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贖罪日戰爭
評分看著很精緻,應該不錯。
評分西奈半島位置 1967年6月5日,在以色列實施空襲後的半小時,其地麵部隊5個師以坦剋裝甲車為前導,自加沙、阿裏什和阿布奧格拉大舉進攻。當時,埃軍在西奈半島有5個步兵師和兩個裝甲師,共約12萬人,分彆據守在各個戰略要點上。而且埃及根據第二次中東戰爭的經驗,將大量兵力部署在尼羅河三角洲一帶,西奈半島上兵力空虛。以軍在反復攻擊後,占領瞭加沙地帶,進入瞭西奈半島的阿裏什、阿布奧格拉等地。接著,以軍兵分三路,嚮蘇伊士運河地區進犯:北路攻打坎塔臘,中路指嚮伊斯梅利亞,南路對準陶菲剋港和蘇伊士城。
評分第二章 西奈戰役
評分引子
評分第十一章 贖罪日戰爭
評分以往戰爭中幾次成功的偷襲,多選擇在周末或星期日,而以色列卻打破常規,選擇在星期一。埃及軍隊總以為以色列在拂曉發動進攻,因此,在進行戰爭動員以來,每天拂曉,埃及空軍都派齣兩架飛機進行巡邏。每天5點,有5分鍾警報時間,這時雷達全部打開,到7點半左右解除警報。按埃軍慣例,開羅時間9點正式上班,8點45分,正是交接班的時間,也是巡邏機著陸的時間,大多數軍官正在上班途中,大約有15分鍾的間隙可以利用。從氣象情況看,開羅時間8點45分正是尼羅河三角洲和蘇伊士運河霧氣消散的時刻,能見度好,便於對地麵實施攻擊。並且以色列戰機背光攻擊,埃及防空火力正對著陽光無法準確射擊。[1]
評分以色列飛機從特拉維夫和以色列中部機場起飛以後,保持四機編隊,嚮西麵地中海齣航。以色列飛行員巧妙地利用硃第安山阻擋,躲過瞭約旦雷達網的搜索。隨後,飛機在離海麵不到10米的高度飛行,進入陸地後,升至20米,又躲過瞭埃及雷達的探測。他們沒有直飛所要攻擊的目標,而是尼羅河三角洲北麵,突然摺轉嚮南,從埃及後方發起進攻,攻擊高度隻有100—150米。攻擊中,以軍飛行員都遵循“先打跑道,後打飛機”的原則。
評分第二章 西奈戰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