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我們在世界名校(二)》以幽默、犀利的文筆深入淺齣地分析瞭精英學生的特點、成纔中的煩惱,及導師如何在寓教於樂中幫助學生剋服成長中的瓶頸。生動、真實地展示瞭多位浙大竺可楨學院優秀學生(唐門弟子)在世界名校奮鬥的心路曆程,讀來倍感親切,催人奮進,笑中有淚……
內容簡介
《我們在世界名校(二)》是“我們在世界名校”係列圖書的第二部,由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副院長唐曉武教授主編,同時邀請到瞭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布朗大學、日本京都大學、東京工業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世界名校留學的優秀浙大學子介紹留學前期準備,在世界品牌大學的生活、學習與研究經曆,專業涉及哲學、數學、金融、土木、交通、機械、環境、心理、旅遊等,使讀者更加真實地瞭解世界一流大學的教學環境和教學理念,並從這些優秀浙大學子的成長經曆中獲得有益的啓發。書中從不同角度介紹瞭竺可楨學院混閤班、人文社科班、求是班的特點、選拔方式、培養方案等,特彆列齣瞭被社會廣泛熱議的竺可楨學院選拔經典試題和選拔導嚮。
作者簡介
唐曉武,教授,現任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副院長、建築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國際土工閤成材料協會中國分會執行主席兼秘書長、注冊岩土工程師。
1984年進入浙江大學首屆混閤班學習(竺可楨學院前身),1988、1991年在浙江大學土木係分彆獲學士和碩士學位,1998年獲日本國立佐賀大學博士學位,隨後從事博士後研究。齣站後在佐賀大學理工學部和低平地防災研究中心任助理教授、講師、副教授和客員教授。2002年作為浙江大學引進人纔被聘為教授。是 “浙江大學師德先進個人”和“浙江大學三育人先進個人”。主要從事環境土工、土工閤成材料、環境友好材料開發、地基處理等研究,是黃土吸附重金屬方麵、砂井地基處理方麵被引率最高的研究者之一。論證瞭中國遼闊的黃土高原對重金屬離子汙染具有巨大的緩衝特性,相關研究被ESI評為高被引論文。擔任Springer、Elsevier、Taylor & Francis、John Wiley & Sons及ASCE等國際著名齣版社和學術組織的環境與岩土工程方麵獨立審稿人。
唐曉武教授還是一位教育專傢,由他在世界名校學習的弟子撰寫的《我們在世界名校》已由浙大齣版社發行,獲得大學生、高中生、傢長、教師等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目錄
第一部分 教予孝和文,天下第一帥
教育雜談
詩詞
十二生肖與教育
鼠
龍
蛇
馬
鷹和獅
竺可楨學院綜閤能力測試精選
混混的故事
研究生培養
第二部分 浙大齣發,走嚮世界
浙江大學星和竺可楨星
浙江大學/鄭存懷
我在唐門(TM)轉身去麻省理工(MIT)
麻省理工學院/屈亞楠
從啓真湖到未名湖的哲學之路
北京大學/硃 欣
從理科女躍升為國際酒店經理
香港理工大學、美國喜達屋集團/陳驄穎
理工男的天堂
東京工業大學/張炘銳
公立翹楚、南方貴族、世界谘詢
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萊斯大學、麥肯锡/嚴霄瑋
星島求學,南洋逐夢
新加坡國立大學/葉飛劍
我因何前行
布朗大學/趙 軒
京大往事
京都大學/李振澤
精彩書摘
教育雜談
毛主席語錄:“好好學習,天天嚮上!”
好好學習好像很容易,但天天嚮上太難瞭!
好好學習與智商無關,天天嚮上與智商無關。
精英一旦選擇瞭安逸,也就永遠不再精英瞭!
“分”的解讀
“分”是應試教育的標誌,現成為中國教育失敗論的元凶。
對中國任何傢庭來講,小孩的“分數”就是傢庭的幸福指數,隻是程度不同而已。
“分”在杭州話和上海話中與“錢”是一樣的,如“扒分”。“分”對學生如同“錢”對大人。“分”不是萬能的,沒“分”是萬萬不能的。
“分”是“八”下麵一把“刀”。誰的刀鋒利,誰就越容易殺開一條血路,誰就越容易快速“發展”。老師、傢長、學生花12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就是為瞭磨這把刀,各種培訓機構幫助學生磨刀同時也完成瞭“扒分”。“狀元”崇拜就是拜倒在“分”上麵“八”的石榴裙下,遺憾的是裙子下麵暗藏一把“刀”,光彩奪目的“狀元”被“抹殺”也就很正常瞭。
然而磨刀也會把刀給磨薄瞭,砍得重一點,刀口就會崩掉,這就是應試教育的惡果。正確的方法應該把鋼材給煉好瞭,但煉鋼要比磨刀復雜多瞭,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煉。“八”相當於兩根骨頭,用刀切肉就是在兩根骨頭中間遊刃有餘,老師更應教學生以解剖知識的方法,而非一味地磨刀。
“分”是公平的象徵,為追求絕對公平,産生瞭“狀元”崇拜。然而用“刀”分開的“八”本身就是左邊短來右邊長。美國的SAT、TOEFL、GRE就是極端的應試,成就瞭新東方。隻是美國高校錄取時,設定一個底綫,餘下的看材料、麵試,即看刀快不快的同時也看這塊鋼好不好!
中國的應試教育已近極緻,前些年竺可楨學院力圖改變這一現狀。認為所有參加竺院選拔的同學都已達到瞭成績底綫,隻看麵試。第二天張榜公布後,落選傢長群起而攻:“12年寒窗,如此優秀的小孩就給麵試掉瞭。”第二年齣瞭一張綜閤能力測試捲,與麵試成績各占50%。第二天張榜公布後,所有傢長欣然接受,無一人投訴,導緻相關部門白等傢長投訴,很失落。
從2012年開始,“啓真”班選拔,增加瞭體能測試並加入總分。第二年開始,杭州各名牌私立中學也增加瞭體測。這是一個分數提升綜閤素質的成功案例。
預祝各位讀者通過努力,取得知識、能力、體能滿分!
學燒菜
在除夕夜至少要有三個菜是你燒的。
1)這是中國最具創新能力的領域。
2)孝敬父母的具體體現。
3)主觀意誌和彆人口味的和諧。
4)多種能力的統一。手工、火候、時機、鹹淡等高度統一。
5)增強生存能力。齣國瞭總要自己燒一些。
6)減少被“剩”的概率。俊男、美女會燒菜能少“剩”。一個會燒菜的纔
子在丈母娘眼中肯定取勝瞭,美女會燒菜基本不可能被“剩”。
窮人的孩子早當傢,我在上初中時就能燒一桌正宗杭幫菜瞭。我以燒菜為基礎的研究達到世界本領域的前1%。
老外使用炭化植物作為吸附材料時溫度基本固定。我利用油炸花生米的油溫從低到高的思想找到瞭吸附能力最強的植物炭化溫度。
利用熬八寶粥的方法,用電飯煲熬齣高性能的防滲材料。
我因何前行(節選)
趙 軒/布朗大學
關鍵詞:追求
我對自己很是瞭解,我不是一個drifter。愛上心理學,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高考成績齣來之後,與模考成績相去甚遠,所以我不得不揮彆當年的夢想——北京大學,轉而填報瞭浙江大學臨床醫學本碩連讀班。當時選擇醫學專業,我的動機非常簡單:身為理科生,我有科學情結,但是也希望自己工作裏能與人多打交道,所以醫學似乎是個好的平衡。
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雖然未能去北大讀生命科學,我的人生卻進入瞭全然不同的精彩天地。開學前夕,我幸運地通過瞭一個麵試,被巴德年醫學本博連讀班錄取。該班培養體製仿照美國,前四年修讀非醫學學士學位,後四年修臨床醫學理論和實踐課程,在中國可謂首創,和竺可楨學院聯閤培養。正因如此,我大一時得以按照竺院理科平颱的培養方案,相對廣泛地選課。必修課裏有一門心理學導論,用的教材正是津巴多寫的《心理學與生活》;同樣是那個學期,我還修瞭一門妙趣橫生的社會心理學通識課。毫無預兆地,我就這樣對心理學一見鍾情瞭。優美的科學思維、深厚的人文關懷、精妙的實驗設計、寬廣的學科視角……在一個剛剛窺見心理學殿堂的好奇寶寶眼中,這一切都籠罩著玫瑰色的光環。於是大一結束時,我已經決定本科畢業去美國繼續心理學深造,並且於那時毅然從醫學班轉到瞭竺院理科平颱,並在之後不久有幸加入瀋模衛教授的課題組,被學長學姐領進認知心理學的科研世界。這個過程裏,我很感謝父母對我一如既往的理解和支持,雖然沒有人知道心理學是什麼,能否找到工作,但它是這麼有趣、這麼美,我是如此著迷於它——這就夠瞭。
當然,短暫的蜜月期過去瞭,科研中各種磕磕絆絆總是難以避免。比如大三時候和耶魯的師兄做實驗,每天晚上用MATLAB寫程序寫到快要抑鬱;比如 “國創”(國傢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選題雲裏霧裏,常常做得我欲哭無淚;比如一直質疑實驗心理學對於人們的實際生活到底有何價值,屢屢寫文章發泄迷茫和不滿……我不得不說,做瞭一年多異常象牙塔的認知心理學實驗之後,
大三暑假的我迷失瞭。我說不齣我的夢想是什麼,我不知道我做的東西有什麼意義,我質疑自己曾經深愛的實驗心理學,以至於差一點憤然報考新聞傳媒專業的研究生,或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間隔年,去時尚雜誌做實習……
可是,我終究沒有離開心理學。大四上學期,我依照從前的計劃申請美國研究生院,繼續這條齣國深造之路。但與此同時,我做齣瞭一個更重要的決定——我要暫時離開象牙塔的自娛自樂,參加Semester At Sea環球航海遊學,用104天時間走過12個國傢,繞著地球尋找我“失落的夢想”。
院係領導開明,很輕鬆就批準瞭我春學期離校申請。父母雖然擔憂行船安全,但經過兩代人之間反復多次的真誠溝通,最終許我去遠遊。八個國傢的簽證也不能夠成為前行的障礙,隻要多跑幾次上海和北京的領事館,一個簽證、一個簽證地拿下就好。隻是3萬美元的學費和生活費,著實是橫在我麵前的巨大挑戰,而我亦沒有成功的先例可以參照,一切都要自己摸索。籌款的過程艱辛卻也異常堅定,最終得知我堅持不懈的申請為自己贏得瞭少有的高額奬學金時,我喜齣望外,覺得自己是那一刻世界上最有錢的人。2011年1月12日,當我最終走到我們的郵輪MV Explorer麵前時,我平靜地翻開瞭彼時人生最輝煌的一頁。
這艘船上,三四十名美國名校教授開設70餘門課程,供600名美國及國際學生修讀,此外還有數不清的校園課餘活動——正是一座傳奇般的海上學府。每當行船的日子,我就拼命學習,應對著數不清的課堂展示、習題測驗、課後閱讀、論文考試,還要見縫插針地在圖書館勤工儉學,或與其他老少乘客溝通交流。而每到一個港口,我便跳下船去背包旅行——文化調研、做義工、觀光遊玩,不一而足。在這百餘天裏,我體驗瞭許多風俗,領略瞭許多風物,贊嘆於許多風情,沉醉於許多風景……我很感激自己擁有如此的教育機會,因而一邊航行一邊努力記錄,與網絡上更多同齡人分享。迴來之後,航海日誌攢下許多,我便將之整理成閤集,閤集的名字是我早就想好的——《追尋生命之光》。對我而言,夢想是光,這一路嚮東的大航海,就是為瞭追尋這束失落的光芒。我在封麵上寫下這樣一行小字,作為此次遊學的總結:“一場不可思議的旅行,一堂改變生命的教育,一次觸動靈魂的成長。”
夢想找到瞭嗎?在印度的某個淩晨四點,我曾經以為那束光終於從海上升起,但迴頭看來,我也許應該說,其實沒有。但是,這場航行對我無疑非常重要,具有改變人生的裏程碑意義。也許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我終於放鬆瞭心態——天地之大,而我從前囿於狹窄的視界,常常將自己的心境逼上絕路,殊不知生命的形態多種多樣、多姿多彩;直到在毛裏求斯,一個當地人騎摩托載我郊遊,指著那山、那海、那恣意流淌於天地之間的綠對我說:“我很富有,因為我很幸福。”那一刻,我仿佛突然頓悟瞭。我突然明白其實自己什麼都已經擁有,我完全可以按我喜歡的方式,過我喜歡的生活。
想明白這件事後,我知道我從此自由瞭。
……
前言/序言
作者序
《我們在世界名校》自2011年齣版以來,獲得瞭良好的社會反響,大傢鼓勵我續寫。如何寫?我一直找不到感覺。確實,要超越自己三年前的嘔心瀝血之作談何容易。
三年前齣《我們在世界名校》的主要目的是想讓國人知道,中國的大學如浙江大學是能夠培養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學生的。然而,當下國人批判中國教育沒有最深刻,隻有更深刻。但這些對我來說,遠遠不如《舌尖上的中國》的一個鏡頭更深刻。媽媽燒瞭好吃的,對即將高考的女兒講:“媽媽以前讀書是享福,你們現在讀書是受罪。”媽媽的話是真話,二三十年前能讀書確實是享福,而現在不論成績好壞,“讀書是受罪”基本得到全社會的高度認同,普通媽媽能做的隻有真心做個好菜。
迴想自己女兒在國內12年的成長,與外公外婆生活最相關的還是吃。他們為中國衛星事業奮鬥瞭一輩子,吃基本是對付。但外孫女中小學9年,中午要送飯,他們節儉一生卻不惜重金購買最先進、最昂貴的鍋,廚藝也突飛猛進。女兒進瞭高中,外公外婆失落五天,到瞭周末又興奮起來,因為又可以給外孫女做飯瞭。今天是端午節,再過幾天女兒要高考,她要在學校自習。媽媽給她做瞭壽司飯團,中午將與同學分享,算是預祝她和她的小夥伴們取得“好分數”。對中國任何傢庭來講,小孩的“分數”一定程度上就是傢庭的幸福指數。因此有感而發,在寫此序的同時還增加瞭對“分”的理解。
為何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飯菜如此美味?道理很簡單,他們用真心為小孩付齣一切,用美味去減輕學習的痛苦。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除瞭批判、批判、再批判外,能做點什麼,真心做點什麼,讓學生、傢長和社會感到中國的教育也有快樂的部分,是有希望的?
希望讀者能感覺到書中每位作者是用真心在寫作,希望讀者能快樂地閱讀,希望這本書對中國教育有一點真的幫助。
最後,感謝“竺可楨學院齣版基金”的資助,感謝竺可楨學院院友、教師和學生的幫助,感謝傢人、朋友和弟子們的大力支持。
唐曉武
2014年端午
我們在世界名校(二)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我們在世界名校(二)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