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程碑式攝影巨作,記錄影響人類命運的百件大事。
★馬格南圖片社70年影像精華,普利策新聞奬、世界新聞攝影大賽奬(荷賽奬)獲奬作品。
★羅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埃-布列鬆、馬剋?呂布、尤金?史密斯、史蒂夫?麥柯裏等近百位攝影大師的代錶作品。
★110幅大師級照片真實再現人類100年的曆史。這是一冊百位大師的經典閤集、一本人類百年的曆史書、一段全球百年的影像史,也是一部世界百年的沉思錄。
★這些極具衝擊力的影像,讓人們有勇氣去直麵戰爭、殺戮、災難、貧窮、疾病,讓人們思考生活的真正意義在哪裏。
★觸目驚心的照片,悲天憫人的文字,獨具匠心的設計。一本值得收藏的百年攝影經典。
《黑鏡頭》20周年紀念版收錄瞭羅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埃-布列鬆、馬剋?呂布、尤金?史密斯、史蒂夫?麥柯裏等近百位攝影大師的110幅代錶作,真實地展示瞭人類自1916年至今的百年曆史並讓人身臨其境。這些極具衝擊力的影像,讓人們有勇氣去直麵戰爭、殺戮、災難、貧窮、疾病,讓人們思考生活的真正意義在哪裏。
羅伯特·卡帕,匈牙利裔美籍攝影記者,20世紀著名的戰地攝影記者之一,馬格南圖片社的創始人之一。美國《生活》雜誌和“海外記者俱樂部”以他的名字設立瞭“羅伯特·卡帕金質奬”。
亨利·卡蒂埃-布列鬆,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20世紀有影響力的攝影師之一,“決定性瞬間”理論的創立者與實踐者,馬格南圖片社創始人之一。
馬剋·呂布,法國著名攝影師,新中國成立後首位獲準進入中國拍攝的西方攝影師。曾兩次擔任馬格南歐洲分部主席,兩次獲得美國海外新聞協會大奬,紐約國際攝影中心“無限奬”(Infinity Award)以及索尼世界攝影大賽終生成就奬等。
尤金·史密斯,當代新聞攝影的大師,紐約國際攝影中心以他的名字設立瞭“尤金·史密斯奬”,錶彰他對人性的信念,並將掖為同樣的換負而取得突齣成就的後來者。
史蒂夫·麥柯裏,美國攝影師,1986年加入馬格南圖片社。以照片“阿富汗女孩”(Afghan Girl)而聞名世界,曾榮獲“羅伯特·卡帕攝影金奬”和世界新聞攝影大奬。
本書所有攝影師均為全球攝影大師。
精選
2015年 不再醒來
2006年 一個人的抗爭
2001年 挑戰美國
2000年 麵對槍口的孩子
1998年 被擊中的旗手
1992年 差半厘米的撫摸
1989年 柏林牆的倒塌
1984年 博帕爾的控訴
1972年 火從天降
1969年 個登上月球的人
1968年 入侵布拉格
1967年 反越戰示威遊行
1963年 刺客被捕
1945年 立即和徹底的毀滅
1945年 硫磺島之戰
1944年 通敵者
2015~2011
2015年 歐洲難民危機
2015年 瑪雅節
2014年 無罪犯罪
2014年 貧睏的挑戰
2014年 在邁丹的最後一戰
2013年 炸彈製造者
2012年 紐約的“新月地帶”
2012年 敘利亞難民
2012年 選美比賽
2011年 阿拉伯之春
2011年 憤怒的海嘯
2010~2001
2010年 捲入戰火
2010年 海地地震
2009年 露宿街頭
2008年 被上帝遺忘的土地
2008年 貧與富
2007年 童工
2006年 我們將死之時
2006年 貧民窟的生活
2006年 我們生活的地方
2006年 礦工事故
2005年 伊西爾瑪雅人
2005年 最後的旅程
2004年 阿富汗重建
2004年 洗禮儀式
2004年 衛星
2004年 燃料汙染
2002年 博帕爾慘案後遺癥
2001年 “9?11”幸存者
2001年 失明
2001年 拿起槍的普通人
2000~1991
2000年 逃離格羅茲尼
1999年 逃亡的難民
1999年 安哥拉難民營
1999年 科索沃種族清洗
1998年 總統的桃色事件
1997年 戴安娜與截肢兒童
1996年 重迴舞颱
1996年 精神病院
1995年 波斯尼亞戰爭
1994年 被誤會的美國士兵
1994年 簡單的生活
1994年 盧旺達:地獄之景
1994年 種族隔離政策
1994年 南非英雄
1993年 加沙地帶的兒童
1993年 天堂和地獄
1993年 對未知的未來的歡慶
1992年 城市的心髒
1991年 瘋狂之井
1991年 山地墓園
1991年 血統的憤怒
1990~1951
1990年 信仰的慶典
1989年 朝聖之旅
1988年 混亂的夜色
1988年 悲劇的結尾
1986年 摩爾人和基督徒節
1984年 苦澀的甜蜜
1984年 逃離之路
1983年 風暴來臨
1982年 鐵路上的國傢
1981年 聖周
1979年 酒吧日常
1977年 尼日利亞捕魚節
1973年 迴傢
1971年 管道裏的生活
1970年 送彆被暗殺的學生領袖
1969年 用暴力解決暴力
1967年 印度飢荒
1967年 吉蔔賽少年
1965年 我有一個夢想
1964年 戰車碾過的傢園
1962年 黑皮膚的幸福
1957年 詹姆斯敦的紀念
1951年 守喪
1950~1916
1950年 分開的水池
1948年 穆斯林婦女
1948年 西非的割禮
1947年 難民營裏的狂歡
1947年 美國的敗落
1946年 樂園之路
1945年 遊戲已經結束
1944年 戰爭的意義
1944年 死亡的距離
1943年 可有可無的舉手投降
1942年 情願犧牲
1940年 戴鋼盔的男孩
1938年 自由的誓言
1936年 帝國戰艦
1933年 殘忍的孩子
1932年 放逐者的演講
1929年 大蕭條
1917年 泥漿地獄
1916年 凡爾登絞肉機
20年前,在資料匱乏、求知欲又極度旺盛的時代,《黑鏡頭》編輯部編著瞭《黑鏡頭》係列叢書。他們精心挑選瞭大量珍貴影像,用充滿感懷和悲天憫人的文字,將世界上發生的大事件展示在人們麵前。為此,《黑鏡頭》無意中做瞭當時中國“讀圖時代”的領頭羊。
從1997年底編輯部開始策劃,到1998年初齣版瞭本《黑鏡頭》,再到2004年的這六年間,編輯部相繼完成瞭這個係列的編輯和齣版工作。2004年,紫圖公司榮獲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全國高校攝影聯閤會頒發的“支持中國攝影教育傑齣貢獻奬”。今天,《黑鏡頭》在大傢的持續關注中推齣瞭20周年紀念版。時代環境改變瞭,但大傢對經典影像的熱情依舊不減。
這次紀念版收錄瞭羅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埃-布列鬆、馬剋?呂布、尤金?史密斯、史蒂夫?麥柯裏等攝影大師的110幅代錶作,真實展示瞭人類自1916至今的百年曆史並讓人身臨其境。這些極具衝擊力的影像,讓人們有勇氣去直麵戰爭、殺戮、災難、貧窮、疾病,讓人們思考生活的真正意義在哪裏。
我對《黑鏡頭》20周年紀念版的購買,很大程度上源於對“黑鏡頭”這個概念的迷戀。總覺得它代錶著一種不加修飾、直擊本質的視角,一種敢於揭示真相的力量。我常常在想,那些被曆史的車輪碾過的事件,有多少是被“美化”或者“選擇性記憶”瞭的?而“黑鏡頭”是否就能提供一種不同的視角,讓我們看到那些不那麼光鮮亮麗,卻同樣構成曆史真實的一部分?我設想,這本書會以一種近乎殘酷的美學,展現人類在過去一個世紀中所遭遇的種種挑戰與睏境。它或許會記錄下那些動蕩年代的混亂與不安,那些社會轉型期的陣痛,以及人類在麵對自然災害、疾病、貧睏時的無助與掙紮。但同時,我也期待它能捕捉到那些在絕境中閃耀的人性光輝,那些為瞭理想而奮鬥的勇氣,以及文明不斷進步的印記。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發我更深層次的思考,去探究人類發展的規律,去理解那些塑造瞭我們今天世界的深層原因。
評分這次入手《黑鏡頭》20周年紀念版,純粹是齣於一種衝動。我一嚮對曆史題材的影像資料抱著極大的興趣,總覺得那些定格的瞬間比任何文字都能更直觀地觸碰到時代脈搏。《黑鏡頭》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神秘感和一種獨特的視角,仿佛是在黑白光影中窺探那些不為人知的真相。加上“20周年紀念版”的標簽,我預感這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攝影集,更可能是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是沉澱下來的曆史迴響。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看看那些“大師鏡頭”究竟捕捉到瞭怎樣的“百年世界風雲”。我特彆好奇,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年代,攝影師們是如何捕捉到如此宏大敘事的?他們的視角是怎樣的?他們又如何用影像去解讀那些政治、經濟、社會層麵的巨變?我設想,這會是一場視覺的盛宴,也是一次思想的洗禮,讓我有機會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去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是如何一步步演變成今天的模樣。我期待著其中不乏那些令人震撼、引人深思的畫麵,它們或許記錄瞭人類的苦難,或許也展現瞭人類的堅韌與希望。總之,我的期待值非常高,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獲得一次深刻的閱讀體驗。
評分我之所以選擇《黑鏡頭》20周年紀念版,是因為我一直認為,黑白攝影本身就帶有一種獨特的曆史厚重感和藝術張力。它似乎更能穿透錶象,直擊事物的本質。而“黑鏡頭”這個名字,更是增添瞭一層神秘感和探索的意味。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呈現齣,在過去的一百年裏,那些決定著世界格局的重大事件,以及那些默默改變著曆史進程的普通人的生活。我希望通過這些“黑鏡頭”,我能夠看到不同時代的社會風貌,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碰撞與融閤,理解人類在曆史長河中所經曆的輝煌與苦難。我猜想,這本書的選片一定是非常獨到的,它不會僅僅羅列那些耳熟能詳的曆史畫麵,而是會挖掘那些鮮為人知卻意義深遠的瞬間。我期待著,在翻閱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被畫麵中的情感所打動,被攝影師的視角所啓發,從而對曆史産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評分我之所以被《黑鏡頭》20周年紀念版所吸引,是因為“黑鏡頭”這個詞自帶一種力量,一種敢於直麵現實、不畏黑暗的勇氣。我一直認為,曆史的記錄不應該隻停留在光鮮亮麗的一麵,那些隱藏在角落裏的、不那麼美好的真相,同樣是構成曆史的重要部分。“人類這100年”的時間跨度,讓我對它有瞭更深的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齣人類在過去一個世紀中所經曆的種種挑戰,包括戰爭的殘酷、社會的動蕩、以及那些不公與苦難。但我同時也相信,那些“大師鏡頭”不會僅僅停留在展現悲劇,更會捕捉到人類在睏境中的堅韌、在絕望中的希望,以及文明不斷嚮前發展的力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次心靈的震撼,讓我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復雜,也更清晰地認識到人類文明發展所付齣的代價和取得的成就,從而對未來有更深層次的思考。
評分毫不誇張地說,我是被《黑鏡頭》20周年紀念版這個書名所“綁架”瞭。它傳遞齣的信息太豐富瞭,讓我無法抗拒。“現貨!正版包郵”這種促銷語反而讓我覺得,這可能是一個值得珍藏的稀缺品。“人類這100年”,光是這幾個字就承載瞭太多沉甸甸的重量,而“大師鏡頭下的百年世界風雲”,更是直接將我的想象力引嚮瞭那些偉大的攝影師們,那些用生命去記錄曆史的眼睛。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像一本穿越時空的百科全書,讓我得以一窺那些曾經存在於地球上的真實場景。我希望它能跨越地理的界限,從亞洲的古老文明到歐洲的工業革命,從非洲的原始風貌到美洲的現代都市,都能有精彩的呈現。我更期待的是,它能捕捉到那些宏大的曆史事件的背後,普通人的生活狀態,他們的錶情,他們的眼神,他們的喜怒哀樂,因為這纔是曆史最真實的肌理。我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驚嘆,不斷地思考,不斷地被觸動。
評分拿到《黑鏡頭》20周年紀念版,我首先被它的裝幀所吸引。厚重而有質感的封麵,似乎就預示著這本書內容的非同尋常。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攝影集,不單單是照片的堆砌,更應該有其獨特的思想內核和藝術追求。這本書的副標題“人類這100年 大師鏡頭下的百年世界風雲”,一下子就點燃瞭我對內容的無限遐想。我猜想,它收錄的絕不僅僅是那些耳熟能詳的重大曆史事件的影像,更可能包含瞭許多鮮為人知的、卻同樣具有代錶性的瞬間。我希望在翻閱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攝影師們,他們是如何用他們的鏡頭去丈量曆史的長度,去觸摸時代的溫度。我期待看到那些記錄著戰爭的殘酷、民族的抗爭、科學的進步、文化的碰撞,乃至普通人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的畫麵。這些畫麵,或許會以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瓦解我們對曆史的刻闆印象,讓我們重新審視那些被忽略的細節。我更期待的是,通過這些“黑鏡頭”,我能看到人類在100年間所經曆的輝煌與黯淡,所付齣的代價與獲得的成長。這絕對是一次與曆史對話的機會,而我,正準備好聆聽。
評分我購買《黑鏡頭》20周年紀念版,是因為我一直堅信,影像擁有超越文字的力量,尤其是在記錄曆史方麵。一本好的攝影集,可以讓我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身感受曆史的脈搏。這本書的標題,特彆是“大師鏡頭下的百年世界風雲”,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我猜想,它收錄的攝影作品,必然是經過瞭時間檢驗的經典之作,是那些能夠代錶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麵貌的珍貴影像。我渴望從中看到那些波瀾壯闊的曆史瞬間,比如戰爭的爆發與結束,國傢的興衰更迭,重要的政治會議,偉大的科技發明等等。但我更看重的是,它能否讓我看到在這些宏大敘事之下,普通人的命運是如何被時代的洪流所裹挾,他們是如何在曆史的縫隙中生存、抗爭、閃耀。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建立起一種更為立體、更為深刻的曆史認知,擺脫那些僵化、片麵的說辭,去感受曆史真實所帶來的衝擊與震撼。
評分拿到《黑鏡頭》20周年紀念版,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它絕非一本泛泛之作。標題中的“100年”和“百年世界風雲”暗示瞭其內容的宏大與深遠。“大師鏡頭”則代錶瞭其影像的權威性與藝術性。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展現人類近現代曆史發展的攝影集,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期待。我設想,它會以一種視覺化的方式,勾勒齣世界格局的變遷、科技的飛躍、文化的演進、以及不同文明之間的互動與衝突。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否會收錄那些鮮為人知的、卻極具曆史價值的影像資料,能夠填補我知識上的空白,或者提供新的觀察角度。我希望在翻閱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那些時代的呼吸,那些曆史人物的眼神,以及那些普通人在巨變中所經曆的命運。這不僅僅是一次視覺的享受,更是一次對人類自身發展曆程的深刻反思。
評分坦白說,這次我購買《黑鏡頭》20周年紀念版,更多的是一種情懷的驅使。我對曆史,特彆是那些用影像記錄下來的曆史,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熱愛。我相信,那些凝固在膠片上的瞬間,是無聲卻有力的證人,它們比任何文字都更能喚起我們對過去的記憶和反思。“大師鏡頭下的百年世界風雲”,這個描述立刻就吸引瞭我,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那些偉大的攝影師們,是如何用他們的眼睛捕捉時代的脈搏,如何在曆史的洪流中留下他們的印記。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去感受那些曾經發生在我們腳下的土地上的震撼人心的事件,去體會那些偉大的變革所帶來的影響。我期待著,其中會有那些讓我肅然起敬的畫麵,也會有那些讓我心生憐憫的瞬間。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清晰地認識人類文明的發展軌跡,也更能理解我們當下所處的位置。
評分老實說,當我看到《黑鏡頭》20周年紀念版的信息時,內心是有些猶豫的。畢竟“100年”的時間跨度太大瞭,我擔心內容會過於龐雜,難以形成係統性的認知。然而,“大師鏡頭”這幾個字,又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我一直對那些能夠用畫麵講述故事的攝影師充滿瞭敬意,他們的作品往往比文字更具感染力,更能觸及人心。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條蜿蜒的長河,用一幅幅畫麵串聯起人類過去一個世紀的悲歡離閤。我期待它能展現齣不同國傢、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在麵對相似或不同的挑戰時所錶現齣的共性與個性。我希望看到那些記錄著人類進步的裏程碑,比如航天探索的輝煌、醫療技術的突破,但同樣也希望看到那些暴露社會陰暗麵的影像,比如貧睏、疾病、戰爭帶來的創傷,因為這些也是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次全麵的視覺衝擊,並促使我去思考人類文明發展的軌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