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我国著名科普创作团体——科学松鼠会经典作品
★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推荐
★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光明书榜年度十大好书
★《今日中国》年度十大畅销书
海报:
内容简介
《冷浪漫(2015版)》精选科学松鼠会多位作者的作品,分为8个主题,分别是色、爱、和、美、宅、酒说、新生、艺术。在每一部分中,各位松鼠们从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音乐等不同的学科视角出发,用专业化的知识、通俗化的语言对主题展开了别开生面的诠释,从颜色的味道到基因与爱情的关系,从护肤品、保健品中隐藏的秘密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剥去了严肃外壳之后的异彩纷呈的浪漫科学世界。
中国科普界的新生代作者正日益走向成熟。
作者简介
科学松鼠会是一个科学传播公益组织,由一百多个年轻人组成。成员包括来自国内外各院校的一线科研工作者,以及来自《南方周末》《环球科学》《新发现》《新京报》《冰点周刊》等媒体的科学记者、编辑。他们的理想是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更多人能领略科学的美妙,让“科学流行起来”。和所有年轻人群体一样,他们腐败、郊游、交友,不同的是,他们还聚在一起聊科学、做讲座、看纪录片、辨星星、认植物……当然,他们极为擅长的是文字表达,松鼠会的科学博客获得了2008年德国之声博客大赛“国际上佳博”公众奖。目前已经推出过《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吃的真相》和《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等科普畅销书。
精彩书评
用文学包装科学,用科学衬托艺术
《冷浪漫》一改“板着面孔”讲科学的常态,在生动活泼的谈笑中显高雅现科学,在娓娓动听的故事里传知识讲学问,文辞或优美,或幽默,或朴实,严肃中有浪漫,浪漫中有深沉,既展示了科学的绚丽多彩,也表现了科研工作者的丰富情怀……的确,科学不仅是严肃的,也是生动的,不仅是专家的,也是大众的。本书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把专家想说的理性表达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欢迎。科学也只有被广大群众所掌握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目录
序 想想就很爽
色
卷首语不忘注视那平凡深邃
植物的彩色智慧
照亮细胞的荧光蛋白
神秘中国色
哪种颜色味道好
没有颜色的奇妙世界
彩色花纹背后的秘密
你看,你看,色彩的表情
音有相,色无形
爱
卷首语爱以及爱的对面
朱丽叶的生理周期
花花事
基因决定我爱你
爱情三问
我要我们在一起
完美爱人进化论
和
卷首语冷的浪漫和求的姿态
来自金星的和谐
老板,来份淘气味的
跟我和一曲Accapella
雏菊世界:用尽想象去远游
美
卷首语科学美丽时尚周
护肤品的大小把戏
胶原蛋白美容与院墙上的画
皮肤,可否漂得白
卸妆之后的螺旋藻
计算机计算机,谁是最美的女人
文身,危险时尚美
进化美女
宅
卷首语“宅”流行
宅人的食谱不等式
宅男娶媳妇和时空曲率的关系
大宅门里探究竟
实验室里的宅生物
宅族性幻想分析
酒 说
卷首语酒瓶子里做道场
来杯秸秆鸡尾酒
动物瘾君子
酒酿家庭装
谁能千杯不醉
穿过我的神经的我的酒
新 生
卷首语被遗忘的荣耀
光和热,你好哪一口
动物如何“坐月子”
生命大爆炸
我们都是星星的孩子
艺 术
卷首语让科学松鼠和当代艺术互动起来
把根留住
发达数字时代的抒情诗人
摄人魂魄的雕刻
雪花史
所以然,之后的然
Contributor
精彩书摘
《冷浪漫(2015版)》:
哪种颜色味道好
云无心(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专业博士)把奶油、糖、水、香精之类的东西混在一起,经过一番搅拌、冷冻等操作,做出来的东西叫做冰激凌。如果在冰激凌里加点颜色,堆出一些形状,再弄点风花雪月、鸳鸯蝴蝶的图案,就过了冰激凌,而叫做“情调”,或者更高级一点,叫“文化”。冰激凌几块钱一桶,“情调”则要几十块钱才有一勺。
在从“冰激凌”到“情调”的升华中,颜色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每个人都知道“情调”与“冰激凌”吃到了肚子里都一样,但花前月下的青年男女还是心甘情愿地为“情调”买单。所以才有了那句流行语:如果你爱她,就带她去被忽悠——颜色的诱惑,可见一斑。
在品评中餐的时候,人们总是说“色、香、味”,或者更“文化”一些,加上“形、意”——“色”总是排在第一位;而在西方饮食品评中,“color”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看起来,对于饮食中色彩的追求,东西方文化并没有大差异。所以,在现代食品中,对“色”的研究就相当重要了——从科研、生产到销售,许多人都靠它谋生。
我们经常听到语重心长的忠告:食品、饮料中的颜色除了增加视觉刺激,没有任何别的意义,外加的色素倒是可能有害健康,千万要小心。不过,至少对于很多人来说,食品中的颜色还真不是别无一用。许多靠折腾颜色谋生的科学家告诉我们:食品中的颜色会改变我们尝到的味道。
一个早期的经典实验是在1939年发表的。那个时候白巧克力还不常见,测试者弄了些常规的牛奶巧克力和白巧克力让人品尝。先把被试的眼睛蒙上,结果所有的被试都说两种巧克力味道一样。然后又让他们看着品尝,结果以前没有吃过白巧克力的6名被试都认为两种巧克力味道不同,其中有4个人认为白巧克力“奶味更浓”,其他两人认为白巧克力“巧克力味更淡”。只有一个以前吃过白巧克力的被试认为在两种情况下味道都没有区别。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这个实验多少有点“山寨”。不过后来有许多人做了许多规模更大、设计更精细的实验来考察颜色对味觉的影响,结果表明,至少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对于味道的感知会受到颜色的影响。
这个结果会产生一个猜想:如果某种颜色让我们觉得同样糖浓度的东西“更甜”,或者同样盐浓度的东西“更咸”……是不是就可以利用色彩来减少这些东西的使用量,而依然享受到同等的口福呢?
如果你有足够的好奇心又愿意动手,我可以帮你设计一个相当专业的“山寨实验”方案:配制浓度分别为2%、5%、7.5%和10%的蔗糖水,分别作为甜度为2、5、7_5和10的标准,然后在同一浓度的蔗糖水中加入不同的食品色素,这样你就有了4种不同浓度的糖水,每种浓度的糖水又有不同的颜色。让别人蒙上眼睛品尝,然后跟标准甜度作比较,评定出甜度,看看不同颜色、相同糖浓度的水尝起来甜度是否相同。然后,睁开眼睛,再来一遍,就可以知道每个人的味觉如何受色彩的影响了。
……
前言/序言
冷浪漫(2015版):一段关于情感与抉择的深刻探索 《冷浪漫(2015版)》并非一部简单的爱情小说,而是一曲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关于情感的复杂性、人性的多面性以及个人抉择的沉重代价的深刻探索。它将读者带入一个并非全然虚构,却又充满了艺术家式想象力的世界,在那里,情感的温度与理性之间的界限模糊,而每一次选择都可能激起涟漪,改变人生的航向。 故事的核心,并非围绕着一见钟情或轰轰烈烈的爱情展开,而是聚焦于一种更为内敛、更为现实的情感状态。在这部作品中,你会发现,所谓的“冷浪漫”并非是情感的缺失,而是一种在经历了生活磨砺后,对感情的另一种解读与实践。它可能是在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常中,涌动着的深沉关怀;也可能是在理性判断与情感冲动之间的拉锯,最终选择了一种更为审慎、更为成熟的相处模式。作品并没有回避现代都市人普遍面临的情感困境:快节奏的生活、功利主义的思潮、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都可能让人们在面对情感时,不自觉地筑起一道“冷”的屏障。然而,这道屏障之下,依旧燃烧着对连接、对理解、对被爱的渴望。 《冷浪漫(2015版)》的人物塑造尤为出色。他们不是完美的英雄或反派,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个体。书中每一个角色,都背负着自己的过去,怀揣着各自的梦想与失落。他们的言谈举止,他们的犹豫不决,他们偶尔流露出的脆弱,都充满了令人信服的真实感。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他们情感的来龙去脉,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与妥协。你可能会在他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他们相似的困惑与迷茫。他们可能是在事业和爱情之间艰难取舍的年轻职场人,可能是在过去伤痛中挣扎,试图重新拥抱爱情的中年人,也可能是在社会压力下,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毕业生。他们的情感纠葛,他们的关系网,都映射着当下社会人际交往的复杂性。 例如,书中可能描绘了这样一位主人公:他/她拥有体面的工作,规律的生活,表面上看一切都井井有条。但在内心深处,却藏着一份难以言说的孤独,渴望着一份真正的情感连接。他/她可能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而遗憾收场,这使得他/她在面对新的感情时,变得小心翼翼,甚至有些“冷漠”。这种“冷漠”并非不爱,而是因为害怕再次受伤,而选择了一种自我保护的姿态。他/她可能会审慎地观察对方,用理性的逻辑去分析对方的意图,而不是轻易地被情感冲动所裹挟。这种行为,在一些人看来可能是“不热情”,但在作者笔下,却是一种复杂情感的体现,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一种负责。 另一方面,书中也可能存在这样的人物:他们热情洋溢,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却常常因为过于直接或不够成熟,而引发误解或矛盾。他们可能代表着一种更为纯粹、但也可能更为脆弱的情感形态。作者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情感表达方式,展现了情感的多样性,以及不同个体在情感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这种对比,也引发了读者对自身情感模式的思考:自己是倾向于内敛克制,还是外放直接?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又更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冷浪漫(2015版)》的叙事结构也值得称道。它可能采用了多线叙事,将不同人物的故事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情感网络。这种结构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深度,也让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情感的本质。在一个人物的故事线中,你可能会看到一个关于妥协与成长的故事;而在另一个人物的故事线中,你可能会窥见一段关于坚持与守候的坚持。这些看似独立的叙事,最终却可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情感洪流,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作品对细节的把握极为精准。无论是生活场景的描绘,还是人物心理的刻画,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作者善于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微之处,并赋予它们深刻的象征意义。例如,一段关于雨天的场景,可能不仅仅是天气描写,而可能暗喻着人物内心的阴郁和不安;一个简单的眼神交流,可能承载着千言万语的复杂情感。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使得整个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也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冷浪漫(2015版)》也深刻地探讨了个人选择与命运的关系。在书中,人物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是屈从于现实的压力,还是坚持内心的梦想?是选择一份舒适安逸的感情,还是追求一段充满未知与挑战的爱情?每一次选择,都可能带来不同的后果,影响着他们人生的走向。作品并没有给读者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思考自己的选择,去理解不同选择背后所付出的代价。这种对选择的深入探讨,使得《冷浪漫(2015版)》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面映照人生的镜子。 此外,作品的语言风格也极具特色。它可能摒弃了华丽的辞藻,以一种更为朴实、更为真诚的语言,娓娓道来。但正是这种朴实,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能够直击人心。作者的文字仿佛带着一种温度,能够温暖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冰冷的心灵。它可能充满了哲思,却又不会显得过于说教,而是让读者在故事的起伏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其中的深意。 《冷浪漫(2015版)》所探讨的“冷浪漫”,并非对爱情的否定,而是对爱情的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它认识到,真正的爱情,并不仅仅是激情燃烧的瞬间,更是日常琐碎中的默默守护,是理解与包容的坚定选择,是在经历风雨后的彼此依靠。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冷”的时刻,情感的温度也依然存在,只是以一种更为沉静、更为坚韧的方式存在着。 阅读《冷浪漫(2015版)》,就像是在经历一场心灵的洗礼。你可能会在某个情节中,潸然泪下;你可能会在某个对话中,若有所思;你可能会在某个结局中,感到释然。它是一部能够引发读者深刻思考的作品,它挑战着我们对情感的固有认知,也引导着我们去探索更广阔的情感世界。它让我们明白,即使在现代社会,即使面临着种种挑战,我们依然可以寻找并守护那些属于自己的“冷浪漫”,那些在冷静中燃烧的,却又无比真实的爱。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关于爱情,更是关于成长,关于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温度,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它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触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弦,留下一抹淡淡的,却又久久挥之不去的情感印记。它鼓励我们拥抱人性中的复杂与真实,也让我们相信,即使在看似“冷”的现实中,也总有温情可以被发现,被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