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制造技术 [Optiktechnologie]

光学制造技术 [Optiktechnologi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延斯·布利特纳(Jens Bliedtner),[德] 京特·格雷费(Günter Grafe),[美] 鲁珀特·黑克托尔(Rupert Hector) 著,周海宪,程云芳 译
图书标签:
  • 光学制造
  • 光学技术
  • 精密光学
  • 光学工程
  • 制造技术
  • 光学器件
  • 光学生产
  • 光学测试
  • 光学加工
  • 光学装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14973
版次:1
商品编码:11615503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Optiktechnologi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光电子企业和相关研究单位的光学设计、光机设计、光电子仪器总体和光学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以及大学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研究生。既适合于光学工厂和车间技术人员使用,也适合光电技术研究所和光电子仪器公司设计人员使用,还适合相关大学和相关专业学生作为参考书。
  《光学制造技术》内容完整,涵盖了光学制造技术的整个内容,既可以使读者了解光学制造技术的发展历史,又能够全面地懂得其发展现状;
  《光学制造技术》内容与时共进。不仅介绍传统的加工方法,也阐述较为先进的制造技术,如超高精度加工和激光光刻成型等最先进的加工技术,以及诸如非球面和自由曲面等最现代化制造技术的相关理论及实例,但这些技术并非实验室或研究所级的制造工艺。
  《光学制造技术》易懂易学,既介绍了制造工艺,又给出了具体的制造实例。
  《光学制造技术》提供了400余幅精美图片,可以指导读者一步步地学习各种光学制造技术,掌握光学设计。
  《光学制造技术》中许多内容是同类书中所未曾涉及到的,也没有像教科书式的过多地讲解理论,而是将原理、方法和公式等要点都讲述得详略得当。
  《光学制造技术》旨在启发那些希望在光学领域做出贡献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拓展光学制造工程的知识面。

内容简介

  《光学制造技术》是根据多位专家多年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编撰而成。不仅介绍传统的加工方法,也阐述较为现代的制造技术(但并非实验室或研究所级制造工艺)。由于现代光学制造技术是研发和制造高质量光学组件的基本技术,所以,该书作者力求采用一种完整的方法进行阐述。前面三章首先介绍光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光学材料,例如无机和有机玻璃、光纤和晶体材料的制造技术。第4章讨论研发和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制造类型和方法,以及相关的技术数据。第5章阐述一次成型法,因为该方法被认为是对光学制造工程后续工艺有重要影响的前提条件。第6章重点是成型技术,诸如精密模压成型、纤维抽拉和凹模冲压成型方法。第7章是本书的重点内容,描述表面加工方法,除了介绍粗磨、精磨和抛光等传统方法外,还将讨论例如超高精度加工和激光光刻成型等最先进的加工技术,介绍古典制造技术以及诸如非球面和自由曲面等最现代制造技术的相关理论,并给出一些应用实例。第8章向读者介绍光学零件镀膜技术,并讨论现代镀膜工艺。连接技术是本书另一个重点,除了阐述现代制造工艺使用的大量连接技术外,《光学制造技术》还介绍重要的光学元件装配技术。最后,有选择性地展示几种棱镜和透镜的加工和装配工艺。
  《光学制造技术》既适合于光学工厂和车间技术人员使用,也适合光电技术研究所和光电子仪器公司设计人员使用,还适合相关大学教师和相关专业学生作为参考书。

作者简介

  Jens Bliedtner先生,德国耶拿市应用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系(The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Jena,Germany)教授,多年从事光学制造技术的研究,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
  
  Gunter Grafe先生,德国知名光学公司——耶拿蔡司光学公司的首席技术专家,现已退休,具有丰富的光学制造实践经验。
  
  Rupert Hector先生,美国佛罗里达州墨尔本市DRS光电公司的光学工程师。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玻璃和光学生产发展史
第2章
光学基础知识
2.1 折射、反射和全反射
2.2 偏振、干涉和衍射
2.3 双折射和多向色性
2.4 成像光学元件
2.4.1 透射光学元件
2.4.2 反射式光学元件
2.4.3 部分透射光学元件
2.4.4 衍射光学元件
2.5 像差
2.6 光学系统像质评价
2.7 光学元件设计
2.7.1 材料标注
2.7.2 形状标注
2.7.3 表面质量标注
测试题

第3章
光学材料
3.1 光学材料分类
3.2 无机玻璃
3.2.1 定义和结构
3.2.2 无机玻璃的制造
3.2.3 无机玻璃的性质
3.2.4 无机玻璃的供货方式
3.3 有机玻璃
3.3.1 定义和结构
3.3.2 相关性质
3.3.3 应用和合适的形式
3.4 晶体
3.4.1 设计和结构
3.4.2 相关性质
测试题

第4章
制造工艺基础知识
4.1 产品研发和制造工艺
4.1.1 研制阶段
4.1.2 研制周期
4.2 生产方式
4.2.1 批量生产
4.3 生产原则
4.3.1 A型
4.3.2 B型
4.4 生产工艺分类
4.5 技术基础
测试题

第5章
光学玻璃的一次成型技术
5.1 无机玻璃的一次成型方法
5.1.1 制造熔融玻璃滴料和压制毛坯
5.1.2 块状玻璃的制造
5.1.3 平面玻璃的制造测试题
5.2 有机玻璃一次成型技术
5.2.1 浇注成型
5.2.2 注塑模压成型
5.2.3 热压成型
5.2.4 注射热压成型测试题
5.3 晶体的一次成型技术
5.3.1 气相生长工艺
5.3.2 晶体的溶液生长
5.3.3 熔体生长技术
测试题

第6章
光学玻璃变形工艺
6.1 基础知识
6.2 热压(模压成型)
6.2.1 工艺原理
6.2.2 成型模具的制造和技术要求
6.2.3 模压成型工艺
6.2.4 应用领域
6.3 热弯成型
6.4 拉丝工艺
6.4.1 预制件制造
6.4.2 光纤拉丝
测试题

第7章
机械切削技术
7.1 分割工艺
7.1.1 机械切割
7.1.2 特种修切工艺
7.2 粗磨
7.2.1 工艺基础
7.2.2 粗磨模和机床
7.2.3 锯切工艺
7.2.4 成型粗磨
测试题
7.3 钻孔工艺
测试题
7.4 精磨
7.4.1 工艺基础知识
7.4.2 机床与精磨模
7.4.3 精磨耗材
7.4.4 影响因素
7.4.5 精磨工艺
测试题
7.5 抛光
7.5.1 工艺基础
7.5.2 机床和抛光模
7.5.3 抛光耗材
7.5.4 影响因素
7.5.5 抛光工艺
7.5.6 抛光误差
7.5.7 性能和精度
测试题
7.6 定中心工艺
7.6.1 定中心法
7.6.2 定中心机床和磨轮
7.6.3 制造工艺
测试题
7.7 使用具有固定几何形状的刀具进行超精密加工
7.7.1 工艺基础
7.7.2 工艺分类
7.7.3 车削工艺
7.7.4 铣削工艺
7.7.5 超声波微切削工艺
7.7.6 性能和精度
测试题
7.8 微结构制造工艺
7.8.1 刻印工艺
7.8.2 光刻技术
7.8.3 金属和乳胶镀层的刻印工艺
7.8.4 局部镀膜工艺
7.9 清洗工艺
7.9.1 人工清洗工艺
7.9.2 机械清洗工艺
7.9.3 激光清洗工艺
7.9.4 烘烤工艺
7.9.5 清洗缺陷
测试题

第8章
镀膜工艺
8.1 保护膜
8.1.1 喷漆工艺
8.1.2 表面硬化
8.2 光学膜
8.2.1 膜层种类
8.2.2 膜层沉积工艺
8.2.3 应用
8.2.4 膜层特性
测试题

第9章
材料变性
9.1 退火工艺
9.2 玻璃强化工艺
9.3 老化工艺
9.4 染色工艺
9.5 光致变色玻璃
测试题

第10章
连接工艺
10.1 制造过程中的连接
10.1.1 上盘(或胶盘)
10.1.2 棱镜上盘技术
10.1.3 上盘材料和黏结剂
10.1.4 固紧工艺
10.2 光学元件连接/装配
10.2.1 定心、对准和调校
10.2.2 胶合
10.2.3 黏结
10.2.4 软钎焊(低温焊接)
10.2.5 光胶
10.2.6 光学零件装配工艺
10.2.7 扩散焊接工艺
10.2.8 总装工艺
10.2.9 微装配工艺
测试题

第11章
制造技术实例
11.1 棱镜制造技术
11.1.1 直角棱镜制造工艺
11.1.2 五角棱镜制造工艺
11.2 透镜制造技术
11.2.1 利用数控技术制造透镜
11.2.2 发光二极管(LED)小型放大镜制造技术
11.3 非球面零件制造技术
11.4 渐变眼镜制造技术
11.5 物镜装配
11.5.1 单透镜和双胶合透镜(消色差透镜)的装配
11.5.2 定心车削
11.5.3 部件装配
11.5.4 最终装配
测试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精密光学器件的设计与制造:原理、工艺与质量控制》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精密光学器件从设计概念到最终成品的全面性专著。它旨在为光学工程师、材料科学家、精密制造领域的从业者以及对光学科学和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而详尽的知识体系。本书涵盖了光学系统设计的基础理论,精密光学元件的加工制造工艺,以及确保光学器件性能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 第一章:光学系统设计基础 本章将从光学系统的基本原理出发,详细阐述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包括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关键现象。我们将深入介绍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的核心概念,如光线追迹、成像原理、像差理论及其校正方法。对于复杂的光学系统,如望远镜、显微镜、相机镜头等,本书将解析其设计思路,包括镜片组合、光阑设置、视场角确定等关键参数的计算与优化。此外,还将触及现代光学设计软件的应用,演示如何利用专业工具进行系统模拟与设计验证。 1.1 光的传播特性与光学元件交互 1.1.1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量子光学基础 1.1.2 全反射、斯涅尔定律与菲涅尔方程 1.1.3 光的偏振及其应用 1.1.4 介质的折射率、色散与吸收特性 1.2 几何光学成像原理 1.2.1 薄透镜与厚透镜成像 1.2.2 球面镜与非球面镜成像 1.2.3 系统焦距、主平面与节点 1.2.4 光阑与孔径控制:景深与视场 1.3 光学像差及其校正 1.3.1 球面像差、彗形像差、散光 1.3.2 场曲、畸变 1.3.3 色差(轴向色差、倍率色差) 1.3.4 像差的计算、评价与补偿策略 1.4 光学系统设计流程与方法 1.4.1 系统需求分析与规格定义 1.4.2 光学系统布局与初步设计 1.4.3 像差优化与公差分析 1.4.4 常用光学系统实例解析(如远摄镜头、显微物镜) 1.5 光学设计软件应用概览 1.5.1 ZEMAX, CODE V 等主流软件介绍 1.5.2 软件在系统设计、优化与评估中的作用 第二章:精密光学元件的加工工艺 本章将聚焦于精密光学元件的制造过程,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最终的光学表面加工,详细介绍各种核心工艺。我们将深入探讨材料准备、粗加工、精加工、抛光以及表面处理等各个环节。针对不同类型的光学元件(如透镜、反射镜、棱镜、窗口片),我们将分析其特定的加工难点和适用的工艺技术。本书将重点介绍传统研磨抛光技术、现代金刚石车削、离子束抛光、磁流变抛光等先进制造方法,并讨论这些工艺对光学表面精度、粗糙度以及表面形貌的影响。 2.1 光学材料的选择与特性 2.1.1 常见光学玻璃(如BK7, FK5, SF2)及其参数 2.1.2 晶体材料(如CaF2, MgF2, Ge) 2.1.3 特种光学材料(如硫系玻璃, 红外材料) 2.1.4 材料选择依据:折射率、色散、透过率、机械性能 2.2 光学元件的粗加工与成型 2.2.1 切割与钻孔技术 2.2.2 粗磨工艺:砂轮磨削、碗状磨头 2.2.3 非球面元件的预加工:CNC铣削 2.3 精密研磨与抛光技术 2.3.1 研磨原理与磨具选择 2.3.2 常用抛光工艺:固定磨料抛光、游离磨料抛光 2.3.3 抛光过程中的表面变形与控制 2.3.4 现代抛光技术: 2.3.4.1 金刚石车削(DDC)与超精密加工 2.3.4.2 离子束抛光(IBP) 2.3.4.3 磁流变抛光(MRF) 2.3.4.4 气流抛光(AFM) 2.4 特殊光学元件的加工 2.4.1 棱镜的制造工艺 2.4.2 微透镜阵列(MLA)的加工 2.4.3 光栅的刻划与制造 2.4.4 光学纤维端面的处理 2.5 光学表面缺陷的形成与预防 2.5.1 划痕、麻点、橘皮、凹坑 2.5.2 应力、应变对光学性能的影响 2.5.3 工艺参数优化与过程监控 第三章:光学元件的镀膜与表面处理 本章将详细介绍光学元件表面的镀膜技术,这是提升光学性能、实现特定功能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将深入剖析各种镀膜原理,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等技术。重点将放在单层膜、多层膜的设计与制备,如减反射膜、高反射膜、分束膜、滤光膜等。此外,还将讨论表面硬化膜、保护膜以及疏水、亲水等功能性表面处理技术,并分析这些处理对光学元件性能和环境适应性的影响。 3.1 镀膜原理与技术分类 3.1.1 物理气相沉积(PVD):蒸发镀膜、溅射镀膜 3.1.2 化学气相沉积(CVD) 3.1.3 离化沉积技术 3.1.4 镀膜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控制 3.2 单层膜设计与制备 3.2.1 减反射膜(AR Coating):单层优化原理 3.2.2 高反射膜(HR Coating):介质反射镜 3.2.3 增透膜与增亮膜 3.3 多层膜设计与应用 3.3.1 干涉原理与多层膜理论 3.3.2 宽带减反射膜与高反射膜 3.3.3 分束膜(Beam Splitters):指定分光比的设计 3.3.4 窄带滤光膜、带通滤光膜 3.3.5 截止滤光膜 3.4 功能性表面处理 3.4.1 表面硬化膜:提高耐磨性 3.4.2 保护膜:防潮、防腐蚀 3.4.3 疏水/亲水表面处理 3.4.4 抗反射涂层与抗污涂层 3.5 镀膜材料的选择与性能 3.5.1 氧化物(SiO2, TiO2, Al2O3) 3.5.2 氟化物(MgF2, LaF3) 3.5.3 金属膜(Al, Ag, Au) 3.5.4 复合膜系设计 第四章:光学元件的检测与质量控制 本章将深入探讨精密光学元件的质量检测方法与标准。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测量仪器和技术,包括干涉仪(如Zygo, WYKO)、轮廓仪、显微镜、白光干涉仪等,用于表征光学表面的形貌、精度和粗糙度。此外,还将讨论光学元件的光学性能测试,如透过率、反射率、散射、焦距、像质评估等。本章还将涵盖公差分析、失效模式分析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在光学制造中的应用,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可靠性和高性能。 4.1 光学表面形貌与精度检测 4.1.1 干涉测量技术:Fizeau, Twyman-Green, Phase Shifting 4.1.2 轮廓仪(Profilometer)测量 4.1.3 共聚焦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4.1.4 表面粗糙度测量(Ra, Rq) 4.1.5 非球面表面检测技术 4.2 光学性能测试 4.2.1 透过率与反射率测试 4.2.2 偏振态检测 4.2.3 焦距与曲率半径测量 4.2.4 像质评估:MTF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4.2.5 散射光测量 4.3 镀膜质量检测 4.3.1 膜层厚度与折射率测量(椭偏仪) 4.3.2 膜层均匀性与附着力测试 4.3.3 膜层耐久性测试(环境、摩擦) 4.4 光学元件的公差分析与控制 4.4.1 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定位公差 4.4.2 敏感性分析与关键参数识别 4.4.3 制造过程中的统计过程控制(SPC) 4.5 光学制造中的质量管理 4.5.1 ISO 9001 等质量体系应用 4.5.2 可靠性工程与失效分析 4.5.3 追溯性管理 第五章:先进光学制造技术与发展趋势 本章将展望光学制造领域的未来发展,介绍一些新兴的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在精密光学领域的应用前景。我们将探讨3D打印(增材制造)在光学元件制造中的潜力,以及微纳光学加工技术(如光刻、电子束光刻、聚焦离子束)在制造微纳结构光学器件方面的优势。此外,还将讨论智能制造、自动化控制、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如何赋能光学制造,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最后,我们将对未来光学制造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例如新材料的应用、柔性光学、量子光学器件的制造等。 5.1 增材制造(3D打印)在光学中的应用 5.1.1 光固化3D打印(SLA, DLP) 5.1.2 激光粉末床熔融(SLM) 5.1.3 3D打印在原型制作和复杂结构光学件中的潜力 5.2 微纳光学加工技术 5.2.1 光刻与电子束光刻(EBL) 5.2.2 聚焦离子束(FIB)加工 5.2.3 纳米压印光刻(NIL) 5.2.4 制造衍射光学元件(DOE) 5.3 智能制造与自动化 5.3.1 机器人技术在光学装配中的应用 5.3.2 在线监测与闭环控制 5.3.3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工艺优化中的应用 5.4 新型光学材料与器件 5.4.1 柔性光学元件的制造 5.4.2 超表面(Metasurface)光学器件 5.4.3 量子点、光子晶体等微纳光学器件 5.5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5.5.1 集成化与小型化光学系统 5.5.2 高效率、高精度制造的持续追求 5.5.3 新兴应用领域(如AR/VR, 生物医学成像)对光学制造的需求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翔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精密光学器件设计、制造、检测与前沿技术发展的平台。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光学制造的复杂性,掌握关键的工艺技术,并为光学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光学制造技术》这本书的标题,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虽然不是光学制造领域的专业人士,但我一直对这个领域充满了强烈的好奇。我脑海里常常会浮现出那些在精密仪器实验室里,闪耀着金属光泽的镜头,以及那些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小结构。我总是在想,究竟是什么样的工艺,什么样的技术,才能将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光学器件,例如手机镜头、相机镜头,做到如此极致的精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揭示光学制造世界的奥秘。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光学仪器制造过程,它们是如何在那个时代的技术条件下,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杰作的。我更希望,它能让我理解,为什么有些镜头会如此昂贵,为什么它们的成像质量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更是关于人类对光学的探索精神,是对精益求精的追求。我期待着,它能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视野,让我对身边的光学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评分

当我看到《光学制造技术》这本书的封面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在实验室里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精密仪器,以及那些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小结构。我不是光学制造领域的专家,我只是一个对科学技术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光学器件感到着迷,从手机摄像头到高端相机镜头,再到各种光学显微镜,它们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我总觉得,这是一个极其精细且充满挑战的领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光学制造的大门。我期待它能从最基础的光学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各种制造技术,例如镜片的研磨、抛光、以及各种光学镀膜。我特别好奇,在如此微小的尺度上,如何才能保证光学表面的平整度和精度达到纳米级别?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检测技术,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例如,在半导体制造中的光刻技术,或者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精密光学元件。我也想了解,光学制造行业在面临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挑战时,是如何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对光学制造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让我明白,那些精美的光学器件,背后凝聚着多少科学家的智慧和工程师的汗水。

评分

初次接触《光学制造技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散发着一种专业而深邃的气息。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却透露出一种严谨和可靠的感觉,仿佛一本可以信赖的教科书。我并不是光学制造领域的专业人士,我对这个领域的了解非常有限,更多的是来自于一些科普读物和新闻报道。我常常对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光学器件感到好奇,比如手机的摄像头、相机的镜头、眼镜片,甚至是大型的望远镜。我总是在想,这些看似简单的物品,背后究竟蕴含着多么复杂和精密的制造工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解答这些疑惑。我期待它能够从最基础的光学原理开始,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光学元件的设计、制造和检测过程。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在如此微小的尺度上,如何才能保证光学表面的精度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例如超精密研磨、离子束刻蚀、以及各种精密镀膜技术?我也会关注,在光学制造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的质量控制环节,以及如何才能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带领我逐步走进光学制造的殿堂,让我领略到科技的魅力和人类的智慧。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低调的蓝色搭配银色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不是光学制造领域的专业人士,我只是一个对此领域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甚至可以说是“门外汉”。但当我拿到《光学制造技术》这本书时,我被它严谨而又充满艺术感的设计所吸引。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些在精密仪器实验室里,闪耀着金属光泽的镜头,以及那些在显微镜下才能窥见的微小结构。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样的工艺,是什么样的技术,才能将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光学器件,例如手机镜头、相机镜头、望远镜,甚至是更复杂的半导体制造中的光刻技术,做到如此极致的精度。我常常在想,当我们按下快门的那一刻,背后究竟经历了多少复杂的加工步骤,经历了多少精密的测量和调整。这本书的厚度让我有些望而却步,但同时又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循序渐进地为我揭示光学制造世界的奥秘。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光学仪器制造过程,它们是如何在那个时代的技术条件下,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杰作的。我更希望,它能让我理解,为什么有些镜头会如此昂贵,为什么它们的成像质量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更是关于人类对光学的探索精神,是对精益求精的追求。我期待着,它能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视野,让我对身边的光学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评分

老实说,在看到《光学制造技术》这本书的封面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一定是一本非常硬核的技术书籍。作为一个对机械制造和精密加工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爱好者,我对于“光学”这个词总会联想到各种各样的高精尖设备,比如光刻机、精密测量仪器,甚至是宇宙望远镜的光学部件。我一直对这些东西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感到非常好奇。我脑海中常常会勾勒出这样的画面:在超净的厂房里,穿着防护服的工程师们,操作着精密到极致的机器,一丝不苟地打磨着镜片,仿佛是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这本书的厚度,无疑证实了我之前的猜测,它肯定包含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细节。我非常期待,它能带我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我想知道,到底有哪些核心的技术和工艺,支撑着整个光学制造产业的发展?比如,镜片的研磨和抛光,是如何达到亚纳米级的表面粗糙度的?各种光学镀膜,又是如何实现特定的光学性能,比如减反射、增透或者增亮?我更想了解,在现代光学制造中,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们又为这个领域带来了哪些革命性的变化?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给我详细地讲解每一个环节,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看得懂,并且能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科学之美和工程之巧。

评分

我一直觉得,光学制造这个领域,听起来就充满了高科技和神秘感。想象一下,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手机摄像头、相机镜头,甚至是我们用于观察星空的望远镜,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一套极其复杂的制造流程。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我对那些能够将光线精确控制,从而形成清晰影像的技术充满了好奇。我拿到《光学制造技术》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它肯定是一本非常厚重的专业书籍。封面简洁的设计,并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反而透出一种沉稳和专业的气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通往光学制造世界的大门。我希望它能从最基础的光学原理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各种制造工艺,比如研磨、抛光、镀膜等等。我特别好奇,在如此微小的尺度上,如何才能保证光学元件的精度达到纳米级别?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它们又是如何确保每一件产品都符合严苛的质量标准的?我也会关注,在光学制造的过程中,有哪些挑战和难题是工程师们需要克服的。例如,材料的选择,加工过程中的热胀冷缩,以及环境的洁净度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最终的成像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光学制造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让我明白,那些精美的光学器件,背后蕴含着多少智慧和汗水。

评分

当我第一眼看到《光学制造技术》这本书时,一股浓厚的科技感扑面而来。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深邃的蓝色与银色文字的搭配,总能让人联想到浩瀚的宇宙和精密的光学仪器。我虽然不是光学制造领域的专家,但我一直对这个领域充满了好奇心。我常常惊叹于我们生活中那些看似寻常的光学器件,例如手机里的摄像头、相机里的镜头,甚至是我们日常佩戴的眼镜,它们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我总觉得,在如此微观的世界里,每一个环节的精度都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光学制造的神秘面纱。我期待它能从最基础的光学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各种制造工艺,比如如何将粗糙的玻璃变成能够完美聚焦光线的镜片,如何通过精密的镀膜技术来增强镜头的性能。我特别想了解,在现代光学制造中,有哪些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比如超精密加工技术、纳米压印技术,以及它们在半导体制造、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我也很好奇,光学制造行业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着哪些挑战,又有哪些创新的解决方案?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对光学制造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让我感受到科技进步的力量,以及人类对光学的不断探索和追求。

评分

当我第一次翻开《光学制造技术》这本书时,一股浓厚的科技感和专业知识扑面而来。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深邃的蓝色与银色文字的搭配,总能让我联想到精密的光学仪器和前沿的科学探索。我并非光学制造的专家,但我对这个领域一直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我常常惊叹于我们生活中那些看似寻常的光学器件,例如手机里的摄像头、相机里的镜头,它们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我总觉得,在如此微观的世界里,每一个环节的精度都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光学制造的神秘面纱。我期待它能从最基础的光学原理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光学元件的设计、制造和检测过程。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在如此微小的尺度上,如何才能保证光学表面的精度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例如超精密研磨、离子束刻蚀、以及各种精密镀膜技术?我也会关注,在光学制造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的质量控制环节,以及如何才能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带领我逐步走进光学制造的殿堂,让我领略到科技的魅力和人类的智慧。

评分

《光学制造技术》这本书的标题,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极具专业性和前沿性。书的封面设计,那种深邃的蓝色搭配简洁的银色字体,透露出一种严谨而科技的氛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精密的光学仪器和前沿的科学研究。我虽然不是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但我一直对光学制造这项技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我常常会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光学设备,例如手机镜头、相机镜头、望远镜,甚至更复杂的半导体制造中的光刻技术,它们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制造流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光学制造的奥秘。我期待它能从基础的光学原理开始,然后详细介绍各种光学元件的加工工艺,例如研磨、抛光、镀膜等等。我尤其想了解,在如此微小的尺度上,如何才能实现极高的加工精度?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例如超精密加工、激光加工,以及它们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我也会关注,光学制造行业在面对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时,有哪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总而言之,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让我对光学制造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让我感受到科技进步的力量,以及人类在追求极致精密方面的无限可能。

评分

《光学制造技术》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散发着一种严谨和专业的味道,而封面那种简洁却充满科技感的视觉设计,更是加深了我对它的期待。我并非光学制造的专业人士,我对这个领域更多的是一种“旁观者”的好奇。我们生活中,从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到高性能的望远镜,再到医学影像设备,光学无处不在,而它们背后,必然有着一套极其复杂的制造体系。我一直非常好奇,那些能够精确控制光线、成像清晰的镜头,究竟是如何一步步“雕琢”出来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权威的指南,为我揭示光学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我期待它能够详细介绍各种光学元件的加工方法,从最初的毛坯加工,到精密的研磨、抛光,再到复杂的镀膜工艺,每一步的细节都蕴含着大量的技术知识。我尤其想了解,在现代光学制造中,有哪些革命性的技术正在改变着这个行业?比如,3D打印技术是否已经被应用于光学元件的制造?又或者,新的材料是否正在为光学器件带来突破性的性能提升?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涉及一些光学制造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技术,毕竟,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成像质量的显著下降。总而言之,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让我对光学制造有一个更宏观的认识,理解它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且从中感受到工程技术带来的无限魅力。

评分

LG买的,正品好书,京东的常客,不过这个书京东没货,等了好几天。

评分

LG买的,正品好书,京东的常客,不过这个书京东没货,等了好几天。

评分

不知道是不是正版书,书中有一些错误的地方。

评分

看不懂

评分

好书,特别贴近生产。值得购买。

评分

值得购买。。。。。。。。

评分

不知道是不是正版书,书中有一些错误的地方。

评分

光学制造领域内不错的参考书,正在研读中。

评分

相对来说涵盖内容比较全面了,但是这厚度要涵盖这么多内容,必然是多而不全,例如目前行业上迫切需求的非球面镜片,***光学元件,微小元件还不够具体,整体上算是入门书籍。PS,光学元件制造就不要扯什么组装装配的问题了,那是光机讨论的问题。。。。。价格太高,活动入手,及格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