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逆商(AQ)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跨越困难的能力,是一种不败于任何逆境的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逆商应用于家庭教育,即是我们常说的“挫折教育”。现在的孩子缺少的不是智商教育和情商教育,而是挫折教育。研究表明,逆商比情商、智商更能决定孩子的命运。一般而言,孩子之间的智商和情商的高低差别不大,而逆商的差别却很大,这直接决定了孩子将来的命运。
目录
第一章 加强挫折教育,让孩子受益一生
逆商比情商、智商更重要
孩子最缺乏的是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孩子的成功基石
挫折教育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困境能激发孩子的无限潜能
让孩子直面挫折,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因材施教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失败的经验富含孩子成长必需的营养
重视并提高孩子的挫折容忍力
挫折教育要从小抓起
进行挫折教育,不能太过火
第二章 让孩子吃点苦,也是一种爱
让孩子吃点苦是有必要的
给孩子设置一些挫折和障碍
把挫折和难题还给孩子
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纠正孩子乱发脾气的坏习惯
孩子错了要给点“惩罚
延缓满足孩子的需求
让孩子经历生活的磨难
把孩子“扔”到社会实践中去磨炼
把钱借给孩子,而不是白给孩子
给孩子设立一些必要的限制
第三章 孩子自己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
父母不该事事包办替代
让孩子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
提高孩子的自主选择能力
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
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自己说了算
适当地让孩子去冒冒险
让孩子自己选择朋友
不要做孩子的陪读父母
多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
不要代替孩子道歉
第四章 孩子有自信,才能克服挫折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很重要
尊重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前提
不要拿孩子和别的孩子做比较
帮助孩子摆脱自卑的困扰
让孩子变得自信起来
孩子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
发现并放大孩子的闪光点
挖掘并培养特长,增强孩子的自信
适度奖励会让孩子变得自信
帮助孩子克服羞怯心理
不要把过高的期望加到孩子身上
第五章 在挫折面前,让孩子变得坚强
从小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
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耐心的人
帮助孩子克服胆怯的心理
责任会让孩子变得坚强
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磨炼意志
培养孩子的毅力,让孩子学会坚持
让孩子学会自律
遭遇挫折后,让孩子“再试一次”
自我激励成就孩子内心的强大
让脆弱的孩子坚强起来
第六章 培养孩子的乐观品质,笑对挫折
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多抽些时间,陪孩子玩耍
给孩子灌输乐观精神
培养孩子的幽默气质
努力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让孩子学会乐观处事
改变孩子输不起的心态
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
从小培养孩子愉快乐观的性格
努力让孩子不断地感受幸福和快乐
第七章 给孩子关爱,帮助孩子共渡难关
平时多和孩子进行沟通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帮助孩子制订计划
教给孩子管理情绪的正确方法
孩子受挫时,要鼓励他振作起来
引导孩子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
增强孩子受挫后的恢复能力
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习和不断提高
多鼓励和赏识孩子
帮助不合群的孩子融入集体
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八章 摆脱挫折,让孩子体验成功
加强孩子的成功体验
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让孩子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孩子大胆地展现自己
培养孩子的领导意识
适当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
教导孩子用理智代替冲动
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帮助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
精彩书摘
《挫折教育全集:逆商(AQ)决定孩子的命运》:
这样的情况相信每一位家长都遇到过。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他们总会尽自己所能地满足孩子的愿望和要求。然而,如果一味满足,孩子的欲求就会越来越多,今天要这个,明天要那个,只要是看着顺眼的,他们都想占为已有,而不管这个东西对自己有没有用,父母能不能购买得起。总有一天,孩子的要求会让父母完全无法招架。
有的父母也曾尝试着拒绝孩子,但是,一旦孩子开始撒娇、哭闹,他们又开始心软,违心地满足了孩子的要求。父母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形成“只要我一哭,父母就都听我的”的印象,让孩子养成任性的坏毛病。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他的不听话并未招致任何不愉快的后果,那么他就会渐渐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孩子年龄小,经验少,往往无法分清是非,无法判断行为的合理性,加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有时候明知是错的,却很难控制自己。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就要学会巧妙地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专家指出,任性的孩子往往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因此,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提高孩子的逆商有重要意义。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让孩子在不满足当中逐渐提高自制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呢?
1.倾听孩子的理由
家长不能为了拒绝而拒绝,当孩子提出要求时,父母应该亲切、耐心地询问孩子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要求,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理由,有助于父母做出正确的判断。
2.拒绝孩子时态度一定要坚决
在确定孩子的要求为不合理要求时,必须予以拒绝,不论孩子如何哭闹都要坚持原则,不能因心疼孩子哭闹而妥协。否则,孩子一旦有通过哭闹的方式达到目的的经验,就会养成习惯,拿哭闹当作要挟家长的手段。最好在孩子第一次这样做时就坚持不妥协,使孩子明白哭闹也无济于事。
3.拒绝理由一定要充分
父母拒绝孩子后,一定要向孩子说明理由,而且理由一定要充分。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之所以拒绝他,是因为他的要求是不合理的,而不是父母不愿意满足他。比如,孩子感冒了,却还嚷着要吃雪糕时,父母就应该坚决对孩子说:“你现在不可以吃雪糕,因为你感冒了,再吃雪糕,你一会儿又要难受了。”
4.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宣泄负面情绪时,孩子的哭闹很容易使家长失去理性,导致情绪失控。在这样的情形下,家长往往会对孩子进行语言和行为上的攻击。事实上,这样做除了令孩子感觉恐惧之外,不会有任何的积极意义。因为,家长的过激情绪会导致孩子关注家长的情绪变化,或许会被父母过激的行为所震慑而不敢哭闹,忽视了对事情本身的分析和判断。这样做除了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影响亲子之间的关系外,也违背了以拒绝的方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
……
前言/序言
逆商:铸就孩子坚韧品格的成长密码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常常惊叹于那些拥有卓越成就、无论顺境逆境都能步履不停的身影。是什么让他们在跌倒后能迅速爬起,在困难面前能迸发出惊人的力量?并非仅仅是智力或天赋,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能力——应对逆境,从挫折中汲取养分,最终实现自我超越的坚韧品格。这正是“逆商”所阐释的核心价值,它如同一把钥匙,能开启孩子内心深处潜藏的无限潜能,为他们的人生航向注入强大的驱动力。 本书并非是一部枯燥的理论著作,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逆商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套系统、可行的实践指南,帮助家长和教育者理解并培养孩子的逆商。我们相信,孩子最终的人生高度,往往并非取决于他们是否一帆风顺,而在于他们如何面对和克服那些不可避免的“不顺”。 什么是逆商?为何它如此关键? 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简称AQ),即逆境商数,是指一个人面对逆境、困难、挫折时所能展现出的应对能力和心理韧性。它不同于智商(IQ)所代表的认知能力,也区别于情商(EQ)所强调的情感管理,逆商关注的是个体在压力和挑战下的生存、适应和成长的能力。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逆商的意义尤为深远。人生不可能一蹴而就,学习的曲线有起有伏,人际交往会遭遇误解,甚至面对失去和失望。一个高逆商的孩子,能在这些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不被困难击垮,反而能从中学习、成长,积累宝贵的经验。相反,低逆商的孩子则容易在挫折面前退缩、沮丧,甚至产生习得性无助,错失宝贵的成长机会。 想象一下,当孩子第一次考试失利,是选择垂头丧气,认为自己“不行了”,还是能冷静分析原因,找出学习方法上的不足,并在下次考试中更加努力?当孩子在游戏中输了比赛,是选择摔拍子发脾气,还是能接受失败,并从中学习团队合作和竞争的技巧?这些看似微小的瞬间,都在悄然塑造着孩子的逆商水平,也预示着他们未来人生道路的走向。 深入解析逆商的构成要素:搭建孩子坚韧的基石 本书将逆商的构成要素进行了细致的分解,帮助家长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培养逆商并非空泛的概念,而是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展开: 控制感(Control): 这是指个体认为自己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事件的结果。拥有较高控制感孩子,会相信自己的行为能够带来改变,即使面对困难,他们也会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被动等待。他们不会轻易将失败归咎于外部环境或运气,而是积极思考“我能做些什么?”。 归因(Attribution): 这一要素关注的是个体如何解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高逆商的孩子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非永久性”、“非普遍性”和“可控性”的因素,例如“这次我准备不足”,而不是“我永远都学不好”。他们能区分偶然的失败和自身能力的缺陷,并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陷入自我否定。 责任感(Responsibility): 拥有强烈责任感意味着个体愿意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承担后果。高逆商的孩子不会回避错误,而是主动承认,并从中学习。他们明白,承担责任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改变的起点。 坚韧性(Resilience): 这是指个体从逆境中恢复并继续前进的能力。即使遭受了打击,高逆商的孩子也能快速调整心态,重新振作。他们拥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不轻易放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应对策略(Coping Strategies): 这一要素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所采取的具体方法。高逆商的孩子通常掌握了多种健康的应对策略,例如寻求支持、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通过运动释放压力、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等。他们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负面情绪所淹没。 乐观主义(Optimism): 这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特质,指的是对未来抱有积极的期望。乐观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更容易看到希望,相信事情会好起来,这为他们提供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理解这些构成要素,如同拥有了一张精准的诊断图,我们可以识别孩子在哪些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陷阱”与“助攻”:家长在孩子逆商培养中的角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但有时候,我们无意识的行为反而会阻碍孩子的逆商发展,成为“陷阱”。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些常见的“陷阱”,并提供一系列“助攻”策略,帮助家长成为孩子逆商成长的有力支持者。 常见的“陷阱”包括: 过度保护: 孩子一遇到困难就立刻“出手相救”,剥夺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失去锻炼和成长的宝贵体验。 包办一切: 代替孩子完成所有任务,从学习到生活琐事,让孩子缺乏独立完成的成就感,也无法学会承担责任。 过度批评或否定: 孩子犯错时,严厉的指责和否定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害怕尝试,不敢面对失败。 传递焦虑: 家长将自己的焦虑和担忧投射到孩子身上,让孩子过度担心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 忽视孩子的感受: 孩子在挫折中感到沮丧时,如果家长不给予理解和支持,反而批评他们的“小题大做”,会让他们感到孤立无援。 “助攻”策略则强调: 创造安全试错的环境: 允许孩子犯错,并将其视为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尝试,即使失败了,也要给予支持和鼓励。 引导而非包办: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思考,启发他们寻找解决办法。例如,可以提问:“你觉得可以怎么做呢?”“有没有别的办法?” 肯定努力与过程: 关注孩子在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的汗水,而不仅仅是结果。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即使微小,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倾听与共情: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理解他们的感受。用共情的语言回应,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理解和支持的。 树立积极榜样: 家长自身要展现出积极面对困难的态度,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分享自己曾经如何克服困难的经历,让孩子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教授具体的应对技巧: 教导孩子如何进行情绪管理,如何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如何寻求支持等。 从日常点滴到终身受益:系统化的逆商培养方案 本书将逆商的培养融入到孩子成长的各个环节,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方案,帮助家长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在学习中培养: 鼓励孩子主动思考,从错误中学习。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引导他们分析原因,制定改进计划,而不是一味责备。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但又不至于让孩子完全放弃的任务,让他们在克服困难中获得成就感。 在游戏中锻炼: 游戏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天然场所。通过团队合作游戏,让孩子学会沟通、协作、处理冲突;通过竞技类游戏,让他们学会接受输赢,理解公平竞争的意义。 在生活中实践: 鼓励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责任感。当孩子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时,例如玩具坏了、约好的朋友临时不能来,引导他们积极应对,而不是抱怨。 在沟通中深化: 建立开放、信任的亲子沟通模式。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即使是负面的情绪,也要给予接纳和引导。通过有效的沟通,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给予恰当的支持。 在挫折中反思: 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后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帮助他们认识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再站起来。 逆商,是孩子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未来的挑战和机遇都充满未知。拥有高逆商的孩子,不仅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更具竞争力,更能拥有更健康、更快乐的人生。他们懂得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在逆境中找到力量,最终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积极向上、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本书希望能够成为您培养孩子逆商的得力助手,陪伴您和孩子一同踏上这段充满意义的成长之旅。让我们一起,为孩子铸就坚韧的品格,让他们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