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韵里江山·遥看瀑布挂前川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登锦城散花楼
登峨眉山
峨眉山月歌
早发白帝城
渡荆门送别
荆州歌
秋下荆门
望天门山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杜陵绝句
登太白峰
登新平楼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襄阳曲四首
太原早秋
游太山
灞陵行送别
太白何苍苍(古风其五)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著
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
登金陵凤凰台
天台晓望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横江词六首
过崔八丈水亭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游水西简郑明府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清溪行
扶风豪士歌
北上行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望庐山五老峰
望庐山瀑布二首
江上望皖公山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宿巫山下
我行巫山渚(古风其五十八)
荆门浮舟望蜀江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行路维艰·拔剑四顾心茫然
北溟有巨鱼(古风其三十三)
白绉辞三首
苏台览古
乌栖曲
越中览古
夜泊牛渚怀古
蜀道难
行路难三首
梁园吟
梁甫吟
襄阳歌
将进酒
齐有倜傥生(古风其十)
于阗采花
妾薄命
怨歌行
长门怨二首
玉壶吟
感遇
鞠歌行
郢客吟白雪(古风其二十一)
美人出南国(古风其四十九)
松柏本孤直(古风其十二)
登高望四海(古风其三十九)
燕昭延郭隗(古风其十五)
咸阳二三月(古风其八)
郑客西入关(古风其三十一)
君平既弃世(古风其十三)
古朗月行
东武吟
山人劝酒
庄周梦蝴蝶(古风其九)
秋露白如玉(古风其二十三)
梦游天姥吟留别
殷后乱天纪(古风其五十一)
燕臣昔恸哭(古风其三十七)
秦王扫六合(古风其三)
日出入行
劳劳亭歌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胡关饶风沙(古风其十四)
羽檄如流星(古风其三十四)
战城南
大雅久不作(古风其一)
丑女来效颦(古风其三十五)
燕赵有秀色(古风其二十七)
侠客行
结袜子
行行且游猎篇
一百四十年(古风其四十六)
天津三月时(古风其十八)
西上莲花山(古风其十九)
上留田行
公无渡河
箜篌谣
门有车马客行
江上吟
天马歌
友情答赠·别意与之谁短长
……
感慨兴怀·仰天大笑出门去
别有怀抱·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简明年谱
内容介绍
《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集》由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林东海先生编撰,难解字词加以注释,点评力求*确简约,力求全面呈现李白这位*国传统文化中*瑰丽的天才诗人的创作面貌。《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集》是修订升级版,由研究李白的专家林东海先生编撰注释点评。随书附赠一枚精美书签,系古典名画,品位不俗。《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集》是全面呈现我国古代*伟大诗人李白的整体创作面貌的选本。
从一个纯粹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套书最成功之处在于它平衡了“学问”与“趣味”的鸿沟。许多学术性的选本过于冷僻,让人望而却步;而许多通俗读物又过于浅薄,无法提供实质性的提升。但这一本,做到了“雅俗共赏”的绝妙平衡。它的叙事风格是极其流畅且富有感染力的,即便是阐释复杂的哲学思想,也总能找到一个恰当的诗句作为引子,使得晦涩的概念变得生动起来。我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不再是抱着“我要学习”的心态去读它,而是像在听一位饱读诗书的朋友娓娓道来他的最爱。特别是书中关于李白晚年漂泊的叙述,那种笔触间的悲悯与苍凉,让人对这位天才的命运产生了深切的共情。它成功地将一个历史人物,还原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欢笑有泪水的伟大灵魂,这份细腻的情感处理,是任何冰冷的文本分析所无法替代的,它真正做到了让人“爱上”李白,而不仅仅是“了解”李白。
评分如果说市面上大多数诗集是冰冷的文本集合,那么这本《李白诗集》则像一位温厚的、见多识广的引路人。它最巧妙之处在于其“名家类编”的编排思路。它没有将所有诗篇堆砌在一起,而是根据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创作心境,甚至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了精妙的归类。比如,它会有一个专门的章节梳理李白笔下的“酒与仙境”,另一个章节则聚焦于他对“功名与隐逸”的挣扎。这种结构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清晰地看到诗人创作心路历程的演变,而非碎片化的体验。更妙的是,在某些关键诗篇的旁边,作者引用了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评论家的精辟见解,形成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场。看到杜甫对李白的赞叹,再对比宋代苏轼的解读,读者仿佛能站在一个巨大的学术光谱前,全方位地审视李白这位巨匠是如何被后世铭记和解读的。这种多维度的呈现方式,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层次感,避免了单线叙事的枯燥。
评分这本书在装帧细节上体现出的对读者的尊重是令人动容的。它不是那种随便翻翻就能放下的平装本,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墨色的深浅也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而最让我惊喜的是,在收录诗歌原文的同时,附带的“背景资料”部分做得极具学术价值。这部分内容详尽地考证了诗歌创作的地点、受赠之人、以及可能影响诗歌意境的自然景观的变迁。举个例子,在读到一首描写庐山瀑布的诗时,它不仅提供了现代地图的参考,还辅以古代的绘画拓本,让人能直观感受到诗人眼中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视觉冲击力是如何产生的。这种对“语境”的极致还原,无疑是高水平的古典文学研究成果的体现。它让我明白,阅读古典诗歌,不仅是读文字,更是要进入诗人所处的那个具体的世界,而这本书提供了进入那世界的“钥匙”。
评分这本诗集,光是书名就让人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仿佛一脚踏入了盛唐的烟云之中。初捧此书,我的目光立刻被那大气磅礴的装帧设计所吸引,它不像那些花哨的现代出版物,而是带着一种古朴的、让人心安的质感。我最欣赏的是它在选材上的那种“不遗余力”的广博,几乎涵盖了李白所有能被后世认可的经典篇目,甚至连一些流传稍有争议但学界仍在探讨的作品也收录其中,这对于一个想要系统性了解“诗仙”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更难得的是,它的校注部分做得极其细致,并非简单地提供字词解释,而是深入到当时的地理、典故、甚至人物关系的网络中去,让你在诵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能想象出他当时所处的具体山水背景,而不是空泛地背诵辞藻。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考古发掘,总能从那些看似熟悉的诗句中,挖掘出被时间尘封的新意境。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编者似乎深谙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入了一些便于理解的注释系统,使得即便是初涉唐诗的年轻人,也能轻松跨越理解的门槛,真正领略到太白诗歌的豪迈与飘逸,而不是被晦涩的文言望而却步。
评分读完前几章,我最大的感受是,这套书在“品鉴赏析”上真正做到了“品”与“鉴”的结合,没有陷入那种空泛的溢美之词的窠臼。它不像某些导读本那样,将李白的诗歌神化,而是非常理性地探讨了其艺术手法与时代背景的张力。比如,它对李白诗歌中“浪漫主义”的解构,不仅仅停留在“想象力丰富”这种表面评价,而是深入分析了其如何继承楚辞的浪漫传统,又如何融入道家逍遥的思想,最终形成一种独树一帜的、近乎于“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解读那些著名的送别诗时,它并没有简单地渲染离愁别绪,而是结合当时士人的政治抱负与现实的失意,展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层次——既有洒脱的江湖气,更有深藏的慨叹。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音律之美”的分析,作者通过对韵脚和句式的细微变化,展示了李白是如何将口语的自然流畅与古典诗歌的精炼格律完美融合,使得他的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大江东去,一气呵成,这是其他许多诗人难以企及的。这种深入骨髓的分析,让我的阅读不再是简单的“欣赏”,而是一场智力与情感的深度对话。
评分好湿,应该是李白写的,文笔还行,比我稍差点
评分好湿,应该是李白写的,文笔还行,比我稍差点
评分不错不错,优惠使用,好商店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喜欢。
评分还行,书不错
评分书很好,包装也好,孩子很喜欢l
评分很不错的,包装、质量都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还不错的文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