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结构机加件CATIA V5规范化建模

飞机结构机加件CATIA V5规范化建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结构部 著
图书标签:
  • 飞机结构
  • CATIA V5
  • 机加件
  • 建模
  • 航空工程
  • 机械设计
  • 规范化设计
  • CAD/CAM
  • 结构设计
  • 钣金成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6506936
版次:1
商品编码:1170638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航空数字化工程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飞机结构机加件CATIA V5规范化建模》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技术使现代飞机的设计手段快速发展,用于飞机结构和各系统设计的应用软件功能日益强大,呈现出网络化、智能化、综合化和直观化的特质,将设计师们从繁重的手工或半手工设计状态中解放出来,大大缩短了现代飞机设计、生产的周期。  飞机机体结构设计在飞机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飞机其余各大系统设计的依托和基础,在飞机整个设计过程中,机体结构的设计具有定量化工作量大、短时用工集中、下游需求急迫等特点。为适应这一特点和需求,采用高智能化的统一的应用软件和并行研发协同组织IPT(Integrated Product Team并行产品综合设计工作组),是时下飞机设计制造部门开展工作的必选。  在航空领域内,普遍采用基于法国达索公司CATIA/Enovia定制的软件平台进行结构构型设计或专业协同。国内CATIA软件的大规模应用始于2003年,主要集中在飞机设计所和制造厂。随着应用时间、深度和广度的逐步增长,CATIA模型的可读性、维护性和重用性等问题逐渐显露,低质量模型带来的繁琐和枯燥的重复劳动大大影响了基层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热情,设计和制造部门也愈加关注这一问题。我们认为,解决上述问题急需对模型的建模方法进行“规范化”定义。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结构设计师们在总结自己多年CATIA/LCA软件应用心得和借鉴国内外同行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在几个重点型号设计上的应用效果,对结构零件的“规范化”构型问题给出了自己的思路或建议,相信对航空厂、所设计人员和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能有所帮助。

内容简介

  《飞机结构机加件CATIA V5规范化建模》主要内容均集中在采用CATIA V5软件如何适宜地、规范地构建结构零件,尤其是大型机加结构零件的三维模型上,对规范化建立三维模型过程提出了以“减材”思想为核心的包括13个步骤的具体流程,在围绕每一个步骤的具体技术内涵描述中,给出了分析比较结果和经验性的意见或建议。

作者简介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简称中航工业沈阳所(601所),成立于1961年8月3日,是新中国最早组建的飞机设计研究所,主要从事战斗机、无人机的设计研发和航空前沿技术预先研究,为空海军提供高端武器装备。601所研制的三大系列30余型号战机作为主力机种已批量装备空海军部队。601所承担着主动控制技术、复合材料应用、先进气动布局、隐身技术、飞机总体综合设计、推力矢量等各类航空预研课题近5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500余项,引领航空技术的产业发展,被誉为“战斗机设计研究的基地”。601设有飞机总体气动、结构强度、飞控、机电系统、航空电子、飞机保障、无人机、航空产品研发等55个专业领域,拥有包括飞行控制、燃油系统、综合电子火控、全机电磁兼容、隐身等25座专业试验室,可进行各种物理试验、仿真模拟试验、演示验证和分析研究。建设了飞机数字化设计、工程分析、型号管理、协同办公的应用系统,实现了全机数字化三维设计,是国防飞机制造业数字化工程负责单位。

目录

第1章飞机结构规范化的建模方法1.1传统建模方法的弊端与解决措施1.2规范化建模流程及技术关键1.2.1规范化建模流程1.2.2参数化设计的意义1.2.3关联设计的意义1.2.4减材法建模的意义1.2.5减材法建模的优势和适应范围1.3小结第2章创建新模型2.1LCA、CATIA的界面和环境设置2.1.1LCA、CATIA平台启动2.1.2LCA界面和基本操作2.1.3CATIA界面和环境设置2.2在LCA、CATIA设计平台上创建新模型2.2.1在LCA中新建零件和装配2.2.2在CATIA中新建零件和装配2.3建立模型毛坯2.3.1使用凸台(Pad)建立毛坯2.3.2使用旋转体(Shaft)创建毛坯2.3.3使用肋(Rib)创建毛坯2.3.4毛坯件创建示例2.4小结第3章关联设计3.1CATIA关联的类型3.2Publication机制3.2.1Publication机制简介3.2.2Publication的使用3.3自上而下的关联设计3.3.1自上而下的关联设计简介3.3.2自上而下的关联设计实现方法3.3.3自上而下的关联设计的应用3.4小结第4章草图设计4.1草图环境设置4.2草图设计流程4.3草图定位4.4草图设计工具简介4.4.1“Profile”(轮廓)工具4.4.2“Operation”(操作)工具4.4.3“Constraint”(约束)工具4.5设计基准的选择4.6参数化定义4.7草图检查分析4.8草图设计实例4.8.1毛坯草图设计4.8.2协调开孔草图设计4.8.3零件布置草图设计4.8.4参数化设计的应用4.9小结第5章减材法建模5.1减材法建模流程5.2构建规范化的零件外轮廓曲面5.2.1切割曲面5.2.2曲线光顺5.2.3生成直纹面5.2.4规范化命名5.3生成零件外轮廓5.3.1毛坯外轮廓切割5.3.2生成零件下陷5.4减材法建模5.4.1负实体5.4.2创建内部建模基准5.4.3协调开孔5.4.4创建系统通孔5.4.5减材法零件细节设计方法5.4.6结构树调整方法5.4.7完成零件减材法建模5.5小结第6章超级拷贝6.1超级拷贝的优点6.2超级拷贝流程6.3超级拷贝的创建及实例化6.3.1超级拷贝对话框简介6.3.2超级拷贝使用方法示例6.3.3超级拷贝应用示例简介6.3.4用超级拷贝建立零件6.4小结第7章三维标注7.1环境设置7.2规范性引用文件7.3三维标注流程7.4常用菜单工具介绍7.4.1标注平面的创建工具(Views)7.4.2尺寸/几何公差/标识创建工具(Annotations)7.4.3捕获工具(Capture)7.5数模的标注方法7.5.1创建标注平面7.5.2建立单一基准和基准体系7.5.3尺寸/几何公差标注7.5.4捕获(Capture)7.5.5标注数据集的开/关7.6小结第8章模型维护与更改8.1零件属性的更改8.1.1在CATIA中更改零件属性8.1.2在ENOVIALCA中更改零件属性8.2关联设计的维护与更改8.2.1“导入”方式关联设计更改8.2.2“CCP”方式关联设计更改8.3设计基准的替换8.3.1新、旧基准直接替换8.3.2整体替换基准8.4草图的更改8.5零件几何体的更改8.6曲面、曲线相关特征的更改8.7小结第9章材料、工艺附注9.1建立材质属性库9.2建立材料信息数据库9.3材料信息数据库、材质属性库的导入及维护9.4建立热处理数据库9.5建立表面处理数据库9.6建立其他工艺附注库9.7热处理库、表面处理库及其他工艺附注库的导入及维护9.8材料信息标注9.9热处理标注9.10表面处理标注9.11其他工艺附注库标注9.12小结第10章标准件库的建立和应用10.1标准件库的建立10.1.1标准件Catalog(库目录)分类10.1.2建立标准件Catalog10.1.3建立标准件的参数化模型10.1.4组合式标准件的建立10.1.5标准件命名原则10.1.6标准件参数化模型的导入10.1.7在LCA中添加属性10.2标准件库的应用10.2.1在LCA中调用标准件库10.2.2标准件库的维护10.2.3标准件库Catalog中浏览和检索10.3小结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好的,根据您的要求,我将为您撰写一本名为《飞机结构机加件CATIA V5规范化建模》的图书简介,该简介将详细介绍该书的内容,但不包含任何关于“飞机结构机加件CATIA V5规范化建模”的实际技术内容。 --- 图书简介:航空制造的数字化基石 《航空制造的数字化基石:面向未来生产的CAD/CAM数据管理与应用》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航空航天制造领域,从设计到生产的无缝衔接,以及对数据质量的严格把控,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本书《航空制造的数字化基石:面向未来生产的CAD/CAM数据管理与应用》深入探讨了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可追溯、且面向未来升级的数字化制造环境。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零件或某一特定软件工具的操作细节,而是致力于提供一个宏观且实用的框架,指导制造企业如何系统性地管理其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数字化资产。我们关注的是“如何确保设计意图能准确、高效地转化为可执行的制造指令”,以及“如何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工程环境中维持数据的统一性与可靠性”。 核心内容聚焦:构建稳健的数字化生态系统 全书围绕构建一个“智能、规范、互联”的数字化制造生态系统展开,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第一部分:数字化环境下的设计规范与数据治理 本部分强调在三维建模起点上就嵌入规范化思维的重要性。我们探讨了如何制定和执行企业级的建模标准,这些标准超越了单纯的几何形状表达,深入到数据语义的层面。 1. 规范化建模策略的顶层设计: 详细分析了制定建模规范的原则、流程与组织架构。这包括如何定义命名规则、版本控制策略、以及如何确保模型数据的内在一致性,即使在跨部门协作或外部供应商参与时也能保持同步。 2. 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的集成与应用: 重点阐述了PDM系统在航空制造环境中的核心价值。我们讨论了如何配置PDM系统以适应航空工业的严格审核要求,如何实现数据的自动审批流转、权限管理,以及如何确保所有设计和工程变更(ECN/ECO)都有清晰的数字足迹。书中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一个精心配置的PDM如何成为企业知识库的守护者。 3. 数据质量与可追溯性框架: 探讨了建立严格的数据质量检查机制,包括如何量化模型数据的“健康度”。内容涉及如何追溯每一个设计决策的源头,以及在面向更高层级的系统(如ERP、MES)集成时,如何保证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二部分:从模型到制造指令的转化机制 本部分关注数字化模型如何有效地驱动后续的制造过程,尤其是在复杂零件加工流程的规划与优化方面。我们着重于流程的标准化与自动化潜力。 1. 制造流程的抽象与标准化: 阐述如何将重复性的制造任务(如特征识别、工艺路线规划)进行抽象和模块化。这并非教授具体软件的操作,而是分析如何将成熟的工艺经验转化为可被系统识别和调用的标准“制造单元”或“工艺模板”。 2. 面向自动化生产的接口设计: 探讨CAD/CAM系统之间以及与数控编程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优化。强调如何通过预先定义的结构和语义标签,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工干预,降低因数据格式转换导致的误差。 3. 仿真验证与闭环反馈机制: 介绍了在制造流程规划阶段,如何利用数字化模型进行多物理场仿真(如应力分析、运动仿真)以验证工艺可行性。更重要的是,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实际生产中获取的反馈数据(如CMM测量数据、机床运行参数)有效回录到数字化模型和工艺计划中,形成一个持续改进的闭环。 第三部分:面向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转型 本部分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如何将现有规范化的数字化资产融入更广阔的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工厂愿景中。 1. 数字主线(Digital Thread)的构建原则: 详细解析了数字主线的概念,重点不在于技术实现,而在于组织和流程上的准备工作。如何打破信息孤岛,建立跨越设计、仿真、制造、检验和服务的连续信息流。 2. 数据资产的长期维护与演进: 航空产品的生命周期往往长达数十年,本书讨论了如何对数字化模型进行“技术更新”和“格式迁移”的策略,确保老旧设计数据在新一代软件环境中依然可用,并能满足现代化的制造要求。 3. 知识工程在制造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通过结构化的数据管理,将资深工程师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的、可被系统调用的工程规则,从而赋能新手工程师,加速知识传承。 本书的独特价值: 本书的受众对象是航空制造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工艺规划师、数字化转型负责人以及PDM/PLM系统实施团队。它不是一本操作手册,而是一本战略指导书和方法论的集合。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系统性地审视和优化本企业的数字化建模与数据管理体系,为迎接更复杂的制造挑战、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奠定坚实的数字化基础。我们提供的是一套确保数据质量、保证流程可追溯、并面向未来技术迭代的系统性思考路径。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定位似乎非常精准,直指那些需要在高可靠性环境下工作的工程师。我猜想,这本书的重点可能在于“如何将经验转化为模型语言”。飞机结构件的建模,绝非简单的几何堆砌,它牵扯到材料属性的继承、热应力分析的边界条件预设,以及后续FAL(工厂装配线)对零件可装配性的验证。因此,我推测书中会大量篇幅讨论如何利用CATIA V5的各种工作台,例如结构设计(Generative Structural Design)和产品工程(Product Engineering),来建立起一套能够自动检查规范符合性的模型结构。例如,如何规范化地标注关键基准面、如何处理复杂曲面与实体特征的交接边界,确保在数控铣削加工后,零件的质量和尺寸精度能够得到保障。对于从事结构件设计的人员来说,这可能是一本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模型质量的实战手册。

评分

坦率地说,市场上很多CAD/CAE相关的书籍往往过于侧重工具的“炫技”,而忽略了行业背景下的“为什么”。这本书的标题暗示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即如何将工程知识固化到模型中。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规范化”这个抽象概念的。在飞机结构件的语境下,规范化可能意味着对疲劳裂纹扩展区域的几何特征预处理、对紧固件孔的预钻孔标记,或是对特定加强筋的建模手法进行统一。我希望能看到书中提供了一套清晰的“CATIA建模哲学”,指导读者在面对一个全新的结构件时,应该优先考虑哪些规范要素,然后才是具体的几何操作。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可以被团队快速采纳和执行的建模标准草案,那它绝对是航空设计部门的必备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光看书名,就感觉是直击行业核心的硬核干货。我猜测,这本书应该详细阐述了在航空航天领域,如何利用CATIA V5这款强大的三维设计软件,对飞机的关键结构零部件——那些通过机械加工得到的零件——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建模工作。对于一个初入航空制造业的工程师来说,这简直是本“救命稻草”。我特别期待它能深入讲解零件的命名规则、特征的组织逻辑,以及如何建立一套让所有设计、分析和制造部门都能无缝对接的建模流程。毕竟,飞机制造的严苛性要求每一个模型都必须具备高度的可追溯性和一致性,任何一个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如果书中能提供大量实战案例,比如如何规范化处理钣金件、锻件的特征表示,如何设置合适的参数化约束,那就太棒了。我想这本书一定能帮助我们跳出“画图”的初级阶段,真正做到“设计”和“规范化”的统一,为后续的仿真分析和数控编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模具和通用机械设计领域摸爬滚打的设计师,我一直对航空航天领域的规范化要求感到既敬畏又好奇。这本书的标题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猜想它必定不仅仅停留在CATIA V5的基础操作层面,而是会深入到航空工业特有的“语言”——也就是那个“规范化”的内核。我希望能看到作者是如何将CATIA V5的各种高级功能,比如参数化设计(Knowledgeware或DMU)、曲面处理以及装配体管理,与航空产品对精度、公差和BOM(物料清单)的极端要求结合起来的。如果书中能分享一些行业内通用的标准库、模板文件的构建心得,以及如何通过建模规范来有效控制设计变更带来的连锁反应,那这本书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我期待它能像一本行业“圣经”一样,指导我们如何构建一个既符合软件最佳实践,又完全对标飞机结构件制造流程的数字化模型。

评分

读到“机加件”这三个字,我立刻联想到的是高精度、多面加工和复杂的夹具需求。因此,这本书很可能是一本连接“设计意图”和“制造实现”之间的桥梁。我预估书中会对如何利用CATIA V5的数字化模型来辅助制造环节进行深入探讨。例如,如何通过建模规范确保模型的几何体是“可加工”的,而不是仅仅“可显示”的。这可能包括对拔模角、圆角半径的预留,以及如何高效地在模型中嵌入工艺信息(如表面粗糙度要求、热处理区域的标识)。如果作者能在书中清晰地展示一套流程,说明如何从规范化的CATIA V5零件模型出发,无缝过渡到CAM模块进行刀具路径规划的准备工作,那么这本书就真正体现了其工业价值,解决了从设计到生产环节中常见的理解鸿沟问题。

评分

非常实用的工具书,工程师必备。

评分

很实用的一本书,质量很好

评分

印刷质量不错,配送速度快,知识点全面,就是深度有限

评分

纸张还行,正版,内容与预期的有点远。

评分

软件辅助教材,对专业有指导性

评分

东西不错是正品~我很喜欢~

评分

书不错,就是没有配套的光盘,物流也快

评分

感觉到还是你都觉得好的就打回答不大等哈滚吧

评分

纸张还行,正版,内容与预期的有点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