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寅恪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54036
版次:3
商品編碼:11750959
品牌:三聯書店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9
字數:246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兩部中國中古史的傳世傑作,閤為一冊。 兩書均撰寫於抗日戰爭的艱難環境中。前書係統論述瞭漢魏到隋唐文物製度的淵源與流變,提齣著名的隋唐製度“三源流說”,提綱挈領地說明中古曆史衍化變遷的脈絡。後書是前書的姊妹篇,討論瞭統治階級、黨派分野、內政外交諸專題,提齣“種族與文化”的史學觀念,對有唐一代政治史作瞭極為精闢的論述。
  ttom:0;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3px;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erif";}
  陳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學日本及歐美,就讀於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和美國哈佛大學。1925年受聘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迴國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抗戰期間,先後任教於西南聯閤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和燕京大學。1946年迴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南遷廣州,為中山大學教授。
  陳寅恪是一位對中國近現代學術文化發展作齣重大貢獻的卓越學者。他在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濛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學、敦煌學等諸多領域的精湛研究,均達到很高的境界,具有開拓和奠基的意義。他以終生的學術實踐標舉現代學術精神,産生瞭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作者簡介

  陳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學日本及歐美,就讀於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和美國哈佛大學。1925年受聘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迴國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抗戰期間,先後任教於西南聯閤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和燕京大學。1946年迴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南遷廣州,為中山大學教授。
  陳寅恪是一位對中國近現代學術文化發展作齣重大貢獻的卓越學者。他在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濛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學、敦煌學等諸多領域的精湛研究,均達到很高的境界,具有開拓和奠基的意義。他以終生的學術實踐標舉現代學術精神,産生瞭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目錄

一 敘論
二 禮儀
附:都城建築
三 職官
四 刑律
五 音樂
六 兵製
七 財政
八 附論






精彩書摘

  魏書叁捌袁式傳(北史貳柒袁式傳同)略雲:
  袁式,陳郡陽夏人。父淵司馬昌明侍中。式在南曆武陵王遵谘議參軍,與司馬文思等歸姚興。泰常二年歸國,為上客,賜爵陽夏子。與司徒崔浩一麵便盡國士之交。是時朝儀典章悉齣於浩,浩以式博於古事,每所草創,恒顧訪之。式瀋靖樂道,周覽書傳,至於詁訓倉雅偏所留懷,作字釋未就。
  寅恪案:崔浩傳所謂外國遠方名士,當即指河西諸學者或袁式而言。其以左傳卦解易,張湛、宗欽、段承根俱主其說,實為漢儒舊誼,今日得尚秉和先生易林解詁一書,愈可證明者也。蓋當日中原古誼,久已失傳,崔浩之解,或齣其傢學之僅存者,然在河西則遺說猶在,其地學者,類能言之。此浩所以喜其與傢學冥會,而於河西學者所以特多薦拔之故歟?劉曬之注人物誌,乃承曹魏纔性之說者,此亦當日中州絕響之談也。若非河西保存其說,則今日亦無以窺見其一斑矣。程駿與劉曬之言,乃周孔名教與老莊自然閤一之論,此說為晉代清談之焦點,王阮之問答(世說新語文學篇阮宣子有令問條,以為阮修答王衍之言,晉書肆玖阮瞻傳則以為阮瞻對王戎之語,其他史料關於此者亦有歧異,初視之似難定其是非。其實此問若乃代錶當時通性之真實,其個性之真實雖難確定,然不足緻疑也。
  ……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次物流有點慢瞭 可能是雙11訂單量太大吧 書還是很好的

評分

書的質量很好,價格也很實惠,快遞也很給力,下迴繼續購買

評分

裝幀設計精美,內容豐富詳實,印刷清晰,紙張厚實,物流迅速,服務態度良好。

評分

陳寅恪是一位對中國近現代學術文化發展作齣重大貢獻的卓越學者。他在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濛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學、敦煌學等諸多領域的精湛研究,均達到很高的境界,具有開拓和奠基的意義。他以終生的學術實踐標舉現代學術精神,産生瞭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評分

陳先生研究隋唐時期的製度趁著活動入手瞭一套,值得認真閱讀,三聯書店齣版的書很不錯,京東活動給力,需要認真研讀,希望京東以後能夠多多搞活動!推薦大傢購買!辛苦快遞小哥!

評分

陳寅恪,讀ke不讀que。是一個曆史學傢,頗有史識。現在不讀他書就鼓吹他的人太多,我買來讀一讀。

評分

  書中記述這個傢庭點點滴滴的生活細節,較以往的記述更為真實而豐滿,為研究陳寅恪補充瞭重要的資料。同時從一個傢庭的聚散、個人的遭遇也摺射齣瞭20世紀的國傢興亡、時代變遷。

評分

早年就喜歡讀陳寅恪先生的作品,幾乎讀完蔣天樞先生編的《陳寅恪文集》。現在看到三聯版的陳寅恪集有滿減活動,毫不猶豫下單買瞭全套。但是覺得美中不足,墨有點淡,不夠清晰。

評分

甲骨的書,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後期,當時紙尚未發明,人們就地取材,以龜甲和獸骨為材料,把內容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這就是甲骨的書。石頭的書在古代,石頭也用來作書寫材料,甚至將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於石上。簡牘的書簡牘是對我國古代遺存下來的寫有文字的竹簡與木牘的概稱。縑帛的書,縑帛是絲織物,輕軟平滑,易於著墨,幅的長短寬窄可以根據文字的多少來剪裁,而且可隨意摺疊或捲起,攜帶方便,可以彌補簡牘。古代寫本書在紙發明初期,紙書並未完全取代簡牘與縑帛圖書,而是三者並用。此外,還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圖書到現代的電子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