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经济法学(第七版)》根据第六版出版以来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的情况和经济法学的发展适时做了修订,在反映经济法理论研究与教材编写的最新水平方面有了不小的进展。
内容简介
《经济法学(第七版)》第六版自出版以来,我国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经济法学又有了新的发展,为了及时反映经济法制建设的新成果、新经验,以及经济法理论研究的新水平,《经济法学(第七版)》第七版对第六版做了系统的结构方面的较大调整,补充、删改了总论和分论的内容,力求反映经济法理论与教材编写的新水平。
作者简介
杨紫烜,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出版的图书有大红皮《经济法》各版等;徐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序言
第一编经济法总论
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
第一节经济法概念的语源
第二节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第三节经济法的定义
第二章经济法的地位
第一节经济法地位的概念
第二节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
第三节经济法与相关法的关系
第四节经济法的法域属性
第三章经济法的体系
第一节经济法体系的概念
第二节经济法体系的结构
第四章经济法的主体
第一节经济法主体的概念
第二节经济法主体的体系
第三节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
第四节经济法主体的权利(职权)和义务(职责)
第五章经济法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经济法的理念
第二节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第六章经济法的渊源和经济法的制定
第一节经济法的渊源
第二节经济法的制定
第七章经济法的实施和经济法的责任制度
第一节经济法的实施
第二节经济法的责任制度
第二编市场监管法
第八章市场准入与市场退出法律制度
第一节市场准入与退出法概述
第二节市场准入法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市场退出法的主要内容
第九章反垄断法律制度
第一节竞争法的立法模式和反垄断法概述
第二节对垄断协议的规制
第三节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
第四节对经营者集中的规制
第五节对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规制
第六节反垄断法的实施
第七节违反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
第十章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第一节反不正当竞争立法概况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
第二节不正当竞争行为概述
第三节市场混淆行为
第四节商业贿赂
第五节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第六节侵犯商业秘密
第七节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
第八节商业诽谤
第十一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第一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
第二节消费者的权利与经营者的义务
第三节消费者权益的国家保护与社会保护
第四节权益争议的解决与法律责任的确定
第十二章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第一节产品质量法概述
第二节各级人民政府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产品质量监督体制
第三节产品质量的监督
第四节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五节损害赔偿
第六节罚则
第十三章广告法律制度
第一节广告和广告法概述
第二节广告活动及其一般规则
第三节广告准则
第四节广告的审查
第五节违反广告法的法律责任
第十四章电信市场监管法律制度
第一节电信市场监管法概述
第二节电信市场的监管体制
第三节电信市场的准入
第四节电信网络的接入与互联互通
第五节电信业务和服务质量监管
第六节电信安全监管
第七节违反电信市场监管法的法律责任
第十五章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概述
第二节房地产开发用地管理
第三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
第四节房地产交易管理
第五节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
第六节违反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法律责任
第十六章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概述
第二节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三节银行业监督管理措施
第四节违反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法律责任
第十七章证券监管法律制度
第一节证券监管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节对证券发行和上市的监管
第三节对证券交易的监管
第四节对证券市场主体的监管
第五节对证券投资基金和期货市场的监管
第十八章保险监管法律制度
第一节保险监管与保险监管法概述
第二节对保险公司的监管
第三节对保险中介机构的监管
第四节违反保险监管法的法律责任
第三编宏观调控法
第十九章计划和统计法律制度
第一节计划法
第二节统计法
第二十章固定资产投资法律制度
第一节固定资产投资法的概念和原则
第二节关于投资主体的法律规定
第三节关于投资资金管理的法律规定
第四节关于投资项目建筑施工的法律规定
第五节关于投资程序和管理方式的法律规定
第六节违反固定资产投资法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章产业法律制度
第一节产业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产业政策
第三节产业法
第二十二章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国有资产法概述
第二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第三节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第四节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法律制度
第五节国有资产评估法律制度
第二十三章自然资源法律制度
第一节自然资源法的概念和原则
第二节土地管理法
第三节森林法
第四节草原法
第五节野生动植物保护法
第六节水法
第七节渔业法
第八节矿产资源法
第二十四章能源法律制度
第一节能源法的概念和能源立法
第二节煤炭法
第三节石油法
第四节电力法
第五节可再生能源法
第六节节约能源法
第二十五章财政法律制度
第一节财政与财政法概述
第二节预算法律制度
第三节国债法律制度
第四节财政支出法律制度
第二十六章税收法律制度
第一节税法概述
第二节流转税法
第三节所得税法
第四节财产税法、特定行为税法和资源税法
第五节税收管理与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章中央银行法律制度
第一节中央银行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节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职责和组织机构
第三节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
第四节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章价格法律制度
第一节价格法的概念和任务
第二节价格和价格体系的法律规定
第三节价格管理体制的法律规定
第四节价格监督检查的法律规定
第五节违反价格法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章会计和审计法律制度
第一节会计法
第二节审计法
第三十章对外贸易法律制度
第一节对外贸易法概述
第二节对外贸易经营者
第三节货物与技术进出口制度
第四节国际服务贸易制度
第五节对外贸易秩序、对外贸易调查和救济
第六节对外贸易促进
第七节违反对外贸易法的法律责任
后记
精彩书摘
《经济法学(第七版)》:
第二,“协调发展”这一概念中“协调”的含义。
在我国《宪法》和党的文件中所使用的“协调”概念,往往是指现代汉语中所说的“协调”的第一种含义,即“配合适宜”。《经济法学(第七版)》所使用的“协调发展”这一概念中“协调”的含义,也是从“配合适宜”这一意义上使用的。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5条第1款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计划经济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删除了上述规定。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宪法序言的第7自然段中增加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规定。以上在我国宪法中先后两处使用的“协调”概念,均属现代汉语中“协调”的第一种含义。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先后通过的三个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①,分别有2处、4处、15处使用了“协调”这一概念。其中,属于“协调”的第一种含义的共有15处,如“协调发展”、“相协调”、“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等。
(二)经济法宗旨的实现途径的概念和内容
经济法宗旨的实现途径,是指贯穿于经济法之中的,实现经济法宗旨的路径、方法。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宗旨实现途径的内容是,将经济法协调主体的市场监管行为、宏观调控行为和经济法协调受体的经济活动纳入经济法制轨道,以实现对本国经济运行依法进行国家协调。对本国经济运行依法进行国家协调,是经济法宗旨实现途径的基本内容。
《经济法学(第七版)》所使用的“国家协调”这一概念中“协调”的含义,是从“协调”的第二种含义,即“使配合适宜”这一意义上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很早以前就是这样使用的。我国的法律和党的文件往往也是这样使用的。例如:
马克思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②在这里,马克思所使用的“协调”这一概念,从现代汉语上讲,属于“协调”的第二种含义。
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有两处使用了“协调”这一概念。其中,第56条规定,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协调企业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关系”。第57条规定:“企业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协调企业与当地其他单位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协调”二字均属于现代汉语中“协调”的第二种含义。
在党中央作出的上述三个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所使用的“协调”概念中,属于“协调”的第二种含义的共有6处,如“协调地区、部门、企业之间的发展计划和经济关系”、“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的作用”、“协调好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等。
根据以上分析,经济法理念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经济法的宗旨及其实现途径。如果考虑到经济法的宗旨及其实现途径的基本内容,我们认为,经济法理念的基本内容是:对本国经济运行依法进行国家协调,实现经济法主体利益的协调发展。
三、经济法理念的意义
紧密联系经济法制建设的实际,深入研究经济法的理念,以便正确认识并切实贯彻经济法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加深理解和切实实施经济法。
认识来源于实践。人们在经济法的实践中,对经济法的认识从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逐渐形成了关于经济法宗旨及其实现途径的基本观念。这种基本观念,就是经济法的理念。它贯穿于经济法之中,反映了经济法的精神实质,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属性,是经济法的灵魂。认真研究并正确认识经济法理念的实然性,即实际贯穿于经济法之中的理念,有助于明确创制和实施经济法所追求的目标及其实现的路径和方法,从而加深对经济法的理解。
认识可以指导实践。认识并不只是消极的东西,它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于经济法理念的正确认识,可以指导人们通过正确的路径和方法,原原本本地实施经济法,以实现经济法的宗旨,使经济法的实施不会走偏方向。
……
前言/序言
经济法学(第七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经济法学(第七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