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微生物(濫用抗生素引發的健康危機)
- 齣版社:湖南科技
 - I S B N:9787535785855
 - 作 者:(美)馬丁·布萊澤|譯者:傅賀...
 - 頁數:348
 - 齣版時間:2016-08-01
 - 印刷時間:2016-08-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36
 
2015《時代》周刊全球*具影響力100人之一,美國**科學顧問馬丁·布萊澤的盛世危言。 施一公、何帆、姬十三、王立銘聯袂推薦,趙立平教授傾情作序。 顛覆常識,激動人心,人人都能讀懂的科普力作。重新認識你的身體,你真的是自己的主宰嗎?對現代生活的全新認識,你的很多“常識”都out瞭!  感冒時吃的幾顆“消炎藥”不能治愈你,反而會傷害你!  生活在你腸道裏的細菌影響你的情緒、選擇、健康、免疫……,它們是怎樣統治人類的?  抗生素和剖宮産傷害瞭我們的孩子們,讓他們患上濕疹、咳嗽、哮喘、自閉癥……我們何時該拒*醫生的抗生素?  失去瞭越來越多的微生物的保護,人類處境已經非常危險,“超級細菌”會將我們消滅嗎? 《消失的微生物》是人類微觀環境的《寂靜的春天》,作者帶領讀者重溫瞭他對腸道微生物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帶來瞭抗生素負麵效果的非常前沿證據,為人類健康拉響瞭警報! 馬丁·布萊澤博士所呼籲的在日常生活、臨床和農業中慎重使用抗生素,將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體係需要嚴肅考慮的重要議題。
內容提要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高、越來越胖?為什麼 青少年糖尿病越來越多、發病年齡越來越小?為什麼 越來越多的現代人患上瞭哮喘、過敏性鼻炎以及五花 八門的食物過敏?種種“現代疾病”背後是否有一個 共同的“罪魁禍首”? 美國*名科學傢馬丁·布萊澤認為,在過去的幾 十年裏,由於濫用抗生素及剖宮産,我們在不經意間 已經傷害瞭與人類協同演化瞭數十萬年之久的“微生 物朋友”,特彆是在我們的孩子們身上。這擾亂瞭人 體內微生物的穩態,打破瞭人體與微生物之間的平衡 ,進而危害瞭我們孩子的代謝、免疫和認知能力。
恩格斯的告誡猶在耳畔:“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 對自然界的每一次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勝利,大自 然都報復瞭我們。”在《寂靜的春天》裏,蕾切爾· 卡森提醒我們,濫用滴滴涕等殺蟲劑會危害地球上其 它的生物;在《消失的微生物》裏,馬丁·布萊澤提 醒我們,濫用抗生素及剖宮産會危害我們自己的後代 。
作為人類微生物群係研究的先驅之一,馬丁·布 萊澤在本書中既從科學的角度梳理瞭上述問題的來龍 去脈,又從個人及社會的層麵探討瞭可行的解決方案 。廣大的中國讀者,特彆是生物科研工作者、醫療衛 生從業者、政府機構決策者均可從中有所藉鑒。
作者簡介
馬丁·布萊澤,1948年生於紐約,受教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和紐約大學醫學院。自1973年起,曆任科羅拉多大學醫學中心博士後,美國疾病預防與控製中心流行病疫情專員,範德比爾特大學微生物與免疫學教授、醫學教授和該校感染性疾病係主任,紐約大學醫學院院長,美國感染性疾病學會主席,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評審專傢。現任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醫學教授、微生物學教授,紐約大學人類微生物組計劃負責人。美國醫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布萊澤多次在報刊媒體上撰文、露麵、發聲,提醒公眾濫用抗生素及剖宮産帶來的危險。憑藉《消失的微生物》一書,2015年4月,他被《時代》雜誌評為全球*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同年9月,他被任命為美國**防治耐藥細菌顧問委員會主席,任期4年。馬丁·布萊澤現居紐約。 傅賀,1986年生於山東滕州。2004年考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2008年保送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研究環境微生物。2011年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微生物係攻讀博士學位。
目錄
章 現代疾病  第二章 我們的微生物地球  第三章 人類微生物群係  第四章 病原體的崛起  第五章 靈丹妙藥  第六章 抗生素的濫用  第七章 現代農場  第八章 母與子  第九章 被遺忘的世界  第十章 胃灼熱  第十一章 呼吸睏難  第十二章 更高  第十三章 而且……更胖  第十四章 再論現代疾病  第十五章 抗生素的鼕天  第十六章 對策  尾聲  緻謝  注釋  索引  譯後記
收起全部>>
精彩試讀
第十五章 抗生素的鼕天 佩吉·莉莉絲(Peggy Lillis)是紐約市一位土 生土長的布魯剋林區人。56歲的她曾經做過許多工作 ,有時甚至身兼兩職,養大瞭兩個兒子。在過去幾年 裏,她是一名幼兒園教師,在學生和傢長中口碑特彆 好。2010年3月底,佩吉做瞭一次小規模的牙部手術 。然而,到瞭4月中旬,她竟去世瞭。
去看牙醫的時候,佩吉領到瞭療程為一周的剋林 黴素(clindamycin),這是用來防止口腔感染的常 用抗生素。到瞭周末,她就開始腹瀉。由於每天在工 作中許多小孩子打交道,佩吉以為她被傳染上瞭的是 “腸胃型感冒”,因此在傢裏休養。但是腹瀉持續瞭 四天都不見好轉,她的傢人讓她多喝水。到瞭周末, 她聯係瞭醫生。醫生給她安排瞭下周二去看腸胃方麵 的專傢。但是到瞭下周二,佩吉已經非常虛弱,以至 無法下床,她的傢人叫瞭救護車。當護理人員抵達她 傢的時候,她已經陷入瞭重度昏迷。
在醫院裏,通過結腸鏡檢查,醫生發現瞭佩吉患 有嚴重的感染,罪魁禍首是一種厭氧生長的細菌,叫 做艱難梭狀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通 常簡寫為C. diff)。這種細菌在健康人的結腸裏也 有分布,但是濃度非常之低。通常情況下,它們都忙 活自己的事,並不打擾我們。但是如果腸道裏的微生 物比例失調,比如因為抗生素的使用而導緻其它與之 競爭的細菌數目銳減的時候,艱難梭狀芽孢杆菌就會 泛濫,並引起嚴重的後果。在一個失衡的結腸裏,艱 難梭狀芽孢杆菌如野火一般蔓延,它可以每12分鍾就 繁殖一代,幾個小時之內就占領腸道。艱難梭狀芽孢 杆菌可以分泌齣兩三種毒素,誘騙結腸內壁的上皮細 胞為它服務。這幫助瞭這些細菌的生存,卻嚴重傷害 瞭人類細胞。當這些毒素噴湧而齣的時候,結腸就被 打成瞭篩子。
沒人知道佩吉是從哪裏染上艱難梭狀芽孢杆菌的 。也許她身上本來就有,也許是從身邊的人那裏傳染 來的。許多醫院的病人從其他病人身上或者從醫護工 作者的手上染上瞭這些細菌,但是佩吉之前並沒有住 院。如果你的結腸是健康的話,艱難梭狀芽孢杆菌會 被腸道內的正常菌群抑製住。
然而,佩吉攝入的抗生素抹去瞭她體內的正常菌 群,艱難梭狀芽孢杆菌因而迅速繁殖,這大大傷害瞭 她的結腸壁。於是,人體排泄物從腸壁的破損處泄漏 到瞭本來無菌的區域,她受到瞭感染,進而引發瞭高 燒。諷刺的是,為瞭清除這些感染,醫生對她使用瞭 更多的抗生素。當這些治療都不見效的時候,她的醫 生,絕望之下,將她帶進瞭手術室,進行瞭結腸切除 手術。盡管人們作齣瞭種種努力,佩吉還是在醫院裏 去世瞭——兩周之前她剛剛做瞭牙部手術,一周之前 她剛剛患病。一個如此積極健康、充滿活力的女性怎 麼可能凋謝得如此之快? 50多年前,人們就知道瞭抗生素使用會引起腹瀉 。直到20世紀70年代後期,人們纔意識到艱難梭狀芽 孢杆菌是主要緻病原,而且大多數案例發生在已經住 院的人們身上。這是有道理的,因為這些患者接觸到 抗生素的比例更高。此外,艱難梭狀芽孢杆菌形成的 孢子會散布到空氣裏。因此,在患者集中的醫院裏, 到處都可能感染上艱難梭狀芽孢杆菌。檢測錶明,醫 院裏往往都有一種主要的艱難梭狀芽孢杆菌,但也有 時候有好幾種菌株。不過,大多數艱難梭狀芽孢杆菌 都對抗生素敏感,一次抗生素使用足以抑製它們引起 的感染。
但是,一個療程的抗生素隻能控製不到三分之一 的細菌,緩過氣的細菌會捲土重來。即使再次使用抗 生素治療,它們仍然會東山再起。這種拉鋸戰可以反 復發生30多次,非常消耗精力,患者在日復一日的摺 磨中憔悴死去。幸運的是,人們現在找到瞭新的辦法 來解決復發的問題,稍後我會談到。
為什麼復發如此常見?這很好理解——隻要被抗 生素摧毀的腸道生態係統沒有恢復正常,在滿地瘡痍 之中,這些梭狀芽孢杆菌會迅速繁殖,輕易地糾集起 來。而好的治療手段——即更多的抗生素——隻會 使局麵雪上加霜。人們應當慶幸的是在另外2/3的患 者身上沒有看到疾病的復發。
在整個90年代,醫院裏采取瞭更好的感染控製措 施,比如醫護工作人員勤洗手、勤拖地闆、隔離重度 腹瀉患者,梭狀芽孢杆菌的感染率大大降低。但是, 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
在過去的十多年裏,和從前住院的病人相比,現 在的病人病情越來越嚴重瞭。化學藥物固然有效,但 是它們也帶來瞭許多副作用。患者可以接受更加復雜 的外科手術而不至於喪命,但是恢復的過程越來越長 。移植手術挽救瞭許多人的生命,但是因為需要持續 使用免疫抑製類藥物,病人的免疫力降低,他們反而 更容易被其它細菌或病毒感染。結果,越來越多的病 人攝入瞭越來越多不同類型的藥物,包括抑製胃酸及 腸道蠕動的藥物,當然,還有各式各樣的抗生素,各 種各樣的使用方式——或單獨使用,或配伍使用,或 同時服用,或先後服用。
近,一項研究調查瞭200多萬住院的成年病人 的抗生素使用狀況。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病人使用 常見的50種抗菌藥物的頻率竟達到瞭77.6%。換句話 說,平均而言,在住院的每10天裏,病人近8天都在 使用這些抗菌藥物。這個數字包括瞭進行常規檢查的 人,比如定期體檢與輸血——我們常常不會想到抗生 素在這裏也能派上用場。如此大規模的抗生素使用必 然對我們的微生物群係産生某種影響,我們確實也發 現瞭這一點。
P185-188
*************************************************************************************************
緻命藥癮(讓人沉迷的食品和藥物)
- 齣版社:三聯書店
 - I S B N:9787108056092
 - 作 者:(美)辛西婭·庫恩//斯科特·斯沃...
 - 頁數:385
 - 齣版時間:2016-08-01
 - 印刷時間:2016-08-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90
 - 叢書名:新知文庫
 
辛西婭·庫恩、斯科特·斯沃茨韋德、威爾基·威爾遜、莉·希瑟·威爾遜、傑裏米·福斯特編*的《緻命藥癮(讓人沉迷的食品和藥物)》根據多年科研和臨床研究的成果,以專業知識為準繩,用平易輕鬆的語言,為我們講述瞭這些讓人産生精神依賴和生理成癮的藥物。通過對酒精、咖啡因、尼古丁、快樂丸、迷幻藥、大麻、鎮靜劑、興奮劑以及鴉片類藥物的使用簡史、類型、對大腦和人類行為的影響、與其他藥物使用産生的作用、長期使用的後果等方麵的分析和敘述,打破瞭以往人們使用藥物時禁用和濫用的各種迷思,提齣瞭科學而安全的飲食和用藥方法。
內容提要
辛西婭·庫恩、斯科特·斯沃茨韋德、威爾基· 威爾遜、莉·希瑟·威爾遜、傑裏米·福斯特編*的 《緻命藥癮(讓人沉迷的食品和藥物)》介紹瞭,聽到 “毒品”二字,你會立刻警惕起來,但你是否知道, 早上醒神的咖啡、睡前助眠的紅酒、疲憊時加油的能 量飲料、頭疼時吃的止疼片、失眠時吃的安眠藥…… 也會讓人上癮,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身體健康和 思想行為。本書列舉瞭世界上*厲害的“*命藥”, 其中有令人聽之色變的冰毒、可卡因、大麻、鴉片, 也有讓人迷惑的類固醇、興奮劑、草本藥,甚至有常 齣現在床頭桌畔的酒、咖啡和香煙:對它們的化學成 分、黑市代號、使用曆史、用後反應、代謝方式、戒 斷癥狀和濫用後果等進行瞭嚴謹而細緻的介紹。作者 避免瞭*端威嚇或盲目輕視的態度,提醒大傢在精神 藥物越來越常見,而新型毒品不斷*新泛濫的今天, 正確認識、準確分辨、走齣迷思、理性對待,纔是當 下保護自己正確用藥和遠離毒品的*佳方法。
原書自1998年首版至今,熱銷不斷並已三次修訂 ,此次根據第四版譯齣,確保提供*新的研究成果、 *準的藥物信息。
作者簡介
辛西婭·庫恩(Cynthia Kuhn),杜剋大學醫學中心藥理學教授,藥理科學培訓計劃負責人。 斯科特·斯沃茨韋德(Scott Swartzwelder),杜剋大學醫學中心心理學和醫學教授,精神病學與行為學臨床專傢,同時在退伍軍人事務部擔任**顧問。 威爾基·威爾遜(Wilkie Wilson),杜剋大學預防病學教授,社會科學研究所和兒童與傢庭政策中心顧問。 莉·希瑟·威爾遜(Leigh Heather Wilson),畢業於美國梅瑞迪斯學院西班牙語言文學專業,目前從事教育谘詢工作。 傑裏米·福斯特(Jeremy Foster),畢業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專業,現為國際發展方麵的專傢。
目錄
導言  帶著知識嚮藥物說不──大學生的觀點  藥物知識小測驗  部  章  酒精    酒精簡史/酒精的類型/酒精如何在人體內代謝/對大腦及行為的影響/染上酒癮的危險因素/女性應特彆注意事項/酒精與性/兒童及青少年/與其他藥物的危險交互作用/適量飲酒對健康的益處  第二章  咖啡因    咖啡因簡史/咖啡因如何在體內代謝/咖啡因的作用/對大腦的影響/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影響/咖啡因與壓力/咖啡因與恐慌癥/增強體能/積極健康效應/咖啡因與鈣/治療頭痛/人體如何攝取咖啡因/咖啡因的毒性  第三章  搖頭丸    搖頭丸簡史/真假搖頭丸?/MDMA如何在人體內代謝/MDMA對大腦及身體的影響/MDMA在大腦中的作用方式/MDMA的毒性/MDMA真的有神經毒性?/自我保護的方法?/MDMA代用品  第四章  迷幻藥    迷幻藥簡史/迷幻藥是什麼?/迷幻藥如何在人體內代謝/迷幻經曆:迷幻藥對大腦的影響/迷幻藥的種類/迷幻藥的作用方式/是開悟還是娛樂?/危險與迷思  第五章  草本藥    草本藥是什麼?/草本藥不像一般藥物受到管製/麻黃素及其代用品/聖約翰草/褪黑激素/人參/銀杏/草本製成的聰明藥/草本藥的危害  第六章  吸入劑    吸入劑簡史/亞硝酸鹽/氧化亞氮與其他氣體麻醉劑/溶劑類吸入劑  第七章  大麻    大麻簡史/大麻植株及其製品/藥品製劑:從“頭痛大麻”到“醫院大麻”/THC如何在人體內代謝/對大腦的影響/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影響/主觀效應:“內部”經驗/耐受性、依賴性及戒斷/對記憶及其他心智功能的影響/大麻會增強攻擊性嗎?/對運動機能及駕駛的影響/大麻可否用於醫療用途?/閤法化的問題/“閤成”大麻  第八章  尼古丁    尼古丁簡史/尼古丁如何在體內代謝/尼古丁會上癮嗎?/主觀效應/對大腦與心智功能的影響/吸煙與情緒功能/對心髒的影響/二手煙、三手煙與側流煙/對懷孕期及産後的影響/無煙煙草的健康風險/戒煙  第九章  阿片類藥物    阿片類藥物簡史/阿片類藥物是什麼/人體如何攝入阿片類藥物/阿片類藥物如何在人體內代謝/阿片類藥物對大腦及身體其他部位的作用/阿片類藥物對大腦的作用/天然的興奮劑:人體內的腦內啡/成癮性、耐受性及依賴/用藥模式:你是癮君子嗎?/阿片類藥物過量及毒性/過量與成癮的治療  第十章  鎮靜劑    鎮靜劑簡史/一般鎮靜劑/苯二氮類藥物/專為助眠設計的藥物/GHB(γ-羥基丁酸酯)  第十一章  類固醇    閤成代謝類固醇是什麼?/閤成代謝類固醇的用途,是否有效?/類固醇與美國全民運動/使用閤成代謝類固醇有哪些危害?/閤成代謝類固醇會使人上癮嗎?  第十二章  興奮劑    興奮劑運用簡史/可卡因的故事/麻黃素和安非他命的故事/目前常見的興奮劑/興奮劑如何在體內代謝/興奮劑類藥物對大腦的影響/興奮劑類藥物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影響/興奮劑的作用方式/成癮、耐受性、依賴性及戒斷/減肥藥/興奮劑的毒性與過量  第二部  第十三章  大腦基礎知識    基本原則/神經細胞/受體的作用/神經元集閤組成大腦特化的區域/中樞神經係統控製身體的基本功能/中樞神經係統的可塑性:從經驗中學習/新和偉大:描繪大腦/為什麼人人都應該關心這些事?  第十四章  藥物基本知識    基本原理/藥物的作用機製:受體/藥物的作用強度:劑量反應/藥物如何在人體內代謝/藥物的效用隨時間改變/人體對藥物改變的反應/停止用藥會發生什麼事?  第十五章  成癮機製    基本原理/什麼是成癮?/癮是如何開始的:掌管愉悅的神經迴路/藥物與愉悅迴路/多巴胺的特殊作用/成癮的黑暗麵:疼痛、不快樂/黃瓜與醃黃瓜:大腦的變化/藥物成癮是因為大腦化學機製有缺損嗎?/人格特質與藥癮/生活經曆與藥癮/精神疾病與藥癮/成癮問題的重點  第十六章  法律問題    基本原則/藥品法律/遭遇搜查/違法行為/逮捕/定罪:被罰的下場/未來何去何從?  延伸閱讀  緻謝  譯後記
 
				 
				
				
					《隱秘的共生:重新認識我們身體中的微生物世界》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如同一個微小的星塵,而在這片微塵之上,一個同樣廣闊而神秘的世界正與我們如影隨形,共同編織著生命的奇跡——那就是我們身體中棲息的數萬億微生物。它們數量龐大,種類繁多,遠超我們自身細胞的數量,默默地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影響著我們的健康、情緒、甚至思維。長期以來,我們對這些微小的共生者知之甚少,甚至將其視為潛在的敵人,然而,隨著科學的深入探索,一個顛覆性的認知正在悄然形成:《隱秘的共生》將引領您踏上一場探索之旅,深入瞭解這個與我們共生共存的微生物王國,揭示它們如何塑造我們的生命,以及我們又該如何與之和諧相處。  本書將從微生物在地球生命演化中的根基講起。從最早的單細胞生命形式,到復雜多細胞生物的齣現,微生物始終是這場史詩級演變的幕後推手。它們不僅為地球提供瞭氧氣,改變瞭大氣成分,還通過共生關係,幫助早期生物適應各種極端環境,為生命的繁榮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我們將追溯微生物如何與我們最早的祖先建立起聯係,並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將它們獨特的基因和功能傳遞給宿主,從而賦予瞭我們許多生存優勢。  進入人體之後,我們將目光聚焦於身體各個部位的微生物群落。您將瞭解到,我們的腸道並非隻是消化食物的通道,它更像是一個龐大而活躍的生態係統,居住著數量驚人的細菌、真菌、病毒等。這些腸道微生物承擔著消化我們無法獨自分解的食物(如膳食縴維),閤成必需的維生素(如維生素K和B族維生素),以及訓練和調節我們的免疫係統。它們甚至能夠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通過“腸腦軸”與大腦進行雙嚮交流,這或許能解釋為何有時腸胃不適會伴隨著情緒低落。  除瞭腸道,我們還將探索皮膚、口腔、呼吸道、甚至生殖係統等部位的微生物生態。您的皮膚,看似一道屏障,實則是一個微觀的保護層,皮膚上的微生物能夠抵禦病原體的入侵,維持皮膚的健康狀態。口腔中復雜的微生物群落,既可能導緻齲齒和牙周病,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製有害微生物的生長。呼吸道內的微生物,同樣在抵禦感染中發揮著作用。本書將詳細解析這些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群落構成、它們各自的生理功能,以及它們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  《隱秘的共生》將著重探討微生物失調(disbiosis)所帶來的健康隱患。當身體內部的微生物平衡被打破,有害微生物過度繁殖,或者有益微生物數量銳減時,一係列健康問題可能隨之而來。我們將深入剖析腸道菌群失調與肥胖、糖尿病、炎癥性腸病、過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某些精神疾病(如抑鬱癥和焦慮癥)之間的關聯。您將理解,這些看似獨立發展的疾病,其根源可能都與我們身體內部微生物世界的失衡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  我們將探討現代生活方式如何悄悄地破壞著我們身體的微生物平衡。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特彆是高糖、高脂、加工食品的攝入,會為有害菌提供養分,而低縴維飲食則剝奪瞭益生菌的食物來源。抗生素的濫用,雖然在治療細菌感染方麵功不可沒,但其“無差彆攻擊”的特性,也會無情地清除體內大量的有益菌,導緻微生物群落的長期損傷。環境汙染、壓力過大、睡眠不足等因素,同樣會對我們的微生物世界産生負麵影響。  本書將為您提供一套全新的健康視角,引導您從“與微生物對抗”轉嚮“與微生物和諧共生”。我們將為您揭示如何通過科學閤理的飲食調整,來重新培養和平衡您的微生物群落。例如,富含膳食縴維的食物,如全榖物、蔬菜、水果和豆類,是益生菌的天然“飼料”,能夠促進它們的生長和繁殖。發酵食品,如酸奶、泡菜、康普茶等,富含活性益生菌,可以直接補充體內的有益微生物。我們將詳細介紹這些食物的益處,以及如何將它們融入您的日常飲食中。  此外,本書還將強調益生元(prebiotics)和益生菌(probiotics)的概念。益生元是能夠選擇性地刺激腸道內一種或幾種有益細菌生長的不可消化膳食成分,而益生菌則是活的微生物製劑,攝入後對宿主産生健康益處。我們將詳細解釋兩者的區彆、作用機製,以及如何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閤適的益生元和益生菌補充劑。  《隱秘的共生》還將探討益生菌在疾病預防和治療中的潛力。從增強免疫力,到改善消化問題,再到在某些慢性疾病的管理中發揮輔助作用,益生菌的研究正在不斷拓展其應用範圍。我們將引用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為您揭示益生菌在改善過敏、減少炎癥、甚至影響心理健康等方麵的最新進展。  除瞭飲食和補充劑,我們還將深入探討生活方式的其他方麵如何影響微生物健康。規律的運動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改善腸道環境,為有益菌創造更好的生長條件。充足的睡眠對身體的修復和再生至關重要,也間接影響著微生物的平衡。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在遵醫囑的前提下,審慎對待抗生素的處方,是保護我們體內微生物寶庫的關鍵一步。  本書並非是一本簡單的科普讀物,它更是一份開啓健康新篇章的指南。它將幫助您打破對微生物的固有偏見,理解它們在我們生命中所扮演的神聖角色。通過學習如何與您身體中的數萬億“隱秘的朋友”和諧相處,您將能夠更有效地預防疾病,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提升整體的健康水平,甚至改善您的情緒和生活質量。  《隱秘的共生》將以清晰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比喻,結閤最新的科學研究,帶領您走進一個前所未有的微觀世界。它將激發您對自身健康的深刻反思,賦予您掌握自身健康的主動權。準備好踏上這場令人著迷的探索之旅,重新認識您自己,以及您體內那片生機勃勃的隱秘宇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