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清代乾隆年間,“獨領明月清輝”、人文薈萃的揚州,畫壇中八個畫傢橫空齣世,一掃畫苑中的陳腐氣息、匠人氣息,作品張揚個性,無論是畫山水、人物,還是花卉、蟲魚,均與前人迥異,讓世人驚駭,驚嘆齣瞭“揚州八怪”;而“八怪之首”,就是鄭燮,字闆橋者。此人不僅在三百年前,以他特立獨行、彆具一格的字畫、詩詞——尤為道情十首,名重當世,即使三百年後的今天,以他的畫竹,及含義無窮的“難得糊塗”的四個大字,幾乎傢喻戶曉。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很罕見的。本書描繪瞭鄭闆橋的精彩人生和他創造的輝煌藝術。
作者簡介
忽培元,筆名柏原,男,漢族,1955年11月生,陝西省延安人,197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73年12月參加工作,2001年8月陝西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畢業。齣版文學作品多種。
目錄
序 歌:麯終
第一章:鼕萌
第二章:春潤
第三章:夏醞
第四章:鞦釀
第五章 磨礪
第六章:沉浮
第七章:口碑
第八章:夢醒
精彩書摘
“嗚呼哀哉!聰明難,糊塗尤其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
不知緣何,他老人傢近來總是禁不住念叨這句自己不記得書寫過幾遍,而市井俗人往往又會誤解謬讀的所謂奇言怪語。
人生實在是變幻無常。乖巧的時光也像在與人作對。當你感覺暢快,它即如白駒過隙,而重病纏身之時,它卻又成瞭一頭懶驢,從早到晚磨磨蹭蹭。
這天,艱難挨自黃昏時分,被“渴疾”摺磨骨瘦如柴的鄭闆橋仰臥病榻,感到渾身沒有一點力氣。
時值乾隆三十年隆鼕歲末,即1765年12月12日。夕陽即將沉落,興化城顯齣庸懶無奈的疲憊。
蘇中平原上號稱九湖十八河的縱橫水網之間,呆滯的青磚城牆木然地矗立。古老的興化城,四麵水關緊閉,西城門樓子上往日喧嘩飛舞的暮鴉,也都靜靜沉落屋脊上麵,俯視籠著沉沉炊煙的灰色瓦頂。
空曠的青黃天空中沒有瞭一絲兒的風。城內東西大街,範公署兩側南北嚮的武定街與文定街上,大小店鋪都已早早地打烊關門。街麵上行人很少。寒風蕭瑟中,幾條野狗夾著尾巴匆匆穿街而過。四牌樓邊八字橋下東西市河的流水,清幽得令人窒息。整個古城都好象得瞭癆病,悄然地喘息著,隱忍著,等待什麼不詳事件的降臨。
“聽說鄭闆橋老夫子病得不輕。”
“唉,一代丹青聖手,名士清官,難道這就……”
“體察民間痛癢,得誌加澤於民。”
“是呀,老人傢這一輩子可是不易!”
“可不是嘛,幼年喪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子……”
“聽說他那堂弟鄭墨倒是仁義,執意把各自的兒子鄭田過繼給他老人傢頂門立戶……”
“有老人傢的官品、人品、畫品與名望就足以為鄭傢頂門立戶!”
“這倒也是。東門外的鄭傢老宅,還有他現如今藉住的西邊擁綠園,勢必都又要成為咱興化地麵上的文脈寶地,老人傢是韆古不朽的文麯星下凡!”
“可不,闆橋老先生堪稱是咱興化人的驕傲!”
東門外街市的茶館中,幾位鬍須飛白的老茶客聚在一起輕聲議論著。年少者也不不再喧嘩,靜靜傾聽。大傢的心情也都顯得沉重。
二
往日高朋雅集、熱鬧異常的“擁綠園”,此刻寂靜若死水一潭。池塘中枯黃的殘荷孑孓於清白薄冰之上,孤立蓬端的翠鳥發齣冷冷叫聲,更顯齣孤獨的淒然。
臥室裏西嚮的窗戶上麵,正悄然透進一抹慘淡晚霞。霞輝幽幽地映照著臥榻的老人。他那消瘦清臒的麵容隱約有些活氣兒泛齣,茫然的目光也顯得有瞭神采。
此刻,闆橋老人正呆呆瞅著自己那一雙枯瘦的手,已是多日未曾捏筆撫紙。霞輝裏,長長的指甲泛著竹子般的亮光,骨節更如竹杆節兒似的凸起,隻是同窗戶上透進的靈動竹影相比,呆滯僵硬瞭許多。
竹子與望竹者,一窗之隔,恰巧形成人與境的一種呼應。一輩子迷竹戀竹的丹青高手突然意識到,自己周身的骨節都像是在焦渴苦痛中慢慢地變堅發硬,整個的生命也仿佛正在悄然化作一株經霜老去的竹子……
東門外鄭傢老屋院內那幾叢比自己年歲還要長久的竹子,堂屋中那張木床和總是躺在床上生病的生身母親。母親的麵容逐漸由模糊變得清晰,他感覺自己這就要歸去到母親的身邊,那是另一個世界,另一重天地。祖父、父親、阿叔,還有費姨媽和繼母、亡妻、不幸夭摺的兒子……他們都在那邊等著自己……
近來每日的黃昏,幽雅的“擁綠園”總是如此寂靜。自從他一病不起,那些絡繹不絕的買畫索字者久已沒瞭蹤影,連那些吆喝捧場湊熱鬧的閑人也是漸次地銷聲匿跡。而至交好友們則是病的病走的已走……
唉,園子裏真是安靜,鴉雀無聲的寂靜。可這並不是他平日期盼的那種祥和平順的清靜,而是令人不安的死寂。重病中人原本就格外的敏感脆弱,腦子裏會時時翻江倒海、浮想聯翩。難道這藉居之所果真將要成為自己生命的終結之地?
三
園子的主人李鱓仁兄已是故去6年。癱臥病榻的金農老兄也於去年撒手而彆……唯闆橋獨自癡迷地守在這裏,艱難地咀嚼著那日趨遠去的友情與歡樂的餘韻。他還記得五年前為李鱓的《花卉冊》題跋的情景,心中復湧起一陣焦慮惆悵。
口渴難耐。他的目光落在牆上懸著的那把古琴。心愛之物隨他大半生漂泊。每每心緒煩亂或是焦渴難耐,他總要彈上一麯,頓覺神清氣爽。眼下,他是實在沒有力氣再彈。他為古琴起的名字也很有趣,曰“寒泉漱石”。琴背麵龍池上銘刻的四句詩,也都是他親手書寫:“聲非鄭衛,音杳箏琶。悠然太古,吟嘯煙霞”。落款“闆橋”,款下還有一方“鄭燮之印”。這是鄭傢祖傳的一件寶物。明代琴師楊繼盛所製。他自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文字能為古琴增色,隻是想到瞭最愛聽他撫琴的知音李鱓。
這位興化鄉賢年長鄭燮七八歲,卻是終生不離不棄的至交。李兄少年得誌,也照例是“纔雄頗為世所忌”。25歲即高中舉人,三年後又以畫品入宮供奉朝廷,可謂一帆風順、少年得誌。可惜鏇即就被排擠齣局,雖有幸檢選知山東騰縣,終也因自恃清高、不屑於催眉摺腰,多逆小人、且忤大吏,到頭來還是遭到罷官還鄉的厄運……
“嗚呼哀哉,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
鄭闆橋含糊地念叨,聲音卻細小得連自己都聽不清楚。
窗戶上最後一抹亮光不知何時消失,屋裏頓時漆黑一團。他索性閉上雙目,眼前卻還晃動李鱓仰天大笑的姿容。隨即也分辨齣瞭他周圍的那幾個人影,分明有矮胖敦實的金農、孤傲冷峻的高翔、瘦骨嶙峋雙目失明的汪士慎、窮老無依卻依然不肯隨人俯仰的李方膺……
瞧這幾位,一個個破衣爛衫……難道進瞭陰曹地府也還有貧賤富貴之彆、孤傲趨炎之分?紛繁的人世之外,那性情開朗火烈的故人李鱓明明正在不遠處急切地嚮自己招手呼喚,隻是聽不齣音聲。
……
前言/序言
清代乾隆年間,“獨領明月清輝”、人文薈萃的揚州,畫壇中八個畫傢橫空齣世,一掃畫苑中的陳腐氣息、匠人氣息,作品張揚個性,無論是畫山水、人物,還是花卉、蟲魚,均與前人迥異,讓世人驚駭,驚嘆齣瞭“揚州八怪”;而“八怪之首”,就是鄭燮,字闆橋者。此人不僅在三百年前,以他特立獨行、彆具一格的字畫、詩詞——尤為道情十首,名重當世,即使三百年後的今天,以他的畫竹,及含義無窮的“難得糊塗”的四個大字,幾乎傢喻戶曉。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很罕見的。我童年鄉居,建湖水鄉與興化水鄉,不過百裏之遙。讀小學時,即從老師及莊上大人們口中,聽到不少鄭闆橋的傳奇故事,印象最深的是,達官貴人、富商大賈,攜重金嚮他索字畫,都被拒之門外。但他好飲酒,嗜狗肉,有聰明人在大雪紛飛時,在闆橋外齣途中,特置美酒、狗肉,及紙張筆墨,闆橋在大快朵頤後,心情愉悅,遂揮灑筆墨,或寫字,或作畫,大作告成,擲筆而去,繼續趕路。我讀高一時,班上有位單正良學長(後畢業於上海交大,是鐵道高級工程師。已故。),贈我一本上海啓智書局三十年代印的竪排《鄭闆橋集》,一讀再讀,並保存至今。為鄭闆橋立傳者,也不乏其人,有小冊子,也有專著,我讀過一些,覺得均甚膚淺,他們並不瞭解鄭闆橋,更無法理解鄭闆橋。讀瞭忽培元先生寫的鄭闆橋傳,真有颳目相看之感。培元身在官場,卻著書不輟,更是著名的書法傢,畫傢,他的畫獨具陝西戶縣農民畫的神韻,於稚拙中,勃發齣無限生機。我以為,這種獨特的條件,使培元成為闆橋傳的不二人選。可以說,他與闆橋的心是相通的,培元是陝北大漢,讓我驚訝的是,他竟心細為發,對闆橋及其傢人、友人生活細節、內心活動的描繪,生動細緻,栩栩如生,似乎這些人物就在我們身旁,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對平頭百姓的描繪,更是繪聲繪影,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對闆橋青梅竹馬時的鄰人王一姐,一往情深,使這位美麗女孩,有足夠資格,成為文學作品中天下一姐,令人神往。又為寫闆橋傢的女傭費姨媽,樸實、善良,稱是下層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同樣令人難忘。作者對闆橋詩詞爛熟於胸,每將其詩詞佳句,穿插闆橋的生平之中,顯得文采斑斕。本書的結構也與眾不同,打破瞭人物傳記都是由生寫到死的格局,而是第一章,先寫闆橋於貧病交加中,落寞離世的淒涼情景,從而烘托齣張闆橋高尚的品格。通篇文字,更為采采流水,讀來愛不釋手。
當然,金無赤足,書中也有筆誤處。如稱興化是江南。其實,清朝順治年間,曾建江南郡,北至徐州,南至蘇州,因此當時此間北地文人,著述中均署江南某人,如徐州的閻爾梅等。但在康熙年間,撤掉江南郡,置淮安府、揚州府,此地文士,從此不再署江南某人。鄭闆橋乃乾隆時人,興化自然不能再稱江南。又如書中寫鄭闆橋看到“硃三太子”案犯被押送情景,事實上,此案乃康熙時文字獄大案,闆橋不可能見到。因此,均應訂正,換個寫法。此書優秀,盼早日麵世。
又及:闆橋崇尚老莊,故在很大程度上,能掙脫儒傢思想的桎梏。師法自然,自號闆橋道人。本傳對此有所描繪,但錶述應更鮮明。
王春瑜二零一四年七月二十四日燈下
糊塗百年:鄭闆橋傳(精裝)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糊塗百年:鄭闆橋傳(精裝)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