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纪事本末》资料详实,考订严谨,对于纪事本末体的体例有所发展,体现出撰史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特点,是研究辽史必不可少的参考书籍。
《辽史纪事本末》四十卷,清末李有棠撰,它和《金史纪事本末》是姊妹篇。本书的体例分正文和考异两部分,正文“区别条流,各从其类,均以正史为主”;考异则兼采群书,用小注的形式,把诸书异同“分载每条之下……以便观览,而资质证”。书中的考异部分李有棠还是下了很大功夫,但书中未涉及有关辽代的典章制度是突出的欠缺,对《辽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书后附《辽史人名清元异译对照表》。
本次整理以光绪二十九年经作者修订后的重刻本为底本,正文校以《辽史》,间参《契丹国志》,考异部分的可疑之处,则校核了所征引的原书。
(清)李有棠(1837-1905),号芾生,江西萍乡人,清朝史学家。幼年聪慧,理解力强,对经史特别留心。后补博士弟子员。光绪年间,任江西峡江县训导时,阅览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便有心写《辽史纪事本末》40卷与《金史纪事本末》52卷,初刻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后经不断修订,二十九年(1903年)由江西学政吴士鉴上奏朝廷,称“纪述淹赅,考定完密”,为“乙部中不朽之作”。
从封面设计上看,《历代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就透露出一种严谨而又不失古朴的学术气质。我一直认为,历史研究,特别是对那些非主流王朝的研究,需要的是耐心和细致。《辽史》作为正史,在史料的选取和整理上固然有其权威性,但“纪事本末”的视角,更能帮助我们打破时空的隔阂,以事件为中心,来理解历史的演进。我一直对辽朝的军事制度和对外征战的策略感到好奇,例如,辽朝是如何能够在北方的严酷环境中建立起强大的骑兵部队?它的战术又是如何与中原王朝的步兵体系相抗衡的?书中是否会详细分析辽朝几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包括其战略意图、兵力部署以及战役的细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更具学术价值的分析,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战役描述。此外,辽朝的社会结构、民族融合,以及它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北亚文化圈的影响,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口,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有所思考,有所启迪。
评分这套《历代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简直是为我这种对“野史”和“细节”有着特殊癖好的人量身定做的!我平时看历史书,最怕的就是那种干巴巴的,全是官方叙事和政治斗争的。我更喜欢那些能把历史人物“拉下神坛”,让他们活生生出现在我眼前的描述。比如,关于耶律阿保机、萧绰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我渴望看到他们生活中不为人知的一面,他们的决策过程,他们的犹豫,甚至他们的困境。这套书的“纪事本末”体例,我猜想应该会把很多零散的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让读者能够像追剧一样,沉浸在历史的洪流中。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描写辽朝与宋朝之间的“澶渊之盟”,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背后的博弈有多么微妙?还有,辽朝的灭亡,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败的?是内部的腐朽,还是外部的压力?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不同于教科书的解读,一些更具人情味和戏剧性的讲述。我期待它能像一位老者,娓娓道来,将一段尘封的往事,重新展现在我眼前。
评分刚收到这套《历代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下册,虽然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仅凭触感和装帧,就足以让人感受到这份厚重。纸张的质地相当不错,带着淡淡的油墨香,印刷清晰,字迹饱满,阅读体验上佳。我一直对辽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独特角色的王朝充满好奇,它既非汉族政权,又与宋朝、金朝等汉族政权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互动。传统史书往往是以汉族视角为主,对辽朝的描写,即便是《辽史》,也难免有其局限性。而这套“纪事本末”的形式,我尤其期待它能以更贴近历史事件本身的面貌来呈现,梳理清晰的脉络,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人物功业。比如,我特别想了解辽朝的制度是如何运作的,它的捺钵制度、南北面官制等,是否能在这套书中有详细的阐述和生动的描绘。还有,辽朝的社会生活、文化习俗,那些在我们日常认知中可能被忽略的细节,是否也能在这本书中得以窥见一斑?毕竟,一个王朝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疆域和征伐,更在于其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积淀。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个相对客观、全面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曾经辉煌又复杂的王朝。
评分这套《历代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的出现,对于我这样的历史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历史,不应该仅仅是帝王的功业,更应该包含普通民众的生活百态。而“纪事本末”这种体例,恰恰能够让我们从更宏观、更微观的视角去观察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我迫切想知道,在辽朝这个时期,普通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娱乐方式,他们的社会关系,这些细节能否在这本书中有所体现?我特别好奇,辽朝的民族构成,它与契丹、汉、奚、渤海等民族是如何相处的?是否存在民族矛盾,或者民族融合的现象?这些社会层面的描绘,往往比政治斗争更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呈现一个更具人情味、更贴近生活的辽朝,让我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仿佛穿越回那个遥远的年代,亲身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评分拿到《历代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是无数个关于辽朝的碎片化印象:飞驰的战马、广袤的草原、精美的金器、还有那个与宋朝并立的强大帝国。但这些印象总是模糊不清,缺乏系统性的了解。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朝代,不光要看它的政治军事,更要看它的文化和经济。《纪事本末》这种形式,我理解它应该是将史料按照事件的发生顺序梳理,这样读起来逻辑会更清晰,也更容易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描绘辽朝的经济状况,它的农业、畜牧业、商业贸易,以及它与其他政权的经济往来。比如,它与宋朝的榷场贸易,对双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还有,辽朝的文字、宗教信仰、艺术成就,这些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方面,是否也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充分的展现?我渴望看到一个立体、丰满的辽朝,而不仅仅是冰冷的史实堆砌。我期待这本书能填补我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让我能够对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王朝,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还是一印,纪事本末这个体裁对于初看历史古籍来说也是不错的入门,体量较二十四史等小,又能讲清重大事件的原委。
评分东西不错,京东快递就是快
评分虽然叫做《三藩纪事本末》,但是叫做《南明纪事本末》似乎也行,保留了大量南明史料,由于满清入主中原,怕激起汉民族的反抗,所以对南明史料讳莫如深,《明史》变没有给南明的君主立纪。想了解南明历史,这本书一定要看。
评分高士奇从《左传》所记内容中选取108个篇目,以时间先后为序,按事类立目,重新剪裁排比,每事首尾完具。并博引多种典籍文献,对于所述内容进行增补考辨,从而使清代纪事本末史书的编撰开始具有学术研究的性质,在整个纪事本末体史书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地位。《左传纪事本末》五十三卷,清高士奇编著。该书是以章冲所做《春秋左传是类始末》为基础,加以补充扩展而成的。他以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为中心,在每个国家之内,把重大事件标目成篇,一篇也就是一卷。计有:周四卷,鲁十一卷,齐七卷,晋十一卷,宋三卷,卫四卷,郑四卷,楚四卷,吴三卷,秦二卷和列国一卷。此套书很经典,要仔细看。
评分薄薄的一小本,价格还是贵,不过看上的是它繁体竖排
评分.中华书局学术书籍方面,一套繁体竖排的二十四史是爱书人永远的爱与痛。良心价格(我开始收集的时候,绿皮那套平均十块钱一本),高端内容,劣质纸张。好在零八零九以后,印刷有很大改观,应该是换了印刷厂,可惜这定价也是一版高过一版。除去这套大部头,繁体竖排的古代名家文集古代作品校笺集也有好大一套,学了商务印书馆的样子,按照颜色来加以区分,但是封面风格都很接近。除去这两套大书,我个人还很喜欢收集中华书局出版的笔记,包括白色为主色调也用颜色加以区分的唐宋,元明,清人笔记,这都是繁体竖排的,横排的有以蓝色为主色的晚清民国笔记。这几套书也是很难搜罗,印数都不高,选书也很难选,因为简介都差不多,只能翻实体书。我在书店里只要见到喜欢的也一定买下来。除了数不尽的繁体竖排,中华书局也出版一些普及性的古典作品,比如简体字的前四史,四大名著等等,也是弄个精装硬壳子唬人,不过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评分其实对六个历史没什么兴趣,但系列的其它书收了,为了凑套也收吧,万一那天想要看呢。
评分《全唐五代小说(套装1-8册)》为断代小说总集。所收作品,除现存各种单篇和成集的唐及五代的小说,还包括从有关诸家别集、文章总集、丛书类书、佛藏道藏、稗史地书、后人纂集之小说总集和敦煌遗书中所收罗的所有唐及五代时期的小说和接近小说规制的叙事作品。所收作品起讫断限大致与《全唐诗》相同。
评分《全唐五代小说(套装1-8册)》为断代小说总集。所收作品,除现存各种单篇和成集的唐及五代的小说,还包括从有关诸家别集、文章总集、丛书类书、佛藏道藏、稗史地书、后人纂集之小说总集和敦煌遗书中所收罗的所有唐及五代时期的小说和接近小说规制的叙事作品。所收作品起讫断限大致与《全唐诗》相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