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新编中国哲学史》的套装,说实话,我是抱着一种敬畏又期待的心情开始阅读的。我个人的学术背景其实是偏向现代科学的,对古代哲学,尤其是中国古代哲学,一直有点望而却步,总觉得那是一片深邃又晦涩的海洋。但这本书的结构和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我的入门门槛。作者并没有像一些传统史书那样,上来就堆砌艰深的术语和典籍原文,而是非常巧妙地将历史背景、社会思潮与哲学家的思想发展串联起来。比如,在介绍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作者仿佛带我们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让我们理解孔子、老子、墨子他们的学说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对当时社会危机的直接回应。特别是对于“仁”与“礼”的阐释,不再是孤立的概念分析,而是置于周礼崩坏的大背景下去理解其历史意义,这一点非常抓人。书中对不同学派之间的相互批判和借鉴也梳理得井井有条,使得原本看似割裂的哲学流派,有了一条清晰的脉络可以追溯,读起来酣畅淋漓,让人对中国思想的演变有了整体的把握,不再觉得它是一盘散沙。
评分我对这本书最欣赏的一点,在于它那种近乎“人文考古”式的细致与耐心。我尤其喜欢它对魏晋玄学兴起阶段的描绘。以往读这部分内容,总觉得“竹林七贤”更多是文学形象,他们的哲学探讨显得有些飘忽不定。但在这套书中,作者深入分析了汉末儒家独尊后面临的理论困境,以及在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人们精神诉求的转向。他们如何从入世的积极承担转向对生命本真的体悟和对个体自由的追求,这种“体悟”如何通过“清谈”的形式在士大夫阶层中流传,甚至渗透到艺术和审美趣味中,都有非常精彩的论述。阅读这些章节时,我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弥漫的焚香与酒气,感受到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那种既挣扎又超脱的复杂心境。书中的论证逻辑严密,同时又不失文采,引人深思,让我对“哲学”不仅仅是思辨工具,更是时代精神的载体这一概念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这套书的学术价值和阅读体验是高度统一的,这是我作为非专业读者最难能可贵的体验。它的叙述节奏把握得极佳,像一位技艺高超的领航员,知道何时该放慢速度细致讲解某个关键转折点,何时又该加速带领读者穿越一段复杂的思想演变。其中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细节处理,是关于佛学传入及其对本土哲学的冲击与融合。作者没有简单地将佛教视为外来异物,而是深入探讨了中国本土思想家是如何在与佛学的对话、辩论乃至借鉴中,完成了自身的革新与超越。比如,道家思想如何与禅宗相互呼应,儒家知识分子如何用“心性论”来回应佛教的“缘起性空”等,这些跨学科的比较分析,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这不再是一部封闭的中国哲学史,而是一部展现中华文明思想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和创新的宏大叙事。
评分我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想要系统了解中国哲学脉络的读者,特别是对传统教科书感到枯燥乏味的人来说,这套书提供了一个极富启发性的替代方案。它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但又不失亲和力,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在涉及到一些关键的、跨越时代的哲学概念的演变时,比如从“道”到“天理”再到“心性”的流变,作者总是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帮助我们把握其核心精神。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朝代哲学思潮的总结,它们往往简洁有力,能迅速将读者的思绪拉回到那个时代的精神焦点上。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浸润着深厚学养和人文关怀的导读手册,它成功地将过去数千年的思想遗产,以一种既尊重其原貌又易于当代人理解的方式,重新呈现了出来,是一次愉悦且深刻的精神旅程。
评分坦白说,我以前总觉得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发展的高峰,但也常常被其繁复的“理一分殊”、“心物”之辨搞得云里雾里。这套书的后两卷,对宋明理学的梳理工作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作者很注重区分不同理学家之间的细微差异,例如,他对朱熹的“格物致知”与陆九渊的“心即理”的对比分析,采用了非常直观的比较方法,避免了纯粹概念的机械罗列。他强调了程朱理学如何试图在佛老思想的冲击下,重塑一个更具内在超越性和系统性的儒家宇宙观。更让我耳目一新的是,书中对心学发展轨迹的描述,它如何从对个体良知的强调,逐步影响到社会伦理和政治实践,这个过程的描述非常连贯。当我读到王阳明晚年对“知行合一”的实践反思时,我意识到,这套书真正做到的,是将抽象的哲学思辨拉回到具体的人的生命体验和历史情境中去考察,读完之后,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概念变得可感、可理解了。
评分值得购读,但批冯太厉害了,难道因他是共产党吗?
评分缺货很久的一套书,活动期间竟然有货啦!
评分在京东买书就是方便!不过近期买书太多来不及细看,万一有装订质量问题请给予调换啊!
评分《新编中国哲学史》是当今哲学大家劳思光先生在中国哲学方面最重要的著作。作者通过其独特“基源问题研究法”,如庖丁解牛般,将上下数千年中国哲学的内涵,条分缕析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每一章节都有深入浅出的说明,其内容正是中国哲学的深层内涵。该书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港台出版,即以其对中国哲学的精深研究和新颖的诠释而广受好评,作者因而名重士林,成为中国哲学界的重要人物。该书被公认为是继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后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该书在港台地区20多年来版行不断,成为学者及大学生研究生必备书。
评分终于买到这套哲学史了!
评分看金观涛《中国思想史十讲》的时候,经常提到劳思光先生的这套书,买来看了一部分讲佛学的,甚是清晰。书印的也不错,字略小。
评分量和发展经过,厘清了由学生发动的“五四”事件如何一步步扩展为一场全国性的政治爱国运动;下编剖析了五四运动对政治、社会、文学和思想领域的影响,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以及当时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潮。作者引用的资料翔实,论证客观,对新式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书呈现了一幅完整的“五四”历史
评分飞送很快,质量保证,还有很大的优惠!只是本身印刷厂的排版设计不太清晰,和京东无关。
评分其实不想评论什么,买完就完了,哪儿那么矫情。但是听说凑够20个字就能得京东,我勉强凑凑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