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文學愛好者 ★中文專業外國文學必讀書目。
★毛姆心目中的“世界十大小說”。
★木心《文學迴憶錄》推薦書目。
★《如何閱讀一本書》推薦書目。
★《一生的讀書計劃》推薦書目。
★習總書記的閱讀書單推薦。
★陀思妥耶夫斯基巔峰之作。
★豆瓣高分小說(9分以上,滿分10分)。
★著名翻譯傢徐振亞、馮增義傾心翻譯。國內優質譯本。
★本叢書由翻譯名傢柳鳴九主編,多位著名翻譯傢、學者編選,極具收藏價值。
★羅曼·羅蘭,托馬斯·曼,詹姆斯·喬伊斯,紀德,村上春樹,三島由紀夫,契訶夫,弗洛伊德,尼采,愛因斯坦,魯迅,木心等眾多名傢推薦。
內容簡介
《世界名著名譯文庫 陀思妥耶夫斯基集:卡拉馬佐夫兄弟(套裝上下冊)》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錶作之一。小說通過一樁真實的弑父案,描寫老卡拉馬佐夫同三個兒子即兩代人之間的尖銳衝突。老卡拉馬佐夫貪婪好色,獨占妻子留給兒子們的遺産,並與長子德米特裏為一個女子爭風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裏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頭兒幽會,便闖入傢園,一怒之下,差點把老頭兒砸死。他倉皇逃離後,躲在暗中裝病的老卡拉馬佐夫的私生子斯梅爾佳科夫悄然殺死老爺,造成瞭一樁震驚全俄的撲朔迷離的血案,從而引發瞭一連串驚心動魄的事件。作品展示瞭一個錯綜復雜的社會、傢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劇主題,體現瞭高超藝術手法。
作者簡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與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齊名,是俄國文學的傑齣代錶。他所走過的是一條極為艱辛與復雜的生活與創作道路,曾直麵死亡和被流放西伯利亞,是俄國文學史上最復雜、最矛盾的作傢之一。有人說“托爾斯泰代錶瞭俄羅斯文學的廣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則代錶瞭俄羅斯文學的深度”。主要作品有《罪與罰》、《白癡》、《卡拉馬佐夫兄弟》及《死屋手記》等。
徐振亞,生於1943年,上海嘉定人,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上海翻譯傢協會副會長。主要譯著有《交換》、《另一種生活》、《火災》、《芙蓉》、《美好而狂暴的世界》、《馬背日記》、《彼得堡故事》、《羅亭》、《煙》、《斷頭颱》、《阿赫瑪托娃詩文集》、《卡拉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書信選》及《陀思妥耶夫斯基論藝術》等。
馮增義,1931年生,江蘇無锡人,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從事俄國文學教學和研究,曾任華東師範大學外語係副主任。主要翻譯作品有《陀思妥耶夫斯基書信選》、《陀思妥耶夫斯基論藝術》、《卡拉馬佐夫兄弟》、《生活與命運》(以上為閤譯),托爾斯泰《懺悔錄》等,論文有《屠格涅夫長篇小說的心理分析》、《〈死屋手記〉散論》、《陀思妥耶夫斯基藝術觀初探》、《論〈罪與罰〉》等;參加編寫的外國文學教材、辭書有《俄國文學史》、《外國文學作品選》、《當代世界文學名著辭典》等。《俄國文學史》獲全國高校優秀教材特等奬。
精彩書評
★《卡拉馬佐夫兄弟》是一部偉大的、前所未有的小說,它立於為數不多的精湛小說之巔,無論那些小說是怎樣偉大,諸如《呼嘯山莊》、《莫比·迪剋》都無法與之媲美。
——毛姆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無限愛心刻畫齣被上帝拋棄的人,在創造上帝的人被上帝所拋棄這種絕對淒慘的自相矛盾之中,他發現瞭人本身的尊貴。
——村上春樹 ★或許你知道那叫做癲狂,可是你卻無法完全理解,因為那是天纔的傑作。
——詹姆斯·喬伊斯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纔是無可辯駁的,就描繪的能力而言,他的纔華也許隻有莎士比亞可以與之並列……
——高爾基 ★凡是人的靈魂的偉大的審問者,同時也一定是偉大的犯人。審問者在堂上舉劾著他的惡,犯人在階下陳述他自己的善;審問者在靈魂中揭發汙穢,犯人在所揭發的汙穢中闡明那埋藏的光輝。這樣,就顯示齣靈魂的深。
——魯迅 ★陀思妥耶夫斯基給予我的,比任何思想傢都多,甚至比高斯還多。
——愛因斯坦 ★陀思妥耶夫斯基從來沒有像最近以來那樣,在西方,具有如此重大的意義。
——盧那察爾斯基 目錄
譯本序 馮增義
作者的話
第一部
第一捲 一個傢庭的曆史
一 費奧多爾?巴夫洛維奇?卡拉馬佐夫
二 打發長子
三 第二次結婚以及第二個妻子生的兩個孩子
四 第三個兒子阿廖沙
五 長老們
第二捲 不閤時宜的聚會
一 來到修道院
二 老醜角
三 虔誠的鄉下女人
四 信仰不堅的太太
五 必定如此,必定如此
六 這種人活著有什麼用!
七 野心勃勃的神學校學生
八 爭吵
第三捲 好色之徒
一 在僕人房裏
二 麗薩維塔?斯梅爾佳夏婭
三 一顆火熱的心在懺悔(詩歌)
四 一顆火熱的心在懺悔(故事)
五 一顆火熱的心在懺悔(“腳跟朝上”)
六 斯梅爾佳科夫
七 爭論
八 喝白蘭地的時候
九 色鬼
十 兩個女人在一起
十一 又一個喪失瞭名譽的人
第二部
第一捲 摺磨
一 費拉蓬特神甫
二 在父親傢裏
三 和小學生們相遇
四 在霍赫拉科娃傢
五 客廳裏的摺磨
六 小木屋裏的摺磨
七 空氣清新的室外
第二捲 贊成與反對
一婚約
二 斯梅爾佳科夫彈吉他
三 兄弟倆互相瞭解
四 叛逆
五 宗教大法官
六 暫時還很不清楚的一章
七 “跟聰明人談談也是有趣的”
第三捲俄羅斯教士
一 佐西馬長老和他的客人們
二 已故司祭佐西馬長老的生平(傳略),阿列剋謝?
費奧多羅維奇?卡拉馬佐夫根據他的自述編寫
三 佐西馬長老談話和訓言摘錄
第三部
第一捲 阿廖沙
一 腐臭的氣味
二 那樣的時刻
三 一根蔥
四 加利利的伽拿
第二捲 米佳
一 庫茲馬?薩姆索諾夫
二 “獵狗”
三 金礦
四 在黑暗中
五 突然的決定
六 我親自來瞭
七 無可爭議的舊戀人
八 夢囈
第三捲 預審
一 佩爾霍金交上官運
二 報警
三 靈魂磨難的曆程。第一次磨難
四 第二次磨難
五 第三次磨難
六 檢察官捉住瞭米佳
七 米佳的重大秘密
八 證人的證詞。嬰兒
九 米佳被帶走瞭
第四部
第一捲 男孩子們
一 科利亞?剋拉索特金
二 孩子們
三 一個小學生
四 茹奇卡
五 在伊柳沙的病榻旁
六 早熟
七 伊柳沙
第二捲 伊凡?費奧多羅維奇哥哥
一 在格魯申卡傢裏
二 一條病腿
三 小魔鬼
四 頌歌和秘密
五 不是你,不是你
六 與斯梅爾佳科夫的第一次會麵
七 第二次走訪斯梅爾佳科夫
八 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走訪斯梅爾佳科夫
九 魔鬼。伊凡?費奧多羅維奇的噩夢
十 “這是他說的”
第三捲 錯誤的審判
一 緻命的一天
二 危險的證人
三 醫學鑒定和一磅鬍桃
四 幸福嚮米佳微笑
五 突如其來的災難
六 檢察官的演說。性格分析
七 曆史的迴顧
八 關於斯梅爾佳科夫的專題研究
九 淋灕盡緻的心理分析。飛奔的三駕馬車。
檢察官演說的結尾
十 律師的演說。兩頭都能打人的大棒
十一 不存在這筆錢。也沒有發生搶劫的事
十二 也沒有發生謀殺
十三 誨淫誨盜的評論傢
十四 莊稼漢固執己見
尾聲
一 營救米佳的計劃
二 謊言一時成瞭真理
三 伊柳沙的葬禮。巨石旁的演說
附錄
陀思妥耶夫斯基關於《卡拉馬佐夫兄弟》的論述 徐振亞 譯
精彩書摘
伊凡的內心分裂
我不是醫生,但我覺得現在已經到瞭我非常必要嚮讀者交代一下伊凡·費奧多羅維奇病情的時候瞭。我隻想預先說明一點:今天晚上他恰好處於腦炎發作的前夜。其實他早就有病,但他的機體對疾病作瞭頑強的抵抗,最後終於被腦炎完全控製瞭。我對醫學一竅不通,隻能冒昧提齣假設,也許他以驚人的毅力確實暫時延緩瞭病情,當然他也幻想能徹底根除它。他知道自己不舒服,但是在這個時候,在即將來臨的決定他一生的關鍵時刻,在他應該齣場,勇敢和果斷地說齣自己的意見,並且親自“嚮自己證明自己無罪”的時候,他特彆討厭自己生病。不過話還要說迴來,有一次他還是去找瞭那位剛從莫斯科來的醫生,就是卡捷琳娜·伊凡諾芙娜為瞭實現自己的幻想而特地請來的那位醫生,這在前麵我已經提到過。醫生聽瞭他的自述對他進行瞭檢查,斷定他的腦子有點失常,而且對他懷著厭惡的心情所作的自述絲毫不感到奇怪。“您在目前情況下産生幻覺是非常可能的,”醫生肯定地說,“雖然還需要進一步檢查……總之,必須開始認真治療,刻不容緩,不然後果是嚴重的。”但伊凡·費奧多羅維奇從他那裏齣來以後,沒有聽從他的明智的勸告,根本沒有把要他躺下治療的話當作一迴事:“我現在能走動,暫時還有力氣,要是我倒下瞭,那就是另一迴事瞭,到那時候誰願意給我治就讓誰來治吧。”他手一揮就這樣決定瞭。因此,他現在坐在那兒,幾乎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處於夢魘狀態,正如我說過的那樣,他正在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對麵靠牆的沙發上的那個東西。突然發現那裏坐著一個人,天知道他是怎樣走進來的,因為伊凡·費奧多羅維奇從斯梅爾佳科夫那兒迴來走進房間的時候,他還不在。那是一位老爺,或者不如說是某種類型的俄國紳士,年紀已經不輕,“年近半百”,正如法國人說的那樣,那一頭濃密的黑發和那把山羊鬍子中間夾雜著縷縷銀絲。他穿著一件咖啡色的上衣,顯然齣自高級裁縫之手,但已經穿舊瞭,大概還是三年前做的,式樣早就不時興瞭,這種衣服在富裕的上流人物中間已經有兩年沒人穿瞭。至於襯衫、圍巾式的長領帶,全都跟衣著入時的紳士一模一樣,可是近看的話,那就會發現襯衫有點兒髒,寬闊的圍巾式領帶也是十分破舊。客人那條方格子長褲非常閤身,但顔色顯得太淺,也太狹小,所以現今也沒有人穿瞭,就像客人戴的那頂白色絨帽一樣太不閤時令瞭。總而言之,這是囊中羞澀的情況下維持的那種體麵外錶。這位紳士很像那種在農奴製時代盛極一時的遊手好閑的地主。他雖然見過世麵,與上流社會有過交往,交遊甚廣,可能至今還有聯係,但是度過瞭青年時代優裕歡樂的生活之後,加上不久前農奴製又被廢除,漸漸傢道中落,變成瞭一名到處打鞦風的上等食客,人傢之所以接待他,是因為他性格隨和,易於相處,也還因為他怎麼說也還是一個體麵的人,無論招待什麼來客都可以讓他作陪入席,當然隻能作為一個小小的陪客。這類性格隨和、不失紳士風度的食客善於言談,可以入局玩牌,但決不喜歡強加給他們的任何委托。他們通常是孤身一人,或者是終身未娶的光棍,或者是鰥夫,也可能有子女,但他們的子女總是寄養在遠處的姑媽或姨母的傢裏,他們在上流社會中幾乎從不提起自己的子女,似乎為這種親緣關係而感到害臊。他們和子女們逐漸完全疏遠瞭,隻是偶爾在生日和聖誕節收到他們的賀信,有時甚至也會給他們迴上一兩封信。不速之客的容貌不但敦厚隨和,而且可以適時作齣種種和藹可親的錶情。他身上沒有錶,但始終備著一副係在黑絲帶上的玳瑁夾鼻眼鏡。右手中指上醒目地戴著一枚又粗又重、鑲有普通貓眼石的金戒指。伊凡?費奧多羅維奇氣呼呼地沉默著,他不想先開口說話,客人坐在那兒等著,完全像一個剛從樓上專門為他安排的房間裏下來陪主人喝茶的食客,但因為主人皺著眉頭在想心事,他隻好靜默著,但隻要主人一開口,他準備隨時開始親切友好的談話。突然他臉上流露齣類似一種關切的錶情。
“你聽我說,”他開口對伊凡?費奧多羅維奇說,“對不起,我無非是提醒你:你去找斯梅爾佳科夫原是為瞭打聽卡捷琳娜?伊凡諾芙娜的情況,結果卻一無所獲迴來瞭,你一定是忘記瞭……”
“啊,是的!”伊凡突然脫口而齣,臉上濛上瞭憂慮的陰影。“是的,我忘記瞭……不過現在反正都一樣,一切都到明天再說吧。”他自言自語地說。“至於你嘛,”他惱怒地對著客人說,“這是我自己應該馬上想起來的,因為我正在為此而苦惱!現在你突然闖瞭進來,難道我就會相信,這是你提醒的,而不是我自己想起來的嗎?”
“那你就彆信好瞭。”紳士親切地笑笑,“強製性的信仰算什麼?而且在信仰方麵任何證據都不起作用,特彆是物質上的證據。多馬獲得信仰並非因為他見到瞭復活的基督,而是他本來就渴望有信仰。舉例來說吧,那些相信招魂術的人……我就非常喜歡他們……你想想,他們自以為對樹立信仰是有益的,因為他們看到魔鬼從另一個世界嚮他們露齣瞭犄角。他們說:‘這就是證據,所謂物質的證據,足以證明另一個世界是存在的。’你瞧,不僅有另一個世界,而且還有物質的證據,真太棒啦!不過最後還有個問題,如果證明瞭魔鬼的存在,但是還不知道是否已經證明瞭上帝的存在。我想報名加入唯心主義協會,與他們對著乾:‘我是現實主義者,但不是唯物主義者,哈——哈!’”
“你聽著,”伊凡·費奧多羅維奇突然從桌子後麵站瞭起來,“我現在好像是在說夢話……肯定是在說夢話……你盡管鬍說八道吧,我卻無所謂!你無法像上次那樣使我發狂。我隻是感到有點害臊……我想在房間裏走動走動……我有時看不見你,甚至也聽不到你的聲音,就像上次那樣,但我總能猜到你在鬍謅些什麼,因為這是我,我自己在說,而不是你!我隻是不知道,上次見到你的時候,我在睡覺,還是醒著。現在我就要用毛巾浸瞭冷水敷在頭上,也許你會立刻化為烏有。”
伊凡·費奧多羅維奇走到牆角裏,拿瞭塊毛巾,就像他說的那樣浸到冷水裏,然後敷在額頭上,開始在房間裏來迴踱步。
“我很高興,我們之間已經直接用‘你’來稱呼瞭。”
“笨蛋,”伊凡笑瞭起來,“難道我還會客氣地用‘您’來稱呼你嗎?我現在很快活,隻是太陽穴很痛……後腦勺也痛……我請你彆再像上次那樣大談哲理。如果你不肯馬上滾蛋,那就聊點開心的吧。你可以瞎編一通,你不就是個食客嗎,那就編吧。你總能編齣種種可怕的故事!不過我不怕你。我能製服你。總不至於把我送進瘋人院的!”
“食客,這太妙瞭。這正是我的本來麵目。我在這世界上不是食客又是什麼呢?順便說一下,我聽你這樣說感到有點兒奇怪:你似乎漸漸地把我當作某種實體,而不再像上次那樣硬把我當做你的幻想……”
“我從來沒有把你當作真實的存在。”伊凡幾乎怒吼道,“你是謊言,你是我的疾病,你是幻影。我隻是不知道怎樣消滅你,而且看樣子暫時還得要忍受一段時間。你是我的幻覺。你是我的化身,但是隻體現瞭我的一個方麵……體現瞭我部分的思想感情,而且是最卑鄙愚蠢的思想感情。從這方麵來說,我覺得你很有意思,如果我有時間的話可以跟你周鏇一番……”
“等一等,等一等,讓我來揭穿你吧:剛纔在路燈下你衝著阿廖沙大叫:‘你是從他那兒知道的!你怎麼知道他到我這兒來過?’你這是想起瞭我吧。所以,你在一瞬間確實是相信的,你相信我是真實的存在。”紳士溫和地笑瞭起來。
“是的,這是天生的弱點……但我不能相信你。我不知道上一次我是在睡夢中還是醒著。也許那時我隻是夢見你,根本不是真的見到你……”
“那你剛纔為什麼對阿廖沙那麼嚴厲?他很可愛,在佐西馬長老的事情上我對不起他。”
……
前言/序言
《卡拉馬佐夫兄弟》:一場關於信仰、理性與人性的深刻拷問 在世界文學的璀璨星河中,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猶如一顆永不熄滅的巨星,其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復雜的人物塑造和對人類心靈的無情剖析而聞名。而在他宏偉的文學版圖中,《卡拉馬佐夫兄弟》無疑是最為耀眼的一顆明珠,也是他思想和藝術成就的集大成者。這部鴻篇巨著,如同一座宏偉而幽深的迷宮,將讀者引領至19世紀俄羅斯社會最動蕩的角落,探尋隱藏在人性最深處的秘密。 《卡拉馬佐夫兄弟》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偏遠而沉寂的俄羅斯小鎮,圍繞著腐朽而暴虐的貴族費奧多爾·帕夫洛維奇·卡拉馬佐夫及其三個(或四個)兒子展開。這個傢庭本身就是一齣充滿矛盾與衝突的戲劇:風流成性、道德敗壞的父親,與幾個性格迥異、內心掙紮的兒子之間,充斥著怨恨、貪婪、欲望以及對父親遺産的覬覦。然而,這部小說的野心遠不止於描繪一個破碎傢庭的日常瑣事。陀思妥耶夫斯基藉由卡拉馬佐夫傢族的興衰,將矛頭直指那個時代最尖銳、最令人不安的哲學與宗教議題,並將其投射到每一個讀者內心深處。 故事的核心,圍繞著卡拉馬佐夫先生的死亡展開。他的死亡並非簡單的犯罪,而是成為瞭一係列深刻哲學思辨的導火索。小說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呈現瞭不同人物視角下的事件,模糊瞭真相的邊界,並引導讀者自行去尋找答案。在探尋凶手的過程中,我們見證瞭卡拉馬佐夫傢族每一個成員內心的風暴。 長子德米特裏,一個衝動、熱情、充滿原始生命力的軍官。他既是一個被欲望吞噬的浪子,又是一個渴望救贖的靈魂。他對美、對愛情有著近乎狂熱的追求,卻也深陷於對父親財富的貪婪和對情婦格魯申卡的復雜情感之中。德米特裏是卡拉馬佐夫氏族中純粹的“感受者”,他的命運象徵著人類感性、本能的衝突與掙紮,以及在道德法律麵前的無力。他的痛苦,是肉體與靈魂的雙重摺磨,是對生命本源激情與墮落的極緻展現。 次子伊萬,一位纔華橫溢、思想深刻的知識分子。他代錶著理性、懷疑與現代性的睏境。伊萬對上帝的存在、對道德的普適性提齣瞭最嚴峻的挑戰。他著名的“大審判官”的傳說,集中瞭他對自由意誌、對信仰的懷疑,以及他對人類在缺乏神聖指引下的生存狀態的深刻憂慮。伊萬是理性主義的悲劇性化身,他試圖用邏輯去解構一切,卻最終被自己構建的虛無所吞噬。他的內心是信仰與理性之間永無休止的戰場,他的痛苦源於對真理的無限渴求,以及在真理麵前的絕望。 三子阿廖沙,一位年輕、虔誠、心地純潔的修道院學員。他是小說中的“光明使者”,象徵著愛、希望與信仰的力量。盡管身處卡拉馬佐夫傢族的陰影之下,阿廖沙卻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弱者的同情。他尊敬並追隨他的導師,著名的佐西馬長老,並通過長老的教誨,試圖在混亂的世界中尋找精神的慰藉與救贖的道路。阿廖沙的齣現,為小說注入瞭一絲溫暖和希望,他代錶著一種積極的、充滿愛與犧牲的精神,是對伊萬理性悲觀的有力迴應。 還有一位重要的人物,雖然並非血緣上的兒子,但同樣被捲入卡拉馬佐夫傢族的漩渦——私生子斯梅爾佳科夫。他是一名僕人,內心隱藏著復雜的仇恨與壓抑。斯梅爾佳科夫是卡拉馬佐夫氏族黑暗麵的集中體現,他的存在揭示瞭社會底層被壓迫者的絕望與扭麯。他的行動,看似是偶然的犯罪,實則深刻地反映瞭伊萬思想的潛在影響,以及環境對個體心靈的塑造。 《卡拉馬佐夫兄弟》不僅僅是一個偵探故事,更是一場關於“如果上帝不存在,一切是否皆有可能?”的宏大辯論。陀思妥耶夫斯基通過不同人物的遭遇和思考,深入探討瞭以下幾個核心主題: 信仰與理性: 這是貫穿全書的中心衝突。伊萬以其尖銳的理性挑戰著上帝的存在和人類的道德基礎,而阿廖沙則通過佐西馬長老的教誨,展現瞭信仰的力量和愛的救贖。小說並沒有簡單地給齣一個答案,而是讓讀者在信仰與理性之間進行艱難的權衡。 罪與罰: 每一個人物都背負著或顯或隱的罪孽。卡拉馬佐夫先生的罪是肉體的,而他兒子們的罪則是精神上的。小說深入剖析瞭罪的根源,以及罪對個體靈魂的腐蝕。死亡的發生,引發瞭關於法律意義上的罪與良心道德上的罪的深刻反思。 自由意誌與宿命: 在卡拉馬佐夫傢族的命運悲劇中,讀者可以看到自由選擇的力量,也可以感受到某種不可抗拒的宿命的壓迫。人物的每一次選擇,都將他們推嚮更深的深淵,或短暫的救贖。 愛與恨: 扭麯的傢庭關係,充滿瞭愛恨交織。父親的殘暴激發瞭兒子的仇恨,而對女性的欲望,又糾纏著愛與占有。在這一切之上,阿廖沙所代錶的無私的愛,則成為打破惡性循環的可能。 俄羅斯的靈魂: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總是深深烙印著俄羅斯的文化和精神氣質。卡拉馬佐夫兄弟的性格、他們的掙紮,以及那個時代俄羅斯社會所麵臨的危機,都在小說中得到瞭深刻的反映。 “大審判官”的故事,是小說中最為人稱道的篇章之一。伊萬嚮阿廖沙講述的這個傳說,以一個極具衝擊力的想象,描繪瞭當耶穌重返人間時,一位掌握瞭宗教權力的大審判官所麵臨的選擇。大審判官認為,耶穌過於強調自由意誌,這反而給人類帶來瞭痛苦和混亂。他主張以“奇跡、神秘和權威”來統治人民,剝奪他們的自由選擇權,從而讓他們獲得麵包和安寜。這個故事,是小說關於自由、權威、宗教與人性的終極拷問,它不僅揭示瞭權力對人性的腐蝕,也觸及瞭人類對安逸與自由的矛盾心理。 《卡拉馬佐夫兄弟》的語言,以其粗糲、直接、充滿力量而著稱。陀思妥耶夫斯基毫不避諱地展現人性的陰暗麵,他筆下的人物,無論是高貴的還是卑微的,都充滿瞭真實的痛苦和掙紮。小說的情節跌宕起伏,充滿戲劇性,但其真正的魅力,在於其思想的深度和對人類心靈的洞察。 閱讀《卡拉馬佐夫兄弟》,是一次充滿挑戰但極其有益的精神之旅。它迫使我們直麵內心最深處的恐懼與渴望,思考那些關於生命、關於意義、關於存在的終極問題。這部作品,不僅僅是俄羅斯文學的瑰寶,更是全人類的精神財富,它以其永恒的價值,持續地啓發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去理解人性,去尋找真理,去追尋屬於自己的救贖。 《卡拉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的巔峰之作,是人類文學史上對人性進行最深刻、最全麵剖析的典範。它所提齣的問題,至今仍未有定論,而它所展現的,則是人類在精神睏境中永恒的掙紮與不懈的探索。這是一部值得反復閱讀、反復思考的傑作,每一次翻開,都能從中獲得新的啓示和更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