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 會館一般指同鄉人團體,而公所則多指同業的協會,會館公所的主要作用就是“聯鄉情、篤友誼”。對客居他鄉的外鄉人來講,建立自己的會館纔能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利益,而對同業來講,有瞭同業的組織,纔能排解同業糾紛、製定同業規定。老上海的會館公所組織結構、管理模式、職權範圍大同小異,會館公所的會址大都長時期在固定的地點,這些建築大都湮沒多年,《老上海會館公所》努力發掘考證,使讀者可以按圖索驥,尋找那些遺址遺跡。
內容簡介
會館一般指同鄉人團體,而公所則多指同業的協會。《老上海會館公所》以老上海同鄉同業團體機構建築為題材,引據文獻,敘說源流,雜以個人親曆見聞,使讀者可以按圖索驥,尋找那些遺址遺跡,具有發掘梳理城市發展曆史文脈、增進讀者鄉土人文知識的意義。
作者簡介
薛理勇,祖籍福建省福清市,1947年齣生於上海。長期任職於上海市曆史博物館,從事上海曆史、中華文化史、風俗史研究。上海市規劃委員會專傢委員會委員、上海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地名學會常務理事、上海道教協會常務理事等,並擔任SMG紀實頻道嘉賓主持。主編《上海文化源流辭典》、《上海掌故辭典》等。
目錄
潮州府在上海的三傢會館
廣州和肇慶人的廣肇公所
寜波人的同鄉會館——四明公所
旅滬甬商的浙寜會館
紹興人的浙紹公所
海寜富商徐棣山與海昌公所
福建泉漳會館
福州果橘商人的三山會館
徽寜會館思恭堂
無锡、金匱兩邑的锡金公所
鎮江人的京江公所
蘇州洞庭東山會館
山東會館至道堂
湖南會館和瞿真人廟
江西會館
四川人在上海的蜀商公所
商船會館
錢業公所和錢業會館
曇花一現的匯號公所
豆市街與餅豆業公所萃秀堂
茶葉業同業公所
新發現的米業公所嘉榖堂碑
水木業公所與魯班殿
木業公所和震巽木業公所
花業公所和售花公所
豫園內的同業公所
珠玉業和銀樓業公所
上海的絲業會館
附:清代至民國初年上海會館公所一覽錶
精彩書摘
《老上海會館公所》:
旅滬甬商的浙寜會館 《光緒上海縣續誌·捲三·會館公所》: 浙寜會館,初名天後行宮,在荷花池頭。嘉慶二十四年,甬商董萃記等創建。鹹豐三年,寇毀。五年,因承運京糧,無議事所,號商董椿記、方振記、李慎記、趙钜康等集資重建,後廳日“正誼堂”。九年,工竣,乃定今名。光緒七年,以曆年所積捐款增置基地。重建大殿、戲颱、看樓,閱三載告成。司其事者為方振記、新記、鎮康雲。基九畝有奇。
浙寜會館實際上是浙江寜波的船運商人建立的同業公所。寜波與上海隔杭州灣相望,水上交通十分便捷,海船在順風順水的情況下,幾天就可以抵達上海港。正如《四明公所義塚碑》所講:“四明襟山帶海,地狹民稠,鄉人耕讀外,多齣而營什一之利”,寜波背山依海,人口稠密,可耕地明顯不足,於是,一部人在傢鄉耕讀,還有許多人外齣經商、打工。當清康熙1685年開放海禁後,許多人選擇瞭上海,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寜波的海運商人就在大東門外置地興建瞭“天後行宮”,這是同業敬奉航海保佑女神——天後的場所,也是同業聚會議事的地方。據記載,他們還在天後行宮裏挖瞭一個不小的池塘,廣植荷花,於是這裏也被叫做“荷花池”,今天的大東門外還有一條叫“荷花池弄”的小路,這就是當年荷花池留下的痕跡。
在本叢書中經常提到,中國東南臨海,長江口位於中國南北海岸綫之中點,習慣上把長江以北的海麵稱之“北洋”,以南稱之“南洋”,上海位於長江口的南岸,屬於“南洋”,也處於南、北洋的交接處。
北洋依托的陸地是華北、華東平原,韆萬年來,黃河夾帶的大量泥沙在注入大海時沉澱下來,使北洋形成幾十裏,甚至百餘裏的灘塗,漲潮時,灘塗被海水淹沒,退潮時,灘塗又露齣水麵,於是,隻有上海製造的沙船和山東製造的衛船,這種平底淺船纔能在這裏航行;而南洋依托的陸地是閩浙的山地丘陵,近海多懸崖、島礁,水深浪急,隻有閩浙製造的深水船適宜在這裏航行,也就是講,北方南運的貨物,必須進上海港,改裝南方深水船纔能繼續南下,而南方北運的貨物,也必須進上海港,改裝沙船、衛船纔能繼續北上。所以,寜波商船主要承攬上海以南的南洋航運。
眾所周知,所謂漕運就是“南糧北調”的水上航運,江南是中國稻米的主産區,為瞭解決北方糧食供應不足的睏惑,從元朝起,中央政府對江南的徵稅部分實施實物稅,就是對江南的徵稅直接徵收稻米,再把稻米運往北方。明朝實行“海禁”,就是禁止在近海開展航運和貿易,漕運主要依靠運河運輸,清承明製,漕運也走大運河。到瞭清朝中後期,尤其到瞭嘉慶以後,一方麵是漕運量不斷上升,另一方麵則是大運河的北段淤塞嚴重,通航能力下降。於是,江蘇省在上海設“江蘇海運局”,將部分漕運委托上海的沙船商,走近海北上,而浙江的漕運仍走大運河北運。
鹹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攻占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建立太平天國王朝,並控製瞭長江的部分水域,運河的航運受到嚴重影響,浙江漕運無法正常進行。而漕運被列為國傢頭等大事,地方官不能把漕米按時運到指定地方,主管人輕者罷官,重者服罪,於是鹹豐五年(1855年)杭州知府王有齡(次年晉署鹽運使,1858年晉浙江巡撫)就遣“紅頂商人”鬍光墉(雪岩)到上海,籌劃仿江蘇漕運的做法,將浙江漕運改為委托沙船商運。據記載,由於浙江已處於戰爭狀態,漕米的徵收已十分睏難,鬍雪岩就利用與上海沙船巨商鬱泰峰的關係,在嘉定一帶直接收購糧食,再委托上海沙船商北運,總算完成瞭浙江漕運任務。
漕運是長期任務,於是在鬍雪岩的提議下,將寜波船商的天後行宮改組為浙寜會館,並將“浙江海運局”也設在那裏,與浙寜會館的隔壁,《光緒上海縣續誌》中記: 浙江海運局,在王傢嘴角西。同治年購建。初,浙漕由沙船 協運,嗣輪船分運後,始專用寜船。每歲鼕,浙江巡撫派員來滬, 於此辦運。
浙江的漕運,先由寜波船從浙江運抵上海,再改裝沙船運往北方,後來,沙船被輪船招商局的火輪船替代瞭,於是,浙江漕運的沙船運輸部分也改用火輪船運輸。漕運是國傢的“南糧北運”,規模十分龐大,承接浙江漕運的寜波船商也由此發跡,於是,幾傢發達的寜波船商又集資大興土木,重建和擴建浙寜會館。《申江勝景圖》由上海《申報》館刊印於1884年,繪圖者是近代著名畫師吳友如,所繪畫者均為當時上海名勝名跡,此時,浙寜會館剛全部建成,遂被《申江勝景圖》收入,從畫中可以看到,浙寜會館建築畫棟雕梁,勾心鬥角,十分華麗和壯觀。到瞭清末,隨著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把江南的糧食運往北方有利可圖,許多商傢投入“南糧北運”,清末,清廷廢除漕運,浙寜會館失去瞭獨攬浙江漕運的優勢,地位逐漸下降。
……
前言/序言
近代以後,西方國傢在上海的同人團體或組織的club被上海人譯作“總會”,如英僑的Shanghai Club叫做“英商上海總會”,美僑的American Club叫做“美國總會”或“花旗總會”,德僑的The Gernan Club(又作The Club Concordia)叫做“德國總會”等,而中國人在海外的“會館”又多用英文寫作Club。確實,中國的會館與西方的club是有相同之處的。
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稽山會館唐大士像》:“嘗考會館之設於都中,古未有也,始嘉、隆間……用建會館,士紳是主。凡人齣都門者,藉有稽,遊有業,睏有歸也。”一般認為,會館作為一種專用的機構或處所名稱齣現於明嘉靖,隆慶年間,是指省、府、州、縣設在京師、省城的同鄉人機構,使同鄉人在異鄉找到一個歸宿,幫助同鄉人解決住宿或其他睏難。中國古代實行科舉考試,府、縣一級的考試稱之府試、縣試,通過者獲得秀纔資格,省一級的考試稱之鄉試,獲秀纔資格者纔有機會參加鄉試,通過者獲舉人資格,京師的考試就是會試,通過者可獲進士齣身、同進士齣身、賜進士齣身,統稱“進士”,就可能直接或候補放官。京師離地方很遠,而隻有獲舉人資格者纔能到京師會試,一旦考得好成績獲取進士資格,就將得到進殿麵見皇帝,被放以一定的官職。於是,一些省或富庶的地方就會在京師設立會館,招待本省考生,我想,京師會館齣現,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到瞭清代,“會館之設於京師,以為官遊宴聚棲止之地,所以聯洽鄉誼也”,“士之試京兆禮部者,各郡縣類有行館為之棲止”,會館是地方政府設在京師的招待所;當然,朝廷也會定期不定期地將朝廷的人事變動、國傢形勢印成邸報,通報相關官府或地方,京師會館的另一個作用就是幫助地方政府打通朝廷的環節,嚮地方政府通報京師情報,於是,京師會館又猶如今日地方派駐北京的“辦事處”。
明朝和清初實行“海禁”,就是禁止或限製在中國近海開展航運和貿易,許多在元朝發展起來的沿海港口立即衰落。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軍收復颱灣,標誌著沿海反清武裝被肅清,兩年後,雄纔大略的康熙皇帝解除瞭中國實行瞭三百年的海禁令。中國東、南靠海,長江口位於中國海岸綫之中點,習慣上以長江口為界,以北的海麵稱“北洋”,以南的海麵稱“南洋”。北洋依托的陸地是華北、華東平原,黃河在這裏直瀉大海,韆萬年來,受潮汐的影響,黃河夾帶的大量泥沙入海後就沉澱下來,沿海形成綿延幾十裏,甚至百餘裏的灘塗,漲潮時,灘塗被海水淹沒,落潮時,灘塗又露齣水麵,隻有上海製造的沙船,山東製造的衛船,利用其是平底淺船的特點,可以在沿海的夾溝中穿行;南洋依托的陸地是閩浙的山地和丘陵,沿海多懸崖、島礁,水深浪急,隻有福建、浙江、廣東製造的深水海船纔適宜在這裏航行。換言之,從山東遼左南運的貨物,先由沙船、衛船南運,進長江口到上海港後,改裝南方深水船後纔能繼續南下,而從粵閩浙北運的貨物,先由南方深水船北運,進長江口到上海港,改裝沙船、衛船後纔能繼續北上。上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港口條件,注定它就是中國近海南北航運的樞紐和中心,是貨物的中轉站、集散地。在康熙開放海禁後僅三十年,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上海的沙船商就在上海成立“商船會館”,這是上海齣現的第一個同業團體,又若乾年後,福建泉州、漳州兩府的海運商人在上海成立“泉漳會館”,潮州商人在上海成立“潮州會館”,以後,又有更多的會館公所建立,與北京的會館不同,上海的會館公所主要是商人的同鄉、同業團體。
中國的“會館”或“公所”,早期均被西方譯作guildhall,而guild,則多指歐洲中世紀時為瞭互相幫助和保護,同業之間形成的同業組織,相當於中國的同業公所、公會、協會。從漢語的通常釋義中,會館一般指同鄉人團體,而公所多指同業的協會,而在中國,往往會是同一地方、區域的人從事相同或相似的職業,而進入上海的商人、手藝人尤其如此,於是,在上海,會館與公所往往混用,如商船會館,泉漳會館明明是海運商人團體,但它就被稱之“會館”,而“四明公所”明明是寜波人的“同鄉會”,但它又被稱之“公所”,所以,我們不能根據稱謂而確定是同鄉會館或同業公所,而隻能根據其組織結構和職能來確定其是同鄉會館或同業公所。
會館公所的主要作用就是“所以聯鄉情,篤友誼”,對客居他鄉的外幫人來講,建立自己的會館纔能一緻對外,保護自己的利益,而對同業來講,有瞭同業的組織,纔能排解同業糾紛,製定同業規矩,避免同業競爭,保護同業利益。當然,落葉歸根,旅滬的外地人不希望客死他鄉,而靠私人的力量是難以或無法“扶柩歸鄉”的,於是,上海的會館公所另一個重要的職能,就是解決同鄉、同業的寄櫬、暫厝、運柩等殯葬睏難。
對社會和政府來講,會館公所又是政府與百姓之間的“中介”,民眾遇到特殊的睏難,可以求會館公所幫助,而政府在管理上有不順手之處,也可以由會館公所協調,可以避免民眾與政府的直接對話、衝突,所以,上海的曆屆政府均會給申請建立會館公所者較大的支持。
中國是宗法製度十分嚴重的國傢,於是,上海的會館公所的組織構架、行政製度會有宗法製的深刻印痕。古代,往往一個地方、地區、地域的人會從事同一種或相似的職業,於是,上海的不少會館公所並不見得就是完全的同鄉或同業團體,如絲業會館隻是以浙江杭嘉湖地區絲業商人的團體,浙紹會館隻是以紹興錢業、炭業為主的商人團體,锡金會館隻是江蘇無锡米業為主的團體,不論會館或公所,其大多是同鄉人中的部分同鄉人,同業中的部分同人的組織,無法代錶全部旅滬同鄉人或同業同人的利益。1909年,鑒於原四明公所在處理“四明公所事件”失利的教訓,旅滬甬人領袖虞洽卿、硃葆三等發起成立旅滬寜波同鄉會,得到更多的旅滬甬人的支持,以後,各地旅滬客傢相繼建立同鄉會,使原來的同鄉會館的地位明顯下降。1918年4月,中華民國農商部頒《工商同業公會規則》,規定由地方商會負責,“以維持同業公共利益,矯正營業上之弊害為宗旨”,建立同業公所;1923年又頒布《修正工商同業公會規則》,其中第九條說:
本規則施行前,原有關於各工商業之團體,不論用公所、行會或會館等名稱者,均得照舊辦理,但其現行章程規例,應呈地方實業行政主管官廳,或地方最高行政長官,轉報農商部查核備案。嗣後修改時亦同。
前項公所、行會或會館存在時,於該區域內不得另設該項同業公會。
措詞婉轉,但言簡意賅,就是講,在《工商同業公會規則》實施後,如有新的同業公會建立,原有的同業公所會館的職能解除,如沒有新的同業公會建立,準許原公所會館繼續存在,但其必須根據《工商同業公會規則》修訂章程,並報地方商會或最高行政長官批準,再報農商部備案,實際上,經改組後的公所會館就相當於同業公會瞭。事實上,在1918年《工商同業公會章程》頒布後,幾乎絕大多數的同業在上海總商會的監督和指導下建立瞭同業公會,原來的公所會館對同業的管理、約束權就轉移到同業公所,公所會館已處於“名存實亡”的狀態。
上海的會館公所組織結構、管理模式、職權範圍大同而小異。但與以後的“同鄉會”、“同業公會”相比較,會館公所必須有屬於自己産權的會所,而許多同鄉會、公會隻是一個社團組織,一般不建造自己的會所,而是租用住所或房間作為會所的登記地址。上海的會館公所會長時期在固定的地點,這些會館公所建築大多已湮沒多年,許多人也想知道那些會館公所在哪裏,建築又是什麼樣的?對此,本書努力發掘,考證,使讀者可以按圖索驥,尋找那些遺址、遺跡,為具體認識上海的曆史文化起點作用,做點貢獻。
老上海會館公所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老上海會館公所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