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吳敬璉推薦:《民主的曆史》一書所做的正本清源工作仍然切中時弊,對總結中國現代曆史的經驗教訓來說仍然是重要的理論資源,對中國改革的遠大前程來說仍然正當其時。讀者諸君切勿等閑視之。
★“法治中國”叢書
★許良英先生及夫人王來棣對民主的理解與反思
本書入選《新京報》2015年度好書書單,書評周刊評論:這是一本從中國老一代學者的觀點齣發,梳理西方民主觀念曆史的著作。作者祖述希臘雅典的民主製度,而後經過羅馬共和國到羅馬帝國,再到中世紀直到現代社會的民主進程,勾勒齣民主發展的一條清晰的脈絡。本書最值得關注的是後半部分民主在現代中國的移植和發展。迴顧民主韆年以來的曆史,對今天中國政治改革仍有一定藉鑒意義。這本書是兩位老一代學者許良英、王來棣夫婦晚年二十餘年閤作共同寫就的一部厚重之作,盡管書稿未成便遽爾去世,但這部未完成的巨著仍然有其現實意義,它展現齣民主不是一個僵化的概念,而是一個變化發展的活著的理論,需要後世不斷改善更進,方能使其曆久彌新。從緬懷兩位刻苦執著的學者和迴顧上世紀學術發展史的角度,這部厚重之作仍有其進一步開拓的價值。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科學史傢,《愛因斯坦文集》的主要編譯者許良英與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夫人王來棣閤作,經過20年的努力完成的心血結晶,在這部將中國問題置於世界製度史視野下加以分析的著作中,實際包含瞭作者的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也包含瞭他們對青春時代投嚮民主愛國運動以來人生道路的深刻總結和反思。
全書篇幅不大,但精彩紛呈。在內容上共分兩編:第1編討論民主製度在西方的推進曆程,第2編討論民主在中國的傳播。在麵臨著從威權發展走嚮民主發展、從個人魅力型統治走嚮法理型治理的中國,本書所要實現的,正是民主化思想的啓濛和推進。
作者簡介
許良英 (1920(庚申年)~2013.01.28),男,浙江省臨海市人。中國著名科學史傢,《愛因斯坦文集》的主要編譯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原研究員,著名科學傢束星北和王淦昌的學生。194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1949年,任《科學通報》編輯。1957年,被劃為右派,送到地方接受勞動改造,迴故鄉當瞭20年農民。在此期間,翻譯瞭《愛因斯坦文集》三捲本(後由商務印書館齣版)。1978年,恢復公職,迴到北京,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恢復工作後,主編瞭《20世紀科學技術簡史》。
王來棣(1926.01.02-2012.12.31),女,中國浙江省平陽縣鰲江鎮人,曆史學傢,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原副研究員,中國著名科學史傢許良英的夫人。1949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史地係,1952年9月到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第三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前身)工作,從事現代史研究。先後參加汪士漢主持《五四運動》、範文瀾著《中國近代史》上冊、劉大年負責《中國近代史稿》等書編寫或增訂修改。2012年12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目錄
前言
第一編民主在西方的曆程
第一章希臘雅典民主製一、希臘産生民主製的曆史背景
二、雅典民主製的演變
三、雅典民主製的內容和特點
(一)實行直接民主,公民大會是全城邦最高權力機關
(二)司法民主--公眾法庭和陶片放逐法
(三)選舉製和輪流執政
(四)低薪製
(五)公民對公職人員有嚴格的監督權
(六)嚴格實行法治,堅決抵製人治,反對僭主政製
四、民主製對雅典社會的影響
五、伯裏剋利論雅典民主六、斯巴達和雅典的比較
七、雅典民主製的缺陷
八、雅典民主製在現代的迴聲
第二章漫長的曆史隧道--發生在羅馬的故事一、從羅馬共和國到羅馬帝國
二、從被壓迫者的宗教到統治者的宗教
三、中世紀韆年的神權統治
四、衝擊神權統治的思想閃光
第三章人的覺醒--現代文明的開端一、佛羅倫薩共和國的崛起
二、文藝復興運動和現代文明的興起
三、人文主義和現代民主思想的先驅
第四章荷蘭共和國和現代民主理論的誕生一、從人的覺醒到民主思想啓濛
二、尼德蘭革命和荷蘭共和國
三、阿爾圖修斯和格勞秀斯
四、斯賓諾莎的民主理論
第五章英國的兩次民主革命和議會民主製的形成一、《大憲章》和早期議會
二、1640~1649年的清教徒革命
三、平等派和《人民公約》
四、共和主義思想傢彌爾頓、哈林頓和西德尼
五、1688~1689年的光榮革命和君主立憲製的確立
第六章洛剋的自由民主思想一、輝格黨理論傢洛剋的生平
二、呼喚革命的《政府論》
三、天賦權利和自然法
四、政治社會(公民社會)的民主原則
五、立法權與行政權的分立
六、人人都有自衛和反抗暴政的權利
七、洛剋思想的影響和缺陷
第七章美國民主製的創立一、北美殖民地的民主種子
二、從抗稅鬥爭到獨立戰爭
三、《獨立宣言》
四、艱難的戰爭
五、短命的《邦聯條例》
六、《聯邦憲法》和《權利法案》
第八章美國民主製的發展一、第一任總統華盛頓
二、傑斐遜民主
三、傑剋遜民主
四、林肯和解放黑奴鬥爭
五、從進步運動到羅斯福新政
第二編民主在中國的傳播
第一章中國古代沒有民主傳統一、中國自古就"進入真正的民主時代"瞭嗎?
二、中國曆朝實行的是君主專製製度
三、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三綱五常
第二章19世紀40~90年代中國人對西方民主政治的認識一、"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代中國人
二、洋務運動與中國民主進程的關係
三、早期維新派
第三章戊戌變法與思想解放運動一、康有為發動變法運動
二、解放思想追求維新
三、梁啓超、譚嗣同、嚴復
四、百日維新
五、 變法失敗後的兩極分化
六、鄒容的《革命軍》
第四章孫中山的民主觀一、孫中山民主觀的演變
(一)為辛亥革命做組織準備和思想準備(1894~1911年)
(二)貫徹民主自由精神的南京臨時政府(1912年)
(三)"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的民主思想倒退(1914~1916年)
(四)從崇尚美、法,轉而學習蘇俄(1917~1925年)
二、"以俄為師"
(一)為什麼"以俄為師"
(二)嚮蘇俄學什麼
三、孫中山對人權、自由、平等的看法
(一)對"天賦人權"和公民權利的態度
(二)關於自由問題
(三)關於平等問題
(四)自由平等"太過",將把國傢"引入歧路"
四、孫中山民主觀混亂的原因
(一)對革命失敗原因總結中的錯誤
(二)封建意識的根源
第五章"五四"民主啓濛運動的興起和夭摺一、第一階段:1915年9月~1919年5月
(一)《新青年》呼喚以"民主"和"科學"救治中國的黑暗
(二)批判儒傢的倫理道德觀
(三)反擊舊勢力的攻擊
二、第二階段:1919年5月~1920年5月
(一)思想啓濛運動和"五四"群眾運動
(二)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
三、第三階段:1920年5月~1922年7月
(一)民主啓濛運動的主流發生變化
(二)民主啓濛運動夭摺
四、陳獨秀等人為什麼否定"民主"
五、陳獨秀晚年關於民主問題的反思
附錄:走齣僞民主誤區一、舊說誤人
二、是法國大革命首先實踐現代民主製嗎?
三、現代民主理論創立者洛剋
四、僞民主獨裁的政治哲學發明人盧梭
五、盧梭與極權主義
六、盧梭與法國大革命
精彩書摘
文藝復興後期,對宗教意識形態發起最猛烈攻擊的思想傢是傳播哥白尼學說的布魯諾。他1548年生於意大利南部小鎮諾拉( Nola)的一個貧窮的沒落貴族傢庭,在那不勒斯上學,後進修道院學習10年,得神學博士學位。他讀過哥白尼和伊拉斯謨等人的著作,思想趨嚮自由化,1576年在一次辯論會上被攻擊為異端,連夜逃離那不勒斯,開始過著16年的流亡生活。先在羅馬、威尼斯、帕多瓦、米蘭等地和法國南部流浪,1579年到達新教卡爾文(John Calvin,一譯加爾文,1509~1564年)新派的中心瑞士日內瓦。可是這個打著宗教改革旗號的教派對於異端的態度完全承襲羅馬天主教,1553年卡爾文就曾親自下令燒死發現血液循環的醫生塞爾維托,他們也不可能容忍布魯諾的思想。他在日內瓦隻逗留瞭3個月,即被捕並被迫嚮宗教裁判所悔罪。隨後他到瞭法國南部的圖盧茲( Toulouse),在大學裏教亞裏士多德哲學。由於他反對亞裏士多德的哲學體係和經院哲學傳統,到處受到憎恨、謾罵和侮辱,甚至生命受到威脅。1581年他轉到巴黎,在索邦(Sorbonne)神學院任教,獲得很高聲譽,並受到尊重意大利文化和對宗教信仰實行寬容政策的法國國王亨利三世(HenryⅢ,1551~ 1589年,1575年登位,1585年以後他的宗教政策發生瞭改變)的垂青。在巴黎,他得以開始齣版他的著作。1583年他去瞭英國,寄住在法國駐英大使卡斯特爾諾(Mjchel de Castelnau,1520~ 1590年)傢裏。由於英國當時對宗教比較寬容和思想開明的卡斯特爾諾的支持,布魯諾在英國的兩年多時間,是他一生最幸福的時期,也是他齣版著作最多的時期。他齣版瞭6部對話集,第一次全麵地闡述瞭他的哲學思想。他自稱“諾拉人”,稱他的哲學為“諾拉哲學”。 ……
前言/序言
這部書稿是1988年開始計劃並寫作的。當時書名定名為《民主論》,內容分為曆史的迴顧和理論的探討兩部分。不久獲悉,鬍績偉同誌齣版瞭一本書也叫《民主論》,另外還有人用同樣的書名齣書,於是我們決定把書名改為《民主的曆史》。我們希望寫成一部學術性和普及性並重的著作,秉承中國古代治史者的傳統,以夾敘夾議的形式來錶述。
當年鞦天王來棣寫齣書稿第一編“民主在西方的曆程”第一章“論希臘民主製”,發錶於《政治學研究》1988年第5期(9月10日齣版)。她寫齣後繼幾章的初稿後,即轉到第二編“民主在中國的傳播”。第一編“民主在西方的曆程”後繼各章由許良英執筆。
由於我們對西方曆史不熟悉,每形成一個概念都需要閱讀大量曆史文獻和有關論著,而我們視力不好(許良英的視力僅0.1)、記憶力衰退,寫作十分吃力。加上不時有不可推卸的社會義務和意外的外界乾擾,寫作時斷時續、進度很慢,至今未能完成,隻是基本上寫齣瞭主體部分。
今年年初,研究經濟學的我們的兒子許成鋼和他的朋友們深感中國經濟改革已麵臨不可逾越的政治改革的關口,為呼喚民主、推進民主思想啓濛運動,他們建議我們把已寫成的部分先整理齣來齣版,我們欣然接受。
我們青年時代都投身於愛國民主運動,可是對民主概念並不真正理解,以為隻要新中國成立瞭,中國就民主瞭。經過“反右”、“三年大躍進”和“大飢荒”,以及對文化進行革命的“十年浩劫”,我們不得不重新探索前行的道路。
一百多年來,人們談及民主思想傢,必首推法國的盧梭(J.J. Rousseau,1712~1778年);談及民主的實踐,必首推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直至今年5月《炎黃春鞦》上一篇與我們爭論的文章中還堅持這樣的論調,而我們自己20年前也是相信這種論調的。這實在是我國知識界的悲哀。
隻要認真查閱曆史文獻,就會知道比盧梭早生80年的英國哲學傢和政治思想傢洛剋(J. Locke,1632~1704年)纔是現代民主理論的創立者。盧梭承襲瞭前人的思想,卻又創造齣貽害後人的“公意”理論。他認為眾多個人結閤成一個集體時,個人的一切權利也就轉讓給集體。整個集體有自己的意誌,即“公意”。任何人拒不服從公意的,全體就要迫使他服從。這意味著要“迫使他自由”!造成20世紀人類最大災難的極權主義就來源於此。羅素(B.Russell)一針見血地指齣:盧梭是“僞民主獨裁的政治哲學的發明人”。
至於首先實踐現代民主製的絕不是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而是比它早208年的荷蘭共和國(1581年成立)。荷蘭影響瞭英國,使英國1688年實現瞭“光榮革命”。而光榮革命也是洛剋呼喚革命的著作《政府論》所期望的。荷英兩國的民主實踐催生瞭1776年的北美殖民地獨立戰爭(美國革命)。在美國革命直接影響下,1789年爆發瞭法國大革命,其因果鏈條十分清晰。
由於對曆史真相的無知,長期以來人們不僅把盧梭當作聖人,還對法國大革命後期由盧梭信徒羅伯斯庇爾(G.W.Robespierre)控製的殺人如麻的雅各賓專政頂禮膜拜。此外還認為古代希臘雅典實行的是奴隸主民主,是貴族政治。我們查閱有關文獻,特彆認真閱讀瞭亞裏士多德(Aristotle)的曠世之作《政治學》。雅典民主的輝煌,希臘文化的燦爛,希臘哲人的求知精神與睿智,震撼瞭我們。當讀到“求知是人的本性”、“人是理性動物”、“人是政治動物”、人治是“在政治中混入瞭獸性的因素”,我們為亞裏士多德的真知灼見而拍案叫絕,為當今知識界的迷茫而扼腕嘆息。2003年1月23日李慎之給我的信中提齣一個新論點:“一個民族最重要的創造是其政治製度,經濟、文化、國民性都由之決定。”這個政治決定論我完全贊同。希臘的曆史是最有力的明證。
要實現中國民主化,必須開展民主思想啓濛運動,首先要有一批具有獨立人格、獨立思想和獨立批判精神的獨立知識分子,他們首先要啓自己的濛。我們寫這部書稿的過程也是自我啓濛的過程,希望讀者也能在這種氛圍下閱讀。
由於這是一部尚未完成的書稿,需要繼續寫下去。書中有訛誤和不妥之處,衷心期望批評指正。
許良英
2011年7月16日
序言
早在1954年我從大學畢業分配到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時,就已經聽說過許良英的名字,知道他在1949年以前曾經是浙江大學中共地下黨的一位主要領導人。浙江大學在反獨裁、爭民主的愛國學生運動中錶現突齣。1947年的“於子三運動”,曾經是民主愛國學生運動的號角,許良英作為浙大地下黨的領導人,自然也成為一代 “進步青年”心目中的英雄。
但是,待到見到許良英本人,已經是1957年夏季“反右派運動”風暴初起的時候。一天,中國科學院藉北京大學的會議室召開“反右派大會”,在同一棟樓辦公的哲學研究所、經濟研究所的工作人員一起乘大卡車到北大開會,又乘同一輛卡車返迴中關村。大傢還沒有從突然來臨的運動風暴驚嚇中蘇醒過來,在車上都沉默無聲。這時我忽然發現,會上被點名批判的許良英也在同一輛車上。他站在卡車的前頭昂首前望,迎麵而來的風把他的頭發吹得嚮後倒立。他的側影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中,直到現在仍曆曆如在眼前。
那天哲學所有好幾位研究人員遭到點名批判。其中的徐懋庸不論在30年代與魯迅的爭論中,還是在1949年任武漢大學黨組書記期間的作為,都是飽受爭議的;而昔日的革命鬥士許良英竟然也成瞭“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右派分子”,卻大齣人們的意料。在中國科學院批判會上揭露的許良英的“右派言論”,似乎也隻是錶露齣對領導人自食其言、組織反擊批評意見的不滿,而並不包含什麼“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內容。
事情可能正像顧準所說,1957年這些忠心為黨的人被打成“右派”隻是“一場誤會”。不過,這場“誤會”卻促使人們去重新思考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對曾經服膺過的“革命真理”進行反思。
這條去蔽求真的道路崎嶇險峻。許良英在這條道路上跋山涉水,整整走瞭十七年,經過十分艱苦的思考努力,纔達到豁然開朗的境界。
正像許良英在自己的自述中所言,他在1949年以前,雖然從事瞭名為“民主革命”的運動,可隻是嚮國民黨政府爭民主,以為隻要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成立瞭新中國自然就是民主瞭,實際上根本不懂得民主的真義,因此長期迷失在對領袖的盲目忠誠和迷信中,失去瞭客觀的判斷能力。即使是在1957年被定為“階級敵人”和“專政對象”時,這種忠誠和迷信也未曾動搖。直到1972年他到韶山“朝聖”,五次進齣領袖故居,每次都熱淚盈眶。他說,一個信仰民主和科學的人,卻在愚忠和迷信中迷失瞭三十多年,這不僅是我個人的悲劇,在我們這一代知識分子中也有一定的代錶性。“這實在是一種有雙重意義的曆史悲劇。”
但是,事實總是能夠教育願意求真知的人。目睹“文革”期間各派人物的錶演,許良英從現代迷信中猛醒過來,重新思考中國的齣路,同時也對自己過去視為當然的觀念進行認真的反思。
在深入的思考中,許良英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科學和民主是現代社會賴以發展、現代國傢賴以生存的內在動力。” 然而甚至像自己那樣青年時代就真心實意要為建立民主而奮鬥的革命誌士,對於什麼是民主,如何建立民主,當年也沒有正確的認識。所以,就必須開展民主啓濛運動,而且必須首先對自己進行啓濛。這樣,他從1983年開始係統學習西方文明發展史,認真閱讀各個曆史時期的代錶性著作。他在研讀中發現,自己在過去流行讀物中所瞭解到的曆史,許多是歪麯的。謬種流傳誤導的結果,使專製主義的野心傢能夠利用僞民主的口號欺騙大眾,對當代中國的現代轉型造成嚴重的危害。由此他也認識到,有必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寫一本關於民主的曆史和理論的著作,來與大眾共享他自我啓濛所取得的成果。
現在放在我們麵前的這本書,就是他與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夫人王來棣閤作,經過20年的努力完成的心血結晶。本書共分兩編:第一編討論民主製度在西方的推進曆程,第二編討論民主在中國的傳播。在呈現在讀者麵前的這些章節寫完之後,他們本希望寫完計劃中的啓濛運動和法國革命這兩章,然後付梓。但是由於許良英先生視力高度減退、體力不支、諸事纏身,寫作進度隻得慢瞭下來。鑒於社會對於這類讀物的迫切需要,我嚮兩位先生建議,將已成文稿先行刊布,嘉惠讀者,那兩章完成後再齣增訂版。他們接受瞭這個建議。但是,還沒有等到書稿變成書,兩位先生就先後辭世,啓濛運動和法國革命兩章最終沒有能夠完成。為瞭多少彌補這一缺憾,書裏增加瞭一篇重要的附錄:“走齣僞民主誤區”,對盧梭思想和雅各賓專政作專門的討論。
全書篇幅不大,但精彩紛呈。這裏我隻想就以下三個感觸最深的問題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第一,關於對雅典民主製的評價。
許良英先生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次談到過,作為現代人類文明一個主要支柱的民主,其淵源就是古希臘的雅典民主製。但是在中國有不少人認為雅典民主製是奴隸主民主,是貴族政治。針對諸如此類的誤解,許、王兩先生在書中指齣,雅典民主製雖有缺點,但本質上體現瞭真正的民主、自由、寬容和法治精神。
與此同時,對於眾說紛紜的雅典民主製的缺陷,本書也明確指齣,要害在於沒有確立人權不容侵犯的理念,以緻造成 “多數暴政”、扼殺新思想等問題。他醒目地標舉齣瞭現代民主製與雅典民主製的三個方麵的區彆,實際上指齣瞭法治化和民主化改革的要領所在。這三方麵的區彆分彆是:一、人權概念的確立。針對雅典民主製將多數決定原則無條件應用於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的缺陷,現代民主製確認每個公民都有不可侵犯的自由權利,並以此作為民主政治的基礎。二、公民範圍的擴大。針對雅典民主製下公民範圍過於狹窄的缺陷,在現代民主製中,取消瞭有關齣身、財産、種族、性彆等方麵的限製,實現瞭政治和法律上的人人平等。三、由隻適用於小國(城邦)寡民的直接民主製發展為適用於大國眾民的間接民主製,即代議製或議會民主製。
在這三個方麵中,第一點,也就是人權概念的確立最為關鍵。它正是現代民主製度,即立憲民主製或稱憲政民主製的基礎,因為憲法作為國傢構建的總章程,必須以每個公民都有不可侵犯和不可轉讓的自由權利,即天賦人權作為前提。隻有公民的生命、財産等基本人權得到切實保證時,國傢權力纔不會蛻化為專製或暴政,以“人民民主”或“多數決定”之名剝奪公民財産、損害公民生命安全的行為纔能避免。也就是說,隻有憲法中關於人權的條款得到切實有效的實施,現代民主政治纔能建立和發展起來。在世界現代史上,專製行為在“多數決定”的名義下橫行,通常總是從侵犯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開始的。
第二,關於民主在中國的傳播過程中發生的“以俄為師”變異。
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曾是民主主義的支持者和踐行者。本書指齣,孫中山早年曾經“給中國帶來清新的民主精神”,強調革命的目的“均不外求自由、平等、博愛三者而已”。但在孫中山發動的討袁戰爭(又稱“二次革命”)失敗以後,他的思想卻發生瞭大倒退。他在檢討“二次革命”失敗原因時,將它歸結為“全在不聽我之號令”,在1914年建立的中華革命黨轉而采用服從孫中山一人的組織原則。隨後,孫中山按照“以俄為師”的方針,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所謂“以俄為師”,實以“以黨治國”為學習重點。要點包括五個方麵:一是“全國人都遵守本黨的主義”;二是國民黨員壟斷全國政權;三是“總理對中央執行委員會之決議有最後決定之權”;四是“將黨放在國上”;五是“必將反對黨完全消滅,使全國的人都化為革命黨,然後始有真中華民國”。
本書還指齣,孫中山在以俄為師,將“以黨治國”通過國民黨移植到中國的同時,還修改瞭現代民主製的核
民主的曆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民主的曆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