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唐君毅著作选)

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唐君毅著作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君毅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51938
版次:1
商品编码:1157357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传统深厚,诸家义理丰富多项,而思想有流变,不是无端而来,知其来处方知其去处,即有溯本归原的必要。本书纵线专就环绕一核心观念而开展对中国哲学问题的讨论,横向则广摄各家学说,分别其方面、种类与层次;<导论篇>包括原理、原心、原名、原辩、原言与默、原辩与默、原致格物、原道、原太极、及原命等诸文,一皆可作为进入中国哲学义理世界之门户。由<导论篇>再进,专就中国哲学核心观念“性”而论,既成<原性篇>;盖“命”不离于“性”,及就人之面对天地万物,而能有其理想,生出中国哲学广大之价值世界者,必因其“性”之义而起也。
本书之写法独特,唐先生言之为“即哲学史以言哲学”。唐先生反对无据而妄臆,盖古人之言,不能仅执一端,否则必造成不可解的冲突;而应就其所当之义,分疏条列,使之各得其位。顺是,唐先生把历史上中国先哲言人性之种种理论次第展示、以寻求其本原之义,还曾普遍水恒之价值,以寻求皆一一融和于一广大的义理世界之可能。本书就是以中国哲学各主要观念作为线索,足见唐先生对哲学问题思考之圆熟。

目录

自序(写作缘起、本篇大意与未及之义)
一 缘起
二 本篇大意
三 本篇及次篇所未及之义
第一章 原理上:“理”之六义与名理
一 导言
二 先秦经籍中之理及文理
三 魏晋玄学与名理
第二章 原理下:空理、性理与事理
四 佛学与空理
五 宋明理学与性理
六 王船山及清儒与事理
七 结论
第三章 原上心:孟子之性情心与墨家之知识心
一 本文宗趣
二 论孟子之性情心或德性心之本义
三 墨家之知识心与儒墨思想之所由异
第四章 原下心:庄子之灵台心荀子之统类心与大学中庸之德性工夫论
……
第五章 原名:荀 子正名与先秦名学三宗
第六章 原辩:墨子小取篇论 “辩”辨义
第七章 原言与默:中国先哲对言默之运用
第八章 原辩与默:墨庄孟荀之论辩
第九章 原致和格物上:大学章句辨证及格物致知思想之发展
第十章 原致知格物下:大学章句辨证及格物致和思想之发展
第十一章 原道上:老子言道之六义
第十二章 原道下:老子言道之六义贯释
第十三章 原太极上:朱陆太极之辩与北宋理学中太极理气思想之发展
第十四章 原太极中:天地之根原问题,与太极一名之诸义,及朱子太极理气论之哲学涵义
第十五章 原太极下:朱子太极理气论之疑难与陆王之言太极及即心言太极之说
第十六章 原命上:先秦天命思想之发展
第十七章 原命中:秦汉魏晋天命思想之发展
第十八章 原命下:宋以后天命思想之发展
索引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唐先生的大作,值得收藏,做活动购买的,比较优惠!

评分

很多思想和言论对于当前的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评分

唯一的问题,就是作者使用的语法不太合乎现代汉语(大陆)的规范,需要读者自己调整,不过读完二十页之后也就习惯了,能坚持把这本书读完,是有大好处的!

评分

  吾人上谓人之感觉活动,与人之望相俱,而能感无,以通于空或虚,以知有空间。此自尚不足解决种种空间之问题。因感觉纵能感通于上述之空间,此尚唯是实有之色相间之空隙。然吾人所知之空间,乃一切实有之色相所同在之一空间。不只空隙处是空间,一切事物实有之色相之所在,皆似同有一空间为托底。种种事物之在空间,兼有种种空间形相,空间兼有种种量度、方位、次序关系,又似为能向上下四方,无穷伸展者,此皆决不能谓其皆由当下之感觉,所可得知。如人至少须由事物在空间中之运动变化、其有事物处之可无事物,乃知此有事物处,亦有一空间为托底。此则已须由自觉地比较感实与感虚之二感觉,更推此所感之虚,于其只感实之处,方能说者。又必由事物运动变化,有其量度、方位与次序关系,乃知空间之度量、方位与次序关系。更须超出已有事物所占之空间,而伸想像于其外之上下四方,如往而不返,乃知空间之无穷。此种种空间观念与空间知识之形成,即至为复杂,非此所论。然于空间之所以有三度,及其所以必呈无穷相,而若恒有一更大而在吾人之感觉之事物之色相之外之一空间,为散殊之万物之所布,亦若恒外在于吾人之感觉,与吾人之心灵及生命存在者,此其相应之心灵活动之果为如何,今当先略加论及。

评分

一直很欣赏唐君毅、钱穆等,钱穆的全集买了,唐君毅自然少不了

评分

作文与读览,两不能废,两不可废。然真工夫实有在作文读览之外者。《论语》&ldquo;默而识之&rdquo;,《易》曰:&ldquo;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rdquo;此是何等工夫!贤者大须留意。子曰:&ldquo;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rdquo;此&ldquo;思&rdquo;字不是常途所谓思想;此&ldquo;学&rdquo;字亦非读书之谓。《论语》&ldquo;博学于文&rdquo;,&ldquo;文&rdquo;不谓书册也。凡自然现象皆谓之&ldquo;文&rdquo;,人事亦曰人文。《易系传》言:&ldquo;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rdquo;皆博文之谓,皆学之谓也。故学则不外感官经验,而思

评分

不错~~~~~

评分

这一套书算是唐君毅对中国传统学术的总结吧,要从头到尾把它看完,确实是挺花时间的。不过还好他是用白话文写的,不是用文言文写的

评分

伟大的时代与伟大的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