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博物馆书院推荐!
◆荣获“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科普书类金奖
◆《数学之美》之后,值得数学迷和文科生期待的数学科普书。
◆“数学史话”,一部关于数学公式的史诗性著作:从1+1=2,到爱因斯坦质能公式E=mc??,看24个公式如何改变人类历史进程。
◆用诗意文字讲述公式之美,科普性、知识性和故事性完美结合,100余幅高清珍贵插图,全彩印刷,让神秘、抽象的公式“活起来”!
◆“美国数学政策联合会年度传播奖”。
◆送给数学爱好者和青少年的完美礼物。
同系列书籍推荐:
《无言的宇宙:隐藏在24个数学公式背后的故事》向你讲述的是人类历史上24个美丽而伟大的公式背后的故事,从基本的1+1=2到揭示电磁现象的“麦克斯韦方程”,从著名的E=mc??到神秘的“汉密尔顿的四元数方程”,清晰地解释了每一个方程的含义、谁(如何)发现了它,他们在人类发展史上和现实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这些故事既长知识又有趣,比如:
发现世界上简单的方程,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世间未曾有过“0”这个概念,将会怎样;
牛顿运动定律如是何使人类做到这一切的——从建设桥梁到预测天气;
一根劣质雪茄如何改变了量子力学的进程;
为什么鲸鱼(如果它们能和我们交流的话)会教给我们完全不同的几何概念?
同时,《无言的宇宙:隐藏在24个数学公式背后的故事》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些方程在诉说着关于宇宙的永恒的秘密,没有任何一种人类的表达方式可以与之匹敌。重要的是它们如何令人惊讶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和我们的日常生活。
达纳·麦肯齐,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博士,自由科学记者,科普作家。他早年在杜克大学等大学教了13年的数学,但从未感觉教书是自己的使命,写作反而是他的爱好。1996年,在发现可以利用互联网传播科学知识后,他决定利用自己的数学和科学知识当一名专职作家,他经常在《科学》《发现》《新科学人》等杂志发表文章,他的著作有:《数学科学在发生着什么》《大撞击,或月球是怎么来的》。2012年麦肯齐获“美国数学政策联合会年度传播大奖”。
★麦肯齐非凡的文字表达功力,就像是一场“简洁”的庆典。
——Nature杂志
★(这本书)内容好而且易读:地铁里的早晨时光加上一个晚上,我已经读了大半……《无言的宇宙》给人以轻松而愉快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是送给数学爱好者和青少年的完美礼物。
——Chance杂志
序
引言:算盘 VS 阿拉伯数字
第一部分:古代的定理
1.我们为什么信赖算术:世界上最简单的公式
2.抗拒新概念:零的发现
3.斜边的平方:毕达哥拉斯定理
4.4. 圆的游戏:π的发现
5. 从芝诺悖论谈起:无穷的概念
6. 杠杆作用的重要性:杠杆原理
第二部分:探索时代的定理
7. 口吃者的秘密:卡尔达诺公式
8. 九重天上的秩序:开普勒的行星运行定律
9. 书写永恒:费马最后定理
10. 一片未曾探索过的大陆:微积分基本定理
11. 关于苹果、传说……以及彗星:牛顿定律
12. 伟大的探索者:欧拉定理
第三部分:普罗米修斯时代的定理
13. 新的代数:汉密尔顿与四元数
14. 两颗流星:群论
15. 鲸鱼几何与蚂蚁几何:非欧几何
16. 我们信赖质数:质数定理
17. 关于谱系的想法:傅立叶级数
18. 上帝之眼中看到的光:麦克斯韦方程
第四部分:我们这个时代的定理
19. 光电效应:量子与相对论
20. 从劣质雪茄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狄拉克公式
21. 王国缔造者:陈省身- 高斯- 博内公式
22. 有一点儿无限:连续统假说
23. 混沌理论:洛伦兹方程
24. 驯虎:布莱克- 斯科尔斯方程
结论:将来会如何?
致谢
译者注释
序
我希望,本书能揭开那围绕着数学和方程的神秘莫测的面纱,让那些对此有兴趣的人得以窥其真容。
首先让我简略讨论几个有关术语。“方程”“公式”和“恒等式”这几个词都用于数学中,并带有略微不同的意义。“公式”的实用意义略强,人们运用公式解方程。“恒等式”的意义不那么深刻,隐含着它们可以通过纯符号操作加以证明的意思。但我在本书内不会刻意强调这些词之间的差别。
你也经常会在本书中看到“公理”“定理”“假说”和“猜想”这些词。“公理”是对数学家们认为未经证实的事实的陈述。他们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或者确实相信这一公理是普适的真理,或者他们是为方便起见而以此作为讨论的出发点。
“定理”是数学真相的金科玉律,它是根据特定公理体系正式推导所得的陈述。它不受实验误差或认知方式的影响……唯一例外的是,公理系统本身可能被时代所淘汰。数学确实会发生革命,这些革命通常不是因为定理不正确而发生的,而是因为人们确认,这些定理产生于其上的基础过于严格或过于宽松,或过于不准确,或与实际情况不够吻合。
“假说”与“猜想”是同义词,它们是尚未证明的数学陈述,但有支持这些陈述的实质性证据。这些证据可能来自类似但较低层次的定理或经验观察或计算机实验。无论如何,数学中的事实永远不能用经验证据、表面上讲得通的道理或统计测试来证明。这是区分数学和实证科学包括物理、生物和化学的原则。
不可避免地,哪些方程入选与个人品味和喜好有关。有些方程几乎是笃定入选的,如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E = mc2,这或许是所有方程中最著名的。其他方程则除了最懂行的读者以外大家都不熟悉,如“连续统假说”。以下是我为确定某方程是否伟大所采用的一些标准。
1. 令人惊讶。一个伟大的方程能够告诉我们一些过去不了解的东西。它看上去可能就像炼金术士的一份杰作;它能把一个量转化成另一个开始看上去与之风马牛不相及的量,并对每一步都解释得合情合理。这种魔力仅仅存在于能够发现其中联系的人的大脑之中。
2. 简洁。一个伟大的方程具有日本书法般的简朴美感,囊括其中的只有其核心精华。它所叙述的是简单而作用重大的事物。
3. 能够产生重大效果。我放弃了几个我认为优美而又发人深省的方程,因为它们最终只能进入寥寥几位鉴赏大家的法眼。让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方程是那些让数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或者改变了我们物质生活的方程。
4. 具有普遍意义。数学的最大吸引力之一是:一个今天证明为真的方程将永远如此,它不受时尚的虚妄影响,它放之四海而皆准,它不受审查删改或者立法控制。
本书呈献的一些方程并非数学定理,而是物理“定律”或理论,如麦克斯韦方程。物理学理论通常是通过数据归纳或“科学方法”证实的,而不是从一套公理推导而来的。与数学 定理不同,它们需要经过经验证据和统计检测确认,而且有时候,更为精确的实验会证明它们并非完美。
事实上,数学具有两重性。首先,它是因其本身而存在的一个知识体系;其次,它是表达宇宙知识的一种语言。如果你仅仅把方程视为传递科学信息的一种工具,那你就看不到数学解除我们头脑束缚的方式;如果你仅仅把方程视为智慧的结晶,那你就看不到自然对我们求索“正确”问题的微妙指引。
19世纪德国数学家利奥波德·克罗内克曾说:“上帝创造了整数,其他的都是人类的贡献。”尽管我们并不完全清楚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他的这一名言,但在历史上提出数学的神灵起源的绝非仅此一人。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认为,数学是书吏守护女神尼沙巴的礼物。公元前20世纪的一位书吏这样写道:“尼沙巴是一位喜气洋溢的女性、一位真诚的女性、一位女性书吏、一位通晓万事的女性;她指引着我们,把着我们的手指在陶土上书写。测量杆、闪光的测量员之线、码尺和带来智慧的写字板,这些都是尼沙巴的慷慨赠品。”在巴比伦的数学写字板上,只有当问题解答者在答案结尾处写下“赞美尼沙巴!”时,该问题才算解答完毕。
古代中国人认为,数学的创始人是伏羲,传说中中国的第一位皇帝。人们经常把他描绘为手拿一把矩尺的人。3世纪的数学家刘徽写道:“远古时代,伏羲创造了能与神灵沟通的八卦。”他还说,伏羲“发明了管控六十四卦变化的九九算法。”“八卦”和“六十四卦”是中国书法的基本单位,因此,这基本上等同于将文字的发明归功于伏羲;而“九九算法”指的是乘法表。于是,数学并不仅仅是神灵的启迪,而是与文字一起由神灵发明的。
在这些说法中,我们已经可以认出从那时起便源远流长地发展着的三大数学支流。第一大支流为算术或代数,是数量的科学;第二大支流为几何,是形体的科学;第三大支流为应用数学,是将数学转化为解决工程、物理学和经济学实际问题的手段的科学。
并未明显地表现在以上引文中的是第四大支流——无限的科学,即对无限大与无限小数量的分析,它对于理解任何连续运动或变化的过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数学家简单地称这一分支为“分析”,尽管这个词在数学以外的世界中具有相当不同的含义。
由此,我认为数学的四个主要支流是代数、几何、应用数学和分析。以上四者全都相互交融,并以最为奇妙的方式相辅相成;而见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作为数学家的一大幸事。差不多每个数学家都发现,自己受到这四大支流之一的吸引强于其他支流,但这一学科的美好与强大无疑来自于所有四大分支。因此,本书四个部分中的每一个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或者说“故事情节”,它们与千百年来这四大分支的进化息息相关。
我购买这本书是出于一种对“终极解释”的好奇心。宇宙的运行机制,从微观到宏观,总有那么几个关键的框架在支撑着。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挑选出这“24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式,并赋予它们如此重要的地位。这背后一定蕴含着作者精心设计的逻辑线索,或许是从经典物理到量子力学,又或是从概率论到信息论的演进脉络。我期待阅读完后,能获得一种对世界运行法则更具系统性的理解框架,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这种渴望构建整体认知图景的心理,驱使着我翻开这本书,去探索那些隐藏在简洁符号背后的无尽宇宙故事。
评分坦白说,我对纯粹的数学理论本身抱持着一种敬畏与疏离并存的复杂情感。我的背景可能并不完全偏向理工科,因此,任何试图解析这些“天书”的尝试,对我来说都充满了挑战的诱惑。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向导,带领我走过那些曾经望而却步的知识迷宫。我非常看重作者是否能找到那个最恰当的切入点,那个能让非专业人士瞬间“开窍”的瞬间。如果这本书能够有效地建立起数学与现实世界、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桥梁,让我看到那些数字背后所代表的巨大思想变革和历史进程,那么它就非常成功了。这种建立连接、消除认知障碍的能力,是衡量一本优秀科普读物的重要标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吸引人,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都透露着一种精致与深邃感。拿到手里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就让人忍不住想翻开一探究竟。我尤其喜欢它在视觉呈现上的用心,那种简约而不失力量的风格,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主题的宏大与复杂。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是浏览目录和一些引人入胜的章节标题,就已经能感受到作者在组织内容上的匠心。那种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串联起来的野心,通过这些初步的触感就已经清晰可辨。好的书籍不仅要内容扎实,外在的呈现也同样重要,这本书在这方面无疑做到了极致,给人一种这是件艺术品的阅读期待。
评分从“【荐书联盟推荐】”这个标签来看,这本书想必已经在某个社群中获得了认可,这多少给我提供了一定的信心背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成了一门学问。我倾向于相信那些经过了同行或资深读者群体筛选的作品。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公式及其解释,更可能融入了关于这些公式诞生的历史背景、发明者的心路历程,甚至是它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引发的哲学思辨。如果它能做到这一点,将科学发现置于广阔的人文历史背景下考察,那么阅读过程无疑会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让人感受到知识的厚重感。
评分我最近对那些能够跨越学科壁垒,将看似冷峻的科学领域变得平易近人、充满人文色彩的作品特别感兴趣。我总觉得,真正的科学智慧不应该只被少数专家垄断,它蕴含着对世界最本质的理解,理应被更广泛的公众所领会。从这本书的名字和外界的反馈来看,它似乎正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期待它能用一种近乎诗意的方式,揭示那些驱动宇宙运行的底层逻辑,而不是枯燥的公式推演。如果它能成功地将那些深奥的理论,转化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感知的哲理,那么它就超越了一本科普读物的范畴,而成为了一扇通往更深刻认知的窗户。这种对知识普及化和艺术化的追求,是我选择它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评分买了《诗意原子》这次又买了《迷人材料》,世界材料学大师带你用材料科学家的眼睛,以全新的方式看待你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钢、纸、混凝土、巧克力、塑料、玻璃、瓷器……
评分《无言的宇宙:隐藏在24个数学公式背后的故事》向你讲述的是人类历史上24个美丽而伟大的公式背后的故事,从基本的1+1=2到揭示电磁现象的“麦克斯韦方程”,从著名的E=mc??到神秘的“汉密尔顿的四元数方程”,清晰地解释了每一个方程的含义、谁(如何)发现了它,他们在人类发展史上和现实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评分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的宝贝评价里面以示感谢和尊敬! 首先,宝贝是
评分在 10 年前,《万物解释者》的作者兰道尔 · 门罗开始在自己的科学漫画网站 更新标志性的火柴人轻松漫画,当然这位前 NASA 工程师和科普作家也更新高深的知识图表。至于为什么叫 xkcd,这位酷家伙这样回答:「从使用电脑开始,我就经常给自己起不同的登录名。每次我的兴趣变了,就得改登录名。后来我决定起一个没有任何含义的名字,这样当我的兴趣变化时,它可以不变。所以我起了这个名字。」
评分包装不错 很有档次 内容还没来得及看 希望能有所受益 多读书 读好书
评分★杜克大学生物学与地质学博士、保罗史密斯学院自然科学教授,30年科普心血之作。
评分工,超高性价比之慨,且赞吾独具慧眼与时尚品位。产品介绍果然句句虚言,毫无夸大欺瞒
评分这些故事既长知识又有趣,比如:
评分买来了看了一下,非常有意思,因为看不懂,哈哈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