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攻防从入门到精通(智能终端版)

黑客攻防从入门到精通(智能终端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武新华,李书梅 著
图书标签:
  • 黑客技术
  • 网络安全
  • 渗透测试
  • 智能终端
  • 攻防技巧
  • 漏洞分析
  • 安全实战
  • 信息安全
  • 逆向工程
  • 移动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11625
版次:1
商品编码:11779532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黑客攻防从入门到精通(智能终端版)》共分为13章,包括:初识黑客、iOS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病毒与木马攻防、蓝牙安全攻防、WiFi安全攻防、拒绝服务攻击曝光、手机游戏安全攻防、QQ号及电子邮件攻防、手机加密技术、移动追踪定位与远程控制技术、移动支付安全防范、手机优化及安全性能的提升。

目录

前 言
第1章  初识黑客 / 1
1.1 认识黑客 / 1
1.1.1 什么是黑客 / 1
1.1.2 手机黑客 / 1
1.1.3 黑客的特点 / 2
1.2 黑客基础知识 / 3
1.2.1 黑客常用术语介绍 / 3
1.2.2 IP地址概念 / 4
1.3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 5
1.3.1 iOS / 5
1.3.2 Android / 6
1.3.3 Windows Phone / 8
1.3.4 Symbian / 9
1.3.5 BlackBerry OS / 9
1.4 常见的手机攻击类型 / 10
第2章 iOS操作系统 / 11
2.1 iOS操作系统概述 / 11
2.1.1 iOS的用户界面 / 11
2.1.2 iOS的发展历程 / 13
2.1.3 iOS 8的新特性 / 13
2.2 iOS的系统结构与开发语言 / 16
2.2.1 iOS的系统结构 / 16
2.2.2 iOS的开发语言 / 17
2.3 iOS操作系统刷机 / 18
2.3.1 什么是刷机 / 18
2.3.2 iOS 8刷机方法及步骤 / 18
2.4 备份和恢复iPhone/iPad/iPod数据 / 20
2.4.1 使用iCloud备份和恢复用户数据 / 20
2.4.2 使用iTunes备份和还原用户数据 / 22
2.4.3 使用91助手备份和还原用户数据 / 25
2.5 iOS越狱 / 29
2.5.1 什么是越狱 / 29
2.5.2 越狱的利与弊 / 29
2.5.3 iOS 8越狱 / 30
2.6 针对iOS系统的攻击曝光 / 37
2.6.1 iKee攻击与防范 / 37
2.6.2 中间人攻击与防范 / 38
2.6.3 恶意应用程序(Handy Light和InstaStock)曝光与防范 / 40
2.6.4 具有漏洞的应用程序:iOS和第三方应用程序 / 41
第3章 Android操作系统 / 43
3.1 Android操作系统概述 / 43
3.1.1 Android的发展历程 / 43
3.1.2 Android 5.0的新特性 / 45
3.1.3 Android模拟器的使用 / 46
3.2 Android系统架构 / 47
3.2.1 应用程序层 / 47
3.2.2 应用程序框架层 / 47
3.2.3 系统运行库层 / 48
3.2.4 Linux核心层 / 49
3.3 Android安全模型 / 50
3.4 Android基础应用组件 / 51
3.4.1 活动 / 51
3.4.2 服务 / 52
3.4.3 广播接收器 / 53
3.4.4 内容提供者 / 53
3.5 Android手机备份功能 / 54
3.5.1 Recovery模式 / 54
3.5.2 Recovery的方法 / 54
3.6 Android系统刷机 / 57
3.6.1 Android系统刷机常用词 / 57
3.6.2 Android手机刷机方法及步骤 / 58
3.7 获取Android Root权限 / 60
3.7.1 Root的原理 / 60
3.7.2 Root的好处以及风险 / 60
3.7.3 如何获取Root权限 / 61
3.8 Android平台恶意软件及病毒 / 63
3.8.1 ROM内置恶意软件/病毒 / 64
3.8.2 破坏类恶意软件/病毒 / 65
3.8.3 吸费类恶意软件/病毒 / 65
3.8.4 窃取隐私类恶意软件/病毒 / 66
3.8.5 伪装类恶意软件/病毒 / 66
3.8.6 云更新类恶意软件/病毒 / 67
3.8.7 诱骗类恶意软件/病毒 / 68
第4章 病毒与木马攻防 / 69
4.1 病毒知识入门 / 69
4.1.1 病毒的特点 / 69
4.1.2 病毒的3个基本结构 / 70
4.1.3 病毒的工作流程 / 71
4.2 认识木马 / 71
4.2.1 木马的发展历程 / 71
4.2.2 木马的组成 / 72
4.2.3 木马的分类 / 72
4.2.4 木马的伪装手段曝光 / 73
4.3 常见的手机病毒曝光 / 74
4.3.1 Android短信卧底 / 74
4.3.2 钓鱼王病毒 / 76
4.3.3 手机骷髅病毒 / 76
4.3.4 短信海盗 / 77
4.3.5 同花顺大盗 / 78
4.3.6 手机僵尸病毒 / 79
4.3.7 卡比尔病毒 / 81
4.3.8 老千大富翁 / 81
4.3.9 QQ盗号手 / 83
4.4 手机病毒和木马危害及其安全防范 / 84
4.4.1 手机病毒与木马带来的危害 / 84
4.4.2 手机病毒木马防范 / 85
4.5 全面防范网络蠕虫 / 86
4.5.1 网络蠕虫病毒实例分析 / 86
4.5.2 网络蠕虫病毒的全面防范 / 87
4.6 杀毒软件的使用 / 88
4.6.1 360手机卫士 / 88
4.6.2 腾讯手机管家 / 91
4.6.3 金山手机卫士 / 92
第5章 蓝牙安全攻防 / 94
5.1 认识蓝牙 / 94
5.1.1 什么是蓝牙 / 94
5.1.2 蓝牙的起源 / 95
5.1.3 蓝牙的工作原理 / 95
5.2 蓝牙4.2 / 96
5.2.1 蓝牙4.2的3大特性解读 / 96
5.2.2 无线传输:蓝牙与WiFi互补 / 97
5.3 蓝牙技术的应用 / 97
5.3.1 居家 / 97
5.3.2 驾驶 / 98
5.3.3 多媒体系统 / 99
5.3.4 工作 / 100
5.3.5 娱乐 / 101
5.4 蓝劫攻击与防范 / 101
第6章 WiFi安全攻防 / 102
6.1 认识WiFi / 102
6.1.1 WiFi的技术原理 / 102
6.1.2 WiFi的主要功能 / 103
6.1.3 WiFi的优势 / 103
6.2 WiFi技术的应用 / 104
6.2.1 网络媒体 / 104
6.2.2 日常休闲 / 104
6.2.3 掌上设备 / 104
6.2.4 客运列车 / 105
6.3 无线路由器的基本设置 / 105
6.3.1 无线路由器的外观 / 105
6.3.2 无线路由器的参数设置 / 106
6.3.3 设置完成,重启无线路由器 / 108
6.4 智能手机的WiFi连接 / 108
6.4.1 Android手机的WiFi连接 / 108
6.4.2 iPhone的WiFi连接 / 111
6.5 无线路由器的安全设置 / 112
6.5.1 修改WiFi连接密码 / 113
6.5.2 禁用DHCP功能 / 113
6.5.3 无线加密 / 114
6.5.4 关闭SSID广播 / 115
6.5.5 设置IP过滤和MAC地址列表 / 115
6.5.6 主动更新 / 116
6.6 WiFi密码破解及防范 / 116
6.6.1 傻瓜式破解WiFi密码曝光及防范 / 116
6.6.2 在Linux下利用抓包破解WiFi密码曝光 / 124
6.7 WiFi存在的安全风险 / 140
6.7.1 WiFi钓鱼陷阱 / 141
6.7.2 WiFi接入点被“偷梁换柱” / 141
6.7.3 攻击无线路由器 / 141
6.7.4 内网监听攻击 / 141
6.7.5 劫机风险 / 142
6.8 WiFi安全防范措施 / 142
第7章 拒绝服务攻击曝光 / 144
7.1 拒绝服务攻击概述 / 144
7.1.1 认识拒绝服务攻击 / 144
7.1.2 黑客发起拒绝服务攻击的动机 / 144
7.2 拒绝服务攻击的原理 / 146
7.2.1 SYN Flood / 146
7.2.2 IP欺骗攻击 / 148
7.2.3 UDP洪水攻击 / 148
7.2.4 Ping洪流攻击 / 149
7.2.5 Teardrop攻击 / 149
7.2.6 Land攻击 / 149
7.2.7 Smurf攻击 / 149
7.2.8 Fraggle攻击 / 150
7.3 DDoS攻击 / 150
7.3.1 DDoS攻击简介 / 150
7.3.2 DDoS攻击的运行原理 / 150
7.3.3 被DDoS攻击时的现象 / 151
7.4 常见的手机拒绝服务攻击曝光 / 152
7.4.1 蓝牙泛洪攻击 / 152
7.4.2 蓝牙拦截攻击 / 152
7.4.3 非正常的OBEX信息攻击 / 152
7.4.4 非正常的MIDI文件攻击 / 152
7.5 手机拒绝服务攻击防范 / 153
第8章 手机游戏安全攻防 / 154
8.1 手机游戏安全现状 / 154
8.1.1 手机游戏计费破解问题 / 155
8.1.2 由于明文传输使手机游戏账号易被窃取 / 156
8.1.3 游戏滥用权限的情况突出 / 156
8.1.4 热门游戏被篡改、二次打包 / 157
8.2 安全下载手机游戏 / 157
8.2.1 通过官网下载 / 157
8.2.2 通过第三方软件下载 / 159
8.3 玩手机游戏的常见问题 / 161
8.3.1 常见的破解短信收费游戏曝光 / 161
8.3.2 手机游戏加速、防卡顿 / 163
8.3.3 将手机游戏移动到内存卡 / 164
8.3.4 手机游戏数据包删除 / 166
8.4 手机游戏安全防护措施 / 167
第9章 QQ号及电子邮件安全攻防 / 169
9.1 3种盗取QQ号码的软件防范 / 169
9.1.1 “QQ简单盗”盗取QQ密码曝光与防范方法 / 169
9.1.2 “好友号好好盗”盗取QQ号码曝光 / 171
9.1.3 “QQExplorer”在线破解QQ号码曝光与防范方法 / 173
9.2 保护QQ密码和聊天记录 / 175
9.2.1 定期修改QQ密码 / 175
9.2.2 申请QQ密保 / 176
9.2.3 加密聊天记录 / 178
9.2.4 认识电子邮件攻击 / 179
9.2.5 认识邮件在网络上的传播方式 / 179
9.3 手机电子邮件攻击与防范 / 180
9.3.1 电子邮件攻击曝光 / 180
9.3.2 电子邮件攻击防范 / 181
9.4 “密码监听器”监听邮箱密码 / 181
9.4.1 “密码监听器”盗号披露 / 181
9.4.2 找出“卧底”,拒绝监听 / 184
9.5 防范电子邮件账户欺骗 / 184
9.5.1 伪造邮箱账户 / 184
9.5.2 隐藏邮箱账户 / 184
9.5.3 防范垃圾邮件 / 185
9.5.4 邮箱使用规则 / 185
第10章 手机加密技术 / 186
10.1 加密手机的使用 / 186
10.2 手机开机密码设置与解密 / 187
10.2.1 开机密码设置 / 187
10.2.2 手势密码设置 / 191
10.3 手机短信与照片加密 / 193
10.3.1 手机短信加密 / 193
10.3.2 手机照片加密 / 195
第11章 移动追踪定位与远程控制技术 / 202
11.1 移动定位概述 / 202
11.1.1 移动定位的类别 / 202
11.1.2 手机定位技术的现状与前景 / 203
11.2 移动定位的应用 / 203
11.2.1 紧急救援和求助 / 203
11.2.2 汽车导航、车辆追踪、舰队追踪 / 204
11.2.3 基于位置和事件的计费系统 / 204
11.2.4 移动性管理及系统优化设计 / 204
11.2.5 移动黄页查询、防止手机盗打 / 204
11.3 常用的定位技术 / 204
11.3.1 GPS定位 / 204
11.3.2 A-GPS定位 / 205
11.3.3 基站定位 / 206
11.3.4 WiFi AP定位 / 207
11.3.5 RFID、二维码定位 / 207
11.4 如何追踪手机位置 / 208
11.4.1 Android手机追踪定位 / 208
11.4.2 iPhone追踪定位 / 210
11.5 如何使用手机远程控制计算机 / 212
11.5.1 使用Android手机远程控制计算机 / 212
11.5.2 使用iPhone远程控制计算机 / 219
第12章 移动支付安全防范 / 225
12.1 认识移动支付 / 225
12.1.1 移动支付的概念 / 225
12.1.2 移动支付的特点 / 225
12.1.3 移动支付的模式 / 226
12.2 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226
12.2.1 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 / 226
12.2.2 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 / 227
12.3 移动支付安全防范 / 228
12.3.1 保障手机银行安全 / 228
12.3.2 保障个人网上银行安全 / 228
12.3.3 警惕钓鱼网站 / 228
12.4 保障网络支付工具的安全 / 230
12.4.1 加强“支付宝”的安全防护 / 230
12.4.2 加强“财付通”的安全防护 / 244
12.4.3 加强网上银行的安全防护 / 252
12.5 安全软件的使用 / 260
12.5.1 开启360手机卫士安全支付 / 260
12.5.2 开启腾讯手机管家支付保护 / 262
第13章 手机优化及安全性能的提升 / 264
13.1 智能手机省电技巧 / 264
13.1.1 屏幕显示设置 / 265
13.1.2 系统优化设置 / 266
13.1.3 后台应用程序设置 / 267
13.1.4 使用精品省电程序 / 268
13.1.5 巧用飞行模式,手动降低主频 / 269
13.2 智能手机网络设置 / 270
13.2.1 Android手机的中国移动接入点设置 / 270
13.2.2 Android手机的中国联通接入点设置 / 275
13.2.3 Android手机的中国电信接入点设置 / 280
13.2.4 iPhone的接入点网络设置 / 283
13.2.5 Windows系统智能手机的接入点设置 / 285
13.2.6 Symbian系统智能手机的接入点设置 / 286
13.3 智能手机优化软件 / 291
13.3.1 360手机卫士 / 291
13.3.2 腾讯手机管家 / 295
13.3.3 金山手机卫士 / 297

前言/序言

  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移动设备逐渐担当起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并且能够提供类似于台式计算机和笔记本计算机的功能,新的移动技术和具有WiFi功能的产品的广泛使用为新的攻击类型敞开了大门——网络犯罪正通过移动设备向人们靠近。这也使得安全人员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需要保护移动设备不受移动病毒、蠕虫和间谍软件等传统的恶意软件以及针对移动设备的垃圾邮件的影响。
  随着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移动付款也成为用户青睐的资金交换方式。几乎在任何地方都能通过移动付款并以电子支付的方式进行购物和支付。对于用户来说,这确实很方便。然而,黑客对一些疏于防范的移动设备展开攻击,识别、窃取信用卡账号、勒索银行等行为也越来越多。
  在WiFi安全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如今,WiFi的应用也不再局限于计算机,移动设备对其的应用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2015年的“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免费WiFi的安全问题。在现场,几位工程师利用伪造WiFi技术窃取了台下观众的上网内容,并在大屏幕上向大家进行了展示,相信不少读者看了都会心惊胆颤的。
  因而,面对智能手机和PDA受到的安全威胁日益加剧的现状,进行有效的安全应对,让手持移动设备的用户能够将潜在的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书围绕“攻”“防”两个不同的角度,在讲解存在于移动设备中的安全问题时,介绍相应的防范方法,图文并茂地再现黑客攻防全过程。
  在此,感谢广大读者对本书的阅读与支持,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智能终端安全:从原理到实战》 内容概述: 本书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当今社会无处不在的智能终端设备所面临的严峻安全挑战,并提供了系统性的防御与攻击策略。我们将智能终端的定义从传统的手机、平板电脑扩展到物联网设备、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一切具备计算、通信和感知能力的终端,并围绕这些设备构建一套完整的安全知识体系。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理解智能终端安全背后的核心原理,掌握实用的攻防技术,从而具备独立分析、评估和加固智能终端安全的能力。 第一部分:智能终端安全基础 第一章:智能终端的定义与安全挑战 什么是智能终端? 从PC到移动设备,再到物联网(IoT)的普及,智能终端的概念不断演进。 我们将详细阐述智能终端的构成要素:硬件(处理器、内存、存储、传感器)、软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通信模块(Wi-Fi, Bluetooth, Cellular, NFC等)以及人机交互接口。 聚焦于当前主流的智能终端形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智能家电、工业控制终端、车载系统等,分析其普遍性和独特性。 智能终端面临的独特安全挑战 攻击面广阔: 操作系统漏洞、应用层漏洞、固件漏洞、硬件层漏洞、通信协议漏洞、物理接触攻击等。 数据敏感性高: 个人隐私信息(通讯录、短信、照片、位置信息、支付信息)、健康数据、工作敏感数据、企业内部数据等。 用户安全意识参差不齐: 缺乏对安全风险的认知,容易遭受社会工程学攻击、恶意软件传播。 设备碎片化与更新不及时: 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设备,操作系统版本、安全补丁更新率差异巨大,为攻击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物联网设备的安全困境: 许多IoT设备设计时安全并非首要考虑因素,缺乏安全更新机制,存在大量已知但未修复的漏洞。 物理访问的便利性: 相较于服务器,终端设备更容易被物理接触,从而进行侧信道攻击、硬件篡改等。 第二章:智能终端安全架构与原理 操作系统安全模型: 权限管理: 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隔离,进程隔离,文件系统权限,用户权限。 安全加固机制: ASLR (Address Space Layout Randomization), DEP (Data Execution Prevention), SELinux (Security-Enhanced Linux) / AppArmor。 安全启动(Secure Boot): 验证固件和操作系统的完整性,防止恶意代码篡改。 沙箱机制: 应用隔离,限制应用访问系统资源和敏感数据的能力(例如Android的Sandbox,iOS的App Sandbox)。 硬件安全: 可信执行环境(TEE): 如ARM TrustZone,用于处理敏感操作和数据。 安全芯片(Secure Element, SE): 存储加密密钥、数字证书等敏感信息,提供加密运算能力。 硬件加密引擎: 负责数据的加密和解密,提高性能并保障安全。 通信安全: 传输层安全: TLS/SSL协议在应用层提供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 网络协议安全: Wi-Fi WPA3、Bluetooth Pairing、NFC安全机制。 身份认证: SIM卡认证、设备身份识别。 应用安全: 安全编码实践: 输入验证、输出编码、避免常见漏洞(如SQL注入、XSS)。 代码混淆与反调试: 增加逆向工程的难度。 签名机制: 保证应用来源的合法性。 第二部分:智能终端攻击技术与分析 第三章:移动设备(Android/iOS)攻击技术 恶意软件分析: 病毒、蠕虫、木马、间谍软件、勒索软件: 类型、传播方式、危害。 静态分析: 反编译 APK/IPA 文件,分析代码逻辑,提取敏感信息,识别可疑行为。 动态分析: 在虚拟机或真实设备上运行,使用 Frida, Xposed 等工具进行Hook,监控API调用,抓包分析网络通信。 样本获取与分析平台: VirusTotal, Any.Run 等。 漏洞挖掘与利用: 应用层漏洞: 不安全的API调用: 敏感信息泄露、任意文件读写。 本地文件包含(LFI)/远程文件包含(RFI): 针对Webview组件。 不安全的IPC通信: 进程间通信(Binder, ContentProvider)漏洞,导致权限提升或数据泄露。 反序列化漏洞: 利用存在漏洞的序列化库。 WebView安全漏洞: JavaScriptBridge 漏洞,敏感接口暴露。 操作系统层漏洞: 内核漏洞: 提权漏洞,绕过沙箱限制。 系统服务漏洞: 针对系统组件(如SurfaceFlinger, PackageManager)的攻击。 供应链攻击: 攻击第三方SDK或库。 社会工程学攻击: 钓鱼邮件/短信: 诱导用户点击恶意链接或下载恶意应用。 虚假应用商店: 诱导用户下载伪装成正规应用的恶意软件。 SIM卡交换攻击(SIM Swapping): 盗取用户手机号码。 第四章:物联网(IoT)设备攻击技术 IoT设备安全现状分析: 默认密码泛滥: 许多设备出厂使用弱默认密码,且不易更改。 固件更新机制缺失或薄弱: 无法及时修复安全漏洞。 通信协议安全问题: MQTT, CoAP, HTTP 等协议在IoT场景下的不安全实现。 硬件后门与侧信道攻击: 针对嵌入式系统的物理攻击。 常见IoT攻击手段: 暴力破解与凭证填充: 针对Web管理界面或SSH登录。 固件漏洞利用: 针对设备固件中的已知或未知漏洞。 中间人攻击(MitM): 窃听或篡改设备与云端、手机APP之间的通信。 DDoS攻击僵尸网络: 利用大量被控IoT设备发起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物理攻击: JTAG/UART接口调试、闪存芯片读写。 嗅探与数据抓包: 在本地网络捕获设备通信流量。 IoT设备分析工具与方法: 网络扫描与探测: Nmap, Masscan。 协议分析: Wireshark, tcpdump。 固件提取与分析: binwalk, IDA Pro。 硬件接口调试: JTAGulator, Bus Pirate。 第五章:智能终端中的网络安全攻防 Wi-Fi安全攻防: WEP/WPA/WPA2/WPA3破解: 针对不同加密协议的攻击方法。 Evil Twin攻击: 搭建伪造的Wi-Fi热点,诱骗用户连接。 DNS劫持与DNS Spoofing: 篡改DNS解析结果。 Bluetooth与NFC安全攻防: 配对欺骗: 冒充合法设备进行配对。 漏洞利用: 针对Bluetooth协议栈的已知漏洞。 NFC卡片克隆与模拟: 复制或伪造NFC支付、门禁卡。 移动网络安全: IMSI Catcher(伪基站): 截获短信,进行钓鱼攻击。 SS7攻击: 利用电信信令协议进行定位、监听。 第三部分:智能终端安全防御与加固 第六章: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与应用安全加固 Android安全加固: 应用签名与完整性校验: 保护应用不被篡改。 代码混淆与加固: ProGuard, DexGuard。 资源加密: 保护应用内的敏感资源。 运行时保护: 反调试、反Hook、内存保护。 加固SDK的选择与使用。 iOS安全加固: 代码签名与越狱检测。 Keychain安全存储。 SSL Pinning: 防止中间人攻击。 二分法(Bitcode)与混淆。 操作系统层面的安全设置: 及时更新系统与安全补丁。 限制应用权限: 最小权限原则。 开启设备加密。 设置强密码或生物识别。 关闭不必要的服务与蓝牙/Wi-Fi/NFC。 第七章:物联网设备安全设计与部署 安全设计原则: 安全前置: 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安全需求。 默认安全: 禁用弱密码,强制用户修改。 最小权限原则: 设备只拥有完成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 安全通信: 采用TLS/SSL加密通信。 安全更新机制: 提供可靠的固件更新渠道。 设备认证与授权: 设备身份唯一性。 安全的设备配对与注册流程。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数据加密: 传输加密与存储加密。 隐私政策透明化。 数据最小化收集。 云平台安全: 设备接入认证。 API安全。 数据存储安全。 第八章:网络通信安全实践 Wi-Fi安全最佳实践: 使用WPA3加密。 设置强密码,避免使用默认密码。 定期更换Wi-Fi密码。 警惕公共Wi-Fi,谨慎连接。 考虑使用VPN。 Bluetooth与NFC安全使用: 开启蓝牙/NFC仅在需要时。 仔细确认配对请求。 警惕不明来源的NFC标签。 VPN与代理的使用: 选择可信赖的VPN服务商。 理解不同VPN协议的安全性。 在不安全网络环境下使用VPN保护隐私。 第九章:智能终端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 安全策略制定: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政策。 设备安全基线要求。 安全培训与意识教育。 安全监控与日志分析: 使用MDM(Mobile Device Management)/EMM(Enterprise Mobility Management)平台。 日志记录与审计。 异常行为检测。 事件响应与恢复: 制定应急响应计划(IRP)。 隔离受感染设备。 数据恢复与系统重置。 事后分析与改进。 合规性要求: GDPR, CCPA 等数据隐私法规。 行业特定的安全标准。 附录: 常用安全工具列表及使用简介。 智能终端安全术语表。 未来趋势展望。 本书的特点: 体系化: 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技术,再到防御实践,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实战化: 结合大量真实案例和技术细节,强调动手实践。 前瞻性: 关注新兴的智能终端技术和安全威胁,为读者提供未来视角。 易读性: 采用清晰的结构和易于理解的语言,降低学习门槛。 本书将为每一位关心智能终端安全的读者提供一套宝贵的指南,帮助您在日益复杂和充满挑战的安全环境中,筑牢数字生活的坚实防线。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业余的计算机爱好者,对网络安全一直充满好奇,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总是感觉自己离真正的“黑客”世界很遥远。《黑客攻防从入门到精通(智能终端版)》这个书名,听起来就非常有吸引力,而且“智能终端”这个方向非常符合我最近的兴趣。我最近开始接触一些智能家居设备,也玩过一些手机上的安全测试小工具,但总觉得摸不着门道,很多时候只能看到一些皮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个耐心的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我,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什么是网络协议,什么是加密解密,然后逐渐深入到智能终端的攻击原理。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于各种常见攻击手段的详细解释,比如SQL注入、XSS漏洞、缓冲区溢出等等,但是要结合智能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来讲解。另外,对于如何防范这些攻击,我也非常感兴趣,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实用的安全配置方法,或者是一些检测工具的使用技巧。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网络安全知识框架,并且能够对智能终端的安全有更深刻的理解,甚至能够自己动手去发现一些小漏洞,当然,是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探索。

评分

我是一名对编程和技术充满热情的高中生,一直以来都对网络安全领域的世界充满好奇,总觉得那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挑战的神秘领域。《黑客攻防从入门到精通(智能终端版)》这本书名,听起来就非常酷,而且“智能终端”这个关键词让我觉得很贴近我的生活,因为我每天都在使用手机、平板电脑这些智能设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解,即使是没有太多基础的读者也能看得懂。我期待书中能够从最基础的网络知识讲起,然后一步一步地引导我了解黑客是如何工作的,他们会利用什么样的工具,以及他们是如何找到计算机系统中的漏洞的。对于智能终端,我尤其想知道,我的手机或者家里的智能音箱,是不是也存在一些我不知道的安全隐患,以及我该如何保护它们不被别人控制。如果书中能够有一些图文并茂的例子,或者是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指导,让我能够亲身体验一下攻防的过程,那将是最棒的。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不仅能对网络安全有个初步的认识,还能掌握一些基本的防御技巧,让自己在网络世界中更加安全。

评分

我是一名IT行业的从业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但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我一直想找一本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跟上最新技术发展的书籍,用来武装自己的技能。《黑客攻防从入门到精通(智能终端版)》这个书名,立刻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特别关注“智能终端”这个关键词,因为我发现现在很多攻击都围绕着智能设备展开,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甚至是一些嵌入式系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操性强但又不会过于“黑客”化的内容,让我能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练习,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我很想知道书中会涉及哪些具体的智能终端攻击技术,比如APP漏洞分析、移动端恶意软件的检测与分析、或者是一些基于智能硬件的物理攻击和侧信道攻击。同时,对于防御方面,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加固措施和安全运维的建议,让我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客户的系统免受侵害。这本书对我来说,可能意味着一次技能的全面升级,一次在职业生涯中突破瓶颈的机会。

评分

拿到这本《黑客攻防从入门到精通(智能终端版)》的瞬间,我就被它厚实的分量和专业的封面设计所吸引。我是一名在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平时对网络安全和攻防技术非常感兴趣,但总觉得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存在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市面上相关的书籍虽然不少,但要么过于理论化,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概念,要么过于偏向实操,却缺乏系统性的知识体系,让我感觉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这本书的出现,仿佛在我迷茫的探索之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它不仅承诺了从入门到精通的进阶路径,更关键的是“智能终端版”这几个字,让我看到了内容的时效性和前沿性,毕竟如今智能设备的普及和攻击手段的演变速度是惊人的。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讲解目前智能设备上常见的安全漏洞,比如物联网设备、智能家居、甚至是智能穿戴设备,这些设备连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一旦被攻破,后果不堪设想。我希望书中能提供清晰的攻击原理分析,并配套详细的防御策略,让我能够真正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操作,而是能够触及到攻防的本质。

评分

作为一个在安全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深知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之快,尤其是智能终端的爆发式增长,带来了全新的安全挑战。《黑客攻防从入门到精通(智能终端版)》这个标题,让我看到了作者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市面上不少教材要么内容陈旧,要么只触及皮毛,真正能做到“从入门到精通”并紧跟时代步伐的,实属不易。我尤其关注“智能终端”这个定位,因为这代表着攻击和防御的战场正在从传统的PC端向更广泛的移动和物联网设备转移。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智能终端的底层安全机制,例如操作系统级别的安全加固、应用层的漏洞挖掘与利用,以及硬件层面的安全设计。我希望看到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前沿的攻击技术分析,比如针对特定智能硬件的固件破解、无线通信协议的劫持与篡骗、或者是一些利用AI技术进行的自动化攻击。同时,对于防御层面,我更希望看到一些高级的攻防对抗策略,以及在复杂智能终端环境中构建纵深防御体系的实践经验。这本书对我而言,可能是一个梳理和深化现有知识体系,甚至发现新的研究方向的契机。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很好,很给力,值得拥有。

评分

好好好???

评分

好书,已经快看完了,以后常读京东推荐

评分

实用的东西。

评分

还行吧

评分

书挺好的,适合新手学习,不过要有些底子

评分

不错的商品,值得购买。

评分

哈哈哈 我也要学黑客攻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