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重大节日调查研究》内容包括了土族纳顿节调研报告——以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2006年纳顿节为个案,彝族火把节调研报告——以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沙力坪村2006年火把节为个案,维吾尔族古尔邦节调研报告——以喀什地区维吾尔族2006年古尔邦节为个案等等。
目录
绪言民间节日:我们智慧和创造力的源泉
土族纳顿节调研报告——以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2006年纳顿节为个案
第一章 纳顿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空间
第一节 三川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节 三川地区的经济生产状况
第三节 三川地区的人文历史演进
第二章 土族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土族概况
第二节 土族的族源与民族形成
第三节 土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四节 土族的宗教信仰及节日体系
第三章 纳顿节概述
第一节 传说和起源
第二节 举行时间与分布地点
第三节 祭祀神祗及装脏仪式
第四节 土族的节日体系
第四章 鄂家纳顿节的文化背景与相关问题
第一节 鄂家纳顿节的村落背景
第二节 鄂家纳顿节的人文背景
第五章 鄂家纳顿节的仪式
第一节 宋家纳顿
第二节 鄂家纳顿
第三节 桑布拉纳顿
第六章 鄂家纳顿节中的其他文化现象
第一节 商贸往来
第二节 娱乐休闲
第三节 走亲访友
第七章 纳顿节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纳顿节的信仰体系
第二节 纳顿节中浓重的农事色彩
第三节 古代军事生活的记忆
第四节 纳顿节供品的信仰内涵
第五节 酬神娱神的舞蹈
第六节 沟通人神的法拉
第七节 生计方式的转变与文化变迁
第八章 纳顿节的社会功能
第九章 纳顿节现状与发展趋势
附录
附录一 土族纳顿节分布示意图
附录二 纳顿节仪式的锣鼓点节奏
附录三 主要访谈对象简介
附录四 参考文献
彝族火把节调研报告——以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沙力坪村2006年火把节为个案
第一章 火把节综述
第一节 田野调查点概况
第二节 火把节的时间
第三节 火把节的历史与传说
第二章 火把节祭祀仪式个案分析
第一节 火把节祭祀仪式个案
第二节 仪式分析
第三章 火把节体育文娱
第一节 歌舞叙事
第二节 赛马、斗牛及其他
第三节 摔跤
第四章 火把节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敬天祭祖
第二节 占田祈丰
第三节 烧虫逐疫
第四节 叫魂赎魂
第五章 社会文化功能解析及当代变迁
第一节 农业生产
第二节 文化传承
第三节 社会整合
第四节 火把节的当代变迁
附录
附录一 火把节民间传说
附录二 火把节相关文献记载
附录三 火把节起源传说分析
附录四 主要访谈对象简介
附录五 参考文献
维吾尔族古尔邦节调研报告——以喀什地区维吾尔族2006年古尔邦节为个案
第一章 古尔邦节的渊源与传承
第一节 古尔邦节的起源
第二节 伊斯兰教希吉拉历(回历)与古尔邦节
第三节 我国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古尔邦节概述
第二章 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
第一节 维吾尔族宗教信仰概况
第二节 维吾尔族的节日体系
第三节 古尔邦节在维吾尔族节日体系中的地位
第三章 喀什噶尔古尔邦节的个案选择
第一节 喀什噶尔概况
第二节 喀什地区伊斯兰教信仰与民众日常生活
第三节 艾提尕尔清真寺与维吾尔族的民众生活
第四章 喀什噶尔古尔邦节的节日准备
第一节 喀什古尔邦节的文化时间和文化空间
第二节 节前的准备及风俗
第五章 古尔邦节节日仪式描述
第一节 亡灵的节日——拜墓仪式
第二节 清真寺内的神圣空间——会礼仪式
第三节 喀什古尔邦节的狂欢——萨玛舞蹈
第四节 民众的群体认同——拜节
第五节 家庭的聚会礼仪
第六章 古尔邦节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古尔邦节的文化内涵
第二节 古尔邦节的传承方式和特点
第三节 古尔邦节的社会功能
附录
附录一 2006年喀什古尔邦节随机问卷调查
附录二 主要访谈对象简介
附录三 参考文献
……
蒙古族那达慕调研报告——以2006年“东乌珠穆沁旗建旗50周年”那达慕大会为个案
湘西苗族“四月八”节日调研报告——以凤凰县山江镇2007年“四月八”节日为个案
精彩书摘
《中国少数民族重大节日调查研究》:
锣鼓手的装扮比其他“会手”要特别。锣手的装扮是头戴红缨帽,身穿青色长衫,腰间扎有彩色绸带,扎绑腿,穿深色裤子,脚穿黑色布鞋,右手持锣槌,左手持锣。鼓手头戴草帽,草帽上系有纸穗,身穿深色对襟坎肩(为使打鼓方便,将右肩掖在腋下),腰系红色绸带。裤子上套有专门的套裤,扎绑腿,脚穿黑色布鞋。鼓手一般右手持鼓槌,左肩挎鼓。今年鄂家纳顿正会中,主队有8锣6鼓,客队有4锣4鼓,队伍较为庞大。大旗手为青壮年,身穿青色长衫,手持扇子和大型彩旗,旗子上写有“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保佑黎民”、“政通人和”等话语。
2.“会手”舞
大约10点50分,鄂、宋家“会手”与桑布拉“会手”正式进入会场,在东西两侧各自绕场,一般是三分三合,边走边舞。期间,众人间断有序的高呼“大好哟好”,并列队摆出各种阵法,如“一字长蛇”、“二龙戏珠”等。就整体来看,“会手”舞列队整齐,舞蹈统一,气势壮观,整体队形富于变化。就个人舞蹈动作来看,主要是手与脚动作的配合,随着锣鼓节奏,双脚或前迈或起落,双臂挥动,头部轻缓摆动,身体也随之一起一俯,并且伴有旋转的动作,舞姿轻盈,有如飞鸟一般。锣鼓手的动作幅度较大,或抬脚或屈膝,身体时而前俯,时而上扬,特别是“旋槌击鼓(锣)”的动作尤为醒目,鼓(锣)槌在头顶旋转一圈后向下用力击打,鼓(锣)声响亮,气势高昂。
绕场之后,约中午12点,主客队的“会手”在神帐前汇合,依然排成两列纵队,此时锣鼓手还要再表演一番。稍作休息,就开始诵“谢恩”、“搭头词”、“唱喜讯”、“打杠子”等活动。
……
中国少数民族重大节日调查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少数民族重大节日调查研究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