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之源 [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善恶之源 [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善恶之源 [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美] 保罗·布卢姆(Paul Bloom) 著,青涂 译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1


商品介绍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64388
版次:1
商品编码:11620969
品牌:湛庐文化(Cheers Publishing)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心视界
外文名称: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胶版纸#

善恶之源 [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内容简介

  婴儿有道德感吗?我们是如何成为有道德之人的?理性思考对道德决策来说无足轻重吗?保罗·布卢姆把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进化生物学和哲学的深刻思想融为一炉,力图探索我们究竟如何跨越先天道德的局限。与此同时,他还研究了黑猩猩、心理变态者和常春藤教授们的道德,探索了我们对性、政治、宗教和种族问题的令人困扰的道德感觉。
  作者引述了美国耶鲁大学的开创性研究,证明婴儿早在能开口讲话和行走之前,就有能力判断他人行为的好坏,就能产生共情和同情,就能产生原始的正义感。但人类的先天道德仍然十分有限,有时候还会酿成悲剧,比如我们天生就仇视陌生人,也容易产生偏执和狭隘。布卢姆还指出理性与道德判断的紧密关系,理性和思索能让我们作出道德决定,比如奴隶制是错误的。归根结底,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同情和我们人类独有的理性思考能力,跨越我们生来就具备的原始道德情感,跨越婴儿的局限。
  众多知名学者、专家推荐。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芬·平克:婴儿拥有丰富的认知和道德生活,这是21世纪心理学领域有趣的发现之一。但对婴儿认知与道德的研究如何揭示人类的本性?保罗·布卢姆用他标志性的写作风格——清晰、深刻、敏锐和优雅,通过本书为我们作出解答。《正义之心》作者乔纳森·海特:保罗·布卢姆向我们展现出,一名一流科学家如何把矛盾的发现、广泛的研究和深厚的人文关怀结合为一体,为人类的本质勾勒出了一幅细致入微、令人惊奇的肖像,描绘了它的美好、恐怖和奇妙。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善恶之争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之一。但从婴儿的善恶起源探讨道德的冲突、局限、转化、跨越与升华,是一种另辟蹊径、引人入胜的新角度。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用科学的心理学研究人类的道德,也许更能够抓住人性的本质。

作者简介

  保罗·布卢,
  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发展心理学家
  耶鲁大学最受欢迎的老师
  耶鲁大学热门公开课“心理学导论”主讲人
  耶鲁大学最受欢迎的公开课主讲人
  保罗·布卢姆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的一个犹太家庭,22岁获得麦吉尔大学文学学士学位,27岁时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认知心理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认知心理学家苏珊·凯里(Susan Carey),并于1999年进入耶鲁大学,任教至今。
  在学生眼中,保罗·布卢姆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老师。他的心理学导论课是耶鲁大学最受欢迎的公开课之一,超过500人选修,全球有上千万人观看、学习这一公开课的视频。很多人在视频后面留言:最喜欢的一门课程,最喜欢的一位老师!2014年,保罗·布卢姆又通过慕课(MOOC)开讲“日常生活中的道德”(Moralities of Everyday Life),结合认知学、神经学、经济学和哲学等学科来探索道德信仰与道德行为。
  1、充满活力的跨界心理学家
  布卢姆博学多闻,他的研究涵盖人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儿童的宗教信仰、快感的作用机制等。从他教授的课程可一窥他的涉猎之广——认知发展,达尔文、弗洛伊德和图灵,语言和认知,认知科学,七宗罪,道德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法律,小说中的科学和想象力,认知快乐的科学,善与恶的认知科学等课程。
  《科学》杂志评出的Twitter上最有影响力的50位明星科学家,布卢姆位列其中。他还是美国哲学与心理学协会(Society for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前任主席、《行为与脑科学》(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杂志联合主编。
  2、屡获殊荣的杰出教授
  2011年,布卢姆因对“快感是如何作用的”的研究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威廉·詹姆斯研究奖(William James Fellow Award)。2004年,他因在社会科学教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获得了莱克斯·希克森奖(Lex Hixon Prize)。2003年,因其在哲学与心理学跨学科方面的贡献,获得斯坦顿奖(Stanton Prize)。2000年,他因对于儿童如何学习词汇的含义的出色研究获得美国出版商协会颁发的心理学卓越奖。他的文章《上帝是个意外?》(Is God an Accident?)荣获美国最佳科学写作奖。
  3、携手研究婴幼儿心理的专家伉俪
  和许多科学家伉俪一样,布卢姆的太太卡伦·温(Karen Wynn)也是著名心理学家,现任耶鲁大学婴幼儿认知中心(Yale Infant Cognition Center)主任,对婴幼儿的研究已长达二十多年。二人携手进行了多项心理学研究,其中针对3~21个月大的婴幼儿所做的“是非观念测试”实验引起了学界和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快速成长的婴儿显示出人类在生命之初就具备一种根本的道德感。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我们甚至可以在婴儿生命的头一年就看到道德之光在闪烁,也能观察到道德判断和道德感觉。对是非善恶的判断似乎在每个人的骨头里,与生俱来。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除了发表在学术期刊,众多主流媒体也争相报道,包括英国《每日邮报》、美国《纽约时报杂志》和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



精彩书评

  ★善恶之争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之一。但从婴儿的善恶起源来探讨道德的冲突、局限、转化、跨越与升华,是一个另辟蹊径、引人入胜的新角度。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用科学的心理学研究人类的道德,也许更能够抓住人性的本质。
    ——彭凯平,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婴儿拥有丰富的认知和道德生活,这是21世纪心理学领域有趣的发现之一。但对婴儿认知与道德的研究如何揭示人类的本性?保罗·布卢姆用他标志性的写作风格——清晰、深刻、敏锐和优雅,通过本书为我们作出了解答。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著有《心智探奇》(How the Mind Works)
  
  ★保罗·布卢姆向我们展现出,一位一流科学家如何把矛盾的发现、广泛的研究和深厚的人文关怀融合在一起,为人类的本质勾勒出了一幅细致入微、令人惊奇的肖像,描绘了它的美好、恐怖和奇妙。
    ——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 著有《正义之心》(The Righteous Mind)
  
  ★我们之所以被保罗·布卢姆吸引而来,是因为他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一向出类拔萃;我们之所以手不释卷,是因为他书写心理学研究的方式充满智慧而又让人轻松惬意。
  ——吉姆·霍尔特(Jim Holt),美国著名哲学家 著有《世界为何存在》(Why Does the World Exist?)

目录

赞 誉
引 言 卑鄙的我,高尚的我
第 1 章 每个人的内心,都活着一个苛刻的道德家——婴儿的道德生活
我们在婴儿身上发现的东西,正是苏格兰启蒙运动哲学家们口中的“道德感”。所谓道德感,并不是做好事或坏事的冲动,而是作出某种判断的能力——也就是区分好与坏、区分善良和残忍的能力。
·冷眼旁观有罪吗?
·人之初,性本善?
·如何区分行为的善恶?
·习俗的力量有多大?
第 2 章 高尚的本能能否打败自私的基因——共情和同情
儿童表现出来的共情和同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们居然在如此年幼的生命身上就能发现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的踪迹,已足够令人惊叹。
·心理变态者杀人时在想些什么?
·幼儿主动帮助他人是出于关心吗?
·换位思考带来更多不道德行为?
第 3 章 正义怎么才能得到伸张——道德审判
判断能力和感受能力是人类生来具备的本能,是自然进化史给我们留下的遗产。这些能力与公平和正义等概念有关,与共情和愤怒等情绪有关,与奖励和惩罚等行为有关。
·为什么人们渴望公平?
·人肉搜索的本质是什么?
·孩子为什么爱打小报告?
·我们为何爱看复仇剧?
第 4 章 世界上有两种人——“我们”和“他们”——人类的种族偏好
我们都是智慧生物,可以运用智慧来梳理信息,同时限制我们的选择,让“更好的那个我”战胜自己深恶痛绝的直觉和私欲。我们正是以此来克服自己的种族偏好。
·肤色为何能分化人群?
·龙年出生的孩子受教育水平往往更高?
·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态度有过怎样的转变?
第 5 章 厌恶感是怎样把道德带入歧途的——共情的对立面
要把道德判断建立在厌恶感之上,就如同把希望寄托于硬币。如果抛硬币得出了错误的结果,并不是因为你抛硬币的方式不对;它之所以会给出错误的结果,就和它有时也会给出正确的结果一样——一切全在于运气。
·婴儿为什么不讨厌自己的便便?
·反对同性恋有悖常理?
·种族大屠杀何以能发生?
第 6 章 我们是否真的能够对陌生人无私奉献——道德有亲疏
亲属、内群体和陌生人的划分并非固定不变,许多道德说教的目的就是把人从一种类别变成另一种。而且许多研究发现,如果我们看到陌生人的面孔、听到他们的名字,我们真的就会更愿意帮助他们。
·杀死一些人换取更多人的生命可取吗?
·决策面前谁能够完全理性?
·还有比电车实验更难抉择的道德困境吗?
第 7 章? 如何成为一个好人——超越道德本能
我们已经远远超越了婴儿的局限。人之所以为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此——道德不单来源于人类的本能,还来源于我们的同情心、想象力和卓越的理性思考能力。
·真正的无私存在吗?
·坏榜样更有影响力?
·经常读书的人会更加善良吗?
·宗教信仰是道德的“加速器”?
致谢
译者后记










精彩书摘

  第 1 章 每个人的内心,都活着一个苛刻的道德家
  ——婴儿的道德生活
  这位一岁大的婴儿决定自己出手,伸张正义。他刚看了一场玩偶戏,戏中共有三个角色。中间那个拿起一只球,传给右边的小伙伴,右边那个接过球后又把它传了回去。然后中间那个又把球传给左边的小伙伴,但是左边那个接过球后就带着球跑了。这出戏落幕之后,“好人”和“坏人”都被带下戏台,放在这位一岁的小男孩面前。它们面前各有一件完全相同的奖品,小男孩可以选择一个拿走。这个小男孩的选择同研究人员的预期完全一样,也和实验中绝大多数刚开始学习走路的幼儿完全一样——他拿走了“坏人”面前的奖品。但他觉得还不够“解气”,只见他向“坏人”探过身去,给它头上来了重重一击。
  我将在本书中列举许多类似的实验,证明人类天生就拥有某些道德特质,还有一些道德特质是后天习得的。我们都拥有道德感,让我们可以评判他人,指导我们对他人予以同情或谴责。我们生来就懂得以良善之心待人,至少部分时候如此。但我们也拥有某些丑恶的本能,它们可能会愈演愈烈,甚至变为残忍和邪恶。19世纪的天主教牧师托马斯·马丁(Thomas Martin)认为儿童“拥有堕落之本性”,并且总结说:“我们诞生于世之时,即拥有邪恶残忍之本能倾向。”他的话也并非完全错误。
  天生的道德
  婴儿拥有道德?我知道,部分读者可能觉得难以置信。但是我很清楚自己在说什么。
  这里所说的“婴儿”,指的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婴儿,或者用莎士比亚的话说,是那些“在保姆怀中又哭又吐”的小家伙。但是“婴儿”这个词的定义范围还是太广。我在本书中一般不讨论年龄在三个月以下的婴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缺乏相关的实验数据——以我们目前掌握的实验方法,很难搞清楚他们在想些什么。对于在没有充足实验数据支持的情况下讨论他们的道德生活,我持谨慎态度。就算人类生来就拥有某些道德特质,它们或许也和其他许多生理特征一样,并非打一开始就显现出来——想想雀斑、智齿和腋毛吧。大脑和我们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成长发育都需要时间。所以,我并不打算强辩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就拥有道德。我真正想阐述明白的是,人类的某些道德原则并不是后天习得的。它们并非来自于母亲膝头的教诲,或者学校和教堂的指导——它们其实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那么“道德”究竟是什么?每位道德哲学家都对“道德”有不同的定义,还有很多“非哲学家”(nonphilosopher)压根儿就不喜欢用这个词。我曾经跟不少朋友聊过这本书的内容,不止一个人回应道:“我不相信道德。”有一位可爱的女士甚至对我说,道德不过是限定你能跟谁上床、不能跟谁上床的规则罢了——我不确定她是不是在开玩笑。
  如果一味纠缠于术语,那就一点意思也没有了。我们在用“道德”这个词的时候,可不会管它有多少重哲学含义,我们通常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但我在本书中讨论的“道德”,也就是我有兴趣探索的这种东西(不管你叫它什么),可不仅限于性行为规则。下面就是一个有关道德问题的简单案例:
  一辆满载年轻人的小汽车缓缓驶过公交车站,车站里有一位正在等车的老妇人。这时,一个年轻人探出车窗,给了妇人一记耳光,把她打翻在地。然后,车上的年轻人纵声大笑,驾车而去。
  除非你是个心理变态者,否则你一定觉得这群年轻人的行为是错误的,而且是某种特殊类型的错误。它不是社交活动中的小小失态,比如把衬衫穿反了还浑然不知;它也不是混淆事实的错误,比如认为太阳绕地球运转;它的错误也不在于公然违反某条既定规则,比如在国际象棋比赛里将“兵”向前移动了三步;它也不是个人品位上的错误,比如认为《黑客帝国》第二部拍得比第一部好。
  它违反了道德。而违反道德的行为,会让人产生某些特定的情感和渴望。你可能会同情那位老妇人的遭遇,对那群青少年的恶行感到愤怒。你可能想看他们受到惩罚,认为他们应当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至少应该向那位老妇人道歉。这时,如果你忽然想起来,在很多年前你也曾经是那群年轻人中的一个,你可能会倍感内疚和羞惭。
  在违反道德的行为之中,动手打人是最基本的一种。哲学家及法学家约翰·米哈伊尔(John Mikhail)认为,未经他人同意故意攻击他人身体,或者用法律术语说就是犯了“殴击罪”(battery),在所有人看来都是极为恶劣的。如果我们真有一条超越时空限制而普遍适用的道德准则,它很可能就是:如果你打了某人的脸,你最好能给出一个真正合理的解释。
  还有些违反道德的行为不像动手打人一样直接。比如说,那群年轻人可能向老妇人扔砖头,或者故意从侧面把她的车撞坏。就算她本人当时没在现场,这类行为也会给她造成伤害。他们还可能会杀死她的狗,或者在喝醉酒的情况下不小心开车撞到她本人——就算他们本来并非存心伤害,他们的所作所为也一定是错误的,他们早该明白这一点。
  还有些道德错误甚至不需要物理接触——他们可能会拿种族歧视的字眼对她大加谩骂,用电子邮件向她发出死亡威胁,散播恶毒的流言,勒索她,在互联网上散布她的不雅照片……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在这样一个深夜时分,当我独自坐在计算机前写下这段话时,我承认,我感到了深深的震撼:我甚至都不用离开书桌,就能轻易做这么多可怕而违法的事情。我们现代人只需轻敲几下键盘,就能轻易犯下重罪。
  在某些情况下,就算你什么都没有做,也是不道德的。如果父母故意不去照顾孩子的饮食,他们无疑做错了事;如果我们知道有人听任自己的宠物猫狗挨饿而死,我们大多数人也都会产生同样的想法。有时候,法律也来自于普遍性的价值判断。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两个年轻人的故事。
  时间回到1988年,杰里米·斯托梅尔(Jeremy Strohmeyer)和戴维·卡什(David Cash)走进一家位于内华达州的赌场。斯托梅尔尾随一位7岁女童走进女盥洗室,在那里将其猥亵杀害。无论是从道德还是法律的角度来看,斯托梅尔的行为无疑都是错误的。但是卡什呢?他当时也在那间盥洗室里,和斯托梅尔在一起。虽然他曾试图阻止斯托梅尔,但是态度并不坚决,后来干脆听之任之,自己离开了现场。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他的行为呢?他后来说,他当时不打算“为别人的问题操心”。
  后来斯托梅尔进了监狱,但是卡什没有。因为根据内华达州的法律,未能阻止犯罪并不算作违法。但是在很多人看来,他确实做了错事。人们相约来到他就读的大学游行示威,要求校方把他开除。(事实上,内华达州的立法者在此案之后修改了本州的法律,让它更能迎合公众的情感。)直至今日,人们仍然通过互联网来追踪卡什的一举一动,主动报告他的行踪,希望毁掉他找工作和交朋友的机会——虽然他们自己并没有因为卡什当年未能阻止犯罪而受到丝毫影响。
  这个事例足以说明,我们有多么重视道德错误。我们不仅仅把卡什看作坏人,我们中很多人还有意要让他受到惩罚。但也有一些道德错误行为,造成的“伤害”可能并不明显,比如:
  ·兽交(假设没有给动物带来任何痛苦)。
  ·违背对已逝之人的承诺。
  ·污损国旗。
  ·和一个熟睡的孩子发生性接触(但是这个孩子没有受到伤害,而且永远不会知道这件事)。
  ·成年兄弟姐妹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发生乱伦。
  ·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发生的食人行为(比如说甲希望死后被乙吃掉,而且乙也愿意帮忙)。
  其中有些行为可能确实会给人带来伤害,比如乱伦。就算是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而且当事双方都是能对自己负责的成年人,乱伦也可能会给人带来心理伤害。但是其他行为呢?真要严格说起来的话,其实并没有人受到实质伤害。但是在许多人看来,这类行为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就和身体伤害一样——我们会对肇事者感到愤怒,希望他们受到惩罚。
  我刚刚列举的这些事例,在你看来可能非常造作不真实。但我们很容易就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例子——虽然没有人因此受害,但是这类行为却能轻易激起他人的道德义愤。比如说,在某些地方,双方知情同意的同性恋关系也可能被视为罪恶。更有甚者,在某些国家,同性恋伴侣可能会因此被判处死刑。(的确,有时“道德”确实与你能跟谁上床有关。)在某些社会,人们认为婚前性行为会极大地损害女方家族的荣誉,所以女孩的父亲往往觉得,自己必须亲手杀死女儿才能挽回家族声誉。很多国家制定了详细的法律规章,来抵制卖淫嫖娼、毒品、安乐死、成年兄弟姐妹通婚和身体器官买卖。这类行为禁令,有时确实可以用“伤害”来解释,但是它们的产生根源,往往在于我们的内在感受——我们就是觉得这类行为大错特错,也许是因为它们侵犯了人类的尊严。因此,每一种道德心理学理论都必须解释,我们的内在直觉如何影响我们的心理活动,以及这些内在直觉从何而来。
  但并非所有的道德问题都一定与“错误”有关,道德问题也包括“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心理学家费利克斯·沃内肯(Felix Warneken)和迈克尔·托马塞洛(Michael Tomasello)就做过一个关于幼儿自发帮助他人的实验。
  GOOD AND EVIL 实验室
  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幼儿和母亲一起待在某个房间里。一位成年人走进房间,怀里抱满了东西,挣扎着想要打开一扇柜子门。房间内并没有人望向幼儿、怂恿他帮忙,或者直接向幼儿求助。但是,居然有差不多一半的幼儿决定伸出援手——他们会主动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走过去,为那个遇到麻烦的大人打开柜门。
  这仅仅是一个关于小孩子的小例子,但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善良的萌芽,我们还能看到有许多人愿意为他人奉献时间、金钱和鲜血,甚至帮助自己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此时,我们就能看到更大的善心,人们把这样的行为视为“道德”,它能让人产生发自内心的骄傲和感激。我们会说,这类行为是符合道德标准的良善行为。
  所以说,“道德”一词的定义范围相当宽泛。它不单包括恶劣和受人指摘的部分,也包括温暖和利他的部分。或者用亚当·斯密的话说,包括“所有社会性及善意的情感,比如慷慨、人道、仁慈、同情、相互友爱与尊重”。
  ……

前言/序言

  引 言 卑鄙的我,高尚的我
  2005年,一位家住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作家弗吉尼娅·波斯特莱尔(Virginia Postrel)听说,有个她认识的名叫萨莉的人患上了严重的肾脏疾病。如果没有人为萨莉捐献肾脏,她很快就得靠血液透析机过活了:每周要进行三次血液透析。弗吉尼娅了解了一些疾病知识,和丈夫商量好之后,便启程飞往华盛顿特区,把自己的右肾移植到了萨莉体内。肾脏移植通常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但是弗吉尼娅和萨莉并没有亲属关系,她们甚至都不算是特别亲密的朋友。但是弗吉尼娅说,她很同情萨莉的遭遇,希望自己能通过肾脏移植这种直截了当的方式为萨莉提供帮助。还有人做得更“过分”:他们会通过“matchingdonors.com”之类的网站,向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捐献肾脏或其他器官。
  有人认为,这种无私的利他行为无疑证明了上帝的存在,因为只有上帝才能在我们的头脑中植入这般高尚的道德原则。

善恶之源 [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善恶之源 [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善恶之源 [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善恶之源 [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善恶之源 [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第二天就收到,很好

评分

很出名的书籍,买了研究研究

评分

很出名的书籍,买了研究研究

评分

人 性 本 善

评分

寒暑假记得记得那年分

评分

之前看的电子书,看了很喜欢,叙述很平实,观点引人深思。

评分

这本书没有卖的,就赶快买。

评分

物流超快,服务也不错。

评分

好书,价格不错,包装挺好,无破损,送货快,很满意

善恶之源 [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善恶之源 [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