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与液压传动

气动与液压传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振福 编
图书标签:
  • 气动技术
  • 液压技术
  • 传动
  • 机械工程
  • 自动化
  • 工程技术
  • 机械设计
  • 流体动力
  • 控制工程
  • 工业设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05822
版次:1
商品编码:11790205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气动与液压传动》是按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学大纲编写的。全书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打破传统的教材体系,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气压与液压传动基本知识;气动与液压元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气压与液压基本回路;典型的气压与液压系统实例;气压与液压传动系统的安装调试、故障分析及使用维护等内容;书中编排有较多的工程实例及气动与液压系统故障分析、排除实例,并在相应章节后面设有技能实训,用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气压与液压传动基础知识1
第一节气压与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1
第二节气压传动的工作介质5
第三节液压传动的工作介质6
第四节流体的压力和流量10
第五节液压冲击和空穴现象14
本章小结15
思考与练习15
第二章气源装置及辅助元件17
第一节气源装置17
第二节其他辅助元件的工作原理及选用24
技能实训1气源装置和辅助元件认识及拆装27
本章小结27
思考与练习28
第三章气动执行元件29
第一节气缸29
第二节气马达33
技能实训2气缸和气马达拆装35
本章小结36
思考与练习36
第四章气动控制元件及其本回路37
第一节气动控制阀37
技能实训3气动控制阀拆装46
第二节方向控制回路的组成原理及油路连接47
技能实训4气动换向回路连接与调试48
第三节压力控制回路的组成原理及油路连接49
技能实训5气动调压回路连接与调试50
第四节速度控制回路的组成原理及油路连接52
技能实训6气动速度控制回路连接与调试55
第五节其他常用基本回路56
技能实训7气动顺序控制回路连接与调试60
第六节气动逻辑元件61
本章小结63
思考与练习63
第五章气压传动系统实例65
第一节气动机械手气压传动系统65
第二节拉门自动开闭系统67
第三节数控加工中心气动换刀系统68
技能实训8气压传动系统安装调试69
本章小结71
思考与练习71
第六章气压传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故障分析72
第一节气压传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72
技能实训9气压传动系统安装、调试和性能测试74
第二节气压传动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76
技能实训10气压传动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82
本章小结83
思考与练习83
第七章液压动力装置84
第一节液压泵的工作原理84
第二节液压泵的选用94
技能实训11液压泵拆装95
本章小结96
思考与练习96
第八章液压执行元件98
第一节液压缸98
第二节液压马达109
技能实训12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拆装112
本章小结113
思考与练习113
第九章液压辅助元件115
第一节管件115
第二节密封装置117
第三节过滤器120
第四节蓄能器123
第五节油箱、热交换器及压力表附件124
本章小结129
思考与练习129
第十章液压控制元件及基本回路130
第一节方向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及选用131
技能实训13液压方向控制阀拆装141
第二节方向控制回路的组成原理及油路连接142
技能实训14液压方向控制回路连接与调试144
第三节压力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及选用145
技能实训15液压压力控制阀拆装155
第四节压力控制回路的组成原理及油路连接156
技能实训16液压压力控制回路连接与调试161
第五节流量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及选用162
第六节速度控制回路的组成原理及油路连接167
技能实训17液压流量控制阀拆装及调速回路连接与调试177
第七节多执行元件控制回路及其油路连接178
技能实训18液压顺序动作回路连接与调试180
第八节其他液压控制阀及其应用182
本章小结184
思考与练习185
第十一章液压传动系统实例189
第一节组合机床动力滑台的液压系统189
第二节数控机床的液压系统192
技能实训19液压系统安装调试194
本章小结195
思考与练习195
第十二章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故障分析198
第一节液压系统的安装与调试198
第二节液压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202
技能实训20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209
本章小结210
思考与练习210
附录211
附录A常用液压与气动元件图形符号211
附录B本书常用量及其符号、单位和换算关系215
参考文献216

前言/序言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教材选题立项的函》(教职成司[2012]95号),由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机械工业出版社联合组织编写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根据教育部于2014年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编写的。
  近年来,气压与液压传动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机、电、液、气复合控制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为了更好地为工程实际服务,本书在内容选取上尽量贴近工程实践,编写了较多的工程实例和故障分析与排除实例。本书的编写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按照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的要求来组织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有助于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
  本书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特色:
  1)执行最新国家标准GB/T786��1—2009《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图形符号和回路图第1部分:用于常规用途和数据处理的图形符号》,采用了最新气动与液压元件图形符号和有关名词术语。
  2)安排了大量气动与液压元件实物图,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气动与液压元件的外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在每章前给出本章“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要掌握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重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4)促进“教与学”的互动。本书在相关章节中设计了“想一想”与“画一画”栏目,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
  5)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有机融合为一体,在相应的知识点后面安排有技能实训,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而达到“学做结合”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达到为生产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充分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元件拆装实训,解决学生对元件工作原理、结构及使用特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基本回路实训,解决学生对回路的组成原理及回路特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进一步弄清系统的组成原理,学会系统的安装、调试,逐步学会系统故障分析及排除。
  本书建议学时为64学时,理论与实训学时分配建议见下表。
  章学时数理论实训第一章气压与液压传动基础知识6第二章气源装置及辅助元件42第三章气动执行元件21(续)章学时数理论实训第四章气动控制元件及基本回路86第五章气压传动系统实例22第六章气压传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故障分析22第七章液压动力装置21第八章液压执行元件21第九章液压辅助元件随实训介绍第十章液压控制元件及基本回路86第十一章液压传动系统实例21第十二章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故障分析22合计4024目录中带有的章节可作为不同学制、不同专业、不同学时的选学内容。
  本书由马振福任主编,薛梅任副主编。编写人员及具体分工如下:马振福编写第一、十、十一、十二章;李勇编写第二、五、六章;薛梅编写第三、四章;朱青松编写第七、八、九章。本书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评审专家对本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编写过程中,编者参阅了国内外出版的有关教材和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机械设计基础》 内容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部全面、深入的机械工程学科入门教材,旨在为读者构建扎实的机械理论知识体系,培养严谨的工程思维,并掌握机械零部件设计、机构分析、机械系统集成等核心能力。本书涵盖了机械设计领域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和方法,是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机械相关工作的工程师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第一部分:机械系统与机构分析 本部分从最宏观的视角切入,首先介绍了机械系统的构成要素、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读者将了解机械系统是如何通过各种运动副和构件的连接组合,实现预期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的。 机构的组成与自由度分析: 详细阐述了何为机构,以及构成机构的基本单元——构件。通过对平面机构和空间机构的运动自由度进行深入分析,学习如何判断一个机构是否为“确定机构”,以及如何通过引入约束来限制机构的自由度。本部分将提供多种分析方法,包括基点法、克里洛夫法等,并辅以大量实例,使读者能够熟练掌握自由度计算的技巧。 机构的类型与应用: 重点介绍了几种最常用、最经典的机械机构,如连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四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蜗杆蜗轮机构、带传动、链传动等。对于每种机构,都将对其结构特点、运动规律、传动比计算、优缺点以及典型的应用场景进行详尽的分析。例如,在介绍曲柄滑块机构时,将深入探讨其行程、速比系数等关键参数,并分析其在往复运动向往复直线运动转换中的作用。在介绍齿轮机构时,则会涵盖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锥齿轮、齿轮齿条等多种齿轮类型,以及它们在传递运动和动力时的特点。 机构的性能分析: 机构的性能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本部分将引导读者从运动精度、速度特性、动力学特性、结构强度等方面对机构进行评估。将引入诸如速度变化系数、传动平稳性、惯性力分析等概念,使读者理解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或优化机构设计。例如,在分析凸轮机构时,将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轮廓曲线(如梯形、斜面、圆弧等)来获得理想的运动特性,并分析不同轮廓曲线对冲击和振动的影响。 第二部分: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强度分析 在理解了机构的工作原理之后,本部分将聚焦于构成这些机构的基本单元——机械零部件的静态和动态设计。强调了强度、刚度、耐磨性、抗疲劳性等是机械零部件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材料力学基础: 简要回顾材料力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应力、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强度极限、屈服极限等。这将为后续的强度校核和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螺纹连接与紧固件: 详细讲解了螺纹的类型、牙型、精度等级,以及螺纹连接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和防松措施。学生将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载荷条件选择合适的螺纹标准和紧固件,并掌握螺栓的预紧力及其对连接可靠性的影响。 轴与轴系的结构设计: 深入探讨了轴的设计原则,包括强度计算(弯曲、扭转、组合强度)、刚度校核、临界转速的估算等。本部分还将介绍轴的支承方式(如滚动轴承、滑动轴承),轴承的选择和安装,以及轴系整体的布置和校核。 键与花键连接: 讲解了键连接和花键连接的类型、受力分析、强度计算,以及在传递转矩时的可靠性。将对比分析不同类型键(如普通键、半圆键、楔键)和花键的适用场合。 齿轮的设计与计算: 这是机械传动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各种齿轮传动(圆柱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的几何尺寸计算、齿形设计,以及齿的强度计算(弯曲强度、接触强度)。将引入齿轮传动的效率、润滑和失效分析。 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 详细介绍了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结构、工作原理、分类、选用原则和寿命计算。读者将学会如何根据载荷、转速、工作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轴承类型,并理解轴承的安装和维护对设备性能的影响。 弹簧设计: 涵盖了各种类型弹簧(如螺旋压簧、螺旋拉簧、板弹簧)的设计计算,包括弹簧的刚度、应力校核和疲劳寿命估算。 第三部分: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与集成 本部分将前面所学的机构和零部件设计知识进行整合,指导读者如何设计和选择完整的机械传动装置,以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 带传动与链传动: 详细讲解了三角带传动、平带传动、齿形带传动以及链传动的结构、工作原理、传动比计算、载荷计算、效率分析和张紧方式。本部分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功率、转速、中心距等参数选择合适的带或链,并进行强度校核。 齿轮减速器设计: 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齿轮减速器(如单级、多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步骤,包括传动比分配、齿轮参数选择、轴和轴承的设计、箱体结构设计等。 联轴器与离合器: 讲解了联轴器的分类、结构特点、选用原则,以及离合器的类型(如摩擦离合器、电磁离合器)和工作原理,重点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联轴器以补偿轴系的偏移和减小振动,以及如何根据需求选择能够方便接合和分离的离合器。 润滑与密封: 强调了润滑在机械系统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各种润滑方式(如油润滑、脂润滑、干摩擦)和润滑剂的选择。同时,也介绍了各种密封件(如油封、O形圈)的类型、结构和选用原则,以防止润滑剂的泄漏和外部污染物的侵入。 第四部分:机械系统集成与可靠性 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整体,强调了将各个机械零部件和子系统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完整、高效、可靠的机械系统。 机械系统的优化与集成: 探讨了如何对整个机械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性能、最低的成本和最长的使用寿命。将引入系统集成的概念,例如如何合理布置各部件,如何进行模态分析以避免共振,以及如何进行动力学仿真以预测系统行为。 机械可靠性基础: 引入了机械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如失效率、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可靠度等。讲解了提高机械可靠性的常用方法,如冗余设计、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 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化与标准化: 强调了标准化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包括标准件的应用、公差与配合的选择,以及如何利用标准化提高设计效率和产品互换性。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 简要介绍了一些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有限元分析(FEA)等,以及它们在提高设计精度和效率方面的作用。 《机械设计基础》以严谨的逻辑、清晰的条理和丰富的实例,带领读者逐步深入机械设计的殿堂。本书不仅传授理论知识,更注重培养读者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读者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机械自动化充满好奇的爱好者,一直想深入了解那些驱动着现代工业的“幕后英雄”。《气动与液压传动》这本书,从书名上看,就直击核心。我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被它的厚重感吸引了,仿佛里面蕴藏着无数精密的机械原理。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那些精美的插图和清晰的流程图深深吸引。它们不仅仅是枯燥的文字说明,更是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气动和液压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例如,书中对各种阀门(如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的详细介绍,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作用,让我对整个系统的灵活性和控制精度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液压伺服系统的那部分,讲解得非常透彻,从基本原理到实际应用,都剖析得很到位。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消化其中的所有内容,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本书为我构建了一个扎实的基础,让我对如何实现精确、高效的动力传输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朴素的,一本关于“气动与液压传动”的教材,看起来就充满了工业气息。我其实对这方面的东西了解不多,但因为工作需要,就想着翻翻看。打开书页,一股淡淡的油墨味扑鼻而来,感觉挺实在的。刚开始看的时候,确实有点“劝退”,大量的公式、图表和专业术语,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但抱着“不懂就学”的心态,我一点点地往下啃。那些关于气缸、阀门、油泵的原理,一开始觉得枯燥,但随着我慢慢理解了它们是如何通过压缩空气或液体来传递动力,并实现各种复杂动作的,突然觉得眼前一亮。就像是解锁了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书中对各种传动方式的分类和比较,也让我对它们的优缺点有了初步的认识。虽然很多细节我还需要反复查阅和思考,但至少,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机械动力传输领域的大门,让我不再对那些庞大而高效的工业设备感到陌生。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是对“气动与液压传动”这个主题完全没有概念的,感觉像是遥不可及的工程学领域。但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就抱着“了解一下也好”的心态开始看。一开始,那些公式和图表让我头疼,感觉像是又回到了学生时代。但是,当我读到书中关于不同类型的泵和马达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或反之)的讲解时,我突然觉得很有意思。特别是书中对不同排量泵的特性分析,以及如何根据负载需求选择合适的液压马达,这让我意识到,选择合适的部件是多么重要。书中还提到了关于密封件的材料选择和设计,这对防止泄漏、保证系统效率起着关键作用,这一点我之前完全没有想到。虽然我可能无法深入理解每一个技术细节,但这本书为我描绘出了气动与液压传动这个领域的宏观图景,让我明白了它们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

评分

读完《气动与液压传动》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们身边那么多看似毫不费力的机械运动,背后都蕴藏着如此复杂的科学原理。比如,我一直以为液压系统就是靠“推”和“压”,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它背后涉及的流体力学、材料学、控制理论等等,是多么的精妙。书中关于油液的粘度、润滑性、抗磨损性这些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种类液压油的选择标准,都让我对“选择合适的材料”有了新的认识。而且,那些关于气动系统在易燃易爆环境下的优势,以及它在食品、医药等行业中的清洁性优势,也让我看到了不同传动方式的独特价值。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故障诊断和维护的部分,它详细列举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现象,并给出了相应的排除方法,这对于实际操作人员来说,简直是宝贵的经验总结。这本书不是那种“一目十行”的书,需要慢慢品味,但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

评分

这本《气动与液压传动》给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它让我深刻理解了“力”的传递和控制是如何实现的。书中关于气动和液压系统中各种执行元件(如气缸、液压缸、液压马达)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讲解,让我看到了如何将流体的压力转化为直线或旋转运动。特别是书中对各种执行元件的规格选择和计算方法的介绍,以及如何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合理的选型,这对于任何需要设计或使用相关设备的工程师来说,都是非常实用的指导。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能量损失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系统设计来提高效率、降低能耗。例如,关于管路尺寸、弯头数量对压力损失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蓄能器来稳定压力和吸收冲击,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作者的严谨和经验。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工业界的说明书”,为我揭示了机械动力传输背后的科学与工程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