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动力学与气动弹性力学导论(第2版)

结构动力学与气动弹性力学导论(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杜威 H·霍奇斯,[美] G 阿尔文·皮尔斯 著,戴玉婷,朱斯岩 译
图书标签:
  • 结构动力学
  • 气动弹性
  • 飞行器结构
  • 振动
  • 稳定性
  • 有限元
  • MATLAB
  • 工程力学
  • 航空航天
  • 结构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12418547
版次:2
商品编码:1177480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结构动力学与气动弹性力学导论(第2版)》重点针对常规飞行器,提供了结构动力学与气动弹性力学的导论。主要内容包括结构动力学、静气动弹性力学和动气动弹性力学。结构动力学素材强调振动、模态表示和动响应。讨论的气动弹性现象包括发散、副翼反效、气动载荷重新分布、气动弹性剪裁、非定常气动力理论和颤振。超过100幅图、表有助于理解本书,超过50个例题便于学生学习。本书涵盖了截至目前的结构动力学和气动弹性力学的处理方法,能够满足高年级本科生或航空工程专业初级研究生的需求。

目录

图形清单
图1.1气动弹性研究领域示意图
图2.1弦振动示意图
图2.2显示位移分量和拉力的弦微元
图2.3承受扭转变形的梁
图2.4承受扭转变形的梁的横截面微段
图2.5梁的弯曲动力学示意图
图2.6梁微段示意图
图2.7弯曲和扭转耦合的梁的横截面
图2.8静平衡位置的特性
图2.9有限扰动下的静平衡位置特性
图2.10单自由度系统
图2.11k为正数时的系统响应(x(0)=x′(0)=0.5,ζ=0.04)
图2.12k为正数时的系统响应(x(0)=x′(0)=0.5,ζ=-0.04)
图2.13k为负数时的系统响应(x(0)=1,x′(0)=0,ζ=-0.05,0,0.05)
图2.14ζ取不同值时简谐激励系统的放大系数|G(iΩ)|随Ω/ω变化关系
图2.15ζ=0.1、Ω/ω=0.9时简谐激励系统的激励f(t)(实线)和响应x(t)(虚线)随Ωt变化关系
图3.1振动弦的前三阶模态振型
图3.2拨动弦的初始形状
图3.3移动坐标系xL和xR示意图
图3.4初始波形实例
图3.5不同时刻的行波形状
图3.6作用于弦上的集中力
图3.7狄拉克函数δ的逼近
图3.8作用于弦上的分布力f(x,t)
图3.9集中力在半展长处的弦
图3.10梁的固支端
图3.11梁的自由端
图3.12梁x=l端的示意图,显示了扭转力矩T和作用于刚体上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扭矩
图3.13梁x=0端的示意图,显示了扭转力矩T和作用于刚体上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扭矩
图3.14具有刚体和弹簧的例子
图3.15一端受弹性约束的梁
图3.16一端受惯性约束的梁
图3.17固支自由梁扭转示意图
图3.18固支自由梁扭转振动的前三阶模态
图3.19自由自由梁扭转示意图
图3.20自由自由梁扭转振动的前三阶弹性模态
图3.21具有弹簧约束的扭转问题示意图
图3.22对于ζ=5,tan(αl)与-αl/ζ随αl的变化曲线
图3.23对固支弹簧约束的扭转梁的αi最低值随ζ的变化图
图3.24ζ=1时固支弹簧约束扭转梁的前三阶模态振型
图3.25铰接端状态示意图
图3.26滑动端状态示意图
图3.27在x=0端具有弹簧的承受弯曲的梁的实例
图3.28两端均具有平动弹簧的梁的示意图
图3.29右端具有扭转弹簧的承受弯曲的梁的实例
图3.30两端都具有扭转弹簧的梁示意图
图3.31刚体示意图
图3.32刚体连接在承受弯曲梁右端的实例
图3.33机构连接在承受弯曲梁左端的实例
图3.34对于左端连接机构的承受弯曲梁实例的自由体示意图
图3.35简支简支梁示意图
图3.36固支自由梁示意图
图3.37固支自由梁弯曲的前三阶模态振型
图3.38弹簧约束、铰接自由梁的示意图
图3.39弹簧约束、铰接自由梁弯曲运动时前三阶模态振型
(κ=1,ω1=1��247 922EI/(ml4),ω2=4��031 142EI/(ml4),ω3=
7��134 132EI/(ml4))
图3.40最小特征值αil随无量纲刚度参数κ的变化
图3.41弹簧约束、铰接自由梁弯曲的基准模态的模态振型
(κ=50,ω1=1��839 292EI/(ml4))
图3.42自由自由梁示意图
图3.43自由自由梁弯曲的前三阶自由振动的弹性模态振型
图3.44受单位长度分布扭矩的非均匀梁示意图
图3.45非均匀梁受离散的内部扭矩示意图
图3.46假设除了θi外所有节点的扭矩值都为0时的扭矩分布
图3.47受单位长度分布力和弯矩的非均匀梁示意图
图3.48滑动自由梁的第一阶弹性模态振型(注意到“第零阶”模态是刚体平移模态)
图3.49当i=1,2,3时,(αil)2对κ的变化(梁的右端自由、左端具有平移弹簧约束的滑移条件)
图3.50当κ=1时的第一阶模态振型(梁的右端自由、左端具有平移弹簧约束的滑移条件)
图3.51当μ=1时梁的第一阶模态振型(梁左端固定、右端连接刚体)
图3.52在x=lr处连接质点ml的固支自由梁的基准固有频率的近似值
图4.1扭转弹性支撑的风洞模型平面图
图4.2风洞模型翼型图
图4.3由气动弹性效应引起的升力的相对变化
图4.41/θ对1/q的曲线图
图4.5悬臂支杆式风洞模型示意图
图4.6悬臂梁详细视图
图4.7悬臂支杆式机翼详细示意图
图4.8支柱支撑风洞模型示意图
图4.9支柱支撑风洞模型横截面图
图4.10带有副翼的二元机翼截面风洞模型示意图
图4.11均匀、平直的固支自由升力面
图4.12展向均匀升力面横截面图
图4.13对于αr+α-r=1°的翼尖扭角与q-的关系曲线
图4.14保持αr为常数时刚性/弹性机翼升力分布
图4.15保持总升力为常数时刚性/弹性机翼升力分布
图4.16飞机滚转示意图
图4.17具有正向副翼偏转的右翼剖面
图4.18当e=0.25c, clβ=0.8, cmβ=-0.5时滚转速度敏度关于λl的曲线(反效点为λl=0��984 774)
图4.19式(4.86)中三项对滚转力矩R(无量纲化)的作用
图4.20后掠翼示意图(Λ为正)
图4.21发散动压随Λ的变化曲线
图4.22Λ为正值、零、负值时的升力分布
图4.23弯曲扭转耦合发散的τD对于βD的曲线
图4.24弯扭耦合发散的τD对于r的曲线
图4.25耦合的弯曲扭转发散的τD对于r的曲线
图4.26弹性非耦合后掠翼的无量纲化发散动压(GJ/EI=1.0,e/l = 0.02)
图4.27弹性非耦合后掠翼的无量纲化发散动压(GJ/EI=0.2,e/l = 0.02)
图4.28对于一个具有GJ/EI=0.2和e/l=0.02的弹性耦合的掠角机翼的无量纲化发散动压
图4.29发散动压无穷大机翼(GJ/EI=0.5)掠角
图4.30发散动压无穷大机翼(e/l=0.02)掠角
图5.1当Ωk≠0时各典型模态幅值的状态
图5.2具有俯仰和沉浮弹簧约束的翼剖面几何形状说明示意图
图5.3当a=-1/5,e=-1/10,μ=20,r2 =6/25,σ=2/5时,模态频率关于V的曲线(定常流理论)
图5.4当a=-1/5,e=-1/10,μ=20,r2 =6/25,σ=2/5时,模态阻尼关于V的曲线(定常流理论)
图5.5弹簧约束下俯仰运动二维机翼的翼型示意图
图5.6p法和k法关于双发喷气运输机颤振分析的比较(参考Hassig(1971年)的图1,经许可使用)
图5.7p法和pk法关于双发喷气运输机颤振分析的比较(参考Hassig(1971年)的图2,经许可使用)
图5.8pk法和k法关于水平尾翼的颤振分析的比较(参考Hassig(1971年)的图3,经许可使用)
图5.9k从0变化到1时C(k)的实部和虚部曲线,其中C(k)=1
图5.10C(k)的实部和虚部对于1/k的曲线
图5.11零升力线、相对于气流的速度方向、升力方向几何示意图
图5.12模态频率随U/(bωθ)变化曲线(a=-1/5,e=-1/10,μ=20,r2=6/25,σ=2/5)
图5.13模态阻尼随U/(bωθ)变化曲线(a=-1/5,e=-1/10,μ=20,r2=6/25,σ=2/5)
图5.14减缩颤振速度随质量比μ的变化曲线(σ=1/10,r=1/2,xθ=0,a=-3/10)
图5.15无量纲颤振速度随频率比的变化曲线(μ=3,r=1/2,a=-1/5)
图5.16无量纲颤振速度随e的变化曲线(μ=10,σ=1/2,r=1/2)
图5.17典型2倍声速战斗机的飞行包线
图5.18运用k法和Theodoresen气动力理论的ω/ωθ随U/(bωθ)的变化曲线(a=-1/5,e =-1/10,μ=20,r2=6/25,σ=2/5)
图5.19运用k法和Theodoresen气动力理论的g随U/(bωθ)的变化曲线
(a=-1/5,e =-1/10,μ=20,r2=6/25,σ=2/5)
图5.20运用pk法和Theodorsen气动力理论(圆点线)、p法和Peters等人的气动力理论(实线)的Ω/ωθ估算值随U/(bωθ)的变化曲线
(a=-1/5,e =-1/10,μ=20,r2=6/25,σ=2/5)
图5.21运用pk法和Theodorsen气动力理论(圆点线)、p法和Peters等人的气动力理论(实线)的Γ/ωθ估算值随U/(bωθ)的变化曲线
(a=-1/5,e =-1/10,μ=20,r2=6/25,σ=2/5)
图A.1例5力学系统简图
图A.2例6力学系统简图
列表清单
表3.1固支自由梁在i=1,…,5时对应的αil,(2i-1)π/2和βi值
表3.2自由自由梁在i=1,…,5时对应的αil,(2i+1)π/2和βi值
表3.3对带有梢部质量μml的固支自由梁
应用3.3.4小节方程(3.258)的
n阶固支自由模态得到的ω1ml4EI的近似值
表3.4对带有梢部质量μml的固支自由梁应用3.3.4小节方程(3.258)的
n阶固支自由模态得到的ω2ml4EI的近似值
表3.5对带有梢部质量μml的固支自由梁
应用n项多项式函数解得
ω1ml4EI的近似值
表3.6对带有梢部质量μml的固支自由梁
应用n项多项式函数解得
ω2ml4EI的近似值
表3.7对固支自由梁问题,应用n项多项式函数在i=1,2,3时ωiml4EI的
近似值
表3.8对固支自由梁问题,应用n阶幂级数的降阶运动方程在i=1,2,3时
ωiml4EI的近似值
表3.9应用有限元法得到的由梁的扭转导致的梢部扭转结果
表3.10根部连接弹性常数为κEI/l的扭转弹簧的铰支自由梁。利用一个刚体模态为x和 n-1个3.3.4小节中方程(3.258)给出的固支自由模态得到的ω1ml4EI的近似值
表3.11根部连接弹性常数为κEI/l的扭转弹簧的铰支自由梁。利用一个刚体模态为x和 n-1个3.3.4小节中方程(3.258)给出的固支自由模态得到的ω2ml4EI的近似值
表3.12根部连接弹性常数为κEI/l的扭转弹簧的铰支自由梁。利用一个刚体模态x和 n-1个满足固支自由梁所有边界条件的多项式得到的ω1ml4EI的近似值
表3.13根部连接弹性常数为κEI/l的扭转弹簧的铰支自由梁。利用一个刚体模态x和 n-1个满足固支自由梁所有边界条件的多项式得到的ω2ml4EI的近似值
表3.14固支自由锥形梁。基于里兹法,利用n个满足固支自由梁所有边界条件的多项式得到的ωim0l4EI0的近似值
表3.15固支自由锥形梁。基于里兹法,利用n项多项式(x/l)i+1(i=1,2,…,n)得到的ωim0l4EI0的近似值
表3.16固支自由锥形梁。基于伽辽金法的方程(3.329),利用n项多项式(x/l)i+1(i=1,2,…,n)得到的ωim0l4EI0的近似值
表3.17有限元法得到的弯曲梁的固有频率结果,其中,梁的刚度EI线性变化,EI(0)=EI0=2EI(l),且每个单元的刚度EI线性变化
表5.1Γk与Ωk不同组合对应的运动类型和稳定性特性
表5.2典型飞行器的不同质量比

前言/序言

  气动弹性力学是一门研究弹性物体在气流中,由弹性变形与所受到的空气动力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结构动力学是构成研讨气动弹性力学的基础学科,二者在学科上是不可分割的,但又各自有其独立的体系。
  很多年以来,佐治亚理工一直为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振动与颤振”课程。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以及多年来教学经验的积累,形成了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由此该课程更名为“结构动力学与气动弹性力学导论”,并出版了《结构动力学与气动弹性力学导论》全新教材。目前出版的是该书的第2版,更加丰富了第1版教材的内容。在结构动力学方面,强调振动、模态表示和动响应。在气动弹性力学方面,注重对现象和原理的讨论,包括发散、副翼反效、气动载荷重新分布、气动弹性剪裁、非定常气动力理论和颤振。第2版增加了习题的数量及内容,以利于初学者学习;阐述了该学科领域对各种问题的处理方法。因此,本教材能够满足高年级本科生和航空工程专业研究生的需要。
  本书的作者Dewey H. Hodges是佐治亚理工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的教授,是美国多个学会的会士,担任过多个重要国际期刊的编委。Hodges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旋翼飞行器飞行动力学、结构动力学、气动弹性力学、结构力学及稳定性、计算力学及最优控制。2013年获AIAA Ashley气动弹性奖。
  引进本教材的目的,一方面,为该领域的教学及学术交流提供参考资料;另一方面,也为理工科大学生提供结构动力学与气动弹性力学领域的引导读物,它可以当做高年级本科生及刚入学的研究生的有益参考书。除此之外,正在工作的相关技术人员,如果对气动弹性学科感兴趣,这本教材将是一本极好的入门书。
  本教材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气动弹性研究室在与作者的学术交流中确定引进的,可作为相关专业的重要参考书。在引进的过程中,得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分别由戴玉婷译结构动力学部分,由朱斯岩译气动弹性力学部分。全书由杨超、陈桂彬审校。
  译者
  2014年8月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想的、与《结构动力学与气动弹性力学导论(第2版)》无关的图书的详细简介,旨在提供丰富的内容而非重复原始书名信息。 --- 《材料科学前沿:纳米结构与功能化表面》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与合成技术 第1章:现代材料科学的基石 本章深入探讨了21世纪材料科学的核心范式转变,重点关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多尺度关联。我们将回顾经典晶体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引入非晶态、准晶以及高熵合金等新型材料体系的结构表征方法。详细阐述了缺陷工程在调控材料宏观性能中的关键作用,包括点缺陷、位错和晶界的设计与控制。特别关注了如何通过计算模拟方法(如密度泛函理论DFA和分子动力学MD)预测和理解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 第2章: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工艺 本部分系统梳理了当前制备纳米结构材料的主要技术路线,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策略。重点介绍了化学气相沉积(CVD)及其衍生技术(如原子层沉积ALD)在制备高纯度、形貌可控的薄膜和纳米线方面的应用。同时,对湿化学法(溶胶-凝胶、水热/溶剂热合成)在制备量子点、纳米颗粒和多孔材料中的优势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此外,还讨论了机械合金化和球磨技术在制备新型复合材料和高熵合金粉末中的工业化潜力。 第3章:表征技术:从原子到宏观 成功的材料研究依赖于先进的表征手段。本章详细介绍了电子显微镜技术(TEM、SEM及其配套的EELS、EDS分析)在解析材料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方面的最新进展。着重探讨了同步辐射光源在原位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吸收谱(XAS)中的应用,这些技术对于理解材料在实时反应过程中的结构演变至关重要。此外,对原子力显微镜(AFM)在表面形貌、力学性能和电学特性测量中的高分辨率应用进行了专题讨论。 第二部分:功能化表面与界面工程 第4章:表面能与润湿性调控 材料的功能性往往由其表面特性决定。本章聚焦于表面热力学,详细推导了Young方程及其在复杂几何形貌(如超疏水和超亲水表面)下的修正模型。通过对表面化学基团的精确控制,本章探讨了如何通过化学修饰(如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和等离子体处理技术来实现对材料润湿行为的“智能”调控。内容涵盖了从Lotus效应的微纳结构实现到抗污垢涂层的设计原理。 第5章:催化活性界面的设计 在能源和环境领域,高效催化剂的设计是核心挑战。本章深入研究了单原子催化剂(SACs)的设计原理,分析了载体效应、电子结构重构对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针对电催化应用,详细阐述了界面电荷转移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精确调控活性位点周围的局域电场来优化反应能垒。本章还包括了对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用以指导催化剂的理性设计。 第6章:生物医用材料的界面兼容性 生物医学应用对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特定功能提出了极高要求。本章侧重于如何通过表面改性技术来控制细胞粘附、蛋白质吸附和生物膜的形成。探讨了PEG化、接枝生物活性分子等策略在提高植入物长期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方面的作用。此外,还对智能响应型(pH、温度敏感)材料的界面行为进行了建模,这些材料在药物缓释和组织工程支架的动态调控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第三部分:新兴应用与前瞻 第7章:柔性电子中的结构可靠性 随着柔性电子设备的普及,材料在多次弯曲、拉伸应变下的力学稳定性和电学性能保持成为关键瓶颈。本章分析了薄膜材料在非均匀应变场下的本构关系,特别是如何利用梯度结构和应力释放层来避免电极和导电材料的失效。讨论了导电聚合物、金属纳米线网络以及二维材料在柔性电路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先进的无损检测方法来评估其疲劳寿命。 第8章:能源存储材料的界面限制 在本章中,我们将焦点放在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界面问题上。针对锂离子电池,深入剖析了固态电解质与电极界面处的阻抗增加机制,包括锂枝晶的形成与演化。对于固态电池,详细介绍了界面接触质量对电化学性能的决定性影响,并探讨了利用原位光谱技术监测固-固界面的反应过程。同时,对钠离子电池和下一代固态电池体系中的新型界面工程策略进行了展望。 第9章:计算材料学与高通量筛选 本章展望了材料科学的未来方向——计算驱动的发现。系统介绍了机器学习(ML)和人工智能(AI)在加速材料性质预测、优化合成参数中的应用框架。重点阐述了如何构建高质量的材料数据库,以及如何利用高通量计算流程(High-Throughput Screening)来筛选具有特定功能(如特定带隙、高硬度)的候选材料集。最后,探讨了“数据-模型-实验”闭环反馈系统在推动材料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 本书特色: 本书超越了对单一材料体系的描述,致力于构建从原子尺度结构到宏观功能实现之间的系统性桥梁。它强调多学科交叉,特别注重纳米技术、表面化学和先进计算方法在现代材料设计中的集成应用。内容严谨且紧密结合最新的研究热点,旨在为研究生和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一套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指导与技术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已经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前辈,我深知基础理论对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的材料、新的设计理念层出不穷,对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结构动力学和气动弹性力学的结合,是理解和预测飞行器性能的关键。我之前也阅读过不少相关的著作,但总觉得有些内容不够系统,或者在某些关键点上的阐述不够透彻。这次看到《结构动力学与气动弹性力学导论(第2版)》这本书,我非常好奇它在前版的基础上,在哪些方面做了改进和深化。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现代计算方法和仿真技术在解决复杂气动弹性问题中的应用,比如有限元方法、边界元方法等,以及这些方法在处理非线性问题时的表现。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帮助我们保持知识的更新,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评分

终于有机会接触到这本《结构动力学与气动弹性力学导论(第2版)》了,之前就听闻过不少好评,这次拿到手,迫不及待地翻阅。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受到知识的厚重。我本身是从事航空航天工程领域的研究,虽然不是直接做动力学和气动弹性的,但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的深度和广度。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在结构动力学和气动弹性力学这两个看似独立但又紧密联系的领域之间,存在着一些知识上的断层,不容易找到一本能够系统地、深入浅出地将两者融会贯通的书籍。很多现有的教材要么过于偏重理论推导,读起来晦涩难懂,要么过于注重工程应用,但基础理论不够扎实,导致理解流于表面。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能够像一座坚实的桥梁,将我从固有的认知框架中引向更广阔的领域,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飞机、导弹等飞行器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响应,以及气动载荷对结构完整性的影响。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的研究思路更加开阔,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一位刚刚踏入结构分析领域不久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在此之前,我接触过一些关于结构动力学的单方面介绍,也了解过一些气动力分析的基本原理,但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一直是我的一个困惑。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结构的设计中,仅仅考虑静态载荷是远远不够的,动态响应往往是决定结构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同时,飞行器在高速运动过程中,气动载荷的动态变化又会对结构产生显著的影响,甚至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掌握结构动力学与气动弹性力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我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通过研读这本书,能够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认识,理解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重点关注动力学效应,什么情况下气动弹性效应又会成为主导。我特别希望能找到书中关于如何建立和求解耦合方程的详细讲解,以及不同数值方法的优缺点分析,这样我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处理复杂的问题。

评分

我是一名对飞行器设计充满热情的学生,一直以来都对那些能够在天空中翱翔的精妙设计感到着迷。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支撑起这些飞行奇迹的背后,是严谨的科学理论和精密的计算分析。结构动力学和气动弹性力学,这两个概念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它们共同构成了理解飞行器如何在复杂环境中稳定工作的核心。我总觉得,仅仅学习离散的理论知识,是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我迫切地希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系统地讲解这两个领域的书籍,能够清晰地阐述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分析和应用。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详实的概念解释,清晰的数学推导,以及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的分析过程。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我未来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能够更自信地探索飞行器设计的奥秘。

评分

我是一名专注于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工程师,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对结构的实时状态进行评估和预测,而这其中,结构的动态特性以及其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气动弹性力学,尤其是在高超声速飞行器、风力涡轮机等领域,其对结构可能产生的耦合效应,例如颤振、发散等,是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和精确预测的。之前在处理一些监测数据时,我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用简单静态模型解释的现象,这些现象往往与结构的动力学行为以及气动载荷的动态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非常期待《结构动力学与气动弹性力学导论(第2版)》能够为我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指导和更实用的分析方法。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如何利用监测数据来辨识和评估气动弹性失效风险的案例,以及相关的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这将极大地帮助我提升工作效率和监测的准确性。

评分

不错哦(⊙o⊙)哦

评分

包装太差了,都搞坏了

评分

活动的时候买的,价格很给力,快递也很给力,谢谢。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不错哦(⊙o⊙)哦

评分

活动的时候买的,价格很给力,快递也很给力,谢谢。

评分

看着挺厚 其实只有中文部分 很薄的一本

评分

活动的时候买的,价格很给力,快递也很给力,谢谢。

评分

不错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