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钢琴初步教程·车尔尼作品599:弹奏解析》共分十一章,分别从识别音符、固定位置、大指移位、音域超过一个八度、低音谱表、升降记号、简易调、休止符、快速、装饰音、切分十一个侧重点进行练习讲解,对曲集中的每首乐曲都做了充分必要的文字说明,从练习曲的技术解析开始,将训练要求一一列出,曲后附有难点提示,使学习该作品的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每首乐曲的知识点和需要达到的技术要求。本书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把每一条练习都进行了详细的技巧、难点及情绪等方面的剖析,让学习钢琴的读者能够更好地把握练习的重点,更加深刻地演绎其作品,达到技巧与情感的高度统一。
内页插图
目录
一、识别音符的初步练习
二、固定位置的五指练习
三、大指移位练习
四、音域超过一个八度的练习
五、带有低音谱表的练习
六、带有升、降记号的练习
七、其他简易调的练习
八、带休止符的乐曲练习
九、训练快速的练习
十、带装饰音及不带装饰音的旋律练习
十一、切分
前言/序言
钢琴能被称之为“乐器之王”,不仅因它音域宽广、音色绝美,还因它用途广泛、表现力极为丰富。从音域宽广来讲:它有88个琴键,从A2(27.5Hz)至c5(4186Hz),几乎包括了乐音体系中的全部乐音。从音色绝美来讲:它高音清脆,犹如山涧清泉,叮咚作响;中音丰满,酷似人们纵情歌唱;低音雄厚,如洪钟般在心间激荡。从用途广泛来讲:它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练也都十分方便。从表现力丰富来讲:它能发出音乐中使用的从最弱音直至最强音,在为一把小提琴伴奏弱旋律时,它不会喧宾夺主:在与庞大的交响乐队合奏强音时,它也不会被淹没。所以,“乐器之王”的桂冠非它莫属。
通常人们认为钢琴有近300年历史,即1709年由意大利制琴大师B。克里斯托福里所创制的现代钢琴的前身。在以后的200多年,又不断改进完善,方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现代钢琴。然而,钢琴的整个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即现代钢琴出现之前,钢琴己存在了300多年,我们称这一阶段的钢琴为“古钢琴”。在欧洲,大约14至18世纪之间,曾流行过两种键盘乐器,一种叫击弦键琴,一种叫拨弦键琴(又称大键琴、羽管键琴)。当时恰好是欧洲复调音乐迅速演进的时代,故此古钢琴也盛行了几百年。在这300多年里,许多作曲家的作品如巴赫、亨德尔和斯卡拉蒂的所有钢琴曲以及海顿、莫扎特的大量作品和贝多芬的一些作品,都是为古钢琴而作的。而到了浪漫主义音乐时期,音乐家们更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这时,缺少力度变化和对比的古钢琴,就不能完全满足音乐艺术发展的需要了。新的钢琴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与此同时,大量的优秀作曲家和各种体裁的作品涌现出来,钢琴的黄金时代也随之到来。从贝多芬开始,舒曼、肖邦、李斯特、舒伯特、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等都为这件乐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钢琴传入中国较晚,至今仅有100多年的历史。所以,中国的钢琴演奏、教育及创作也都开始的较晚,中途又经历了许多坎坷和艰辛。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的钢琴艺术还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牧童短笛》、《彩云追月》、《第一新疆舞曲》、《夕阳萧鼓》、《黄河钢琴协奏曲》、《多耶》等一批改编或创作的钢琴名曲:丁善德、周广仁、殷承宗、刘诗昆、孔祥东、但昭义、郎朗、李云迪等一批具有国际声誉的教育家和演奏家:珠江、星海等一批自主研发生产的钢琴品牌。然而,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我们要继承优秀传统,把钢琴艺术发扬光大。
车尔尼(CarlCzemy,1971-1857),奧地利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是贝多芬最得意的学生,19世纪上半叶维也纳钢琴学派的创始人。车尔尼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家,培养出了弗兰兹。李斯特这样的学生。李斯特曾说:“我的一切都是车尔尼教我的。”作为一名钢琴作曲家,他一生写了无数钢琴练习曲,是学习钢琴的学生练习的基础教材。
车尔尼作品599为钢琴初步教程,是车尔尼的重要作品之一。全书共分十一章,分别从识别音符、固定位置、大指移位、音域超过一个八度、低音谱表、升降记号、简易调、休止符、快速、装饰音、切分十一个侧重点进行练习讲解,对曲集中的每首乐曲都做了充分必要的文字说明,从练习曲的技术解析开始,将训练要求一一列出,曲后附有难点提示,使学习该作品的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每首乐曲的知识点和需要达到的技术要求。本书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把每一条练习都进行了详细的技巧、难点及情绪等方面的剖析,让学习钢琴的读者能够更好地把握练习的重点,更加深刻地演绎其作品,达到技巧与情感的高度统一。
由于编者的学识有限,书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望广大的读者予以批评指正以完善此书。读者朋友可致电北京同心出版社编辑部来联系我们,同时为了感谢您对此书的关注与热情,我们会有礼品相赠。在此,衷心希望本书能让广大钢琴爱好者通过该作品的演奏培养兴趣、提升技术、陶冶情操。
编者
音乐的起点:键盘艺术的入门指南 第一部分:基础构建——指法、音符与节奏的启蒙 本书旨在为音乐初学者,特别是那些对钢琴怀抱热情,渴望迈出第一步的乐友,提供一套系统、严谨而又充满趣味的入门路径。我们深知,钢琴学习的基石必须扎实,任何含糊不清的理解都可能在后续的学习中成为障碍。因此,本书伊始,我们将精力集中于最核心的“乐器认识”与“身体协调”的训练上。 第一章:认识你的钢琴伙伴 在接触复杂的乐理和技巧之前,我们需要与乐器建立初步的联系。本章详细介绍了标准钢琴的结构布局——从键盘的物理构造(白键、黑键的交替排列)到音名的识别。我们不仅会教授“中央C”的位置,更会深入讲解八度的概念,确保学习者能够精准定位任何一个音符。同时,对于钢琴的维护与保养也进行了基础的介绍,让初学者懂得如何珍惜并正确对待他们的学习工具。 第二章:解放你的双手——正确的坐姿与手型 技术的基础在于身体姿态的正确性。错误的手型和坐姿不仅会阻碍技巧的提升,更可能导致肌肉疲劳甚至损伤。本章配有大量清晰的图示,指导读者建立符合人体工学的演奏姿势:如何正确地坐在琴凳上,保持背部的自然挺拔;如何放松肩膀和手腕,形成一个“悬浮”于键盘之上的手型。重点训练的是手指的“站立”姿势——如何让指尖像小锤子一样,有力而有弹性地触键,避免扁平或弯曲过度。 第三章:音符的舞蹈——认识五线谱的奥秘 五线谱是音乐的通用语言。本章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破解五线谱的“密码”。我们首先从认识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开始,然后逐步学习如何在谱线上和间内定位音符。不同于死记硬背,本书强调通过“参考点”和“记忆口诀”来加速识谱速度。节奏的引入紧随其后,从最基本的全音符、二分音符,到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通过图表和节拍器的配合练习,帮助学习者建立稳定的内在节拍感。 第二章:基础练习与指法独立性训练 掌握了基础的符号后,我们需要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指尖动作。本部分是技术训练的核心,旨在培养左右手的独立性和协调性。 第四章:单指触键的力度控制 在保证手型正确的前提下,我们开始进行“独立音”的练习。练习的重点不在于弹奏速度,而在于声音的质量(音色)。本章指导如何控制手指触键的深度和力度,以发出清晰、集中、无杂音的单音。通过慢速的长音保持练习,让手指肌肉逐渐适应并强化对琴键的控制力。 第五章:五指音阶的初探与手指的平衡 五指音阶(五个相邻音的组合)是所有键盘乐器学习的第一个关卡。本书将C大调的五指位置作为起点,要求双手在固定范围内进行交替练习。难点在于手指之间的力量平衡——既要保证小指和无名指的力量,又要避免食指和中指用力过度。我们提供了专门针对性的小练习,以解决“不听话的手指”问题。 第六章:简单的节奏组合与合奏准备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是骨架。本章引入简单的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的节奏型,要求学习者用均匀的速度敲击这些节奏。随后,我们将左右手的五指练习结合起来,尝试在相同的拍子下进行简单的双手配合,例如双手同时弹奏同一个音符,或者双手交替弹奏两个不同的音符。这为未来双手独立演奏复杂旋律打下了坚实的协调基础。 第三部分:音乐性的萌芽——初识旋律与和声 当手指能够稳定地触键并识别音符后,学习的重心将转移到“如何让音乐流动起来”。 第七章:连接的艺术——初步的连奏(Legato) 连奏是钢琴演奏中最具表现力的技巧之一,它要求音与音之间平滑地连接,如同歌唱一般。本章引入了“手指的交替”和“手腕的微小配合”,来克服机械断裂的音符。我们通过特定的练习曲目片段,引导学习者体会手指如何“接力”,从而产生流畅的旋律线。 第八章:初步的和弦概念与伴奏的雏形 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和声赋予了音乐色彩。本章将简单的三和弦(如C大三和弦、G大三和弦)引入练习。学习者将尝试用左手弹奏简单的分解和弦(琶音的雏形)或根音,配合右手演奏单音旋律。这不仅能培养听觉对和声的感知,也为将来弹奏完整的钢琴曲奠定了基础。 第九章:从练习曲到小奏鸣曲的过渡 在掌握了基本指法和识谱能力后,本书的最后部分精选了一些结构清晰、技术点明确的短小乐曲。这些乐曲的编排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它们并非来自任何特定的经典作品集,而是专门为巩固前述所有技巧而设计的“迷你练习曲”。通过对这些乐曲的演奏分析,学习者将学会如何理解乐句的划分、如何处理乐谱上的表情记号(如力度记号 p 和 f),从而真正开始享受弹奏音乐的乐趣。 本书强调的是“慢练、精练”的原则,注重培养学习者对音乐本质的理解,而非单纯的技术堆砌,是通往钢琴艺术殿堂的坚实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