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中的虚构:16世纪法国的赦罪故事及故事的讲述者

档案中的虚构:16世纪法国的赦罪故事及故事的讲述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Natalie Zemon Davis) 著,饶佳荣,陈瑶 等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9981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1141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历史-人类学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0
字数:24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档案中的虚构:16世纪法国的赦罪故事及故事的讲述者》字字珠玑,引人入胜,再现来自16世纪法国的声音和画面,任何一位历史研究者都无法等闲视之。这也是一部范本,让读者领略我们这个时代最有创造力的历史学家是如何从事研究和写作的。
  


  

海报:

内容简介

  16世纪的法国实行皇家赦免制,戴罪之人可以通过陈情求赦而免死脱罪,赦罪书是由此产生的一种特殊文献。赦罪书的制度运作,讲述者、书写者、审阅者的种种表现,求赦故事的叙事结构和技巧,以及其中女性的声音,这些都是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精心分析的对象,16世纪法国社会一幕幕鲜活的画面得以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Natalie Zemon Davis,1928— ),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新文化史的代表人物,专长为欧洲近代早期历史研究。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荣休Henry Charles Lea历史学教授。被誉为“当今在历史写作方面最具有创造力的人之一”。

目录

赦罪书的诗学与政治(刘永华)

绪论
第一章 讲故事的时代
第二章 愤怒的男性与自我防卫
第三章 流血事件与女性的声音
结论
注释
附录
一 赦罪书抄本
二 克洛德·达特杀妻案的原始资料
三 赦罪书的驳回
名词对译表
索引

精彩书摘

  这幅法律的图景说明了赦罪故事叙述的指导方针。这些叙述通常能救一个人的性命,但它们与旧的“颈谜”截然不同,后者是已被判刑的囚犯给法官出的谜语,要是他们猜不出谜底,就得把他放了。颈谜就像参孙对腓力斯人出的谜语;它们的答案是荒诞不经或不合逻辑的。赦罪故事的叙述必须说服国王和法官,并建构一个能击败对立版本的故事,而不是使他们感到困惑。   现在,让我们更仔细地考察赦罪书的作者。每封赦罪书在撰写过程中至少有两位作者,通常会有更多人牵涉进来。皇家公证人及其秘书与求赦者或求赦者的代理人共同拟一份草稿,然后把定稿抄录到羊皮纸上。皇家公证人(他们又被称做书记官(secretar))是书吏世界的精英,他们在皇家办事处工作,待遇丰厚,这种职位和相应的爵位均可子承父位或侄承叔位。他们以“绝对的真实和忠诚”报道国王的决定和命令,而不仅仅记录私人的契约和遗嘱。如果把司法部法官比作《圣经》中“施恩赦罪”的麦基冼德,那么皇家书记官就是先知。16世纪上半叶,共有119位皇家公证人,到1589年增至200名。他们当中很多人聚集在巴黎;有些在图卢兹、鲁昂或其他最高法院的司法处所在的城市工作;有些分布在像奥尔良和里昂这样的中心城市;还有一些跟随法院出行,可能会抱怨他们不得不“在王后箱柜的角落里站着写字”。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比较专业的。灰常好,谢谢。一直要找的书哦。

评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评分

买来备着,还没有开始看a

评分

快递不是很快,书还可以,想买很久了

评分

注释

评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评分

工作需要买的,书很浅显易懂

评分

从表面上看,本书讨论的是一堆琐屑的小事:16世纪时一些犯下罪过的法国平民,如何在赦罪书里讲述自己犯罪的过程,并出于各自不同的理由向国王和法官请求宽赦。但和一般的历史著作不同,这里的重心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历史上的当事人如何“讲述”这些事件——基于可以理解的缘由,所有这些求赦的故事都隐藏着自我辩护的主观动机,因而总会“宣称杀人是未预谋的、非蓄意的,或者根据法国的法律是正当的、情有可原的”。一份成功的求赦书需要洞察掌握着赦免权的国王和法官的心理:同样一件事,怎样讲述才能取得谅解而被从轻发落?

评分

一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