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自然爱好者,青少年 ★懂植物的人讲植物,专业!
★我给你讲个故事呀,文笔轻松有趣!
★图片是喵控们无数次野外考察积累所得,有你见过的,也有你没见过的。
★人人都有美丽的心,对植物要有礼貌哦,不要伤害!
★微博上大名鼎鼎的天冬、博物君、江南蝶衣也真诚推荐了呦!
★可平摊的装订方式,阅读更方便!
内容简介
《你好!植物》用轻松的风格介绍了近300种南北东西喜闻乐见的花草。通过故事或知识切入点介绍植物,包括大众误区,比如情人节的玫瑰,不是兰科却叫兰的很多常见植物;另外还有各种唤起城市的人们儿时乡村回忆的野果,桃金娘、地菍、悬钩子之类。通过这本书,你可以跟随植物达人的视线,由陌生到熟悉,一点点去认识花草,体会发现的乐趣。当你在游览的旅程中,如果认出身边的野生植物,那原本很普通的行程会变得更加有情趣,增添许多别人没有的旅行乐趣。
作者简介
喵喵植物控,是一个成员分布全球的非正式无纪律有爱心公益性植物科普组织,成员们既有来自于全国各大植物园和植物所的科研人员,也有各大专院校植物学相关专业的老师和优秀学子,还有资深的业余植物爱好者、生态摄影师、鸟类达人、昆虫达人。植物分类是他们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喵星人。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作为一名自然爱好者,喵喵植物控的微博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在寻找一些冷门的植物资料时,常发现喵控的介绍最为详尽。因为它的成员都是植物学的硕士、博士、专家,或者堪比专业人士的植物发烧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真心爱植物,想把自己多年学到的知识,通过通俗的语言告诉大家。植物的秘密躺在枯燥的学术著作里,普通人可能永远无缘见到。通过喵控们的手,它们才变得亲切起来。
——《博物》杂志编辑张辰亮 ★蓝星人!你好!我们是好奇的喵星人。在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强烈好奇心的驱动下,我们组成了一个成员分布全球的有爱的公益性植物科普组织——喵喵植物控。五年以来,“用心植物”是我们坚持植物科普的执着,“爱传大众”是我们的初衷。就让我们带你走进缤纷的植物世界,重新认识这个蓝色星球吧!
——新浪微博科普达人江南蝶衣 目录
PART1 喵喵眼中的植物学
原始吃货进化出的缤纷世界
植物的身份――学名和俗名
分类分类,越分越累――植物分类心酸史
PART2 根茎叶花果――植物的曼妙身材
千奇百怪的根
变化多端的茎
叶亦多变
聪明的花
让人眼花缭乱的果实
PART3 缤纷的植物世界
唇形科的芬芳香草
毛茛科的缤纷世界
春天的使者――美丽的报春花属植物
园林植物的杰出代表――冬青
妖怪家族――马兜铃属植物
精灵的翅膀――淫羊藿属植物
降落人间的云裳仙子――百合属植物
坏脾气的漂亮仙子――凤仙花属植物
低调中的奢华――兰科草地“三宝”
情人眼中的Rosa――蔷薇、玫瑰和月季
彩虹女神――鸢尾属植物
不是所有带喇叭的都是牵牛花
像动物的兰花
那些好吃懒做的家伙――寄生植物
从彼岸花到石蒜――石蒜属植物
从毛茛科独立的牡丹和芍药
我爱吃虫虫――食虫植物
虫宝宝之家――话虫瘿
月光下的花
乱花渐欲迷人眼――羊蹄甲属植物
PART4 植物的味道江湖
春姑娘的味道――野菜
舌尖上的水生植物
童年的回忆――野果
路边的野果你不要采――有毒的果子
精彩书摘
你好!植物
喵,大家好。为了点燃大家内心深处认识自然和认识植物的小火苗,喵喵植物控的“喵星人”成员们一直以“用心植物、爱传大众”为口号,以传播植物知识为己任。
很久以前,子曾经曰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子讲得很明白:科普过于专业不会卖萌,对有兴趣没信心的人来讲就显得粗野;但是科普过于卖萌而没专业内核的支撑,内容就会很虚浮。只有卖萌和专业植物
科普兼备,才能提高我们的植物认知水平。
植物学是触及灵魂的美丽科学。所以,如果你有善于观察的眼睛,想要回归自然,认识植物,完全就可以从身边开始,跟随喵喵由陌生到熟悉,一点点去体会、认识相伴于城市街边、名山大川间的那些植物,去体会发现的乐趣。如果你能在行走间认识和发现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故事,听懂它们的语言,原本很普通的路程就会变得充满情趣。
需要认真说明的一点是,哪怕植物分类水平很高的大专家,也不敢说自己能认识所有的植物,《中国植物志》记载了蕨类和种子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植物的科学名称,其中菊科植物就有219属1634种。许多同属物种之间的差异非常微弱,还有一些野生植物的分布区域非常狭窄。遇到比较困难的植物,喵喵们会一点点讨论它的特征,比对标本,然后一点点确定到科属,一点点去寻找真相。
这是喵喵为大众写的一本植物书。面对大量的植物学术语,可能好多本来有志于去了解认识植物的人觉得植物分类学是相当枯燥难以亲近的。喵喵希望,大家读了这本书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看不进科学书了。”你好!植物!跟随
喵星人的视野,走入草木的缤纷世界,寻觅一个被你忽视的天堂。
前言/序言
给你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我最初喜爱和关注“喵喵植物控”,是因为看到他们提出了另一种认识或识别植物的方式:用“萌”和“坑”的方法!用萌萌的表述让普通的爱好者更加有兴趣;用看似模棱两可的“坑”和“猜”的方式来确认植物名,规避掉复杂而枯燥的专业术语。
看到喵控集结的新书《你好!植物》,也再度看到了让我喜爱的“萌”和“坑”:刘备和火棘,孙悟空和马兜铃,由这些欢乐的卖萌故事,引出植物学知识;同时书中也尝试着将很多复杂的植物学术语,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准确地表达出来。——其实这像极了人们对于自然万物最原始的认知方式:先要有兴趣,有需求,再去尝试着了解、总结和学习,这就足够了。这本书不能教你怎样成为一位植物学家,而是带给你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王辰(@天冬)
科普作家、自然摄影师
《寂静的告白》 序章 窗外的雨滴敲打着玻璃,在寂静的深夜里,每一滴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我坐在书桌前,指尖轻轻滑过泛黄的纸页,空气中弥漫着旧书特有的油墨香气。这股味道,总是能轻易将我拉入另一个时空,一个我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我并非什么通晓古今的学者,也非什么声名显赫的旅行家。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在时光的洪流中,偶尔驻足,用文字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片段的记录者。我所记录的,并非波澜壮阔的史诗,也非惊心动魄的传奇,而是那些隐藏在日常琐碎中的,最深刻的情感,最细腻的触动。 《寂静的告白》,这个名字,是我在某个失眠的午后,看着窗外寂静的街景,突然冒出来的。它没有明确的指向,没有具体的场景,却总能在我心中激起一种莫名的共鸣。告白,往往是激烈的,是声嘶力竭的。但真正的告白,或许就藏在那些不被察觉的沉默里,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如同一朵悄然绽放的花,无声无息,却暗香浮动。 这本书,不是一本关于花草的书。它不是教你如何栽培,如何辨识,更不是那些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如果你期待的是关于光合作用的奥秘,关于植物的分类学,或者某个珍稀品种的培育方法,那么,你可能会有些失望。 《寂静的告白》,是关于那些被忽略的细微之处的叙述。是关于那些在纷繁的世界里,默默存在,却用它们独有的方式,与我们进行着无声对话的“事物”。它们或许是角落里一株无人问津的野草,或许是墙角下苔藓的斑驳,或许是雨后泥土散发的清新气息。它们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响亮的名字,但它们拥有着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故事,以及,自己的告白。 我不是一个擅长将复杂情感具象化的人。我常常感到,许多深刻的感受,语言是如此苍白无力。我们试图用文字去描绘,去解释,却常常遗漏了最核心的部分。而这些“事物”,它们却能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或许,你会问,为什么是“告白”?在我看来,万物皆有灵。它们的存在,它们生长,它们经历风雨,它们凋零,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呐喊,一种对存在的证明。而当这些呐喊,以一种温和、不强求的方式,在我们生命中留下痕迹时,那便是它们最温柔的告白。 这本书,记录的便是我的这些“遇见”。它们不是精心安排的场景,也不是刻意搜寻的素材。它们常常发生在我最不经意的时候,一个偶然的回眸,一次擦肩而过的瞬间。它们是散落在生活中的珍珠,需要你用心去发掘,用情去感受。 我希望,当你翻开这本书时,能够暂时放下那些关于“有用”与“无用”的评判。抛开那些功利性的目的,只是静静地阅读,去体会文字背后的那些情绪,那些思考。我希望,你能从中看到一些与你相似的灵魂,一些你曾经有过,或者即将有着的感受。 这本书,没有严谨的结构,没有逻辑的链条。它更像是一个个独立的片段,你可以随意翻阅,从任何一个页面开始,又在任何一个地方停下。每一篇,都是一次独立的“告白”,一次独立的“遇见”。 如果你习惯了那些信息量爆炸,观点鲜明的书籍,那么,《寂静的告白》或许会让你感到有些“空”。它所传递的,不是直接的知识,也不是明确的答案,而是一种氛围,一种体验,一种邀请。它邀请你去感受,去思考,去与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对话。 我曾经在一个老旧的图书馆里,发现一本关于古籍修复的书。书页泛黄,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感。我注意到,在书页的边缘,有一些细微的折痕,一些用铅笔写下的,淡淡的批注。那些批注,不是学术性的论述,也不是对内容的评价,而是一些零散的,关于阅读者当时心情的记录。比如,“雨很大”,“又一个失眠的夜晚”,“想起她”。这些简单的字迹,仿佛穿透了时空,让我感受到了那个陌生人,在那一刻,同样的孤独,同样的思考。 《寂静的告白》,我希望它也能成为这样一种存在。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某个读者翻开它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连接,一种与我相似的情感共鸣。 这本书,没有宏大的主题,也没有要改变世界的宏伟目标。它只是试图捕捉那些,在喧嚣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那些生命本身的低语。那些低语,或许微弱,却充满了力量。它们提醒着我们,在这个看似冰冷的世界上,依然有许多温暖的存在,许多值得我们去珍视的东西。 我并非要将那些“事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情感和意识。我只是相信,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奇迹。而这些奇迹,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世界里,它们默默地诉说着自己的存在,诉说着生命的韧性与美丽。 《寂静的告白》,它是一本关于“看见”的书。看见那些未被看见的美,看见那些被忽略的生命,看见那些藏在平凡中的不凡。它也是一本关于“倾听”的书。倾听那些无声的诉说,倾听那些内心的回响。 我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能够唤醒你内心深处的那份敏感,那份对生命最本真的感知。我希望,你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告白”,找到属于自己的“遇见”。 这本书,献给那些在生活洪流中,依然愿意停下脚步,去感受那些细微之处的人。献给那些相信,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也拥有着最动人的故事的人。 我常常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宇宙。而《寂静的告白》,便是我想在这个宇宙中,留下的一点点痕迹。一点点微弱的光,一点点温柔的回声。 我希望,它不会被束之高阁,不会被遗忘在角落。我希望,它能像那些我记录的“事物”一样,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被翻开,被阅读,被感受。 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艰涩的理论,只有最真挚的情感,最朴实的观察。它是我对这个世界的,一次不那么喧嚣的告白。 所以,如果你准备好了,请翻开它。准备好,去感受那些寂静的力量,那些无声的告白。 第一章:墙角的低语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透过窗户,在房间的地板上投下一片温暖的光斑。我端着一杯茶,习惯性地走到窗边。目光习惯性地扫过窗外的街景,然后,落在墙角。 那里,有一株被忽略的杂草。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它是如何在那贫瘠的土壤中扎根的。它没有娇嫩的花朵,没有舒展的叶片,只是倔强地,在阳光下,努力地伸展着它细小的身躯。 在大多数人眼里,它或许只是一个“脏乱差”的符号,一个需要被清除的“异类”。但仔细看,它叶片上的脉络,依然清晰可见。在阳光的照射下,它呈现出一种淡淡的绿色,那是生命最原始的色彩。 我常常会想,是什么支撑着它,在那样的环境中生存?是来自泥土深处的养分,是来自天空的雨露,还是,仅仅是因为它“想要”活下去? 它不会发出声音,不会向任何人索取。它只是在那里,静静地生长,静静地存在。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告白。一种对生命的,最简单的,也是最坚定的告白。 我喜欢在这样的时刻,观察这样的生命。它们就像沉默的智者,用它们无声的语言,教会我许多道理。 它不需要被赞美,不需要被歌颂。它的价值,不在于它的产量,不在于它的用途。它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它自己。它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存在的痕迹。 我曾看到过,一只蚂蚁,如何努力地搬运比它身体大数倍的食物。它一次次地跌倒,又一次次地爬起。它的目标,清晰而坚定。它的坚持,不掺杂任何杂念。 我相信,那株墙角的杂草,也是如此。它或许没有远大的目标,但它有着最基本的生命冲动。它要生长,要扎根,要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它的告白,是沉默的。它不期待回应,不寻求认可。它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完成生命的使命。 有时候,我们过于追求“意义”,过于在意“价值”。我们用各种标准去衡量自己,衡量他人,衡量一切。而这些,往往让我们忽略了,生命本身,就已足够美好。 这株杂草,它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而生长。它只是在完成它作为一株草的本分。它的存在,对于它自己来说,就是全部的意义。 我常常反思,自己是否也曾像它一样,如此纯粹地,为了“存在”而存在?我是否也曾在追逐外界的认同中,迷失了自己最初的模样? 墙角的低语,是关于存在的本质。是关于,生命的尊严,不应该被任何外在的标准所定义。 我没有去拔掉它,也没有去伤害它。我只是静静地看着它,感受着它散发出的,那股淡淡的,却又无比坚韧的生命力。 我想,这就是《寂静的告白》的开端。从这些最平凡,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落开始。去发现,去倾听,那些无声的,却又无比动人的故事。 也许,在我们匆忙的生活中,也曾有过这样的一株“杂草”,在生命的某个角落,悄然绽放。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没有去倾听。 而这本书,就是一次尝试,一次邀请。邀请你去,看见那些你曾经错过的,听见那些你曾经忽略的。 (此处将继续展开,描述其他“告白”的片段,例如:老街上斑驳的墙壁,雨后的泥土芬芳,阳光穿透树叶的缝隙,水滴在石头上留下痕迹,等等,都以相似的视角和感悟来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