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传统大企业、OTT公司互联网转型与变革的战略路线图
金融、广告、媒体、医疗……产业跨界延伸,还会创造哪些商业价值?
SDN、NFV、Hadoop……技术创新融合,还会颠覆哪些旧模式?
徐直军作序解读,华为中央软件院王成录、壳牌中国CIO徐斌、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颜阳、和君咨询宋旭岚倾力推荐。
从全球视角探讨互联网经济的趋势和商业模式问题。
这是一个新技术野蛮生长、不断颠覆传统的时代,很多过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产业的延伸与进化路径也大多超出了我们原有的商业逻辑。在这个动态变化甚至看似有些混乱的商业生态系统里,每家企业都需要一张时刻保持更新的战略路线图。
本书作者以全球化的视野,为读者绘制了一幅全球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地图,其中既包括传统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创新和转型战略,也包括金融、医疗、商业零售、传媒娱乐等传统行业在网络化、信息化和数据化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作者在书中还汇集了其与数十位在技术跨界融合方面领先的企业高管的对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移动技术、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是如何颠覆传统产业的商业模式、塑造新型领袖企业的。
对于国内的电信运营商、OTT创业公司、风险投资人以及所有对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创造的商业机会感兴趣的读者,《跨界与融合》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战略指导手册。
内容简介
《跨界与融合:互联网时代企业合作模式与商业新机遇》作者以全球化的视野,为读者绘制了一幅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地图,其中既包括传统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创新和转型战略,也包括金融、医疗、商业零售、传媒娱乐等其他行业在网络化、信息化和数据化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作者在书中还汇集了其与数十位数字经济领先企业高管的对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字经济是如何运转和发展的,以及下一个台风口可能在哪里出现。 《跨界与融合:互联网时代企业合作模式与商业新机遇》对于国内的电信运营商、OTT创业公司、风险投资人以及所有对数字经济创造的商业机会感兴趣的读者,本手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战略指导手册。
作者简介
马丁;克里纳先生,是全球通信产业声誉卓著的战略思想家,曾担任摩托罗拉、英国电信等通信产业巨头的高层管理人员。马丁先生在电信管理论坛(TM Forum)担任CEO达十几年之久,电信管理论坛是全球非常知名的数字经济领域行业标准化组织,目前拥有来自全球超过180个国家的900多家企业会员,在全球享有卓越影响力,马丁先生为电信管理论坛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马丁先生还与他人合著过NGOSS Distilled 和 Frameworx Distilled两部作品,在业内广获好评。马丁先生现担任华为高级顾问,同时在多家成长型数字经济公司担任董事。马丁先生已当选Billing World评出的“电信软件25位很有影响力人物”,并再次荣获“全球电信产业百位名人”殊荣。
赵晓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爱丁堡大学应用语言学硕士。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在英国爱丁堡圣?乔治女子学院做访问学者;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美国麻省州立大学英语系做访问学者。近年来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主编、参编各种教材七部,在《英语世界》发表译文多篇。
徐俊杰,电信软件领域专家,为全球超过三十多个国家的运营商、集成商提供过培训、咨询服务。英国Heriot-Watt大学分布式多媒体硕士,先后在中国石油大学、Comverse、AsiaInfo等不同机构担任讲师、全球培训师、咨询顾问等职位。2013年曾翻译出版电信管理论坛前董事局主席基斯?威利茨的著作 《数字经济大趋势》。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数字化、移动互联网、跨界融合与创新……我们正处在ICT商业与技术的战国时代。马丁?克里纳的这本书,会引领你在纷繁复杂的浪潮中厘清思路、看清方向。 ——王成录,华为中央软件院总裁
★在这个万众互联、万物互联的世界,数据成为连接一切的纽带。本书作者通过大量实际案例阐述了数字经济的变革不仅给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突破性的思维能力,这对传统行业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重塑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徐斌,壳牌中国零售首席信息官
★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张当今企业创新变革的路线图:通过开放达到跨界融合,通过有序实现商业价值。对于我国的CIO群体,这本书可以使他们在“互联网+”时代更准确地找到自身的定位;对于虚拟运营商企业从业者,这本书可以使他们在虚拟运营服务的创新发展方面有更多收获。 ——颜阳,北京榆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秘书长
★“跨界与融合”是个很大也很新的题目,容易落于宽泛或偏颇,而本书落脚到“互联网时代企业合作模式与商业新机遇”,颇有新意。“互联网+”将给传统企业插上翅膀,通过跨界,注入互联网要素,传统企业将打破原有的增长逻辑和商业生态,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建造新生态,前景广阔。互联网时代,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成为社会发展重要的驱动要素,如何驾驭这两大要素,是很多企业面临的挑战。 本书在技术上深入到新的SDN和NFV,在创新上深入到产业链和产业生态,试图从更深更广的层面洞察和挖掘新的机遇,值得一看。 ——宋旭岚,和君咨询合伙人
目录
第一章 互联网时代的开放数字经济/ 1
互联网与新技术带来的五个根本性变化/ 2
开放数字经济的三大层次/ 8
数字化服务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14
电信运营商的重新定位/ 17
其他行业对互联网与新技术的不同认知/ 23
第二章 解构互联网时代的数字经济/ 25
生机勃勃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26
混合生长的发展模式/ 29
以市场为中心的分类方式/ 30
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的投资热点/ 37
跨界延伸的数字经济产业/ 54
社交经济———数字经济之祖/ 78
互联网与新技术的企业级应用/ 82
第三章 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合作则兴、不合作则亡/ 85
对传统合作思维的颠覆/ 87
文化环境与客户管理/ 90
新型开放数字经济中的复杂合作关系/ 94
放弃KPI, 拟定以产出为基础的服务外包合同/ 96
运营商与合作伙伴共享王冠上的明珠/ 98
供应商的新角色———合作伙伴/ 108
新一代年轻人更想和谁合作/ 109
第四章 创新的商业模式/ 115
创新与公司规模大小关/ 116
创新中的障碍/ 119
创新要素/ 124
运营商创新的手段/ 130
创新沟通网络/ 133
创新的“民主化”/ 134
第五章 网络基础设施服务行业的新技术与新机遇/ 137
SDN 和NFV / 138
网络功能虚拟化/ 140
SDN 与NFV 的差异/ 142
SDN 和NFV 的领军者/ 143
运营商如何拥抱NFV / 144
NFV 准备好进入全盛时代了吗/ 146
传统设备供应商如何拥抱SDN 和NFV / 149
云如何改变IT 世界/ 151
云如何改变产业的供应商/ 153
经济转型/ 155
移动办公/ 156
4G 命名的紊乱/ 158
第六章 管理大数据/ 161
醒来闻到咖啡香/ 163
分清良莠/ 165
认识Hadoop / 168
信息处理的法律边界/ 171
大数据与信任度/ 172
大数据与数字广告/ 175
数据可视化与预测分析/ 177
数据分析的目的与挑战/ 179
第七章 客户管理和组织文化的变革/ 183
客户关系的变化/ 184
不断升级的用户挑战/ 187
净推荐值和社交媒体/ 191
代际分析/ 193
客户体验管理中社交媒体的作用/ 196
客户体验如何改变运营商企业文化/ 197
第八章 适应新常态的未来战略———路在何方/ 199
成功运营商的数字经济战略蓝图/ 200
以数据为中心/ 202
实施新战略/ 206
最后的赠言———保持灵活, 保持简单/ 209
后 记/ 211
译后记/ 213
前言/序言
《智链未来:数字鸿沟下的创新协同与价值重塑》 一、 时代浪潮下的必然选择:为何我们需要“智链”? 我们正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时代。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正以指数级的速度渗透并重塑着社会经济的每一个角落。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思维模式、组织结构乃至于商业伦理的深刻重塑。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单打独斗、封闭式竞争模式已难以为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合作范式——“智链”。 “智链”一词,凝聚了“智慧”与“链接”的双重含义。它不仅强调了数字技术带来的智能化赋能,更突出了不同主体之间跨界、协同、共生的紧密连接。它是一种对未来商业生态的深度洞察,是对价值创造逻辑的全新解读。本书《智链未来:数字鸿沟下的创新协同与价值重塑》,正是对这一时代主题的深入探讨,旨在为企业、组织乃至个人提供一套理解并应对数字时代挑战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南。 当前,世界正经历着“数字鸿沟”的挑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与乡村、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在数字基础设施、技术应用、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距。然而,数字鸿沟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反而可能成为催生创新的催化剂。当被赋予智慧的链接,不同主体之间便能跨越地理、技术、资源上的限制,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增效的“智链”生态。这种生态,不仅能帮助弥合数字鸿沟,更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商业价值。 本书的核心命题在于:如何在数字时代,通过构建“智链”,实现创新协同,并最终重塑商业价值?这涉及到对合作模式的再定义,对创新机制的再激活,以及对价值分配逻辑的再思考。 二、 核心议题深度解析:构建“智链”的内在逻辑 《智链未来》并非简单罗列技术名词或泛泛而谈合作概念,而是深入剖析“智链”构建的内在逻辑,从多个维度展开阐述: 1. 跨越边界的协同:解构“链”的形态与力量 “链”并非固定不变的形态,而是一种动态、开放、互联的生态。本书将详细探讨“智链”的多种可能形态: 技术链: 不同领域的技术进行融合创新,如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实现疾病诊断与药物研发的飞跃;物联网与智慧农业的融合,实现精准种植与资源优化。 产业链: 打破传统产业界限,形成跨界融合的价值网络。例如,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结合,从产品销售转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互联网平台与传统零售的融合,构建线上线下相互赋能的新零售生态。 组织链: 突破企业内部壁垒,实现跨组织、跨地域的协同。这包括但不限于: 平台型协同: 依托强大的数字平台,连接海量参与者,形成共享、共创、共赢的生态系统。例如,开放API的软件平台、共享出行平台、内容创作平台等。 联盟型协同: 战略性地联合多个利益相关者,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开拓市场、承担风险。这可能涉及行业协会、研发联盟、联合采购等多种形式。 项目型协同: 围绕特定目标、项目或产品,组建灵活的跨组织团队,集中优势资源,高效达成目标。这在科研攻关、新产品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领域尤为常见。 知识链: 开放知识共享,促进学术研究与产业应用的加速转化。例如,开放式数据平台、开源社区、知识图谱构建等,能够加速知识的传播与创新。 价值链: 重新梳理和构建价值的产生、传递与分配过程。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价值链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并探索更公平、更高效的价值分配机制。 本书将深入分析不同“链”形态的特点、优势、劣势以及适用场景,帮助读者理解如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并构建最适合的协同模式。 2. 智慧驱动的创新:从“赋能”到“重塑” “智链”的核心在于“智慧”。这种智慧体现在: 数据驱动的决策: 利用大数据分析,洞察市场趋势、消费者需求、运营效率,为合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算法赋能的效率: 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智能协同的流程: 利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跨组织、跨流程的无缝对接,提升协同效率。 AI驱动的个性化: 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方面,AI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实现精准推荐、定制化产品与服务。 区块链的信任机制: 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特性,构建可信的协作环境,降低交易成本,保障数据安全。 本书将详细阐述如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融入协同过程,实现从技术“赋能”到商业模式“重塑”的飞跃。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创造新的价值点,并对传统的创新流程进行颠覆。 3. 价值重塑的逻辑:从“拥有”到“链接” 在“智链”生态中,价值的创造与分配逻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本书将深入探讨: 从“拥有”到“使用”: 共享经济的兴起,正是价值从“拥有”转向“使用”的典型代表。通过平台,个人或企业可以将闲置资源转化为价值。 从“交易”到“生态”: 竞争关系逐渐被生态伙伴关系所取代。企业不再仅仅追求单向的市场交易,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能够长期互利共赢的生态系统。 从“成本中心”到“价值中心”: 传统意义上的支持部门(如IT、人力资源)在“智链”生态中,可以转化为驱动创新、创造价值的核心力量。 价值的动态分配: 传统的固化价值分配模式将被动态、灵活的价值分配机制所取代,以鼓励更多参与者贡献智慧与资源。 数据资产的价值化: 如何合法合规地利用和交易数据,使其成为新的价值创造引擎。 本书将通过大量案例分析,阐述企业如何在“智链”生态中,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定位,探索新的价值创造路径,并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价值分配体系。 三、 应对数字鸿沟的策略与实践 “智链”不仅是发达国家或大型企业的特权,更是弥合数字鸿沟、赋能普惠发展的关键。本书将重点探讨: 中小企业如何融入“智链”: 针对中小企业资源有限的困境,本书将提供一系列低成本、高效率的“智链”构建策略,例如,利用开放平台、参与行业联盟、借助共享服务等。 发展中国家如何跨越式发展: 探讨如何通过“智链”模式,直接进入全球价值链,避免陷入低端模仿的陷阱。例如,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发展服务外包,构建特色数字经济。 数字鸿沟下的创新机遇: 分析在数字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地区,可能存在的独特创新机会,以及如何利用“智链”模式将其转化为现实。 政策与监管的角色: 探讨政府在推动“智链”发展、弥合数字鸿沟方面的作用,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法律法规制定等。 伦理与社会责任: 在构建“智链”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技术发展与社会公平,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构建负责任的数字生态。 四、 案例分析与未来展望 本书将精心挑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智链”实践案例,涵盖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企业。这些案例将深入剖析: 成功构建“智链”的关键因素。 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智链”模式带来的具体商业效益。 这些案例不仅是理论的印证,更是为读者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最后,本书将对“智链”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在技术持续迭代、全球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智链”将呈现出怎样的演进方向?它将如何进一步重塑商业格局,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又该如何为迎接更高级别的“智链”时代做好准备? 《智链未来:数字鸿沟下的创新协同与价值重塑》,旨在为所有渴望在数字时代乘风破浪的决策者、创新者、以及每一个积极拥抱变革的个体,提供一份深刻的洞见、一套实用的工具,以及一份面向未来的行动指南。它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关于未来商业生态的集体思考与实践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