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当人类文明遭遇邪恶的利刃与枪炮,绿色的橄榄枝瞬间枯萎。20世纪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难以统计的人力、物力消耗,也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回顾两次空前浩劫,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可以吸取历史教训,*深入地反思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问题。本书作者姚妤、蔡新苗凭借个人深厚的军事素养、丰富的**手资料、当事人的访谈记录等,集多年之功,推出了《图说一战二战》这部全真插图战争史巨*。它是对人类历史上两次致命冲突的**记录,对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详细解读前因后果,客观点评政治经济,还原历史真相,破解重重谜团,为读者呈现不一样的战争全史。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一战战史
矛盾激化
萨拉热窝事件
走上战争之路
协约国战略计划
德奥两国的战略计划
战端开启
德国入侵比利时
边境要塞
重炮
国境之战
空中侦察机
蒙斯与莱卡托之战
野战炮
马恩河战役
步枪和刺刀
奔向海岸
第一次伊普尔会战
入侵塞尔维亚
俄军突袭东普鲁士
骑兵
坦能堡战役
波兰和加利西亚境内的军事行动
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行动
海上袭击者
德国的西非殖民地
北海海战
防潜栅
科罗内尔和福克兰群岛之战
战列巡洋舰
1915——堑壕战
第二次伊普尔会战
毒气战
阿图瓦会战
堑壕体系
香巴尼和阿图瓦的会战
早期战斗机
对俄冬季攻势
迫击炮
德国的戈尔里采-塔诺攻势
热气球
伊松佐之役
进攻达达尼尔海峡
前“无畏”级战列舰
加利波利登陆战
水上飞机
高加索战线 1914~1916年
1914~1916年的巴勒斯坦
美索不达米亚战役
海战白热化
加利波利大撤军
德国“U”型潜艇
后方
齐柏林飞艇
战火中的平民
重型轰炸机
1916——消耗之年
凡尔登——德军出击
索姆河战役首日
机枪
凡尔登——法军反攻
堑壕战利器
索姆河战役中的消耗
坦克的参战
俄国的攻势
罗马尼亚战役
伪装
意大利战场的僵持
航空母舰的雏形
萨洛尼卡的军事行动 1916~1917年
东非地区的战争 1914~1918年
日德兰海战
“无畏”舰
潜艇锋芒渐露
驱逐舰
地中海海战
鱼雷艇
协约国的潜艇
1917——欧洲决胜之年
阿拉斯之战
轻型轰炸机
尼维尔攻势
法德坦克
莫西尼斯之战
地雷战
帕斯尚尔之战
岸防、要塞及轨道炮
康布雷之战
王牌飞行员与战机联队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卡波雷托之战
高加索最后的争夺
美索不达米亚战役
英美的反潜战
反潜武器
1918——协约国的胜利
“迈克尔行动”
一战后期的战斗机
防空炮
德军最后的攻势
“巴黎大炮”
对地攻击机
美军的装备
美军的参战
战略物资的补给
默兹河-阿尔贡攻势
战时通信
突破兴登堡防线
手枪
装甲车
意大利战场的最后会战
解放巴尔干
巡洋舰
德国海军哗变
战争的后果
停火
和平协议
国际联盟
战争与回忆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
下篇 二战战史
战争的阴云
一战的影响
经济大萧条
法西斯与纳粹
侵略战:从亚洲到欧洲
淞沪会战
平型关大捷
欧洲面临的难题
战争边缘的欧洲
德意志的狂飙
战争爆发
二战前期的坦克
北欧的陷落
重型巡洋舰
法国的沦陷
轻型轰炸机与侦察机
不列颠之战
二战前期的战机
空中的较量
二战早期的中型轰炸机
大西洋战争 1939~1941年
反潜护航舰队
地中海战场 1940~1941年
巴尔干与北非战场 1941~1942年
鱼雷艇与袖珍潜艇
美国的“租借法案”
纳粹在占领区的统治
“巴巴罗萨”计划
二战前期的反坦克炮 1939~1942年
东线战事
日军豪赌太平洋
太平洋战争爆发
偷袭珍珠港
战舰与巡洋舰
美国强大的战略补给
日本的南进
日军的节节胜利
珊瑚海与中途岛战役
航空母舰
局势的逆转
轻巡洋舰
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欧洲的绝地反击
目标斯大林格勒
大屠杀
战地炮兵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步兵武器
苏联的冬季攻势 1942~1943年
突击炮
战时的宣传艺术与流行文化
阿拉曼大捷
轻装甲车
火炬行动与突尼斯之战
库尔斯克大会战
对地攻击机
密码与解码
帝国海军的溃败
护航航母
舰载武器与设备
盟军的宏伟战略
二战后期的中型坦克 1942~1945年
西西里岛与意大利之战 1943~1944年
步兵支援武器
夜间轰炸
夜间战机
美军的战略轰炸 1942~1943年
防空炮
重型轰炸机
肃清乌克兰
重型大炮
欧洲的光复
诺曼底登陆
特种装甲车
诺曼底之战
战争中后期的中型轰炸机
占领区人民的抗战
通敌者
苏联乘胜追击
二战后期的重型坦克
德国空军的战败
二战中后期的战斗机 1943~1945年
机载武器与装备
从诺曼底到莱茵河
自行火炮
非装甲战车
攻入德国
重型追击炮和炮兵火箭弹
V型武器
喷气式战机
战争中后期的反坦克炮 1942~1945年
在西部战线和意大利的胜利
步兵反坦克武器
地雷
攻克柏林
日本帝国的覆灭
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
水上飞机与海上支援机
中太平洋战事
登陆艇和水陆两用战车
马里亚纳群岛战事
海上战斗机
潜水艇和轰炸机
潜水艇
缅甸战事
莱特湾战役
海上轰炸机和鱼雷机
重返菲律宾
缅甸战场的胜利
运输机和滑翔机
硫磺岛和冲绳岛之战
驱逐舰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日本投降
战争的影响
战争的伤亡与破坏
世纪大审判
欧洲的分裂
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记
一战与二战的比较
前言/序言
20 世纪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难以统计的人力、物力消耗,也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甚至战争的伤痛至今还在延续。但大战的影响绝不止于此,它们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回顾两次空前浩劫,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更可以吸取历史教训,更深入地反思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 ~ 1918 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先在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等之间展开,后来逐渐有38 个国家15 亿人卷入战争。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源,首先是老牌殖民帝国英、法、俄和德、日、美等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在争夺资源和殖民地上的矛盾。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各国统治不稳,于是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1914 年6 月28 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欧洲的火药桶,随着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欧洲列强纷纷全面动员,倾其全国之力,投入这场前所未见的残酷血战。绵延千里的铁丝网和壕沟阵地,成为列强厮杀拼搏的角力场。数以百万计的军人在弹片四溅、血流成河的泥泞战场,试图打出一个世界新秩序。主要战役包括东普鲁士战役、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俄军1916 年夏季进攻战役等。战祸蔓延至亚欧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炮火硝烟中,旧帝国纷纷解体,欧洲的权力格局亦随之改变。1918 年11 月11 日,德国投降,历时4 年零3 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军事冲突,人类在这次浩劫中蒙受的损失之大,令人瞠目结舌:军人、平民伤亡人数达到数千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 万亿美元。这次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在战争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战后帝国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这场号称将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造成的结果,竟是下一场更大规模的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国、日本、意大利法西斯由局部战争扩大为世界大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之间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建立了法西斯政权,他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一手炮制的《凡尔赛和约》煽动民族情绪,对内实行暴力专政,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而英国、法国和美国的绥靖政策则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再加上1929 年爆发的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战争开始变得一触即发。
1937 年7 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拉开了世界大规模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欧洲,1939 年9 月1 日,纳粹德国向波兰发动突袭,9月3 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这次大战的战火燃及欧、亚、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广阔的海域,主要战场包括中国战场、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战场、北非战场等,著名战争包括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珍珠港之战、中途岛海战、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阿拉曼战役等。法西斯的侵略和暴行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反抗,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几十个国家结成了强大的同盟,彻底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合计伤亡过亿,其他损失则难以用钱财去衡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版图和社会结构,战败的轴心国集团被迫接受同盟国的安排。1945 年10 月24 日联合国亦宣告成立,美国、苏联、中国、英国和法国5 个国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也促使美国和苏联成为彼此对立的超级大国,开启了长达46 年的“冷战”时代。
这是一部全真插图战争史书,是对人类历史上两次最致命冲突的权威记录,对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详细解读前因后果,客观点评政治经济,还原历史真相,破解重重谜团,为读者呈现不一样的战争全史。其中既有对不同军事策略之成败的分析,也会论及战争的关键转折点以及新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力等。视角客观公正,故能与众不同;论述精警,足以让人击节。内容既适合普通读者对“一战”“二战”进行大致了解,也可供军事迷和专业人士学习参考。
《烽火岁月:改变世界的两次伟大战争》 序言 历史的长河中,有两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它们以空前的规模和残酷性席卷了整个地球,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留下了至今仍在我们身边回响的深刻烙印。这两场战争,即我们熟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警醒的篇章之一。它们不仅仅是地图上疆域的变迁,国家兴衰的更迭,更是思想、科技、社会结构乃至人类精神的巨大冲击与重塑。 本书《烽火岁月:改变世界的两次伟大战争》并非一本简单的战役记录,也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军事史料堆砌。它的目标是带领读者深入这场宏大叙事的核心,去理解战争发生的深层原因,感受硝烟弥漫中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探究它们如何撕裂了旧有的世界秩序,又如何催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将一同审视那些推动历史车轮滚动的关键人物,那些改变战争走向的策略与战术,那些因战争而加速或夭折的科技发明,以及那些战争留给人类心灵深处永恒的伤痕与反思。 第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与爆发(1914-1918) 在二十世纪初的欧洲,表面繁荣之下暗流涌动。古老的帝国在民族主义的浪潮中摇摇欲坠,新兴强国则渴望争夺全球话语权。错综复杂的同盟体系如同一张巨大的蛛网,将列强紧密相连,一旦触动,便会引发连锁反应。本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一战的缘由: 欧洲列强的角力: 德意志帝国的崛起及其对旧有格局的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以及对欧洲大陆力量平衡的担忧,法国的复仇心态与德国的宿怨,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扩张,以及奥匈帝国的内部民族矛盾。我们将细致梳理这些国家在殖民地、经济、军事上的竞争与摩擦。 “导火索”的炼狱: 萨拉热窝事件的枪声并非孤立的偶然,而是长期积累的民族主义情绪与政治矛盾爆发的必然结果。我们将还原事件的细节,并分析它如何迅速演变成一场席卷欧洲的战争。 战争的形态: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规模的“总体战”。我们将重点介绍战争初期各国战略的误判,战线的迅速僵持,以及“堑壕战”这一标志性战役形态的出现。步兵在铁丝网前的无谓牺牲,炮火轰鸣下的绝望与恐惧,将通过生动的描绘呈现。 新式武器的登场: 机枪、重炮、毒气、坦克、飞机、潜艇……这些在工业革命浪潮中诞生的新式武器,在一战的战场上第一次大规模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变了战争的残酷性与消耗性。我们将探讨这些武器如何影响战术,以及它们给士兵和战场带来的心理冲击。 战场的日常与个体的命运: 战争并非只有宏大的战略和政治博弈,它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我们将呈现士兵在战壕中的生活,他们的恐惧、希望、友谊与幻灭。从西线残酷的绞肉机,到东线相对机动的战役,再到帝国奥斯曼的战场,战争在不同地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战争的终结与遗产: 战争的结束并非意味着痛苦的终结。凡尔赛条约的苛刻条件,为日后的冲突埋下了伏笔。我们将分析战争对欧洲政治版图的重塑,对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的瓦解,以及战后国际联盟的尝试。更重要的是,一战对人类社会思潮、艺术创作、哲学思考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二章:两次战争之间的动荡岁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没有带来持久的和平。战后的世界充斥着经济危机、政治动荡、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未竟的民族诉求。这段时期,是埋葬旧秩序的时期,也是孕育新冲突的时期。 战后的经济困境: 战争赔款、通货膨胀、失业潮……各国的经济都在战争的创伤中挣扎。我们尤其会关注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它们如何加剧了社会矛盾,为极端主义的抬头提供了土壤。 政治格局的重组与意识形态的碰撞: 民族国家的兴起,共产主义在俄国的成功及其对世界的辐射,以及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和德国的崛起。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政治力量的意识形态、组织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尖锐对立。 国际关系的脆弱与绥靖政策: 凡尔赛体系的缺陷,国际联盟的无力,以及英法等国对侵略行为的姑息。我们将探讨这一时期国际社会为维护和平所做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为何最终失败。 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变迁: 尽管面临动荡,科技仍在发展,汽车、广播、电影等新事物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科技的力量也被用于军事目的,为下一场战争积蓄力量。 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渊(1939-1945)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以民族主义和帝国野心为核心的冲突,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一场更为复杂、更为残酷、涉及面更广的意识形态与生存空间的全面较量。 侵略的序曲: 德国对东欧的扩张野心,意大利在地中海的觊觎,日本在亚洲的侵略行径。我们将详细梳理德、意、日轴心国的扩张步骤,以及它们如何一步步撕毁国际条约,挑起战争。 “闪电战”的威力与战争的初期: 德国人发明的“闪电战”在战争初期展现出惊人的威力,迅速席卷波兰、法国,甚至威胁到英国。我们将深入分析“闪电战”的战术特点,及其对传统战争模式的颠覆。 战争的全球化: 战争迅速蔓延至欧洲、非洲、亚洲、太平洋。欧洲战场上的英德对抗,苏德战争的残酷绞杀;太平洋战场上的珍珠港事件,中美英的殊死搏斗;北非战场上的沙漠战。我们将勾勒出战争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与演变。 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罪行: 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及其他少数民族进行的系统性种族灭绝——“犹太人大屠杀”(Holocaust),以及日军在占领区犯下的滔天罪行。本书将以史学家的严谨和人文的关怀,揭示这些罪行的恐怖本质,并强调铭记历史、防止悲剧重演的重要性。 技术与战略的博弈: radar、喷气式飞机、原子弹等新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我们将探讨盟军在战略上如何协同作战,以及轴心国的军事战略失误。 战场的转折点与反攻: 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中途岛海战……这些标志性的战役如何改变了战争的走向,推动了盟军的最终胜利。 战争的终结与影响: 德国的投降,日本在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袭击后的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终于落下帷幕。我们将分析战争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彻底改变——美苏两大阵营的形成,冷战的开启;联合国的成立;欧洲的重建与非殖民化浪潮。 战争的代价与启示: 战争造成了数千万人的死亡,无数的家园被毁,物质财富付之一炬。然而,战争也催生了更深刻的反思,关于和平的意义,关于人性的光辉与黑暗,关于文明的脆弱与坚韧。 结语 《烽火岁月:改变世界的两次伟大战争》希望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入剖析,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更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叩问。这两场战争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惨痛教训,它们揭示了权力、野心、仇恨的毁灭性力量,也展现了人类在绝境中的勇气、牺牲与对和平的无限渴望。通过理解这两场战争的根源、过程与后果,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当下,警惕潜在的冲突,并为建设一个更加和平、公正的世界而不懈努力。愿历史的硝烟能够警醒我们,而非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