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人之追求自由,離不開對政治的反思,在赤裸裸的愛欲、性欲的深層次直視與脫敏思辨下,將愛欲、哲學、政治與人緊密聯係在一起,在“審慎而節製”的中庸之道裏找到人感受幸福和自由的方式。
內容簡介
《哲人是否應當對人民講真話》以古典智慧反觀現代生活、透視現代政治,尤其是20世紀下半葉以來的中國政治。作者通過對古典文本的閱讀,發現自古以來,哲學與政治始終是一對糾結如麻的矛盾關係,在嚴峻的政治現實麵前,哲人的審慎變得尤為重要。
哲學是關於愛欲的智慧。《哲人是否應當對人民講真話》經由細緻的文本梳理,攫取古希臘人的生活片段(如會飲),從而為現代人提交一個倫理化生活方案:不是簡單介紹一套“愛欲”的知識或“愛欲”的思想,而是推薦一種審美化的生存技藝。因而《哲人是否應當對人民講真話》是一部反思人性、反思政治之作,無論個體的生活,哲人的言說,還是政治傢的行動,理應遵循“審慎而節製”的中庸之道。
作者簡介
謝宏聲,畢業於清華大學,文學博士、哲學博士後,師從陳丹青。現居北京,獨立學者,研究方嚮為當代藝術、視覺文化、倫理學和政治哲學,齣版有《圖像與觀看:現代性視覺製度的誕生》寫有藝術評論若乾,曾翻譯多部作品。譯有《視頻藝術》《塞尚的塞尚》《木心藝術》等作品。
精彩書評
★謝宏聲在書寫與繪畫、感性與知性之間,高度敏感、富有纔華。並能輕易發揮而予以平衡。他對當代藝術的嚴肅理解遠遠超過他的同代人,而在把握影像、捉筆創作時,他隻聽從自己的內心:純淨、欲念、叛逆、陰鬱,這是當代藝術的真髓。謝宏聲的領悟既來自理知,又發自內心。
──陳丹青(藝術傢、作傢、文藝評論傢)
目錄
觸覺的倫理
光之暴力
黑暗中的摸索
欲望的欲望
自我意識三部麯
主奴辯證法
愛欲辯證法
生存審美化
古典哲人的快感觀
自我照料——關乎性情卓越的技藝
哲人是否應當對人民講真話
高貴的謊言
哲學與政治
登徒子——色諾芬筆下的蘇格拉底
會飲、愛欲與政治
會飲的啓示
精彩書摘
《哲人是否應當對人民講真話》:
觸覺的倫理
對某人做齣判斷,通常依靠眼睛甚於雙手。因為每一個人皆可看到你,卻很少有人能夠接觸你,每一個都看到你的外錶,但很少人摸透你的真相……
——馬基雅維利:《君主論》
哲學之謎來自他者的凝視。主體之誕生便是與他者目光之邂逅,在目光的相互遭遇中領會他人對我的意義,獻身於對象,委身於對象,纔看到自己。他人目光在場,不僅無聲細說我的到來,實現對我的見證,引發自我意識,我亦被他人的目光所規定。經由他人的顯現,“我纔能像對一個對象做判斷那樣對我本身作判斷”。[法]薩特:《存在與虛無》,陳宣良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年第2版,第292頁。]我可以不理會他人的在場,但不可能不與之共處。我不打算介入他人,故不願驚動對方,可是,對方隻需一個曖昧眼神,我就被攪擾瞭,強迫介入對方設定的視覺場,因為目光尋求反應,無論是消極迴應、積極迴應,甚至不迴應,皆為一種迴應。
萬物統攝於我的凝視,我亦遭受四周目光的壓迫,被咄咄逼人的凝視所包裹,挾持為目光的人質,他人的注視將我“置於他的視覺場,奪去瞭我的一部分存在”[法]莫裏斯·梅洛-龐蒂:《知覺現象學》,薑誌輝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第450頁。],尤其不懷好意的目光審問,時時逼我作答,引發莫明恐懼。這是一種難以承載的目光重負——攫取、捕獲、占有、吞噬瞭我。總之,目光的閃射,導使“每個人都被他人的目光客觀化”。
2004年德裏達辭世,呂剋·南希撰寫《德裏達,嚮你緻敬,嚮要成為的盲者緻敬》:
你把我們置於黑暗之前,在這個黑暗中你消失瞭。但是:嚮黑暗緻敬!嚮這個形象和圖形的抹消緻敬。也嚮我們要成為的盲者緻敬,這是你偏愛的主題:嚮不取決於形式和理念、而任憑各種力量所觸摸的視像緻敬!……你努力要成為盲者,為瞭更能拯救隻有黑暗纔擁有的光明:它是在視綫之外並且遮蓋秘密的光明。不是隱藏的秘密,而是明見性,存在秘密的顯現、生/死秘密的顯現。嚮你守護的秘密緻敬!
轉嚮觸覺主義立場的晚年德裏達,為何滯留於黑暗?又為何“努力要成為盲者”?他究竟守護瞭怎樣的秘密?
光之暴力
“光”是觀看實踐的基本前提,亦是抹除黑暗的先決條件,沒有光的朗照,萬物遁跡潛行,浸入無盡的陰森之境,仿佛置於死寂的墳塋。倘若不再有光的介入,在黑暗中沉睡的事物缺失蘇醒的可能。唯有光的逼近,方可將事物從黑暗中拽齣,使之復活,重現生機。
探尋光明是人類古老衝動之一,因為光之投射,萬物均被攤開,可予以精準錶象或正確造型,還世界以有序麵目,從中獲緻一定程度的可控感,由可控感生齣安全感。光之不及,便屬不可猜度、無法把握的黑暗國度,黑暗中的事物難以命名,從而含糊、混亂、曖昧、模棱兩端、莫可名狀。那麼,光之閃現,不僅視域一覽無餘,且萬象盡收眼底,世界因被納入光明的軌道而清晰通透,啓人疑竇,輕鬆逃離光明布控的不確定之物或未知之物被迫現身,露齣真實模樣。
光的作用是臨近、照耀,驅逐黑暗,使事物裸齣、亮相,便於捕獲、逮捉。無論字麵意思還是隱喻層次,革命與光明有關,與視覺有關(影片《艷陽天》《金光大道》,典型的光之錶達;再如艾青書寫《光的贊歌》予以稱頌;又如丁玲的名著《太陽照在桑亁河上》,首版書名《桑亁河上》,並無“太陽”與“照在”兩詞),光的從容到來,解放拘禁於黑暗之中受苦受難的被壓迫者,將其帶入光明國度,神秘而詭異的非理性世界亦為之一掃。
若闕失真光,世界便被黑暗權勢轄製。黑暗中的事物無法辨認或識彆,種種邪惡力量趁機橫衝直闖,快速入侵,將有毒因子播進世人肉身,然後吞食其魂靈,最終掐斷人性嚮善的可能,阻其走進早已預製好瞭的同誌社會。麵對魔鬼盤踞的黑暗世界,革命不容商量、不由分說地傾瀉大量光明——“照到哪裏哪裏亮”(《東方紅》)。為營造通體透亮的光明之城,甚至不惜製定“太陽節”……
……
前言/序言
哲人是否應當對人民講真話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哲人是否應當對人民講真話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