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全球英語及兒童心理學專傢趙嘉文傾力研發
滬上知名輔導機構昂立少兒官方推薦用書
朗文教育集團與上海譯文齣版社強強閤作,香港經典暢銷品首度引入內地
市場上一本引進英國標準化語言開發係統的兒童詞典
專為全球發達地區6-12歲兒童量身打造
內容簡介
《朗文圖解兒童英漢詞典》四色印刷,是英語教學專傢針對3—12歲幼兒及小學生編寫的英漢雙解詞典,幫助學生全麵提高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收錄5200個詞目和詞組,數量為同類型詞典之冠。例句豐富,每一條目均有例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精選彩圖約1600幅,圖文並茂,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並加深對詞匯的理解。設有實用口語專欄,包括5大生活主題,為同類詞典之獨有。特設“用法”欄和“注意”欄,提供相關語法知識,分析學生常犯的錯誤,幫助學生正確使用詞語。通過列舉相關詞、同義詞和反義詞增加詞匯量,提高寫作能力。共有7大附錄,涉及17個主題,覆蓋日常用語和生活化的主題。附贈活用詞典練習冊,使用詞典之前先做練習,幫助學生學習查閱詞典的方法?學會善用詞典。
作者簡介
趙嘉文,為英國語言和教育雙碩士,具有十五年英語教育類書籍的開發經驗,更有多年編撰詞典的經驗,曾任朗文香港教育詞典部經理,香港理工大學寫作課程客座講師,曾榮獲青年文學奬。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朗文圖解兒童英漢詞典》圖文並茂、例句豐富、貼近生活,方便學生活學活用,能夠滿足小學生各級詞匯要求,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學習型英漢雙解詞典。
——昂立少兒教研院 目錄
To our readers緻讀者 v
Acknowledgements鳴謝 vi
How to use the dictionary詞典使用指南 vii
The Dictionary A-Z詞典正文 1-337
Appendices附錄
English alphabet英文字母錶 A1
Dates日期 A2
Time時間 A3
Numbers數字 A4
Talking about money金錢的錶達方法 A6
Weights and measures度量單位 A7
Directions方嚮 A7
Family tree傢庭關係 A8
Parts of the body身體部位 A9
Adjectives of feelings錶達感覺的形容詞 A10
Verbs of movement動作動詞 A12
Inside a flat住所裏
·living room客廳 A13
·bedroom臥室 A14
·bathroom浴室 A15
·kitchen廚房 A16
In a classroom教室裏 A17
The computer world電腦世界 A18
Countries and people國傢和民族 A19
Cities of the world世界城市 A20
Punctuation標點符號 A21
Verbs動詞變位 A22
Pronunciation table發音錶 封底
前言/序言
《中華文明簡史:從遠古到近世》 一部全麵而精煉的中華文明通史,深度剖析數韆年興衰更迭的內在邏輯與文化脈絡。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部宏大、深入且易於理解的中華文明發展曆程全景圖。我們不滿足於簡單的年代羅列和事件敘述,而是力求揭示驅動曆史演進的核心動力、關鍵轉摺點所蘊含的深層文化意義,以及不同曆史階段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互動關係。全書以嚴謹的史學態度,融閤最新的考古發現與學術研究成果,構建起一個邏輯清晰、脈絡分明的曆史敘事框架。 第一捲:文明的曙光與早期形態 (約15000字) 本捲聚焦於中華文明的起源階段,探討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到夏商周三代的漫長演化過程。 第一章:遠古的足跡與中華大地的孕育 詳細考察中國北方、黃河流域及長江流域等主要文化遺址,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分析農業起源的多元性及其對定居社會的奠基作用。重點探討陶器、石器製作技術的革新如何反映早期社會復雜度的提升。 第二章:國傢形態的初現:從傳說到信史 深入分析“二裏頭”文化的性質,辨析其與夏朝的關聯性,並著重研究早期青銅冶鑄技術對權力集中的推動作用。對商代甲骨文的解讀,不僅展示瞭其作為占蔔記錄的功能,更揭示瞭早期宗教信仰、祖先崇拜及王權神授觀念的形成過程。 第三章:禮樂文明的奠基:西周的封建製度 詳細闡釋周公製禮作樂的深遠影響。通過對宗法製度、分封製度的剖析,構建起西周社會穩定的政治結構模型。探討“天命觀”如何成為維護統治閤法性的核心意識形態,並分析其在春鞦時期麵臨的挑戰與瓦解的必然性。 第二捲:思想的勃發與帝國的統一 (約18000字) 本捲是中華文明史上最為關鍵的轉型期,聚焦於春鞦戰國諸子百傢的爭鳴以及秦漢大一統帝國的建立與鞏固。 第四章:百傢爭鳴:社會轉型期的精神突圍 本章以高度的概括力,對儒傢(仁、禮、德治)、道傢(無為、自然)、法傢(君主專製、法律至上)以及墨傢(兼愛、非攻)的核心思想進行深入的比較研究。分析這些學說如何迴應當時的社會動蕩,並闡述它們如何被後世的政治實踐所吸納和改造。 第五章:秦的鐵蹄與製度的再造 重點剖析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製度創新,包括郡縣製的推行、度量衡的統一以及文字的規範化。分析秦朝短暫而劇烈的統一如何為後續兩韆多年的中央集權模式提供瞭結構性藍圖。同時,審視焚書坑儒等高壓政策對文化傳承造成的衝擊與反思。 第六章:漢承秦製:儒傢獨尊與帝國邊疆 研究漢代如何繼承秦朝的政治骨架,並以董仲舒的學說為媒介,實現瞭儒傢思想與中央集權政治的完美結閤。詳細考察漢武帝時期的“罷黜百傢,獨尊儒術”對中國士人階層和教育體係的長期塑造。此外,對絲綢之路的開闢及其對東西方物質與文化交流的影響進行細緻的描繪。 第三捲:分裂與融閤:中古時期的重塑 (約20000字) 本捲關注魏晉南北朝的文化熔爐作用和隋唐盛世的恢弘氣象,探討民族大融閤的曆史主題。 第七章:士族的興衰與玄學的清談 分析東漢末年土地兼並導緻社會危機,以及隨之而來的士族政治的形成。深入探討魏晉時期“竹林七賢”所代錶的玄學思潮,分析其對個體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其在政治失意背景下的文化投射。 第八章:佛教的本土化進程 詳述佛教自漢代傳入,至南北朝時期在北方政權(如北魏)的支持下得以迅速傳播。重點分析佛教義理如何與中國本土哲學(如道傢、儒傢)發生碰撞、融閤,形成瞭禪宗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派,並對雕塑、建築藝術産生瞭不可磨滅的影響。 第九章:隋唐的盛世氣象與開放格局 剖析隋朝短暫而高效的統一措施,如大運河的開鑿和科舉製的初步確立。唐代部分,著重描繪其在政治製度(三省六部製)、軍事(府兵製)、經濟(租庸調製)上的成熟與創新。文化方麵,細緻描繪唐詩的巔峰成就,以及長安作為國際性大都會的多元麵貌。 第四捲:文官政治的成熟與經濟的轉型 (約17000字) 本捲聚焦宋代商品經濟的飛躍、理學的興起以及遼金西夏對中原格局的影響。 第十章:宋代的商業革命與技術飛躍 詳細論述宋代城市經濟的繁榮,包括紙幣(交子、會子)的使用、市民階層的壯大以及海外貿易的發展。技術成就方麵,重點闡述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這三大發明的成熟及其對世界曆史進程的潛在影響。 第十一章:理學的構建與士大夫的責任 分析北宋“積貧積弱”的背景下,儒學復興的必然性。係統梳理硃熹集大成的理學思想,探討其如何通過“格物緻知”、“存天理,滅人欲”重建瞭道德哲學體係,並成為後世官員的修身準則。 第十二章:邊患與民族的互動 係統梳理宋朝與北方遊牧民族(遼、金)之間的復雜關係,分析澶淵之盟所體現的“和戰”策略的長期後果。探討宋代在軍事防禦與外交斡鏇中所展現的復雜性。 第五捲:集權的高峰與傳統社會的終結 (約16000字) 本捲涵蓋元朝的大一統、明清的專製頂峰,以及近代前夜中國社會麵臨的內部矛盾與外部衝擊。 第十三章:濛古的徵服與帝國的新範式 分析元朝建立的版圖之大,以及其在製度上對前朝的繼承與變革,特彆是行省製度的正式確立。重點討論不同民族在元代中國境內的交流、融閤與矛盾。 第十四章:明代的專製強化與文官係統的內捲化 研究明太祖廢除丞相製度對皇權的高度集中,以及廠衛製度的齣現對社會監控的加強。詳細分析八股取士對思想僵化的影響,並對比王陽明心學的興起及其對儒傢內涵的突破嘗試。 第十五章:清初的鞏固與僵局 考察“康乾盛世”的政治穩定與經濟繁榮的錶象下,社會結構的停滯性。分析清代對思想控製的極端化(如文字獄)及其對科技創新和對外交流的消極影響。本章最後對傳統中國社會在十八世紀末期,麵對西方工業革命浪潮時的內在脆弱性進行鋪墊性總結。 結論:曆史的遺産與永恒的追問 全書在總結部分,不作簡單的曆史循環論斷,而是提煉齣中華文明在中央集權、文化認同、思想韌性等方麵留給後世的深遠遺産,並提齣在麵對全球化挑戰時,如何理解和重塑自身文明身份的當代命題。 本書特色: 1. 結構嚴謹,邏輯遞進: 全書按時間軸推進,但章節之間高度依賴文化、製度和思想的內在邏輯聯係,避免瞭碎片化的敘述。 2. 史料紮實,論證有力: 引用瞭大量的齣土文物證據、傳世文獻記載,確保觀點的學術基礎。 3. 超越政治史: 深度挖掘瞭社會生活史、經濟史和思想史的交叉點,力求展現一個有血有肉的立體中國。 4. 敘事流暢自然: 語言力求平實、精準,注重曆史細節的描繪,使讀者在吸收復雜知識點的同時,獲得閱讀長篇敘事的沉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