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万千教育:幼儿园区域活动现场指导艺术》是作者继《小区域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和《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指导》后的又一力作,强调在活动现场对幼儿区域游戏行为的观察、记录、解读与指导;38个区域故事涉及角色区、建构区、表演区等幼儿园最常开辟的7个区域;图文并茂、边记录边点评的叙事方式,易于读者阅读与使用。
内容简介
回归区域活动现场,观察—解析—感悟—研讨区域活动,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幼儿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幼儿的行为提示教师应该对区域环境和材料做什么样的调整,为他们的活动提供什么样的支持……这就是《万千教育:幼儿园区域活动现场指导艺术》告诉大家的,即离开区域活动的现场,就不可能存在指导的艺术。
作者简介
董旭花,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国家级精品课程“幼儿园游戏”主持人,省级教学名师,率团队进行的“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的有效策略研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阎莉,山东省商务厅幼儿园园长,山东省百名科研创新校(园)长,青岛巿学前教育先进个人。
刘霞,山东省淄博市市直机关第二幼儿园副园长,山东省创新园长,淄博市特级教师,淄博市教学能手。
目录
回归区域活动现场,捕捉教师指导的智慧(代序)
角色区
1.照相馆里的小姐妹
——跨班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2.厨房、餐厅里玩什么
——低结构材料更有助于角色游戏中以物代物的假想活动
3.彩虹理发店里的故事
——教师的介入指导不应破坏幼儿的真游戏
4.没有钱可以叫外卖吗
——培养幼儿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5.娃娃家里的两个爸爸
——托、小班角色区的教师陪伴
6.图书区里的孩子们
——关注图书区的多种发展价值
7.好玩的百宝箱
——关注小班幼儿象征性游戏的特点
8.找钱
——关注超市游戏中幼儿数概念发展的“短板”
9.家常菜馆的新客人
——角色游戏中教师隐性指导的策略
10.医院里的故事
——多渠道丰富幼儿的经验,提高幼儿角色扮演能力
建构区
11.两辆古战车
——以问题推进幼儿建构游戏的开展
12.小老鼠的家
——针对能力较强幼儿的支持策略
13.搭建图书馆
——关注幼儿建构游戏计划的有效制订和实施
14.铺小路
——利用游戏情境帮助小班幼儿掌握基本的建构技能
科学区
15.印泥与指纹
——让科学区的活动体现探究的特点
16.老师,请让我体验成功
——分散的区域活动中同伴指导的策略
17.陀螺与沙水游戏
——关注小班幼儿在科学区的游戏体验
18.好玩的玻璃球
——通过组织讨论推动大班幼儿的探究活动
19.纸桥的承重实验
——让科学区材料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
20.魔法汽水
——关注科学区材料的科学性和适宜性
21.玩磁铁
——科学区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适度引导
美工区
22.烧饼的故事
——追随幼儿的兴趣,持续推进幼儿的区域活动
23.大恐龙与奥特曼
——美工区活动应体现对幼儿真正的尊重
24.最爱印章画
——材料种类由少到多更适合小班幼儿的自主选择
25.新疆小毡帽
——美工区材料对幼儿自主性学习活动的支持
26.米奇的家
——通过对话解读幼儿,达成引领幼儿发展的目标
27.纸团粘贴画
——细致的观察让教师的指导更有效
益智区
28.谁的腰最粗
——幼儿的自主探究需要教师的巧妙支持
29.四子棋到底怎么玩
——让幼儿爱上棋类游戏
30.玩玩登山棋
——棋类游戏与数学发展目标的有机结合
31.做“作业”的孩子
——数学材料的选择与投放
32.中国地图拼图的有趣玩法
——教师对成品材料的再设计
33.大家轮流玩
——有效引导幼儿解决争抢玩具的矛盾冲突
生活操作区
34.夹包子与包糖果
——让单一的动作技能练习富有情趣
35.手忙脚乱的孩子
——关注生活区活动材料的收拾与整理
表演区
36.表演区的小胖
——关注和信任就是给予幼儿支持
37.热热闹闹的表演区
——让幼儿真正体验表演的快乐
38.不想当狐狸的朵朵
——帮助幼儿解决角色分配冲突的有效策略
精彩书摘
7.好玩的百宝箱
——关注小班幼儿象征性游戏的特点
[观察班级]小班
[观察时间]10月份
小四班的游戏时间开始了,寝室里的一个小角落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个角落设置在两张小床中间的过道里,地上铺了两张大地垫,大约0.5平方米,地垫旁边放着一个塑料箱。这是什么区?带着疑惑,笔者询问了带班的王老师。王老师介绍说:“小班孩子角色意识差,但对模仿成人的动作或玩具感兴趣,于是我突发奇想,把一些不太常用的玩具一股脑地放到这个塑料箱里,随孩子们自由玩,没想到孩子们对这个区域非常感兴趣。”笔者打开箱子,看到里面无非是一些常见的玩具,如旧手机、打火灶、锅碗瓢盆、玩具仿真食品、小饰品、小手帕等,王老师称这个小箱子为“百宝箱”。“这么一个小小的空间,这么几个简单的玩具,孩子能玩出什么花样呢?”——带着好奇,笔者留在原地观察起来。
小强、妞妞和敏敏带着区域卡走了进来,他们打开箱子,自顾自地玩了起来,一会儿打打电话,一会儿摆弄一下打火灶,没有任何交流。过了一会儿,活泼的小强从箱子里掏出来一个沙球,摆弄起来,他把沙球放在嘴边,喊:“喂喂!”哦!原来他把沙球当作了麦克风。玩了一会儿,小强兴奋地对妞妞说:“我们玩结婚的游戏吧?”“结婚?”笔者一头雾水:“麦克风和结婚有什么关系?”得到了妞妞的同意后,小强和敏敏从表演区搬来了一个大盒子,这个盒子被教师精心地包装过,应该是在表演区当作小舞台用的(见图7-1)。只见小强拿着麦克风站在舞台上,大声说:“婚礼正式开始!请新郎新娘入场!”哦!原来他想到了婚礼主持人。妞妞傻傻地站在那里,显然没有反应过来。小强从舞台上跳下来,扯着她的衣服说:“快点!新郎新娘入场了!”然后又跑过去扯敏敏,他一定是想让敏敏当新郎。敏敏看了看妞妞说:“她一点也不像新娘子,新娘子头上有头纱呢!”小强愣了一下,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打扮打扮她!”说着,他又来到表演区的架子上开始寻找,找到了一个红色的披风,披在妞妞的头上(见图7-2),然后又到箱子里翻了半天,找到了一个小盒子,开始往妞妞的脸上涂抹,从动作可以看出来,他把小盒子当成了化妆盒。
(幼儿阶段的典型游戏就是象征性游戏,假想的行为是象征性游戏的突出表现,而以物代物则是假想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上面的案例中,小强把自己假想成婚礼主持人,而让敏敏和妞妞扮演新郎和新娘,举行假想中的婚礼游戏,自得其乐。在这段游戏中,小强一直处于游戏主导者的角色,他一共实施了两次以物代物的行为——把沙球当作麦克风,把披风当作头纱。他选择的两种材料均属于形象逼真的玩具,他把它们想象成在外形上比较接近生活原型的物品,这些行为的出现在使得游戏得以展开的同时,也让孩子的象征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图7-1
图7-2
化着化着妆,小强突发奇想对妞妞说:“咱们玩理发店的游戏吧?”得到了妞妞的同意后,他指着舞台说:“来!过来!我先给你洗头!”妞妞坐在舞台上,小强一只手拿着沙球,嘴里发出“嗞嗞”的声音,一只手在妞妞的头上摆弄着(见图7-3)。哈哈……刚刚还被当作麦克风的沙球,转眼间变成了淋浴头,游戏中的孩子真是太聪明了!这时,笔者有意识地看了看箱子里的玩具,发现除了一个电吹风的成品玩具外,没有任何可以用在理发店游戏中的玩具。笔者想:“洗完头,小强一定会过来拿电吹风机。”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小强洗完头后,在箱子里翻弄起来,好像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于是,他又拿了一个沙球。“还是沙球?沙球怎么理发?”笔者真的困惑了。只见小强把沙球放在妞妞的头上,嘴里发出“嗡嗡”的声音,原来他又把沙球变成了理发用的推子(见图7-4)。由于小强是个男孩子,应该有去理发店使用推子的经历。理完发后,小强对妞妞说:“快躺下,要给你洗头了。”于是,他又让妞妞躺在地垫上,把她的头放在舞台上,他蹲在旁边开始给妞妞洗头,舞台竟然变成了洗头池(见图7-5)。看到他们玩得不亦乐乎,笔者也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叹不已。
图7-3
图7-4
图7-5
(在上面的这段游戏中,小强和妞妞继续利用沙球和舞台进行着情景转变、以人代人、以物代物的假想游戏,相同的材料在他们不同的游戏内容中反复出现,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小小的沙球,一会儿变成淋浴头,一会儿又变成了理发用的推子。孩子们在自由的游戏中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游戏也变得越来越有意思。)
这时,在一旁独自游戏的敏敏被躺在地上洗头的妞妞绊倒,趴在地上,这个细节又让正在洗头的小强兴奋起来,他对妞妞说:“我们玩医院的游戏吧?”他指着敏敏说:“你当卡车司机,你把妞妞撞了,我们送她去医院。”在小强的提议下,妞妞被送进了医院,她躺在地垫上,小强和敏敏开始为她治疗,敏敏先拿来沙球,用它做注射器,为妞妞打针(见图7-6)。之后,敏敏又找来电吹风,把插头压在妞妞的胳膊下,把电吹风放在小床上,说:“别怕!给你打个吊瓶!”看到这一幕,笔者忍不住笑出声来,多么可爱的孩子啊!
图7-6
(本案例中三个幼儿的游戏内容、情节较一般的小班幼儿丰富,但是游戏主题不稳定,在游戏中频繁地更换游戏场景,比如从婚礼转换到理发店,又转换到医院。同时,他们有与人交往的愿望,但是交往的技能差异很大。在游戏过程中,敏敏经常会游离于游戏情节之外,这可能也与敏敏性格不够主动、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关系。)
给教师的建议
(1)尽可能满足幼儿以物代物的假想性游戏需要。所谓以物代物,是指用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品。有的材料较接近于真实的物体,如布娃娃、玩具汽车、餐具、塑料水果等,幼儿在运用这些游戏材料时,需要把这些玩具想象成为真的娃娃、汽车、餐具、水果,并对其施加类似成人的真实动作,甚至把它们想象为别的类似的东西;有的材料则和真实物体有较大的差异,幼儿会综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上丰富的想象,把这些物品想象成为和这些物品相似的东西,比如本案例中幼儿把沙球当成麦克风、淋浴头、推子、注射器,把舞台当作洗头池等。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幼儿在游戏中的以物代物是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环节,正是以物代物的游戏行为,让幼儿的思维从具体形象为主慢慢萌发出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所以,以物代物的假想游戏行为,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而且有助于幼儿的想象、分析、概括、综合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智能的综合发展。所以,教师应重视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材料提供。本案例中教师提供的材料看似简单,但为幼儿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平台。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启发:也许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区并不需要划分得那么清晰,材料提供时也并不需要那么严谨,像本案例中的百宝箱,没有任何角色区域的标志性物件(如听诊器——医院;娃娃——娃娃家;餐具厨具——餐厅),教师也没有为幼儿规定任何游戏主题和游戏内容,却满足了幼儿自由自主的想象,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进行以物代物的假想性游戏。在小班,幼儿会更喜欢比较成型的玩具;但针对中、大班幼儿,教师应该提供更多低结构材料(如树叶、石子、纸片、布条等),这样才有利于幼儿以物代物的游戏行为的发生。
(2)关注小班幼儿游戏主题的稳定性。本案例中教师创设的这个小区域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自由地选择、使用活动材料,不必按照成人的规范进行操作,这会使幼儿真正产生游戏的兴趣和自主感的体验。我们在这里也看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不是单纯地玩沙球、电吹风等玩具,而是通过使用玩具的动作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幼儿在游戏中自己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内容,如主持婚礼、装扮新娘、理发、给病人看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验。教师要把握好对幼儿游戏干预的“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介入,更不要代替幼儿去游戏。如果确实需要进行指导,要以不改变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原则。
本案例中三个幼儿的游戏内容很丰富,但是游戏主题在不断地转换,这一点正符合小班幼儿“游戏主题不稳定”的年龄特点,有时一个小小的物件或动作就会让他们忘掉原来的游戏,随即生成新的游戏主题。因此,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一方面尊重幼儿游戏的特点,不过度干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故事、参观、家园共育等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和知识经验,或者通过交流讨论,分享彼此的游戏经验,以帮助幼儿不断地丰富游戏内容,增强游戏主题的稳定性。
……
前言/序言
万千教育:幼儿园区域活动现场指导艺术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万千教育:幼儿园区域活动现场指导艺术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