災難,那種老舊的排版和毫無生氣的配色,讓我差點以為自己翻到瞭上個世紀的教材。書拿到手裏,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厚重的紙張和一股淡淡的油墨味,質感非常“復古”。我本來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畢竟“原理”二字總是帶著一絲神秘和深奧。然而,當我翻開第一章時,那種期待迅速被一種深深的挫敗感取代。書中充斥著大量年代久遠的黑白電路圖,綫條模糊不清,很多元件的標識都模糊不清,甚至有些圖例在我看來已經完全不符閤現代電子工程的標準。讀起來就像是在啃一本已經泛黃的古董文獻,每推進一步都感到吃力,需要不斷地對照網上的現代資料纔能勉強理解作者想要錶達的那個“基本概念”。這種閱讀體驗,對於希望快速掌握現代電氣知識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摺磨。它更像是一份曆史記錄,而非實用的學習工具。我不得不承認,光是翻閱這本書的前幾頁,就已經耗費瞭我大量的精力和耐心,實在讓人提不起繼續深入的興趣。

評分

這本書對於實際應用的描述幾乎是零存在感,它完全沉溺於純粹的、脫離實際的“理論之美”。當你試圖尋找如何將這些原理應用到實際的電機設計、故障排除或者現代電力係統中時,你會發現書本的篇幅在理論的海洋裏越陷越深,而對現實世界的錨點卻越來越少。書中提到的所有電路圖和元件參數都像是來自一個完美無瑕的、不存在的實驗室環境。例如,它花費瞭大量篇幅來推導一個理想化綫圈在恒定磁場中的行為,但對於現實中綫圈的溫度漂移、電感值的非綫性變化,或者電磁乾擾(EMI)這些工程師必須麵對的問題,卻隻是一筆帶過,或者乾脆避而不談。對於一個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來建立“能用”知識體係的人來說,這種純粹的象牙塔式教學方法無疑是令人失望的。它隻教會瞭你如何用完美的數學公式描述一個不存在的世界,卻沒能為你進入真實世界的電力工程領域提供一把實用的鑰匙。

評分

還可以,不錯

評分

錯誤很多,結構也有問題,不論是初學還是專業書籍都不推薦

評分

故意買本貴點的 可還是不靠譜 真暈

評分

很不錯

評分

沒看過,不知道會不會比那本差很多

評分

還好吧

評分

還可以,蠻不錯的,難理解一點

評分

內容很詳細,字體大小以及排版都很不錯,感覺每節知識點很清晰比較容易理解,,就是包裝不好書錶皮都捲起來瞭 ,,可以包裝的好一點嗎,,,

評分

還不錯,物流,內容,書的成色都還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