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波動力學簡明教程/石油高等院校特色教材

彈性波動力學簡明教程/石油高等院校特色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尹成,田繼東 編
圖書標籤:
  • 彈性波
  • 動力學
  • 石油工程
  • 地球物理
  • 教材
  • 高等教育
  • 石油高等院校
  • 振動
  • 波傳播
  • 岩石物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石油工業齣版社
ISBN:9787518303410
版次:1
商品編碼:1165734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石油高等院校特色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30
字數:21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彈性波動力學簡明教程/石油高等院校特色教材》主要講述均勻各嚮同性介質中的彈性力學的基本理論、彈性振動的基本波、不同類型彈性波在分層介質中的傳播特徵等三部分內容,共五章。
  《彈性波動力學簡明教程/石油高等院校特色教材》敘述通俗易懂,對問題的闡述提綱挈領,簡潔明瞭。
  《彈性波動力學簡明教程/石油高等院校特色教材》可作為普通高校地球物理勘探類專業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及科技人員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1 緒論
1.1 物質與彈性
1.2 彈性波動力學的任務
1.3 綫性彈性理論的基本假設
思考題

2 直角坐標張量的基礎一
2.1 標量與嚮量
2.2 數學場及其空間導數
2.3 直角坐標張量
本章重點小結
思考題

3 綫性彈性動力學基礎
3.1 應力分析
3.2 應變分析
3.3 應力與應變的關係
3.4 運動方程及基本初值一邊值問題
本章重點小結
思考題

4 彈性動力學的基本波
4.1 基本體波
4.2 體波的類型
4.3 時諧體波
4.4 體力産生的波動
本章重點小結
思考題

5 平麵簡諧波在界麵處的傳播
5.1 P波和SV波在彈性體半空間界麵的反射
5.2 SH波在彈性半空間界麵上的反射
5.3 P波和SV波在界麵處的反射與透射
5.4 SH波在界麵處的反射與透射
5.5 分界麵上反射係數隨入射角的變化
5.6 分界麵上的麵波
本章重點小結
思考題
本章公式匯總
練習題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計算流體力學基礎與應用》 內容簡介: 本書係統介紹瞭計算流體力學(CFD)的理論基礎、數值方法及其在工程領域的廣泛應用。全書共分十章,結構清晰,內容詳實,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CFD學習指南。 第一部分:理論基礎與方程 第一章:流體力學基礎迴顧 本章首先迴顧瞭連續介質假設、流體的基本性質(如密度、粘度、可壓縮性)以及描述流體運動的歐拉方程和納維-斯托剋斯(N-S)方程。重點闡述瞭不可壓縮牛頓流體運動方程的推導過程,並引入瞭流函數和渦度等關鍵概念,為後續的數值求解奠定理論基礎。同時,簡要介紹瞭邊界條件在流場描述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湍流模型基礎 湍流是流體力學中的核心難題之一。本章詳細講解瞭湍流的本質特徵,包括雷諾時均化(RANS)方法。重點闡述瞭最常用的湍流模型,如 $k-epsilon$ 模型、 $k-omega$ 模型及其剪應力輸運(SST)模型。對模型的適用範圍、優缺點進行瞭對比分析,並討論瞭如何處理壁麵附近的湍流邊界層問題。 第三章:守恒型偏微分方程的數值離散 CFD的核心在於對N-S方程的數值求解。本章聚焦於偏微分方程(PDEs)的離散化技術。係統介紹瞭有限差分法(FDM)的基本原理,包括迎風格式、中心差分格式以及高階精度格式的構建。著重討論瞭時間和空間離散的穩定性、收斂性和精度問題,並引入瞭局部泰勒級數展開來分析離散誤差。 第四章:有限體積法(FVM)原理與應用 有限體積法是現代CFD軟件中最主流的求解技術。本章詳盡闡述瞭FVM的構建過程,即積分形式的守恒方程在控製體上的應用。詳細討論瞭通量計算的重要性,包括界麵通量如何通過插值方法確定。特彆介紹瞭交錯網格和非結構網格上的通量計算策略。 第二部分:關鍵算法與求解技術 第五章:壓力-速度耦閤算法 N-S方程中的壓力和速度是相互耦閤的,求解這類方程需要專門的算法。本章深入剖析瞭主流的壓力-速度耦閤算法,包括SIMPLE(Semi-Implicit Method for Pressure-Linked Equations)算法的完整步驟、修正步驟的物理意義,以及PISO和SIMPLEC算法的改進之處。重點分析瞭這些算法在收斂性能上的差異。 第六章:綫性方程組的求解 離散化後的N-S方程最終轉化為大型稀疏綫性代數方程組。本章分類介紹瞭求解這些方程組的方法。首先討論瞭直接求解法,如高斯消元法(及其在大型稀疏矩陣上的局限性)。隨後重點介紹迭代求解法,包括經典的雅可比迭代、高斯-賽德爾迭代,以及更高效的代數多重網格(AMG)方法和預條件共軛梯度法(PCG)。 第七章:網格生成與質量控製 網格的質量直接決定瞭CFD計算的準確性和魯棒性。本章全麵介紹瞭網格生成技術,包括結構網格、非結構網格(如四麵體、多麵體網格)和混閤網格的生成方法。詳細討論瞭網格質量指標,如正交性、平滑度和網格畸變率,並提供瞭優化網格以適應復雜幾何和高梯度區域的實用技巧。 第三部分:高級主題與工程實踐 第八章:可壓縮流與激波捕捉 對於涉及高速氣流(馬赫數大於0.8)的問題,必須考慮流體的可壓縮性。本章講解瞭處理強壓力梯度的技術,特彆是如何數值捕捉和解析激波。介紹瞭TVD(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格式、AUSM(Advection Upstream Splitting Method)等高分辨率格式在抑製數值振蕩中的作用。 第九章:多相流與相變傳熱 工程實踐中常遇到多相流問題。本章介紹瞭描述多相流體的常用方法,包括歐拉-歐拉(Euler-Euler)模型和歐拉-拉格朗日(Euler-Lagrange)模型(顆粒追蹤法)。並討論瞭涉及氣液相界麵的VOF(Volume of Fluid)方法和水平集(Level Set)方法的基本思想。 第十章:CFD的後處理與不確定性量化 計算結果的有效解讀是CFD應用的關鍵環節。本章指導讀者如何對CFD輸齣數據進行有效後處理,包括流綫、等值麵、速度剖麵和力係數的計算與可視化。更進一步,討論瞭將計算結果與實驗數據進行對比驗證的方法,並初步引入瞭CFD計算中的不確定性量化(UQ)概念,強調瞭輸入參數和模型選擇對最終結果的影響。 讀者對象: 本書適閤於流體力學、航空航天、機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學工程等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從事工程模擬和設計的科研與技術人員參考閱讀。掌握微積分和常微分方程基礎知識的讀者即可開始學習。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頗具匠心,深邃的藍色調如同無垠的海洋,隱約可見的流綫型波紋仿佛預示著其中蘊含的復雜物理過程。初翻開扉頁,映入眼簾的是清晰的目錄結構,編排得井井有條,從最基本的彈性理論基礎,到具體的波動方程推導,再到數值模擬的應用,邏輯銜接自然流暢,讓人對後續的學習內容充滿期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一些經典問題的例題分析,步驟詳盡,圖示直觀,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從中窺見學科的精髓。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概念闡釋上的那種“慢工齣細活”的態度,沒有急於拋齣復雜的公式,而是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勾勒齣物理圖像,這對於理解波動現象背後的深層機理至關重要。這本教材的排版也相當考究,字體大小適中,公式居中且編號清晰,閱讀體驗極佳,長時間研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它不像某些傳統教材那樣晦澀難懂,更像是為那些渴望真正掌握彈性波精髓,而非僅僅應付考試的學生量身定製的一份精美地圖。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不像某些外文翻譯過來的教材那樣闆著臉孔,而是帶有一種老一輩學者的諄諄教導感。行文間,時常穿插著一些關於曆史發展的小插麯,比如某個關鍵理論的提齣背景,或者是早期實驗條件的艱辛,這些“花邊”信息非但沒有衝淡主題,反而極大地豐富瞭內容的血肉,讓人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瞭科學探索的艱辛與樂趣。在講解邊界條件和反射透射問題時,作者采用瞭大量的分步解析,每一步都有明確的物理意義注解,這在處理復雜界麵時尤其有用,避免瞭讀者在推導過程中因思路卡頓而産生的挫敗感。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教授,坐在你身邊,拿著筆,耐心地為你梳理每一個邏輯環節。對於我這種需要將理論快速轉化為解決實際鑽井風險問題的工程師來說,這種細緻入微的講解方式無疑是最高效的學習路徑。

評分

我最欣賞這本書的地方在於它對“簡明”二字的精準詮釋。雖然涵蓋瞭彈性波動力學的核心內容,但它成功地避開瞭許多不必要的數學冗餘和過分深奧的泛函分析,將重點聚焦於那些對實際物理現象解釋力最強的數學工具。例如,在處理波的衰減和吸收機製時,作者沒有陷入無限復雜的黏彈性理論泥潭,而是清晰地界定瞭適用範圍,並給齣瞭幾種最常用、最實用的模型及其參數化方法。這種務實的態度,使得這本書非常適閤作為石油高校專業課的入門教材,它既奠定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又不會讓學生在初期就被過於抽象的概念“勸退”。我個人認為,一本好的教材,應該是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之間找到一個動態平衡點,而這本教程顯然找到瞭那個甜蜜點,它讓你知道“應該學什麼”和“如何用”,而不是僅僅告訴你“可以學什麼”。

評分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教材時,原本抱著一種“又一本厚重的專業書”的心理準備,但深入閱讀後,發現它的敘述方式簡直是行業內的一股清流。作者似乎深諳石油地質勘探領域對效率和精確性的雙重要求,因此在保持理論深度不減的前提下,極大地優化瞭內容的呈現效率。書中對傅裏葉變換在波動分析中的應用講解得尤為透徹,不僅僅是公式的堆砌,還穿插瞭大量關於頻域和時域相互轉化的直觀解釋,這一點對於理解地震勘探中的信號處理至關重要。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各嚮異性介質中波傳播特性的那一章節,作者沒有迴避其復雜性,而是通過巧妙的矩陣錶示法,將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數學模型變得相對易於駕馭。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地下介質的“聽診”能力似乎都得到瞭質的飛躍,這不再是純粹的理論推導,而是實實在在的工程利器。這種兼顧學術嚴謹性與工程實用性的平衡把握,是很多同類書籍難以企及的。

評分

從裝幀的細節來看,齣版社確實下瞭不少功夫。紙張的選擇偏嚮於啞光質感,這對於減少在強光下閱讀時的反光非常重要,體現瞭對讀者長時間閱讀舒適度的關懷。更細微之處在於,書中的數學符號和希臘字母的印刷質量極高,即便是那些結構復雜的張量符號,也保持瞭極高的清晰度,這在涉及偏微分方程求解的部分尤為關鍵,確保瞭公式的準確無誤。此外,教材末尾的參考文獻列錶非常精煉,既包含瞭開創性的經典文獻,也收錄瞭近年來與油氣勘探直接相關的最新研究方嚮,為有誌於進一步深造的讀者指明瞭清晰的進階之路。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集學術嚴謹性、工程實用性、閱讀舒適度和前瞻性於一體的優秀教材,是石油高等教育領域中一股不可多得的力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