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计算

移动计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袁满,吴晓宇,黄刚,张岩,杜睿山 著
图书标签:
  • 移动计算
  • 无线通信
  • 移动应用
  • 云计算
  • 边缘计算
  • 物联网
  • 移动安全
  • 人机交互
  • 移动操作系统
  • 分布式系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355405
版次:2
商品编码:1177199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5
字数: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移动计算》主要介绍移动计算的发展、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无线广域网络技术、移动开发平台,诸如Apple公司的IOS、Google公司的Android和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其他如Nokia公司的Symbi—an、移动XML和移动操作系统方面的内容。包括移动计算的定义、移动计算环境、移动计算的开发技术以及Symbian移动操作系统等内容。此外,还将近年来W3C提出的XML以及SVG系列规范融入其中,结合移动计算特点给出了移动XML与移动SVG在移动开发方面应用的相关技术。并在最后一章给出了一个开发移动应用的综合实例。
  《移动计算》内容涉及面比较广、实用性较强。《移动计算》既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信息、通信、电子商务等专业本科、专科以及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移动计算研究与移动业务开发的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 移动计算引论
1.1 移动技术的发展
1.2 移动计算(Mobile Computing)的概念
1.3 移动计算环境
1.4 移动计算的系统模型
1.5 移动计算的特点
1.6 移动计算技术发展现状
1.7 移动计算的应用领域
小结
习题

第2章 无线通信网络
2.1 数据通信概述
2.1.1 通信技术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2.1.2 通信原理与通信系统模型
2.1.3 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2.1.4 通信系统的分类
2.1.5 信息及其度量
2.1.6 数据通信中的几个技术指标
2.1.7 传输介质类型及主要特性
2.1.8 卫星通信技术
2.1.9 微波中继通信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
2.2 数据调制与编码
2.2.1 数据调制
2.2.2 数据编码
2.3 多路复用技术
2.3.1 频分多路复用
2.3.2 时分多路复用
2.3.3 波分多路复用
2.3.4 码分多路复用
2.4 无线局域网(WLAN)
2.4.1 无线局域网简介
2.4.2 无线局域网标准
2.5 蓝牙(Blue Tooth)技术
2.5.1 蓝牙技术简介
2.5.2 蓝牙术语表
2.5.3 蓝牙技术产品及应用
2.5.4 蓝牙技术前景展望
2.6 ZigBee技术
2.6.1 简介
2.6.2 ZigBee技术的特点
2.6.3 ZigBee协议框架
2.6.4 基于ZigBee技术的应用
2.6.5 ZigBee发展现状及展望
2.6.6 ZigBee和Wi-Fi的主要特性
小结
习题

第3章 无线广域网络技术
3.1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3.2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3.2.1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GSM
3.2.2 GSM系统的无线接口
3.2.3 GSM系统消息
3.2.4 GSM系统的帧和信道
3.2.5 GSM系统管理
3.3 GPRS
3.3.1 GPRS概述
3.3.2 GPRS体系结构和传输机制
3.3.3 高层功能
3.3.4 GPRS协议栈
3.4 移动数据业务
3.4.1 移动数据业务概述
3.4.2 SMS
3.4.3 WAP
3.4.4 MMS
3.5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3.5.1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3.5.2 WCDMA
3.5.3 WCDMA关键技术
3.5.4 3G业务
3.6 第四代移动通信协议
3.6.1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3.6.2 4G的特点
3.6.3 4G的关键技术
小结
习题

第4章 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简介
4.1 Android操作系统
4.1.1 Android概述
4.1.2 Android架构
4.2 IOS操作系统
4.2.1 IOS概述
4.2.2 10S架构
4.3 Windows操作系统
4.3.1 Windows概述
4.3.2 Windows架构
4.4 Symbian概述
4.4.1 Symbian的设计特性
4.4.2 Svmbian子系统
4.4.3 Symbian系统体系结构
4.4.4 Symbian OS类型与声明
4.5 其他操作系统
4.5.1 PalmOS操作系统
4.5.2 BlackBerry操作系统
4.5.3 MeeGo操作系统
小结
习题

第5章 Android编程
5.1 Android简介
5.1.1 Android开发工具介绍
5.1.2 Android开发环境配置
5.2 Android编程基础知识
5.2.1 项目文件系统分析
5.2.2 重要代码分析
5.2.3 Activity介绍
5.2.4 Intent介绍
5.2.5 Android布局介绍
5.3 Android基本控件编程
5.3.1 控件介绍
5.3.2 按钮控件Button
5.3.3 文本框控件TextView
5.3.4 编辑框控件EditText
5.3.5 多项选择控件CheckBox
5.3.6 单项选择控件RadlioGroup
5.3.7 下拉列表控件Spinner
5.3.8 滚动视图控件ScrollView
5.3.9 图片视图控件Image View
5.3.10 图片按钮控件ImageButton
5.3.11 进度条控件ProgressBar
5.3.12 进度对话框控件ProgressDialog
5.3.13 拖动条控件SeekBar
5.3.14 切换图片ImageSwitcher与Gallery控件
5.3.15 友好菜单控件Menu
5.4 文件存储编程
5.4.1 SllaredPrefierences类介绍
5.4.2 Android文件操作
5.4.3 SDCard文件存取
5.5 多媒体编程
5.5.1 Media Player组件
5.5.2 音频播放
5.5.3 视频播放
5.6 SQLite数据库编程
5.6.1 SQLite简介
5.6.2 创建/打开/删除数据库
5.6.3 数据表操作
5.7 图形图像编程
5.7.1 Canvas类与Paint类
5.7.2 SurfaceView类
5.8 Socket编程
5.8.1 Socket简介
5.8.2 Socket编程原理
5.8.3 Android Socket编程
5.9 百度地图编程
5.9.1 百度地图开发介绍
5.9.2 基础地图Android SDK开发
小结
习题

第6章 移动:XML与SVG技术
6.1 移动XML技术
6.1.1 可扩展标记语言一XML
6.1.2移动。XML开发
6.2 移动SVG技术
6.2.1 SVG介绍
6.2.2 移动SVG介绍及开发
6.3 安卓系统SVG文件开发
6.3.1 开发概述
6.3.2 SVG图形文件的解析
6.3.3 SVG图形的显示
6.3.4 SVG简单图形绘制
6.3.5 SVG图形应用实例
小结
习题

第7章 移动应用开发实例
7.1 Symbian应用程序开发简介
7.1.1 Symbian应用程序类型介绍
7.1.2 Symbian开发环境搭建
7.1.3 Symbian应用示例
7.2 Android播放器应用程序开发
7.2.1 创建项目
7.2.2 系统文件的组织架构
7.2.3 主要布局文件
7.2.4 主要类的设计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移动计算:开启智能互联新纪元 一部深入剖析移动计算领域前沿技术与未来趋势的著作。 在当今信息爆炸、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移动计算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是渗透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核心驱动力。从智能手机的普及到物联网的兴起,再到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移动计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重塑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娱乐乃至社交方式。它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让信息触手可及,让智能无处不在,引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本书《移动计算》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富有前瞻性的视角,去理解和把握移动计算的精髓、挑战与无限可能。我们并非仅仅罗列技术名词,而是试图搭建一座桥梁,连接起理论与实践,连接起当下与未来,帮助读者构建起对整个移动计算生态系统的清晰认知。 第一部分:移动计算的基石——核心技术解析 要理解移动计算的宏大图景,就必须先从构成其骨骼的基石技术入手。本部分将逐一剖析那些支撑起整个移动计算体系的关键技术,并深入挖掘其工作原理、演进历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无线通信技术: 移动计算的生命线在于其“移动”的特性,而这离不开高效、稳定的无线通信。我们将从2G、3G、4G的演进讲到当前如火如荼的5G,深入探讨其在速率、延迟、连接数等方面的飞跃性提升,以及它们如何为更复杂的移动应用奠定基础。此外,Wi-Fi、蓝牙、NFC等近场通信技术在设备间互联互通、支付、身份识别等场景下的作用也将得到详尽阐述。我们将不止步于介绍其标准,更会解析其底层的通信协议、编码方式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例如信号干扰、功耗优化以及安全保障等。 移动操作系统: 智能手机的便捷体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背后强大的操作系统。本书将深入剖析当前主流的移动操作系统,如Android和iOS。我们将对其架构、核心组件、应用开发模式、内存管理、进程调度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讲解,帮助读者理解这些操作系统是如何实现多任务处理、资源分配以及为开发者提供丰富API的。我们还将探讨操作系统的演进趋势,例如跨平台兼容性、低功耗设计以及与新兴硬件的集成。 移动设备架构: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移动设备的性能日益强大,这得益于其精巧而高效的硬件架构。我们将深入研究移动处理器的发展,包括ARM架构的演进,多核技术、GPU的应用以及SoC(System on a Chip)的集成化趋势。同时,内存技术(RAM)、存储技术(Flash)、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仪、GPS、摄像头等)以及电源管理单元(PMU)等关键硬件组件的功能、性能特点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共同驱动移动设备的运行,都将是本部分的重点。 移动应用开发: 移动计算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海量的应用程序上。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走进移动应用开发的广阔天地。我们将介绍原生应用开发(Java/Kotlin for Android, Swift/Objective-C for iOS)的开发语言、IDE、UI/UX设计原则以及生命周期管理。同时,跨平台开发技术(如React Native, Flutter)的兴起及其优势劣势也将进行深入分析,帮助读者选择最适合的开发路径。我们将聚焦于应用性能优化、用户体验设计、安全编码实践以及应用商店的发布流程等实际操作层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移动计算的拓展——新兴技术与应用场景 随着核心技术的不断成熟,移动计算的应用边界也在持续拓展,催生出许多令人兴奋的新兴技术和应用场景。本部分将聚焦于这些前沿领域,探讨它们如何进一步提升移动计算的能力,并为我们带来全新的体验。 物联网(IoT): 移动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深度融合。本书将阐述物联网的概念、关键技术(如传感器网络、低功耗广域网LPWAN、MQTT协议等)以及其典型的应用架构。我们将重点分析移动设备在物联网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包括作为数据采集终端、控制中心、以及与云平台进行交互的桥梁。从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到工业物联网,我们将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现移动计算在物联网驱动下的变革力量。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 面对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以及对低延迟的要求,边缘计算应运而生。本书将深入解读边缘计算的原理,即在靠近数据源的“边缘”进行数据处理,而非将所有数据都传输到云端。我们将探讨边缘计算与移动计算的协同作用,移动设备如何充当边缘节点的角色,以及边缘计算如何提升移动应用的响应速度、降低网络带宽压力,并在隐私保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移动端: 人工智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实验室技术,它正在加速融入我们的移动设备。本书将探讨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学习在移动端的应用。我们将介绍在移动设备上部署AI模型的挑战与机遇,例如模型压缩、硬件加速(如NPU)、以及针对移动端优化的算法。从智能语音助手、图像识别、个性化推荐到自然语言处理,我们将揭示AI如何让移动设备变得更加“聪明”和“懂你”。 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 AR和VR技术正在为移动计算开辟全新的交互维度。我们将深入探讨AR/VR技术的核心,包括传感器融合、计算机视觉、3D渲染以及交互设计。本书将重点关注移动设备如何成为AR/VR体验的载体,例如通过智能手机摄像头实现AR应用,以及未来VR一体机的发展趋势。我们将剖析AR/VR在游戏、教育、设计、远程协作等领域的应用潜力,以及移动计算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移动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移动计算的普及,安全和隐私问题愈发突出。本书将系统地探讨移动安全领域的关键问题,包括恶意软件的威胁、数据泄露的风险、身份认证机制(如生物识别)、以及应用权限管理。我们将分析现有移动操作系统的安全特性,并介绍各种加密技术、沙箱隔离机制、以及安全编码的最佳实践。同时,我们将关注用户隐私的保护,探讨如何在使用移动服务时最小化个人信息暴露,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移动安全的要求。 第三部分:移动计算的未来——趋势展望与挑战 在对移动计算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深入剖析后,本书将目光投向未来,展望其发展趋势,并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 人机交互的革新: 未来的移动计算将不仅仅局限于屏幕上的点触操作。本书将探讨更自然、更直观的人机交互方式,例如基于语音、手势、眼球追踪甚至脑机接口的交互。我们将分析这些新兴交互方式如何与移动设备深度融合,以及它们将如何改变我们与数字世界的连接方式。 泛在计算与无处不在的智能: 移动计算将进一步模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界限,实现“泛在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未来的移动设备将不再是孤立的终端,而是构成一个相互连接、智能感知的网络,服务将无处不在,并且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和环境变化主动提供服务。 可持续移动计算: 随着移动设备数量的爆炸式增长,能源消耗和电子垃圾问题也日益严峻。本书将探讨可持续移动计算的理念,包括低功耗硬件设计、节能软件优化、以及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和设计。我们还将关注绿色计算的实践,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移动计算对环境的影响。 伦理与社会影响: 移动计算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和社会问题,例如数字鸿沟、信息茧房、算法偏见以及对个人隐私的侵犯。本书将引发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深思,并探讨如何通过技术设计、政策法规和社会共识来应对这些挑战,确保移动计算的发展能够真正造福全人类。 结语: 《移动计算》是一部面向广泛读者的著作,无论您是行业内的开发者、研究人员,还是对前沿科技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我们相信,通过阅读本书,您将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移动计算的强大力量,更准确地把握其发展趋势,并为迎接智能互联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让我们一同探索移动计算的无限可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智能、互联和美好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技术发展史颇感兴趣的读者,总觉得了解事物的起源和演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现在的样子以及未来的走向。所以,当我看到《移动计算》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会讲述从第一台移动电话诞生至今,这个领域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我想知道,那些曾经被认为是科幻场景的设想,是如何一步步变成现实的。比如,早期的移动设备有哪些局限性?是什么技术突破带来了手机的智能化?无线通信技术又是如何从简单的语音通话发展到如今高速的数据传输?我对这些历史性的节点非常着迷,也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那些推动行业变革的关键人物和事件。我相信,对于任何一个对技术怀有好奇心的人来说,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激发对未来科技创新的想象力。

评分

这本《移动计算》的封面设计我第一眼就被吸引了,是一种沉静而又富有科技感的蓝色调,上面用简洁流畅的字体印着书名,没有过于花哨的图饰,反而透出一股专业和严谨的气息。我买这本书是出于好奇,因为“移动计算”这个概念在我的认知里一直是模糊而又似乎触手可及的。我平时接触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手机、平板、智能手表,这些都离不开“移动”这个特性,但它们背后的技术原理、发展脉络,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我是一无所知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我走进这个充满活力的领域,让我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使用者,而是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项技术。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纸张的触感很好,印刷清晰,排版也十分合理,看得出是用心制作的。我特别喜欢这种厚重但又不至于压手的重量,感觉就像怀揣着一本知识的宝藏。这本书的整体设计给我的第一印象就非常积极,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一直认为,技术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它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而“移动计算”恰恰是近些年来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最深远的技术之一。我迫切地想知道,在学术界,大家是如何看待移动计算对社会结构、经济模式甚至文化传播所带来的深层影响的。例如,移动支付的普及,是否正在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社交媒体在移动设备上的爆发,又对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还对移动计算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关注,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前瞻性的观点和案例分析,了解这项技术如何能够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手册,更能提供一种宏观的视角,帮助我理解这项技术背后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是一位对移动计算领域有着深厚理解的专家,文字间流露出一种深邃的洞察力。我一直对智能手机背后的操作系统感到好奇,尤其是Android和iOS之间的博弈,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我总觉得,了解这些底层的逻辑,才能更明白为什么我们使用的App会呈现出不同的体验,为什么有些设备运行起来更流畅,有些则会卡顿。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有机会去探究这些我曾经只是泛泛而谈的概念,比如分布式计算、云计算在移动端的应用,以及物联网的崛起对移动计算提出的新挑战。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关于用户体验和人机交互的讨论,毕竟,再强大的技术,如果不能为用户带来便捷和愉悦,也是徒劳。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设计出更符合用户习惯、更具创新性的移动应用的一些启示,也许这也能帮助我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移动设备来提高效率,丰富生活。

评分

作为一个软件开发者,我总是渴望了解最新的技术趋势和开发实践。所以,《移动计算》这个书名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探讨移动端应用开发的一些核心技术和挑战,比如性能优化、跨平台开发、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等方面。我特别想了解,在资源受限的移动设备上,如何才能构建出高性能、低能耗的应用程序。同时,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移动计算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我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前沿的技术,比如边缘计算、AI在移动端的部署,以及AR/VR在移动设备上的应用前景。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案例,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移动开发领域的最新挑战,为我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些宝贵的参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