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詹姆斯?莫罗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两度星云奖得主、两度世界奇幻奖得主。读者往往被其天马行空的想象所征服,而评论家更欣赏其作品中的思辨价值。《最后的猎巫人》延续了莫罗一贯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是一次对启蒙时代的辩护,更是关于宗教和理性的现代寓言。
2、本书讲述了一个理性对抗迷信的精彩故事,为了应和这个主题,作者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书籍像人类一样能够思考、拥有喜怒哀乐。《最后的猎巫人》的叙述者就是一本书——牛顿所著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3、本数是一本集历史和奇幻于一身的小说。据历史记载,本杰明?富兰克林和牛顿的见面并未促成,但在《最后的猎巫人》中莫罗合理而巧妙地设定了两位天才的历史性会面。书中涉及的光荣革命、塞勒姆审巫案、国会巫术法案等事件确有其事,莫罗借助真实历史事件,想象了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性。
沃尔特?斯特恩在王政复辟时期的英格兰靠绞杀女巫为生。但他的女儿——早熟的少女詹尼特?斯特恩——在目睹了自己敬爱的伊泽贝尔姨妈遭受了不公正的可怕死刑之后,决定将推翻巫术法案作为她一生的追求。手无寸铁,仅凭理性的力量以及匡扶正义的决心,詹妮特投入到一系列传奇般的冒险之中——从威廉国王统治的英国,到羽翼未丰的美洲殖民地,再到加勒比海上的孤岛,她勇敢地面对西印度海盗、阿尔冈昆印第安勇士、塞勒姆审巫法庭的阴谋,并和年轻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坠入爱河。她就这样奋斗终生,直至让最后一个猎巫人失业。
詹姆斯?莫罗(James Morrow)美国作家,星云奖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奖得主,并两度摘得世界奇幻奖长篇小说奖。
莫罗被公认为科幻界最独树一帜的作家,他敢于挑战宏大题材,从不惧怕打破常规,其作品注重剖析宗教、人文主义、无神论等话题,充满奇幻元素。但和一般奇幻作家不同的是,莫罗为这些元素设定了合理的科学解释,从而在“科幻”与“奇幻”之间达到了微妙的平衡。
莫罗自称为一名“科学人文主义者”“迷惑的朝圣者”“启蒙运动之子”,目前已出版十部长篇小说、三部中篇小说及若干短篇故事集。他历时九年写出《最后的猎巫人》这部气势恢宏的历史小说。
媒体推荐:
一部无畏、完美、真实的史诗。
——《出版人周刊》
一场有关知识与冒险的华丽、博学且令人振奋的阅读盛宴。
——英国《每日电讯》
莫罗无疑是一位充满才情和天马行空之想象的作家。
——《纽约时报》
莫罗把科学想象与历史事实天衣无缝地拼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本年度小说。
——《洛基山新闻》
本书带我们回到了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年代。在那里,科学的理性主义被扔进人类知识史的大锅里,与偏见、传统、信仰和恐惧一起熬煮,其结果是精彩的故事与真实生活的细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华盛顿邮报》
所有热爱尼尔?斯蒂芬森、托马斯?品钦,或者约翰?巴思的读者,都会直接喜爱上詹姆斯?莫罗的《最后的猎巫人》。
——彼得?斯陶伯,美国作家
对于那些喜欢精彩而传统的19世纪叙事风格的读者来说,《最后的猎巫人》正是他们要的……虽然它仿佛融合了查尔斯?狄更斯和享利?菲尔丁的风格,但文体上的别出心裁和大量现代的思考,反映出作者受到了威廉?吉布森等作家,以及戴维?多伊奇和沃尔夫冈?克特勒等前沿科学家的强烈影响。这部精彩的作品让莫罗跻身于一流幽默小说家和讽刺作家的行列。莫罗早就该受到主流读者的接纳。
——《丹佛邮报》
这部生动而发人深省的冒险小说充满了足够的讽刺和精彩的情节,足以媲美马克?吐温的两部著作……考虑到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事件,莫罗的道德故事可以说是恰逢其时……莫罗的异想天开让他的幽默-讽刺-历史小说在众多同类作品中鹤立鸡群:由《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充当故事的叙述者……这是一种巧妙而狡猾的、玩世不恭的尝试,莫罗得以由此反思前沿量子科学(事实上,众多哲学家和神学家)所提出的无限的可能性。
——《读书》
冷酷而精彩、朴实而博学,莫罗的《最后的猎巫人》引导读者通过世俗论的视角去审视理性的胜利,给予读者丰富的回馈,给予他们整个世界,以及巨大的时空跨越。
——《西雅图时报》
喜爱约翰?巴思、T?C.波义耳,甚至乔纳森?斯威夫特的读者一定会喜欢这本书。
——《今日美国》
莫罗对于启蒙运动的全景式展示概括了那动荡而充满剧变的时代的意识形态,以及他那辛辣的评论——以牛顿的《数学原理》那愉快的口吻说出来——让全书风格变得轻松,却没有弱化其主题思想。这部基于扎实的历史研究,雄心勃勃的小说——用了九年时间撰写——是历史小说的一次胜利。
——《书单》
这部格外引人入胜并辛辣的发人深省的小说中,詹妮特是一个吸引读者的女性形象。在很多方面类似于约翰?巴思的《烟草经纪商》。但《最后的猎巫人》更温暖,更充满人性。强烈推荐。
——《图书馆》
像任何18世纪的小说一样,一场充满了逃脱、旅行、绑架的历史幻想……而莫罗先生是一个可爱而博学的作家。他毫不费力地,在小说里融入了从鬼神学到阿尔冈昆语的一切。而这,绝非易事,但他却仍能保持作品的生动。
——《达拉斯晨报》
目录
自序
第一部 科尔切斯特的猎巫人
第一章 介绍我们的主人公,詹妮特?斯特恩
她的父亲捕猎女巫,她的姨妈寻求智慧
而她的灵魂渴望着一个难以名状的目标
第二章 当一场科学解剖变成恶魔献祭,
这神学谜题却源于何处?
第三章 关于罗伯特?胡克
艾萨克?牛顿的对手以及三大淫乱运动定律的作者
即使在理性时代也会引起争议的三大和音
第四章 科尔切斯特燃起示众的火刑
在此之前,这定罪的女巫
已让我们的女主人公准备好去迎接女性的使命和男性的使命
第二部 泥土、空气、 水 、火
第五章 塞勒姆女巫法庭拒绝投下第一块石头
而是把它放在贾尔斯?科里的胸口
第六章 我们的女主人公
先后占据了一间阿尔冈昆人的棚屋
一栋费城的联排别墅以及牛顿神学体系的下限
第七章 老妇人的美德教会了
青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审慎、热情和导电性
第八章 詹妮特终于见到了她梦想的化身
但她没有预见随之而言的结果
第三部 理性的牙齿
第九章 一连串刺激的冒险
包括一场海难,孤岛求生,一块不可思议的磁铁
以及与一伙海盗那危险重重的邂逅
第十章 我们的女主人公甘冒奇险制定了一个计划
要为世界消除集中不必要的错觉
第十一章 一场关于玄学的争论迷住了全人类
或者,至少迷住了订阅《宾夕法尼亚新闻报》的那些人
第十二章 在本章中
真理披上了科学的外衣
正义呈现出闪电的形状
而讲述者终于讲完了他的故事
詹姆斯?莫罗的自问自答
我的文学偶像
鸣谢
在捕猎女巫的年代里,怀孕极少能拯救一个被定罪的女巫的性命。但怀孕往往是申请临时缓刑的充分理由。
一位接生婆会为她接生。生下孩子后,母亲却会被送上绞刑架或火刑柱。然而,这个多余的婴儿也将面临多舛的命运。有时,女修道院会收养这个小东西。有时父亲或其他血亲会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但有时治安官会命令掐死婴儿,因为在理论上,这婴儿在母亲的子宫中便受到了恶魔的污染。
我们把这个时代称为文艺复兴——艺术和古典主义复活的年代。亲爱的读者,对于普通的王君、贵族、商人或受到贵族资助的画家来说,文艺复兴也许是个不错的年代。但如果你只是一个在饥饿线上挣扎的农民,文艺复兴却什么都不是。对你而言,这个时代是一场噩梦。而且,要是你的习惯、癖好引起了猎巫人的注意,比如说你酷爱算命、贩卖草药、涉猎魔术或实践助产术,那么你很可能会被扣上“恶魔崇拜”的罪名。
当伊泽贝尔?莫布雷告诉她的外甥女猎巫是一个兴衰往复的行当时,她说的没错。1689年的世界需要一个重大论证——尽管不像1589年或1489年那么迫切,但这世界仍然需要这样的论证。
1925年那个闷热得让人难受的7月,田纳西州,德顿市,“猴子审判”,克拉伦斯?丹诺1和威廉?詹宁斯?布莱恩2就《创世记》对人类起源的解释展开了唇枪舌剑的论辩。《圣经》直译主义遭遇败绩吗?的确如此。进化论大获全胜吗?没有。你看到了,作为达尔文主义的精明的支持者,并不能为自然选择找出充分而确凿的理由——他无法完成关键而重大的论证——结果,从那以后,美国的高中科学教师在他们的课堂上讲解进化论的次数就像介绍恋尸癖的次数一样少。
1484年,意大利,梵蒂冈。随着文艺复兴加快脚步,新上台的教皇英诺森八世发布了他著名的女巫诏书,号召剿灭恶魔崇拜者——无论这些异教徒在哪里出现。他在诏书中明确写出这条声明,并授权海因里希?克雷默和雅各布?斯普伦格进行相应的实地调查。他们的调查工作导致了《女巫之槌》的诞生。这本书是独一无二的。在当时,没有其他人能与克雷默和斯普伦格比肩。更重要的是,没有反对者。结果在接下来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中,烧女巫肉的味道在北欧变得就像蜡烛和牛粪味一样无所不在。否则还会怎么样呢?还有什么奋斗能比彻底击败撒旦更光荣而辉煌?下次要是有人说要让你的屁股尝尝中世纪酷刑的滋味,你就告诉他,让他的卵蛋体验一下文艺复兴时代的女巫审判的火焰。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从来不赞同伊泽贝尔对理性论述的力量那令人同情的信仰。在那天夜里,她在监牢里指给詹妮特的道路即使不是完全的幼稚,也是可悲的轻信。我深深地意识到,你们人类中的绝大多数人完全不会因为反面证据而抛弃一个令人愉悦的观点。你们中很少有人去购买“自我怀疑”的外衣,而能自如地穿上这件衣服的人则少之又少。
不过,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去说服那些愚昧的人们。所以“重大论证”具有其崇高的意义(有时甚至是有效的)。我发现,悲观厌世有着它清白的一面,而愤世嫉俗也有着多愁善感的一面。伊泽贝尔清楚这一点,而我的詹妮特也迟早会了解。
1510年,这场战役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除了阿尔卑斯峡谷和法国的比利牛斯山区之外,再没有女巫遭到逮捕。但之后随着马丁?路德和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到十六世纪中叶,宗教改革派的传道者们继承了天主教的传道者们已经开始的事业。在十六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新教的教士们在德国、瑞士、丹麦、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和苏格兰监督了几百次女巫审判。最终,反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了。在十六世纪的最后二十年中,天主教卷土重来的脚步把屠杀“魔鬼崇拜者”的血雨腥风带到了巴伐利亚、莱茵兰、芬兰和波兰。众多博学多才而且精力充沛的耶稣会信徒燃起了焚烧女巫的烈火。
这是一个巨人的时代。基督徒的才干让沃尔特?斯特恩这些猎巫人感
从结构上来看,这本书的处理非常大胆且成熟。它敢于打破传统的时间线叙事,穿插使用不同视角的切换,这种处理方式在初期可能会让部分读者感到有些跳跃,但我坚持了下来,事实证明,这是非常值得的。正是这种碎片化的叙事,反而像拼图一样,将整个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以一种更具张力的方式展现出来。每一次视角的转换,都像是从不同的山头俯瞰同一片风景,让读者对全局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多维。这种高难度的结构尝试,不仅没有让故事变得混乱,反而让其更加引人入胜,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掌控力。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像是一种独特的音乐,有着自己不成文的韵律和节奏。有些段落的描述,华丽得让人几乎要停下来反复诵读,仿佛每一个词语都被精心挑选和打磨过,镶嵌在句子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它不是那种追求简洁有力的白描,而是更偏向于营造一种氛围,一种史诗般的厚重感。我个人觉得,这种略带古典和仪式感的文风,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代入感,让人感觉自己真的置身于那个充满神秘和古老智慧的世界之中。对于追求文字美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视觉和心灵的双重盛宴。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有些担心这种题材会不会过于沉重,但读下来才发现,作者在严肃的基调下,加入了太多关于希望和友谊的温暖元素。那些角色之间建立起来的羁绊,是支撑他们走过黑暗岁月的真正力量。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配角的刻画,没有一个人物是扁平的符号,即便是出场时间不多的角色,也有其独特的逻辑和闪光点。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的血肉,让整个故事显得立体而真实。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对抗的故事,不如说这是一曲献给那些在绝境中依然选择坚守本心的人们的赞歌。看完后感觉内心被充盈了,有一种被鼓舞的力量。
评分我必须要赞叹一下作者的叙事手法,简直是一绝。他似乎懂得如何巧妙地隐藏信息,让读者在迷雾中摸索前行,每一次真相的揭露,都带来一股强烈的震撼感。与市面上那些直白叙事的作品相比,这本书更像是一场精密的智力游戏,需要读者全神贯注地去捕捉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线索和伏笔。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层层递进的悬疑感,不是那种廉价的惊吓,而是基于严谨逻辑和人物动机的铺陈,让你在最后恍然大悟时,不得不拍案叫绝。这种需要动脑筋去“解构”故事的体验,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趣味性,读完后劲十足,值得反复回味其中的精妙布局。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令人惊叹,那种笔触,细腻得仿佛能触摸到纸面上的每一个细节。作者构建的世界观宏大而又充满人情味,每一个角色的塑造都栩栩如生,让人读起来完全沉浸其中。我尤其欣赏它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那些关于选择、牺牲与救赎的探讨,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读完之后,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的,是那些鲜活的群像,他们或挣扎或抗争的命运,像一幅幅褪色的老照片,挂在记忆深处,时不时地泛起涟漪。这本书的节奏掌控得非常出色,时而如春风拂面,娓娓道来,时而又如惊涛拍岸,扣人心弦,让人完全停不下来,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却又舍不得这么快地告别这个构建精妙的故事。那种阅读的满足感,真是久违了。
评分一本融合奇崛想象和历史事实的精彩小说
评分好,很好,非常好!
评分从科学本身而言,女巫象征着怪力乱神的无稽之谈,缺乏事实根基,巫术无法被证实,不符合自身的规范,科学并不是出于拯救女性或者人类的目的否认女巫的存在,而是因为女巫这个概念本身与自身格格不入,从方法论和认识论层面,“女巫”所代表的形而上与形而下都必须死。
评分有意思的是,必死的女巫和女巫在童话中的形象毫无关系,而和大多数人潜意识极为吻合的是,我们想到女巫的第一印象就是邪恶的老巫婆,应该尽量远离她。这个文化中的刻板印象就来自于15-17世纪的猎巫运动,也正是詹姆斯·莫罗《最后的猎巫人》要讲的故事。
评分很好,不是西北仓开了会到货更快吗,怎么还是从北京发的(⊙o⊙)哦,希望图书多搞活动。
评分奇崛想象与历史事实的完美融合,神启迷信与科学理性的激烈碰撞
评分好书,人文与科学的好书
评分屯书待读
评分123456789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