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数字接口原理与测试指南

高速数字接口原理与测试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凯 著
图书标签:
  • 高速数字接口
  • 信号完整性
  • 眼图分析
  • 测试测量
  • SerDes
  • PCIe
  • USB
  • 存储接口
  • 通信协议
  • 嵌入式系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76118
版次:1
商品编码:11581648
品牌:清华大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1
字数:69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深入浅出,阐述高速数字原理

追本溯源,探究测试方法精髓

图文并茂,剖析前沿测量方案

娓娓道来,洞察现代电子趋势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从事高速数字设计和测试的经验,对高速数字信号的基本概念、测试理念、测试方法及发展趋势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和浅显易懂的阐释。本书可用于指导相关设计、开发、测试人员的工作,也可供广大电子行业的技术爱好者做为科普读物了解当今电子系统的发展趋势。

本书的特点是深入浅出并结合实际应用。书中没有复杂的公式和数学推导,所有重要的概念都是结合实验和实测数据进行生动的讲解,即使只掌握基本数字电路基础知识的本科生读起来也不会觉得费劲。本书的内容大多是现代高速数字电路的关键的技术,了解了这些技术的来龙去脉后,再深入学习或阅读专业技术文章就会更加得心应手。由于作者多年的实际应用经验积累及悉心整理,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精美图片,包括实际波形、测量数据、常用仪表、技术方案等,这些都和电子工程人员的日常实际工作息息相关,可以帮助读者直观了解到当今的技术发展水平及业界领先的测试方法。


内容简介

  《高速数字接口原理与测试指南》结合作者多年从事高速数字设计和测试的经验,对高速数字信号的基本概念、测试原理进行讲解,同时结合现代计算机、移动设备、有线通信、航天设备里新的高速数字接口,对其关键技术、测试方法等做详细介绍和总结,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高速数字接口的基本原理、实现技术、测试理念以及其发展趋势。

  《高速数字接口原理与测试指南》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上半部分是高速数字信号的基本概念和测量原理; 下半部分是常用高速数字接口总线的技术特点和测试方法。

  《高速数字接口原理与测试指南》可供从事计算机、移动终端、有线通信、航空航天设备开发的工程人员了解学习高速数字总线的相关技术,也可供高校工科电子类的师生做数字电路、信号完整性方面的教学参考。


作者简介

  李凯,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硕士学位,曾在国内知名通信公司从事多年硬件研究。2006年加入安捷伦公司,负责高端示波器、逻辑分析仪、信号完整性分析等高速数字测试产品的应用和研究。对于通信、计算机等行业有深入认知,对信号完整性、嵌入式系统、高速总线、可编程逻辑、时钟、电源等电路的设计和测试有深刻理解。作为高速数字测试领域的专家,李凯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大量关于高速信号测量原理、测量方法的文章并发布在《国外电子测量技术》、《电子工程专辑》等专业杂志以及IEEE ICCP、EDI CON等专业论坛大会上,同时在EDN China网站开设有个人技术博客。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随着高性能计算集群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兴起,服务器的板内互连和服务器间的网络带宽都得到极大提升。伴随产生的高速系统信号完整性建模、仿真、分析、测量、回归验证成为高速板卡研发的重要课题。业内亟需一本涵盖高速理论又结合测量实践的书籍,以指导高速信号系统研发的硬件工程师、信号/电源完整性工程师从事研发和设计工作。李凯高级工程师的这本《高速数字接口原理与测试指南》很好地阐述了这两方面内容,理论阐述清晰,实践案例丰富详尽。推荐各位有志于高速系统设计研发的同仁作为工作指导书。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信号完整性实验室主任 陈进

这本书不但介绍了数字信号测试的原理和实例,还专门用了三章的篇幅介绍了数字示波器等常用仪器的一些重要的技术概念,合理运用这些技术概念将能帮助测试工程师们更好的“榨干”测试设备所有潜能,高效地完成测试工作。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示波器计量校准专家 缪京元

随着云计算和4G移动通信的发展,带来了对于高速数据传输需求的爆炸式增长,带有高速数字接口的设备在我们的身边急剧普及。而对这些技术的系统化总结和技术普及则相对大大滞后,目前市面上缺少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对当前新的高速信号发展技术做系统介绍的书籍。李凯是数字测试领域的年轻技术专家,本书对高速数字信号及高速总线的原理和测量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和总结,是其多年实践经验以及对高速信号理论理解的全面总结。本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附有大量世界newest and top仪表的实验测量数据和截屏,对于帮助电子工程师们理解和掌握newest高速数字接口技术、测试理念及未来发展趋势有很大帮助。李凯先生能在百忙之中利用业余时间撰写此书,非常难能可贵,也是数字电子测试领域一大幸事。

―历任HP、Agilent、Keysight公司资深高管 兰涛

李凯对技术有着不疯魔不成活的态度,他决心要掌握的技术,其前世今生甚至来世,都研究个透。听说他要写一本关于高速数字接口方面的书,由衷地替他高兴,也替潜在的读者高兴。搞技术需要脚踏实地的作风,需要沉淀后乐于分享的境界,这两点,李凯都做到了。

―Keysight公司(原Agilent电子测量事业部)数字测试市场经理 杜吉伟??


目录

上部 高速数字信号测量原理
第1章 无处不在的数字接口

第2章 数字信号基础
2.1 什么是数字信号(Digital Signal)
2.2 数字信号的上升时间(Rising Time)
2.3 数字信号的带宽(Bandwidth)
2.4 数字信号的建立/保持时间(Setup/Hold Time)
2.5 并行总线与串行总线(Parallel and Serial Bus)
2.6 单端信号与差分信号(Single-ended and Differential Signals)
2.7 数字信号的时钟分配(Clock Distribution)
2.8 串行总线的8b/10b编码(8b/10b Encoding)
2.9 伪随机码型(PRBS)
2.10 传输线对数字信号的影响(Transmission Line Effects)
2.11 数字信号的预加重(Pre-emphasis)
2.12 数字信号的均衡(Equalization)
2.13 数字信号的抖动(Jitter)
2.14 扩频时钟(SSC)

第3章 数字测试基础
3.1 数字信号的波形分析(Waveform Analysis)
3.2 数字信号的眼图分析(Eye Diagram Analysis)
3.3 眼图的参数测量(Eye Diagram Measurement)
3.4 眼图的模板测试(Mask Test)
3.5 数字信号抖动的成因(Root Cause of Jitter)
3.6 数字信号的抖动分解(Jitter Seperation)
3.7 串行数据的时钟恢复(Clock Recovery)
3.8 示波器的抖动测量能力(Jitter Measurement Floor of Scope)
3.9 相位噪声测量(Phase Noise Measurement)
3.10 传输线的特征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3.11 特征阻抗的TDR测试(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
3.12 传输线的建模分析(Transmission Line Modelling)

第4章 实时示波器原理
4.1 模拟示波器(Analog Oscilloscope)
4.2 数字存储示波器(Digital Storage Oscilloscope)
4.3 示波器的带宽(Bandwidth)
4.4 示波器的频响方式(Frequency Response)
4.5 示波器带宽对测量的影响(Bandwidth Impact)
4.6 示波器的带宽增强技术(Bandwidth Enhancement Technology)
4.7 示波器的频带交织技术(Bandwidth Interleaving Technology)
4.8 示波器的采样技术(Sampling Technology)
4.9 示波器的分辨率(Vertical Resolution)
4.10 示波器的直流电压测量精度(DC Voltage Accuracy)
4.11 示波器的时间测量精度(Delta-Time Accuracy)
4.12 示波器的等效位数(ENOB)
4.13 示波器的高分辨率模式(High Resolution)
4.14 示波器的内存深度(Memory Depth)
4.15 示波器的死区时间(Dead Time)
4.16 示波器的显示模式(Display Mode)
4.17 示波器的触发(Trigger)
4.18 示波器的触发条件(Trigger Conditions)
4.19 示波器的触发模式(Trigger Mode)
4.20 示波器的测量速度(Measurement update rate)
附录 Agilent 公司90000X系列高端示波器原理

第5章 示波器探头原理
5.1 高阻无源探头(High Impedance Passive Probe)
5.2 无源探头的常用附件(Passive Probe Accessories)
5.3 低阻无源探头(Low Impedance Passive Probe)
5.4 有源探头(Active Probe)
5.5 差分探头(Differential Probe)
5.6 电流探头(Current Probe)
5.7 高灵敏度探头(High-sensitivity Probe)
5.8 探头连接前端对测量的影响(Probe Head)
5.9 探头衰减比对测量的影响(Probe Attenuation Ratio)
5.10 探头的校准方法(Probe Calibration)

第6章其他常用数字测量仪器

6.1采样示波器(Sampling Oscilloscope)

6.2矢量网络分析仪与TDR(VNA and TDR)

6.3逻辑分析仪(Logic Analyzer)

6.4协议分析仪(Protocol Analyzer)

6.5误码分析仪(Bit Error Ratio Tester)

附录1Agilent公司U4154A逻辑分析仪简介

附录2示波器协议解码功能和协议分析仪的区别

第7章常用测量技巧

7.1电源纹波噪声测试方法

7.2时间间隔测量

7.3如何用示波器进行ps级时间精度的测量

7.4怎样测量PLL电路的锁定时间

7.5T型头和功分器的区别

7.6如何克服测试电缆对高频测量的影响

第8章用多台仪器搭建自动测试系统

8.1自动化测试系统

8.2LXI测试系统的硬件平台

8.3LXI测试系统的软件架构

8.4LXI测试系统的优点

8.5LXI测试系统的兼容性问题

8.6LXI测试系统的时钟同步

8.7LXI测试系统的网络安全性

下部高速数字接口及测试方法

第9章PCI�睧简介及信号和协议测试方法

9.1PCI�睧总线简介

9.2PCI�睧 协会简介

9.3PCI�睧信号质量测试

9.4PCI�睧协议调试和测试

9.5PCI�睧测试总结和常见问题

第10章PCI�睧 3.0简介及信号和协议测试方法

第11章SATA简介及信号和协议测试方法

第12章Ethernet简介及信号测试方法

第13章MIPI D�睵HY简介及信号和协议测试方法

第14章MIPI M�睵HY简介及信号和协议测试方法

第15章存储器简介及信号和协议测试

第16章USB 2.0简介及信号和协议测试

第17章USB 3.0简介及信号和协议测试

第18章HDMI 简介及信号和协议测试

第19章MHL简介及信号和协议测试

第20章DisplayPort简介及信号测试

第21章LVDS传输系统简介及测试

第22章MIL�睸TD��1553B简介及测试


精彩书摘


前言/序言

??随着云计算和4G移动通信的推进,终端和网络设备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对于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来说,除了在无线传输接口上要采用LTE等全新的标准以外,其发展趋势是移动终端和PC、多媒体功能的融合,设备内部因此需要支持更高的基带和射频模块间的数据交互、更大的存储和数据处理能力、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屏和摄像头,因此各种全新的高速接口出现在移动终端设备的内部或者外部。而对于网络设备来说,为了支持分布式计算需要的更快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更高的数据交换速度,各种声音、图像、数据、网页等服务器的处理和存储能力以及路由器、交换机、传输网的数据交换能力也得到百倍以上的倍增,因此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上大量采用10G、40G的数据接口进行数据交互,而100G甚至400G的传输接口也开始出现。这些高速接口的设计、测试和验证需要非常多的资金投入,给从事相关设备的开发、设计、测试人员带来极大的挑战,兼容性问题和验证需求爆发式增长。

本书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高速数字设计和测试的经验,对高速数字信号的基本概念、测试原理进行讲解,同时结合现代计算机、智能移动设备、有线通信、航空航天设备中最新的高速数字接口的应用,对其关键技术、测试方法等做了总结和概括,以便读者理解和掌握现代电子设备中各种高速数字接口的基本原理和测试理念。

本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第1~8章)是高速数字信号的基本概念和测量原理,下半部分(第9~22章)是常用高速数字接口总线的技术特点和测试方法。

本书上半部分的第1~3章介绍高速数字信号的上升时间、带宽、建立/保持时间、并行总线/串行总线、单端与差分信号、时钟分配、编码方式、传输线的影响、预加重和均衡、抖动和扩频时钟等基本概念,并介绍数字信号的波形、眼图、模板、抖动、相位噪声、传输线影响的测试分析方法等。

本书上半部分的第4~8章重点介绍高速数字测试中最常用的实时示波器的基本概念、原理、指标含义、工作方式、测量精度以及探头的种类和选择依据,同时对另外一些常用的数字测量仪器如采样示波器、逻辑分析仪、误码分析仪、协议分析仪、阻抗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做了分析和比较。另外,对于一些常用的数字测量技巧以及多台仪表构建测量系统的基本方法也做了阐述。

通过上半部分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读者建立高速数字信号分析和测试的基本概念。

本书下半部分共14章主要针对具体应用,对计算机、智能移动终端、有线通信、航空航天领域常用的高速数字接口总线如PCI�睧、SATA、USB、Ethernet、MIPI、DDR、eMMC、UHS、HDMI/MHL、DisplayPort、LVDS、1553等总线的概念、应用领域、技术特点、测试方法等进行论述和整理。其中每一个测试方案的实现都是对本书上半部分介绍过的基本测试概念的应用和延伸,但是根据每个总线的不同特点又有区别和侧重。

另外,在本书中还列举了一些在具体测试中常见的问题,这些案例主要根据笔者和实际电子设计、测试人员交流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希望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能够给从事高速数字电路开发和设计的工程师及高等院校从事高速数字电路教授和学习的广大师生提供帮助。

本书成书之时,原Agilent公司的电子测量仪器部门已经宣布将分拆成立一家新的公司,新名称为Keysight,因此本书中出现的原Agilent公司相关产品型号将会陆续更改为Keysight公司相关产品,特此说明。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使用了一些原Agilent公司电子测量仪器部(现Keysight公司)的产品及方案资料,书中大量的实际测试波形由笔者借助于其开放实验室的设备完成,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可供从事计算机、移动终端、有线通信、航空航天设备开发的工程人员做应用指南,也可供高校工科电子类的师生做数字电路、信号完整性方面的教学参考。

编者

2014年7月??



《光纤通信系统:原理、设计与应用》 简介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数据传输速率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传统通信方式已难以满足。光纤通信技术以其超高带宽、低损耗、抗电磁干扰等卓越特性,成为现代通信网络的基石。本书《光纤通信系统:原理、设计与应用》深入剖析了光纤通信系统的核心原理,系统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广泛探讨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认知框架。 第一章 光信号的产生与调制 本章从最基础的光源谈起,详细介绍了当前主流的光源技术,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如DFB激光器、FP激光器)和LED(发光二极管)。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光源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如波长、输出功率、光谱宽度、调制带宽)以及它们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选择考量。 随后,本章将重点阐述光信号的调制技术。调制是将电信号信息加载到光载波上的关键过程。我们首先介绍传统的强度调制(IM),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调制方式,并详细解析其实现机制、优点与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更先进的相位调制(PM)和频率调制(FM),以及更复杂的复数调制格式,如正交幅度调制(QAM)和相移键控(PSK)。这些高级调制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是未来高速光通信系统的核心。我们将分析各种调制格式的原理、频谱特性、对接收端解调技术的要求,以及它们在不同速率等级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 第二章 光纤传输介质 光纤是信息传输的“高速公路”,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通信系统的容量和距离。本章将详尽解析光纤的结构、传输原理和关键特性。 首先,我们将从微观角度审视光纤的纤芯和包层材料,解释折射率分布对光信号传播的影响。我们将深入分析单模光纤(SMF)和多模光纤(MMF)的结构差异、传输模式以及各自的优缺点。重点介绍单模光纤在长距离、高速率传输中的主导地位,并详细解析其实现方式,如普通单模光纤(SMF-28)和色散位移光纤(DSF)、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Z-DSF)等,探讨它们如何克服色散问题。 接着,本章将详细阐述光纤中的损耗机理。我们将区分吸收损耗、散射损耗(瑞利散射、米氏散射)、弯曲损耗等,并分析它们对传输信号功率的影响。理解损耗是进行光纤链路预算和系统设计的关键。 最后,本章将聚焦于光纤中的色散现象。色散是限制光纤通信系统传输速率和距离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将详细介绍三种主要的色散:模式色散(仅存在于多模光纤)、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我们将阐述它们的工作原理、计算公式,以及如何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光纤、使用色散补偿技术(如色散补偿光纤DCF、光栅等)来有效缓解色散的影响。 第三章 光信号的接收与解调 本章将聚焦于光信号如何在接收端被捕获并还原为原始电信号。我们将深入探讨光电探测器的原理、类型及其性能指标。 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PIN光电二极管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这两种主流的光电探测器。我们将分析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响应时间、量子效率、暗电流等关键参数,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依据。 随后,本章将重点阐述光信号的解调技术。解调过程是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可处理的电信号,并从中提取原始信息。我们将分析各种调制格式对应的解调方法。对于强度调制信号,我们将介绍阈值检测等简单解调方式。对于相位和频率调制信号,我们将深入讲解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的技术细节,包括本地振荡器的选择、载波相位恢复等关键环节。 特别地,本章将重点介绍相干光通信系统的解调技术。相干检测以其极高的灵敏度和抗噪声能力,成为下一代超高速光通信系统的核心。我们将详细阐述相干接收机的架构,包括本地振荡器、混频器、数字信号处理(DSP)等关键组件,以及如何在数字域进行载波相位和频率的估计与恢复。我们将分析不同相干检测方案(如IM/DD、PSK、QAM)的解调原理和性能优势。 第四章 光放大器技术 在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中,信号会因损耗而衰减,需要通过光放大器进行信号增益。本章将全面介绍各种主流的光放大器技术。 我们将首先深入介绍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EDFA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光放大器,我们将其工作原理、泵浦机制(如980nm和1480nm泵浦)、增益特性、噪声系数、饱和输出功率等关键参数进行详细阐述。我们还将探讨EDFA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化设计,如增益平坦化、增益锁定等。 除了EDFA,本章还将介绍其他重要的光放大器技术,如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和拉曼放大器。我们将分析SOA的工作原理、优点(如小型化、集成化)和局限性(如噪声、非线性效应),以及它在光开关、光门等方面的应用。我们也将深入探讨拉曼放大器作为一种分布式放大器的原理,以及其在提高传输距离和信号质量方面的优势。 第五章 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与链路预算 本章将系统性地指导读者如何设计一个完整的光纤通信链路,并进行详细的链路预算分析。 首先,我们将从系统需求出发,确定链路的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可接受的误码率(BER)等关键指标。基于这些需求,我们将选择合适的光源、光纤类型、光电探测器和光放大器。 核心内容将是链路预算的建立。我们将详细列举链路中的所有功率增益和损耗环节,包括发射光功率、光纤损耗、连接器损耗、耦合损耗、光放大器增益、接收灵敏度等。通过精确计算,我们将评估链路的净功率余量,确保信号能够以满足要求的误码率传输到接收端。 此外,本章还将讨论影响系统性能的其他重要因素,如抖动(Jitter)和串扰(Crosstalk)。我们将分析这些干扰的来源,以及在系统设计中如何加以控制和减小。 第六章 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 本章将着眼于光纤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展示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不可替代性。 我们将重点介绍长途骨干网(如城域网、国家干线网)中的应用,分析光纤通信如何支撑互联网的全球互联。 接着,我们将探讨接入网中的应用,包括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小区(FTTB)等,阐述其如何为家庭和企业提供高速、宽带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此外,本章还将涉及光纤通信在数据中心、无线通信(如4G/5G基站回传)、海底通信、航空航天以及军事通信等领域的应用。我们将分析不同应用场景对光纤通信系统的特殊要求,以及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 第七章 未来发展趋势 本章将展望光纤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将探讨更高数据速率的挑战与机遇,如400GbE、800GbE甚至Tbps级别的传输需求,以及如何通过更先进的调制技术、更高效的编码技术以及更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来实现。 同时,我们将关注相干光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包括更复杂的调制格式、更精密的载波恢复算法以及集成化的相干光模块。 此外,本章还将探讨光网络架构的演进,如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在光网络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实现更灵活、更智能的光网络管理。 最后,我们将简要提及下一代光通信技术的前沿研究,如硅光子技术、自由空间光通信等,它们可能为未来的通信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光纤通信系统:原理、设计与应用》力求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辅以大量的理论推导和实际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构建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全面认识。本书适合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研究人员以及通信行业工程师阅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目前正在研究用于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应用的服务器主板设计,其中高速数字接口的设计与测试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我迫切需要一本能够深入探讨诸如CXL(Compute Express Link)、InfiniBand等最新一代接口技术的书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这些接口的架构、协议细节、信号完整性设计要点,以及如何处理其极高的传输速率所带来的挑战。特别地,我非常关注书中关于如何进行实际测试验证的内容,包括如何设置和使用最先进的测试设备,如支持高带宽、高采样率的示波器,以及具备高级分析功能的网络分析仪。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有效地进行信号完整性仿真、时域反射(TDR)测量、眼图和抖动分析,以及如何根据测试结果对PCB布局、阻抗控制、差分对布线等进行优化,以确保设计的可靠性和高性能。

评分

我最近在学习关于射频前端与基带信号处理的融合,而这其中离不开高速数字接口的支持。我尤其对能够将高速ADC/DAC输出的数字信号,以及FPGA内部的并行或串行高速数据流,有效地传输到外部高性能处理单元(如GPU或专用的DSP)的技术很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讲解诸如LVDS、SerDes技术以及一些特定应用领域的接口标准(例如,与某些高性能成像传感器连接的接口)的原理。我也非常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关于如何进行这些接口的信号完整性分析,以及如何利用示波器和逻辑分析仪进行调试和验证的详细指导。我需要了解如何在高噪声环境下,保证信号的准确性和时序的稳定性,并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展示如何在PCB设计和测试过程中,应对这些挑战,从而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评分

作为一名硬件测试工程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升我在高速数字接口测试方面专业能力的资料。我对于如何精确地测量和分析信号质量,特别是眼图、抖动、噪声以及其他关键参数,有着非常深入的需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各种测试标准(如PCIe Gen5/6,USB4,Thunderbolt 4等)的要求,以及如何使用示波器、网络分析仪、误码率测试仪等设备来验证这些标准。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帮助我理解测试结果背后的物理原理,例如为什么会出现特定的眼图形状,抖动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设计参数来改善这些指标。此外,我也对自动化测试脚本的编写和应用,以及如何构建高效的测试平台有很高的兴趣,希望能够借鉴书中提供的经验和最佳实践,从而提高我的工作效率和测试的准确性。

评分

我最近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快速掌握新一代高速数字接口设计与测试实践的书籍。我的工作涉及嵌入式系统开发,经常需要处理各种高速通信接口,如HDMI 2.1、DisplayPort 2.0,以及新兴的MIPI接口等。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清晰地阐述这些接口的电气特性、协议层级结构,更能深入讲解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例如高频噪声抑制、电源完整性分析、EMI/EMC设计策略等。更重要的是,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详细的测试流程和方法,包括如何使用高性能示波器进行眼图、抖动、噪声等关键指标的测量,以及如何运用向量网络分析仪对信号传输路径进行精确的S参数分析。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大量实际案例,展示如何通过这些测试手段来诊断和优化设计,确保产品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稳定可靠地工作。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个对高速数字接口一直充满好奇但又知之甚少的电子工程师,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讲解其原理,同时又能提供实际操作指导的参考书。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让我理解信号完整性、阻抗匹配、时序分析以及各种接口协议(如USB、PCIe、DDR)背后的复杂数学模型和物理现象的深度内容。我渴望深入了解这些高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是如何受到损耗、串扰、反射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PCB设计、选用合适的连接器和线缆来克服这些挑战。此外,我也对各种测试仪器(如示波器、网络分析仪、逻辑分析仪)的配置、测量方法和数据解读有着极高的期待,希望能够掌握如何准确地评估接口的性能,并快速定位和解决潜在的设计问题。如果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技术细节,并结合丰富的实例和图解,那我一定会觉得这笔投资非常值得。

评分

京东活动很给力,书折后很便宜,质量好,颜色鲜,物流快,支持网上购书,不出门也能买到满意的书

评分

安捷伦工程师写的技术手册,正好工作用的到

评分

好书!

评分

质量好,给单位买的书学习下。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书本还行吧有些用处,包装也很好,给个好评吧。

评分

评分

高速接口芯片设计者的最爱

评分

perfect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