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清朝民國兩重天京城實測繪新圖
——1913年《實測北京內外城地圖》
2民國初建天壇苗圃林藝試驗京城奠基
——1913年《天壇林藝試驗場森林苗圃圖》
3京城首測水平高低石標遍布南北東西
——1917年《京都市內外城水平石標地點圖》
4京漢鐵路一貫南北京張南口詹公留名
——1923年《京漢鐵路圖》
5衙署院校區劃左右中館寓電車市場遍西東
——1925年《最新北京地圖》
6北京北平兩地圖見證南北兩首都
——1926年《最新北京全圖》、1929年《最新北平全圖》
7國都南遷京城易名文化定位宜居北平
——1930年《新測實用北平都市全圖》
8圓明三園斷瓦殘垣首勘成圖國恥溯源
——1933年《實測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遺址形勢圖》
9頤和園景皇傢禁苑萬壽山間百姓公園
——《北京萬壽山全景》、《北平萬壽山全景》
10正陽門外兩壇之間天橋一覽漫話繁榮
——1935年《北京天橋地圖》
11昔日禁城今日故宮雙十紀念特彆開放
——1936年《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雙十節特彆開放路綫圖》
12革故鼎新超越從前短暫輝煌舊貌新顔
——1937年《實測北平市內外城地形圖》
13都市計劃東西新區新式試驗包藏禍心
——1939年《北京都市計畫要圖》、1940年《北京市東西郊新市街地圖》
14敵後抗日分區詳圖中流砥柱衛我中華
——《中國敵後戰場抗日民主根據地分區詳圖》
15“抗戰”勝利百廢待興水管改造手繪圖中
——1946年《北平市內外城地圖》
16戰略決戰揮師平津紅色地圖劍指京城
——1948年《北平城內全圖》
17新桃舊符北平北京和平解放古都新生
——1949年《北平市街詳圖》
18首都紅星耀眼奪目新舊交替經緯之間
——1949年9月《新中國地圖》
圖目
這時的北京地圖上,還沒有“公園”和各類旅遊“景點”齣現,因為不久後成立的、也是最早最有名的“中央公園”,當時還是皇傢的“社稷壇”。這是該圖與後來民國北京地圖的一個很大的不同和“特有”的現象。自1914年10月10日,天安門西側的原明清社稷壇被改建為“中央公園”對公眾開放之後,皇傢禁苑、寺廟園林相繼被闢為“公園”,由此齣現“公園之置,民國最盛”的記載。一些博物館、圖書館也先後建成,這些自然也就成為以後的民國北京地圖繪製標注的“亮點”和圖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成為北京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誌。此為後話。
圖中把清末所改造拓寬的主要道路做瞭新的增加和標注,比以往北京地圖道路的繪製更加具體而清晰。如圖1-4所示,北京的道路主要是圍繞紫禁城周邊延伸的,在平行於中軸綫的東西兩側,按南北走嚮依次排列。且內城比外城發達(在該圖上可以看齣,北京城當時還未標明內城外城的“區劃”)。“內城”(北京老東城區、西城區的範圍)最主要的道路,就是從鼓樓經地安門、景山,繞過紫禁城,經棋盤街到前門,而後與外城的前門大街、天橋大街相連到永定門形成一貫南北的京都中軸綫。紫禁城東側主要有三條大街:一是從颱基廠經東長安牌樓、王府井大街至安定門大街;二是從崇文門經東單牌樓、米市大街、東四牌樓、北新橋到雍和宮西側;三是從溝沿頭(今北京站廣場)經鬧市口、南小街、到北小街北口(今小街橋)。紫禁城西側地區則因“大明濠”當時還未改為暗溝,除幾條不長的道路外,主要的就是從宣武門經西單牌樓、西四牌樓、新街口到北城牆(今新街口豁口)的一條大街。後來隨著“大明濠”由明渠改為暗溝之後,這一地區的道路纔有瞭大的改變。
一本關於曆史的沉浸式體驗,如同穿越時空般,引人入勝。剛翻開這本書,就被其獨特的敘事方式所吸引。作者並非枯燥地羅列史實,而是將厚重的曆史文化融入到生動的故事和細緻的描繪中,仿佛每一頁都散發著陳年老酒的醇厚香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鮮為人知的老物件、老手藝的詳細介紹,它們不僅僅是物件,更是那個時代的縮影,承載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情感寄托和時代變遷。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聽到京劇在鬍同裏咿咿呀呀地唱響,聞到老字號點心鋪裏飄齣的陣陣香甜,甚至能感受到鼕日裏街邊糖葫蘆的清脆聲響。作者對細節的把握堪稱一絕,無論是建築的榫卯結構,還是市井小販的吆喝聲,亦或是王公貴族的服飾細節,都描繪得栩栩如生,讓人仿佛置身其中,親曆那個時代的繁華與滄桑。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曆史讀物,更是一扇通往過去的窗口,讓我們得以窺見老北京那豐富多彩、充滿人情味的生活畫捲。每一處細節都經過精心考量,文字間流淌著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這座城市濃烈的熱愛,這種情感能夠輕易地感染讀者,引發共鳴。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作為一名對城市變遷和人文曆史充滿好奇心的讀者,我常常在書中流連忘返。作者筆下的老北京,不再是教科書上冰冷的數據和事件,而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一段段動人的故事。書中對不同階層、不同職業的老北京人的生活描繪,讓我深刻理解瞭那個時代的社會結構和人際關係。從達官顯貴的宅邸到尋常百姓的四閤院,從繁華的商業街區到寜靜的鬍同小巷,無不被作者描繪得細緻入微,充滿瞭生活氣息。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傳統節慶和民俗活動的描寫,它們不僅是熱鬧的慶典,更是維係著傢族傳承和社區情感的重要紐帶。讀著讀著,我仿佛能感受到鑼鼓喧天的廟會、喜慶熱鬧的婚禮、還有鼕夜裏一傢人圍爐夜話的溫馨。作者的文筆優美而富有感染力,字裏行間透著一股子“京味兒”,那種特有的幽默、豁達和韌性,都通過文字淋灕盡緻地展現齣來。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北京,也讓我對這座城市的曆史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它是一部活生生的北京生活史,值得反復品讀。
評分這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城市史詩,作者用充滿詩意的語言,將讀者帶入瞭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老北京。書中的每一章節都像是一首獨立的小詩,又共同匯聚成瞭一幅宏大的時代畫捲。作者對於城市空間與人類情感的連接,有著深刻的洞察。他描繪的不僅僅是建築、街道,更是居住在其中的人們所經曆的喜怒哀樂,所積澱的文化情感。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特定區域、特定時段的細緻描繪,仿佛通過作者的筆觸,那些沉睡的曆史記憶被喚醒,重新煥發齣勃勃生機。他擅長從微小的細節中提煉齣宏大的時代主題,從個人化的敘事中摺射齣普遍的人生體驗。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曆史並非遙不可及,它就隱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去感受。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充滿力量,將他對老北京的情感傾注於字裏行間,使得這本書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是一部能夠觸動人心的文學作品,它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根源,理解這座城市的靈魂。
評分這是一本讓人仿佛置身其中的非虛構作品,敘事手法非常獨特,充滿瞭探索和發現的樂趣。作者就像一位資深的考古學傢,又像一位耐心的導遊,帶領讀者深入挖掘老北京的城市肌理和文化密碼。書中對每一處地點的曆史演變、建築特色、甚至是其中發生過的故事,都進行瞭詳盡而生動的解讀。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枯燥,反而像在玩一場尋寶遊戲,每翻開一頁,都可能發現新的驚喜。作者對於曆史文獻的考據和民間傳說的梳理,都做得非常紮實,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趣味。我最欣賞的地方在於,作者並沒有把曆史描繪成一成不變的靜止畫麵,而是著重展現瞭它流動、變遷、以及與當下生活的關聯。書中的很多例子都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很多事物,都有著如此深厚的曆史淵源。它不僅僅是關於“過去”的記錄,更是對“現在”的解讀,讓我們看到曆史是如何塑造今天的北京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理解一座城市深度和廣度的全新視角,引發讀者對生活環境和文化傳統的深度思考。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仿佛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娓娓道來,充滿瞭時間的厚重感和人生的智慧。作者以一種非常個人化、卻又極其具有代錶性的視角,描繪瞭老北京的城市麵貌和人文風情。文字中洋溢著一種溫情脈脈的情感,讓我覺得自己在閱讀一位老朋友的日記,真切地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的情感溫度。書中對一些即將消失或已經消失的老北京風物的描寫,尤其令人動容,它們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也代錶著一種文化的傳承。作者沒有迴避曆史的復雜性和時代的局限性,但更多的是通過對生活細節的捕捉,展現瞭那個時代人們的樂觀、堅韌和對生活的熱愛。閱讀這本書,我不僅僅是在學習曆史,更是在體驗一種生活方式,感受一種精神氣質。那種對故土的眷戀,對傳統的尊重,以及在變化中尋求平衡的智慧,都深深地打動瞭我。這本書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産,它用文字留住瞭那些易逝的風景和情感,讓後人能夠有機會去理解和珍視。
評分不錯
評分好嚮往當年的北京城
評分就是地圖清晰度再高點就更好瞭
評分老師給孩子布置的作業,給孩子讀的。
評分不錯的書
評分不錯的一本書,對於瞭解民國北京曆史很有幫助。
評分很好~~~快遞很快~~~~京東給力~~~~~
評分本書內容豐富,質量不錯,有助於瞭解北京的曆史。
評分從地圖的變化瞭解瞭北京城的變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