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環境毒理學》分9章,包括自然環境和健康的關係,並對與化學有關的地方病進行瞭簡介,以使環境專業的學生以更廣闊和更全麵的視野瞭解環境與健康問題。具體內容為環境風險評估、汙染物暴露和危害評價、體內毒性和代謝途徑。對生物化學、分子毒理學和QSAR計算等方麵的研究內容,從環境汙染、環境生物富集、人體健康劑量關係的模型化計算和病理毒理機製等方麵重點論述瞭有機毒物和重金屬的環境風險,以模型計算和毒理機製為主要綫索通貫全書,並以分子生物學的觀點,從基因、蛋白、細胞、代謝的生化過程齣發,描述瞭炎癥、神經衰弱、癌癥、白血病、基因突變等疾病的環境汙染緻病過程。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環境毒理學的發展
1.2 環境毒理學的內涵
1.3 環境毒理學的應用
第2章 自然環境毒理學與健康
2.1 健康與環境的關係
2.2 環境生命元素平衡與健康
2.2.1 生命元素
2.2.2 生命元素的地域分異與平衡
2.3 與化學因素有關的地方病
2.3.1 剋山病
2.3.2 大骨節病
2.3.3 硒的地域分異
2.3.4 碘缺乏病
2.3.5 地方性氟中毒
2.4 健康長壽
2.4.1 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綫
2.4.2 長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徵
2.4.3 飲水一土壤一糧食一人發中富含有益健康的生命元素
2.4.4 長壽老人的人群分布及其社會環境因素
第3章 汙染物的來源及其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
3.1 水環境中汙染物的來源及其遷移轉化
3.1.1 水環境中汙染物的來源
3.1.2 汙染物在水環境中的遷移轉化
3.2 大氣環境中汙染物的來源及其遷移轉化
3.2.1 大氣環境中汙染物的來源
3.2.2 汙染物在大氣環境中的遷移和轉化
3.3 土壤環境中汙染物的來源及其遷移轉化
3.3.1 土壤中汙染物的來源
3.3.2 汙染物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
第4章 汙染物在食物網中的遷移轉化
4.1 汙染物的生物遷移機理
4.1.1 汙染物在生態環境中的遷移過程
4.1.2 汙染物生物性遷移方式
4.1.3 物質通過生物膜方式遷移轉化
4.2 汙染物的生物轉化機理
4.2.1 植物對汙染物的攝取
4.2.2 生物體對汙染物的吸收
4.2.3 生物體對汙染物的分布‘j貯存
4.3 水環境中汙染物的毒性作用及機理
4.3.1 水域生態環境
4.3.2 生物對水體汙染物的吸收與轉化
4.3.3 水汙染物的毒性作用和機理
4.3.4 水體汙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4.4 大氣環境中汙染物的毒性作用及機理
4.4.1 氮氧化物
4.4.2 二氧化硫
4.4.3 一氧化碳
4.4.4 氟化物
4.4.5 光化學煙霧
4.4.6 大氣顆粒物
4.4.7 室內空氣汙染
第5章 生物轉化與生物毒性評價
5.1 生物轉化
5.1.1 生物轉化的意義
5.1.2 生物轉化過程
5.1.3 影響生物轉化的因素
5.2 化學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與機理
5.2.1 相關概念
5.2.2 化學毒物一般毒性作用的機理
5.3 環境緻突變作用
5.3.1 緻突變作用的基本概念
5.3.2 緻突變作用的分類和後果
5.4 影響緻毒作用的因素
5.4.1 環境毒物的化學結構和理化性質
5.4.2 外在環境因素
5.4.3 內在機體因素
5.4.4 聯閤毒性作用的類型與評定
5.5 臨床醫學檢查
5.5.1 毒物接觸史
5.5.2 臨床錶現
5.5.3 實驗室檢查
5.5.4 其他檢查
5.6 生物毒性評價的方法
5.6.1 劑量一效應、反應關係麯綫
……
第6章 化學汙染物的環境風險評價
第7章 重金屬的環境毒理學
第8章 有機汙染物的環境毒理學
第9章 環境物理因素的毒理學
附錶
參考文獻
索引
精彩書摘
《環境毒理學》:
炎性水腫:在炎癥早期,炎性充血使微循環內的流體靜壓上升,液體及小分子物質隨壓力升高而經毛細血管滲齣。隨著炎癥發展,血管內皮細胞的活化、收縮,管壁通透性明顯升高,血管內富含蛋白的液體乃至細胞成分得以逸齣進入周圍組織內,此過程即為滲齣(exudation),它包括液體滲齣和細胞滲齣。炎性滲齣液在組織間隙積聚稱炎性水腫。在另外一些情況下,由於血液循環障礙、血管壁內外流體靜壓平衡失調可造成漏齣(transudation)。無論滲齣還是漏齣都可造成組織水腫和體腔積液,通過對穿刺抽齣的體腔積液的檢測有助於確定其性質。
炎性滲齣是急性炎癥的重要特徵。對機體具有積極意義。滲齣液能稀釋毒素,帶來氧及營養物,帶走炎癥區內的有害物質;滲齣液中的抗體和補體有利於防禦、消滅病原微生物;滲齣的縴維蛋白原轉變成縴維蛋白,交織成網,能限製病原菌擴散,使病竈局限,並有利於吞噬細胞發揮吞噬作用。但過多的滲齣液可影響器官功能和壓迫鄰近的組織和器官,造成不良後果,如肺泡腔內滲齣液可影響換氣功能,心包積液可壓迫心髒等;滲齣液中大量縴維蛋白不能完全被吸收時,最終發生機化粘連,影響器官功能,如心包粘連可影響心髒的舒縮功能。
3.1.2汙染物在水環境中的遷移轉化
3.1.2.1 汙染物進入水環境的途徑
1.通過大氣沉降進入地錶水環境
降水(濕沉降)或吸附沉降(乾沉降)是空氣中的汙染物質和過量的CO2等氣體進人地錶水體及産生環境汙染的兩種途徑。
2.通過下滲進入地下水環境
由於糞池、垃圾填埋場、地下輸油管、灌溉、農藥等的滲漏以及來自天然汙染源的海水入侵等原因造成地下水汙染。
……
前言/序言
環境毒理學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環境毒理學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