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本独特的顾氏传记——顾颉刚之女为父立传。 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对顾颉刚创立“古史辨派”的来龙去脉进行完整而真实地再现。 摧陷廓清人们对顾颉刚史学“破坏者”的认识疑云,弘述其对中国古史的深刻探索。
内容简介
《顾颉刚评传》旨在以翔实的材料,说明顾颉刚学说产生的背景,他研究古史的独特方法以及对中国现代史学的贡献。同时还评述他一生涉足的民俗学、历史地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重要学术活动的方方面面。
作者简介
顾潮,顾颉刚之女,1946年生,1970年大学毕业。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顾颉刚先生遗稿之整理出版工作。编著《顾颉刚年谱》、《顾颉刚评传》《顾颉刚学记》等书,撰相关论文若干。顾洪,顾颉刚之女,1947年生,整理出版了十卷本《顾颉刚读书笔记》及相关论文多篇。
精彩书评
★《国学大师丛书》表现了近代中西文明冲撞交融的繁盛景况,了表现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学术的丰富内容,试图评述近现代著名学者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规模宏大,意义深远。
——张岱年
目录
顾颉刚评传总 序 张岱年/001重写近代诸子春秋 钱宏(执笔)/004序 刘起/001英文提要/001引 论/001第1章 卓荦的早年/0201.1 吴中求学/0201.2 入北大预科/028第2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飞跃/0352.1 沐蔡元培思想自由的春风/0352.2 跟随胡适整理国故/044第3章 毕生辉煌的古史研究/0573.1 在实践中精熟的古史研究方法/0573.2 揭开新纪元的古史研究成果/0663.3 扫除尘障的古籍考辨成果/083第4章 开垦新的学术园地/0944.1 开创民俗学研究/0944.2 创建历史地理学科/107第5章 高山景行的学格和人格/1185.1 探求真理,永无止境/1185.2 发展学术,出以公心/128附录一 顾颉刚学术行年简表/140附录二 参考书目/156后 记/159
精彩书摘
顾颉刚评传 例如《禹贡》上的九州,一般人认为是夏朝的制度。其实夏的地盘只占得黄河的一角,哪能有这样伟大的计划;若移置战国,便可知九州乃是战国的时势引起的分划土地的一种假设,它是成立于统一的意志上的。例如《易传》,放在孔子时代自然错误,我们自然称它为伪材料;但放在汉初就可以见出那时人对于《周易》的见解及其对于古史的观念了。又如《诗三百篇》,齐、鲁、韩、毛四家把它讲得完全失去了原样,四家诗的解说在《诗经》的本身上当然毫无价值,但却是极好的汉代伦理史料和学术史料。又如荒谬的谶纬,我们只要善于使用,正是最宝贵的汉代宗教史料。再如逞口而谈古事的诸子,我们只要善于使用,正是最宝贵的战国社会史料和思想史料。因此先生强调: 伪史的出现,即是真史的反映。我们破坏它,并不是要把它销毁,只是把它的时代移后,使它脱离了所托的时代而与出现的时代相应而已。实在,这与其说是破坏,不如称为“移置”的适宜。③ 其实这个方法,当他开始辨伪工作时即已应用,无论是用前人和现在的两种眼光编排史目,还是编中学教科书时探索尧、舜、禹的地位,均是如此。到了30年代,他更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是能“作成一个‘中古期的上古史说’的专门家,破坏假的上古史,建设真的中古史”,也即是说,要通过研究战国、秦、汉间人的“上古史观念及其所造作的历史”来作成“战国、秦、汉的思想史和学术史”;①这也成为他毕生研究中坚持不变的主题思想—“对于战国、秦、汉时代学说之批判”。因为他认为,战国之世,百家争鸣,“皆欲以己说易天下,为欲起人信念,必求证于古人;然彼时社会已与古代截然异致,势不得不强古人以就我”,于是乎古史古籍分歧甚多。而“所有古书无不为汉人所写定,亦十九有汉人之注解”,汉人整理之功自不可没,但各学派长期“强古人以就我”的讹误积累,使古籍与古代史实矛盾重重。②也即是说,自战国至汉的思想和学术是“造伪”的症结所在,先生既以“辨伪”为己任,他的工作重心当然要放在此了。那时他曾立下壮志:“拿战国之学来打破西汉之学,还拿了战国以前的材料来打破战国之学。攻进这最后两道防线,完成清代学者所未完之工。”③ “移置法”在当时可以说是被学界认同的,梁启超在《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中明确指出,只要考证精确应用适宜,伪书也可成为宝贵的史料,“如《周礼》一书,虽然决不是周公所作,是伪托的书;而那种精密的政制,伟大的计划,是春秋以前的人所梦想不到的,可知必曾参考战国时多数的政制,取长去短而后成书。……我们拿《周礼》当做周公时代的政制看,自然错了,《周礼》也就毫无用处;若跟着《周礼》去研究战国至汉初的政制,那么,《周礼》再可宝贵没有了”。④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中也说道:“真伪者,不过相对问题,而最要在能审定伪材料之时代及作者而利用之。盖伪材料亦有时与真材料同一可贵。如某种伪材料,若迳认为其所依托之时代及作者之真产物,固不可也;但能考出其作伪时代及作者,即据以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思想,则变为一真材料矣。”①他们的看法亦证实了先生用“移置法”考辨古代史料的意义所在—从圣道王功的空气中夺出真正的古文籍。 ……
前言/序言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呈现了学术思想的高度繁荣。两汉时代,经学成为正统;魏晋之世,玄学称盛;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并尊;到宋代而理学兴起:迨及清世,朴学蔚为主流。各个时代的学术各有特色。综观周秦以来至于近代,可以说有三次思想活跃的时期。第一次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竞胜。第二次为北宋时代,张程关洛之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同时并兴,理论思维达到新的高度。第三次为近代时期,晚清以来,中国遭受列强的凌侵,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于是志士仁人、英才俊杰莫不殚精积思,探索救亡之道,各自立说,期于救国.形成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三次众说竞胜的高潮。 试观中国近代的学风,有一显著的倾向,即融会中西。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对于中国学人影响渐深。深识之士,莫不资西学以立论。初期或止于浅尝,渐进乃达于深解。同时这些学者又具有深厚的旧学根柢,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故能在传统学术的基础之上汲取西方的智慧.从而达到较高的成就。 试以梁任公(启超)、章太炎(炳麟)、王静安(国维)、陈寅恪四家为例,说明中国近代学术融会中西的学风。梁任公先生尝评论自己的学术云:“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辈,……欲以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盖固有之旧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其支绌灭裂,固宜然矣。”(《清代学术概论》)所谓“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正表现了融合中西的倾向,不过梁氏对西学的了解不够深切而已。梁氏自称“适成为清代思想史之结束人物”,这未免过谦,事实上梁氏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诚如他自己所说“为《新民丛报》、《新小说》等诸杂志,……二十年来学子之思想颇蒙其影响,……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梁氏虽未能提出自己的学说体系,但其影响是深巨的。他的许多学术史著作今日读之仍能受益。 章太炎先生在《蓟汉微言》中自述思想迁变之迹说:“少时治经,谨守朴学……及囚系上海,三岁不觌,专修慈氏世亲之书,……乃达大乘深趣……既出狱,东走日本,尽瘁光复之业,鞅掌余间,旁览彼土所译希腊德意志哲人之书……凡古近政俗之消息、社会都野之情状,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割制大理,莫不孙顺。”这是讲他兼明华梵以及西哲之说。有清一代,汉宋之学争论不休,章氏加以评论云:“世故有疏通知远、好为玄谈者,亦有言理密察、实事求是者,及夫主静主敬、皆足澄心……苟外能利物,内以遣忧,亦各从其志尔!汉宋争执,焉用调人?喻以四民各勤其业,瑕衅何为而不息乎?”这是表示,章氏之学已超越了汉学和宋学了。太炎更自赞云:“自揣平生学术,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秦汉以来,依违于彼是之间,局促于一曲之内,盖未尝睹是也。乃若昔人所谓专志精微,反致陆沉;穷研训诂,遂成无用者,余虽无腆.固足以雪斯耻。”太炎自负甚高,梁任公引此曾加评论云:“其所自述.殆非溢关。”章氏博通华梵及西哲之书,可谓超越前哲,但在哲学上建树亦不甚高,晚岁又回到朴学的道路上了。 王静安先生早年研习西方哲学美学,深造有得,用西方美学的观点考察中国文学,独辟蹊径,达到空前的成就。中年以后,专治经史,对于殷墟甲骨研究深细,发明了“二重证据法”,以出土文物与古代史传相互参证,达到了精确的论断,澄清了殷周史的许多问题。静安虽以遗老自居,但治学方法却完全是近代的科学方法,因而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受到学术界的广泛称赞。 陈寅恪先生博通多国的语言文字,以外文资料与中土旧籍相参证,多所创获。陈氏对于思想史更有深切的睿见,他在对于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审查报告》中论儒佛思想云:“是以佛教学说,能于吾国思想史上发生重大久远之影响者,皆经国人吸收改造之过程。其忠实输入不改本来面目者,若玄奘唯识之学,虽震动一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沉歇绝……在吾国思想史上……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这实在是精辟之论,发人深思。陈氏自称“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曾湘乡张南皮之间”,但是他的学术成就确实达到了时代的高度。 此外,如胡适之在文化问题上倾向于“全盘西化论”,而在整理国故方面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冯友兰先生既对于中国哲学史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又于40年代所著《贞元六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融会中西的哲学体系,晚年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表现了热爱真理的哲人风度。 胡适之欣赏龚定庵的诗句:“但开风气不为师。”熊十力先生则以师道自居。熊氏戛戛独造,自成一家之言,赞扬辩证法,但不肯接受唯物论。冯友兰早年拟接续程朱之说,晚岁归依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这些大师都表现了各自的特点。这正是学术繁荣,思想活跃的表现。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有鉴于中国近现代国学大师辈出,群星灿烂,构成中国思想史上第三次思想活跃的时代,决定编印《国学大师丛书》,以表现近代中西文明冲撞交融的繁盛景况,以表现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学术的丰富内容,试图评述近现代著名学者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凡在文史哲任一领域开风气之先者皆可入选。规模宏大,意义深远。编辑部同志建议我写一篇总序,于是略述中国近现代学术的特点,提供读者参考。 张岱年—1992年元月,序于北京大学
顾颉刚评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顾颉刚评传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