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勒 柯布西耶全集(第5捲 1946-1952年)
原價:55.00元
作者:(瑞士)博奧席耶著,牛燕芳,程超
齣版社: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08-01
ISBN:9787112072521
字數:500000
頁碼:236
版次:236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7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1952年10月14日,馬賽一米什萊的“居住單位”宣告完工並正式交付重建部部長,從今往後,這棟公寓的所有權將歸於它的1600位居住者。
1953年1月14日,馬賽公寓的居住者集結整齊,構成瞭一個垂直公社,他們不是受政治熱情的煽動,而是為生活在高效與和諧之中的願望所鼓舞。
第一部彩色的資料片在工程結束後不久便攝製完成。這部影片已在一些私人的圈子裏放映,即將公之於眾。片子簡短,隻是展示瞭這棟沐浴在地中海陽光中的建築。沒有論證,沒有解說。事實,隻有事實。每每,觀者總是熱淚盈眶,深深地被打動。這便是馬賽的“居住單位”:孕於機器文明社會行為中之一新事件。為瞭實現它,醞釀瞭整整40年。在全集的前4捲中,可以看到發酵的全過程。
朝嚮明天將推開一扇怎樣的窗?尚無人指明,尚無人將其成功地開啓;現代世界的地平上陰雲滿布,無人可以預知未來。百餘年來,遊戲素材的積纍已經完成,但,這將是一場怎樣的遊戲?這遊戲又將具有怎樣的規則?
我再提一個簡單的問題,一個建築的問題:我們的城市——紐約、倫敦、巴黎——它們病瞭,它們龐大的身軀由於最近或是積就的錯誤已不堪重負、扭麯變形。在機器文明時代的衝擊下,它們受盡煎熬——它們將變成什麼模樣?
我構想瞭一座全新的城市,在田野之間,在喜馬拉雅山脈腳下,它將成為旁遮普的首府。即使經濟拮據,即使預算緊張,作為一名建築師,在思想、在創造、在想像的無疆之域,我仍可以自由馳騁!然而,當局的綱要卻毫無新意、墨守陳規,涉及居住是如此,涉及城市的製度要素亦是如此。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地方能夠從根本上——基於經濟、社會、倫理的客觀事實——提齣問題,可人類卻妄稱……是自己文明的駕馭者! 明天將給我們答案。
昌迪加爾,旁遮普的首府,作為規劃的補充,我奉上一件個人的小禮物,它凹在大地之中,名為“沉思之坑”。這是一個25.07m見方,
.79m深的坑。人們將匯集於此,有人聆聽、有人宣講、有人站著、有人坐著——惟見置於深坑四方之上的蒼穹和一隻“張開的手”,那是一尊高達16m的雕塑,由固定在木構架上的經過鍛打的純鐵皮鉚接而成,安置在一個滾珠軸承上,可隨風轉動,手的朝嚮將隨每日風嚮的改變而改變。這決非是一個見風使舵的標誌,而是一個將13常實在納入思考的象徵。
這個齣人意料的城市規劃元素,被當地人自發地、直截地、無可爭議地喚作“首府的紀念碑”。
沿著議會大廈和大法院之間400m長的廣場,將立起一些標誌,這些標誌錶明瞭從技術的角度構思呂迪加爾的建築及城市規劃所遵循的原則,象徵著人與自然、與宇宙元素之間的遊戲——數的遊戲、曆法和太陽日的遊戲、太陽的遊戲——它的光、它的影、它的熱。這遊戲正是我畢生的工作;這遊戲,在我看來,統攝建築與城市規劃。
目錄
序言
引言
聖迪埃製衣廠,1946—1951年
聖博姆(“徒安事件”),1948年
紐約聯閤國總部大廈,1947年
CIAM城市規劃錶格,1947年
波哥大的城市化方案,哥倫比亞,1950年
庫魯切特醫生住宅,阿根廷,1949年
燕尾海角的“Roq。和“Rob”,l949年
燕尾海角的小木屋,1952年
富埃特教授的住宅,瑞士恒湖湖畔,1950年 .
主導藝術的綜閤——“邁羅門1950。方案,巴黎,1950年
朗香教堂,1950—1954年
馬賽一維伊閤和馬賽老港的城市化方案,1947年
城市規劃和7V(道路交通循環)規則,1947年
馬賽南的城市化,l951年
斯特拉斯堡800戶住宅的設計競賽,1951年
旁遮普新首府的誕生,昌迪加爾,1951—1954年
最初的研究
議會大廈
城市化方案和政府廣場的定稿方案
大法院
秘書處(部委所在地)
總督府
為大法院設計的一張掛毯
標誌
“張開的手”
雇工住宅
艾哈邁達巴德1個博物館和4個住宅,印度,1952年
南特一雷澤的居住單位,1952—1953年
柯布西耶作品展,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195 1年
賈奧爾住宅,塞納河畔的訥伊,1952—1953年
模度(Modulor)
“酒瓶”
保溫,通風,隔聲
陽光與陰影
馬賽的居住單位,1946—1952年
造型與詩意
繪畫
巴黎塞維大街35號的壁畫,]947年
巴黎大學城瑞士館內的壁畫,1948年
掛毯
勒·柯布西耶與薩維納
勒·柯布西耶全集 8捲總目錄(按年代排序)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閱讀《勒·柯布西耶全集》的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與一位哲學傢的對話。他不僅僅是一位建築師,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傢。書中關於他對於城市發展的論述,對於“光輝城市”的設想,以及他對未來居住環境的思考,都充滿瞭前瞻性和深刻性。他大膽地批判當時城市規劃的弊端,提齣用全新的方式來組織城市空間,以適應工業化和人口增長的需求。雖然有些設想在當時看來可能過於激進,甚至有些理想化,但正是這種敢於挑戰現狀、勇於創新的精神,引領瞭現代城市規劃的發展方嚮。我特彆欣賞他對於“功能主義”的理解,他認為建築的首要目的是服務於人,滿足人的基本需求,同時又要在功能的基礎上追求形式的美感。這種將功能與美學完美結閤的理念,貫穿瞭他一生的創作。每一次讀到他對於社會、對於生活的深刻洞察,都讓我對建築的社會意義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讓我思考,建築不僅僅是物質的構建,更是承載人類生活方式和文明進步的載體。
評分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位偉大的藝術傢,除瞭欣賞他們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去瞭解他們創作的時代背景和內心的思考。《勒·柯布西耶全集》恰恰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其中收錄的文字資料,雖然篇幅不小,但讀來卻毫不枯燥。柯布西耶用他犀利的語言,闡述他對工業化時代建築的看法,他對“機器美學”的追求,以及他對未來城市生活的構想。他對於現代建築五原則的提齣,以及對“模度”(Modulor)體係的研發,不僅僅是理論的創新,更是他對人類尺度和比例的深刻探索。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關於他個人生活和思想發展曆程的片段,它們如同碎片化的日記,展現瞭他作為一個思想傢、藝術傢,如何在時代的浪潮中不斷反思、革新。通過這些文字,我能感受到他早期受立體主義繪畫的影響,如何將二維的平麵藝術轉化為三維的立體空間;也能看到他後期對原始地域建築的吸收,如何將自然元素融入現代建築之中。這些寶貴的思想火花,讓他的建築作品不僅僅是單純的功能性空間,更承載著深刻的哲學內涵。
評分拿到這套《勒·柯布西耶全集》的時候,我首先被其龐大的體積和豐富的內涵所震撼。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建築圖冊,更是一本關於時代、關於思想、關於藝術的百科全書。我尤其驚嘆於其中對於柯布西耶不同時期作品的係統梳理,從早期的“純粹主義”繪畫風格如何影響他的建築設計,到後來對“自由平麵”、“自由立麵”等革命性概念的提齣,再到他晚期對色彩和材料的大膽運用,每一個階段都清晰可見,脈絡分明。書中收錄瞭大量珍貴的文獻資料,包括他的手稿、書信、訪談記錄等,這些一手資料讓讀者能夠更深入地瞭解他創作背後的思考過程和情感世界。讀他的文字,有時尖銳,有時熱情,有時又充滿瞭哲思,仿佛能感受到他強烈的人格魅力。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爭議性項目的分析,比如他對馬賽公寓的構想,以及他對朗香教堂設計的初衷,這些都讓我對他的決策和理念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也讓我對“偉大”這個詞有瞭新的理解,它不僅僅是成就,更是思想的深度和視野的廣度。
評分對於我這種視覺型學習者來說,《勒·柯布西耶全集》中的圖片資料簡直就是一場視覺盛宴。每一個項目都有海量的照片和圖紙,不僅僅是成品的展示,更有大量的施工過程中的照片,甚至包括許多未曾實現的項目的概念圖和模型照片。這讓我能夠非常直觀地感受到建築的尺度、比例、材質以及光影的變化。我最喜歡的是那些描繪細節的照片,比如門把手的設計、窗戶的開啓方式、樓梯的連接處等等,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往往最能體現設計師的功力。通過這些細節,我能看到柯布西耶對於材料的敏感,他對形式的追求,以及他對每一個構成元素的精益求精。書中對於一些著名建築,如薩伏伊彆墅、朗香教堂等,進行瞭非常詳盡的圖解,每一個角度、每一個剖麵都清晰可見,讓我仿佛身臨其境,能夠從不同的視角去審視這些建築傑作。這種全方位的展示方式,極大地提升瞭我對建築的理解和欣賞能力。
評分這套《勒·柯布西耶全集》簡直是建築史愛好者的一場盛宴!我一直對柯布西耶這位20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的作品充滿敬意,而這套全集更是將他的設計思想、理念以及詳盡的項目資料一一呈現。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厚重的質感和精美的排版所震撼,紙張的觸感溫潤,印刷清晰,圖片質量極高,仿佛能穿越時空,直接對話柯布西耶本人。尤其喜歡的是其中對於經典作品的深入剖析,從最初的手稿、草圖,到模型照片,再到最終落成的建築影像,每一步都展示瞭他嚴謹的創作過程和不斷探索的精神。不僅僅是建築本身,書中對於柯布西耶在城市規劃、傢具設計、繪畫等多個領域的涉獵也做瞭充分的介紹,讓我對這位全纔有瞭更立體的認識。即便我不是專業的建築師,也能從這些圖文並茂的資料中感受到他對空間、光綫、材料的獨特運用,以及他如何將人文關懷融入冰冷的鋼筋水泥之中。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次精神上的建築之旅,總能從中獲得新的啓發和思考,讓我對“建築是什麼”這個問題有瞭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