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札记二种

东欧札记二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雁 著
图书标签:
  • 东欧
  • 游记
  • 文化
  • 历史
  • 旅行
  • 札记
  • 见闻
  • 欧洲
  • 异域风情
  • 个人随笔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8449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0011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秦晖金雁文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0
字数:27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东欧札记二种》为金雁老师早期经典作品《火凤凰与猫头鹰》《新饿乡纪程》合集,记录了一位历史学者对东欧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全方面的观察与评论。内容包括作者对东欧转轨的研究评述,多篇东欧政坛人物的评价以及东欧相关作品的解读等。正如作者所写,东欧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乐观者宣布“火凤凰已经在灰烬中新生并起飞了”。而悲观者则声称“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时才会飞”。到底是凤凰还是猫头鹰,作者通过长时段深入而细致观察,描绘了一幅清晰的画面——但并非一个明确的结论。

作者简介

  金雁,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联-俄罗斯、东欧问题研究专家。曾任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院苏联东欧处处长、俄罗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现任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秘书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所特邀研究员。

目录

上篇 东欧的时空旅行

脱亚入欧——走向“饿乡”(一)

苏波初历——走向“饿乡”(二)

“洋插队”开始了

竞争时代与田园风情

古老的斯摩棱斯克——苏联纪行之一

动荡的莫斯科——苏联纪行之二

列宁格勒巡礼——苏联纪行之三

消费品变奏曲

五一纪闻

肖邦故乡行

乌卡舍维奇如是说(一)

乌卡舍维奇如是说(二)

转轨时期的波兰老人

格莱里赫老太太

博览会咏叹调

签证趣闻

圣域采飞——波兰、俄罗斯宗教掠影

亡灵节?奥斯威辛?自由女神——波兰人心中的“二战”

宗教狂热与宗教宽容——波兰国民性印象之一

不怕流血怕流汗——波兰国民性印象之二

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波兰国民性印象之三

“第二思潮”——东欧异见运动的冬天

中篇 不合时宜的阅读

读不懂的高尔基

“只有一次,等于没有”

真假亨廷顿与东西亨廷顿

布哈林与社会主义模式理论

再谈布哈林与社会主义模式

重新发现恰亚诺夫

俄国革命之谜与“神人创造”的“新时代”

发人深省的“白”与“黑”

“否定的自由”:高调还是低调?

亚洲是自由主义的典范吗?

剖析游民文化

理解世界,理解现代化

是大师,而不是圣人

下篇 炼狱之门——前苏联和东欧经济、政治变革札记

众说纷纭话“休克”——东欧、(前)苏经济改革评论之一

从“稳定”到“改造”——东欧、(前)苏经济改革评论之二

东欧私有化:“没想到”的开始与“没想到”的结局——东欧、(前)苏经济改革评论之三

东欧:私有化的万花筒——东欧、(前)苏经济改革评论之四

山重水复应有路——前苏联东欧国家转轨进程再评述

捷克模式:公平与效率的协奏曲

当今世界的极端主义:“左”与“右”的大混合

明日俄罗斯:又一个魏玛共和国?

这“暗礁”绕得过去吗?

战后五十年与变后五年——波兰小农的坎坷路程

俄国农业何时重振雄风

平民总统热列夫

捷克“休克疗法”的“主治大夫”——克劳斯

低调而务实的波兰总统亚?克瓦希涅夫斯基

“否则就永远不能讲了”——斯托雷平改革与俄国知识界的保守思潮

精彩书摘

  《东欧札记二种》:
  动荡的莫斯科——苏联纪行之二
  1990年11月25日晚我们抵达莫斯科,在乘车往普希金语言学院的途中.经过红场时就看到了政局动荡的标志:几辆汽车被掀翻在红场上燃烧着。显然,这里刚刚有过街头冲突。到了普希金语言学院,我在熟人住处看到的第一份报纸便是阿法纳西耶夫主编的《民主俄罗斯报》(据说该报当时发行100万份),头版通栏两幅形成对照的大照片,一边是集会的人群举着打了叉的列宁画像,上面写着“打倒列宁主义”;另一边是叶利钦兴高采烈地走在游行队伍前列的横幅下,横幅上的字迹不清。照片下是一行文字说明:“1990年11月7日,在哪一条街上是节日?”莫斯科的气氛就此可见一斑。
  普希金语言学院性质类似于波兰的罗兹大学语言学院和我国的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是主要面向外国人的本国语言学府。现在这里中国人很多,绝大部分是前来进修的俄语教师和翻译。与我们这些在罗兹学波语的人不同的是.他们无须转换语种,而多数人原来俄语就很好,所以都不怎么安心上课。常一批批地出去周游东欧。苏联的车票极便宜,周游东欧的往返票只要120卢布。而从国内带来一件皮夹克在这里就能卖到3000卢布,真是何乐而不为?
  在普希金语言学院住了两天,就住不下去了。因为这里作为“涉外单位”.按旧体制的传统,门禁极严。把门的是克格勃人员,每次都左右盘问.非得要熟人亲自到大门来接才能进去。我于是转到了列宁共青团中央团校的另一朋友处。中央团校在“改革”中已经变成了一所“中性”的青年学校。各党各派的青年会议、青年干部短训班,都可以在这里开。我去的那天.正好有个类似沙皇时代的童子军那样的组织在那里召开会议。
  在校园里.我听到有人在唱一首歌,歌词大意是:列宁爷爷,您都干了些什么呀?您是那样残酷地为您哥哥进行报复。爷爷死了,可是他的事业还活着。是反过来,让爷爷您活着而让事业死去。据说这首歌颇为流行,电视台还播放过。我曾问一位苏联朋友:共青团员怎能唱这种歌呢?他听后很诧异,仿佛奇怪我为什么会这样问。
  晚上打开电视,里面正播放苏联电视台每星期六晚举办的一个时间颇长的问答节目。内容是由一些著名经济学家与其他方面的专家,当场回答各阶层人民就当前经济与社会状况提出的问题,或者反过来由人民回答学者们的各种提问,犹如现场民意测验。还有现场录制的各种不同意见的街头辩论。问答的内容五花八门,其中有的带有较强的理论性,有的则近乎戏谑或政治幽默。例如问一位街头的老太太,她认为自己应拿多少工资才令人满意?老太太回答:“和戈尔巴乔夫一样多才比较满意。”问一位青年人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他打算干些什么?答日:“当流氓、无赖。”还有一位记者问道:国旗的颜色为什么是红的?有人回答:“因为自己人的血流得太多了——我不是指烈士。”还有问者日:苏联现在应该为世界做点什么?有人答道:“应该请全世界无产阶级原谅,原谅我们输出了十月革命,把世界搞得一团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

前言/序言


《东欧札记二种》:一场跨越边境的文化探寻 《东欧札记二种》是一部以其独特视角和深刻洞察,引领读者穿越东欧广袤而神秘的土地,探索其丰富多样的文化、历史与人文风情的著作。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捕捉那些隐藏在寻常景致之下的非凡故事,勾勒出一幅生动而立体的东欧画卷。本书并非一次简单的旅行记录,而是一场深入骨髓的文化探寻,它试图解读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独特精神气质,以及它在世界文明版图中所占据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书共包含两个独立却又相互辉映的“札记”,它们如同两扇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现东欧的迷人魅力。第一部分,我们将跟随作者的脚步,深入那些曾经承载着辉煌帝国遗迹的城市。漫步在古老的石板路上,触摸那些饱经风霜的建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从布拉格的童话般的老城广场,到维也纳宏伟的哈布斯堡宫殿,再到布达佩斯横跨多瑙河的链子桥,作者不只是描绘眼前的美景,更是深入挖掘这些地方的历史渊源,讲述那些曾经在此发生过的传奇人物和重大事件。他会提及卡夫卡笔下的布拉格,讲述那些关于艺术、音乐和哲学在这片土地上激荡的故事。在奥地利,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茜茜公主的浪漫传奇,更能体会到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巨匠留下的深刻烙印。在匈牙利,我们则会了解到民族英雄科苏特·拉约什的抗争史,以及匈牙利独特的马扎尔文化。作者的叙述方式并非枯燥乏味的史料堆砌,而是将历史故事巧妙地融入到具体的场景描写中,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亲历那些波澜壮阔的岁月。 第二部分,则将目光投向更偏远的东欧角落,那些充满斯拉夫风情和东正教色彩的国度。在这里,我们将看到截然不同的风景和文化。作者将带领我们前往波兰,感受其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了解华沙的浴火重生,以及克拉科夫保存完好的中世纪风貌。他会讲述肖邦的故乡,以及波兰在二战中的苦难与抗争。随后,我们还将进入俄罗斯,探访莫斯科的红场与克里姆林宫,感受其宏伟与庄严;游览圣彼得堡,沉醉于其“北方威尼斯”的浪漫气息,欣赏冬宫的奢华与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珍藏。作者会细致地描绘东正教教堂的独特建筑风格,讲述那些关于圣徒和信仰的故事,以及俄罗斯文学、艺术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从托尔斯泰的宏大叙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刻剖析。当然,作者不会回避东欧历史上那些复杂而沉重的篇章,比如苏联时期留下的印记,以及冷战留下的深刻创伤。他以一种平衡而富有同情心的视角,去理解和展现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对当地人民生活和民族性格的影响。 《东欧札记二种》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并非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全身心投入的探索者。他不仅仅记录了那些宏伟的建筑和壮丽的风景,更关注那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会与当地的居民交谈,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无论是集市上热情的小贩,还是咖啡馆里闲谈的老者,亦或是乡村酒馆里吟唱民谣的年轻人,他们都是构成东欧复杂肌理的一部分。作者善于捕捉这些平凡人物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坚持。他会描绘当地的饮食文化,从香肠、土豆泥到各具特色的炖菜和甜点,用文字唤醒读者的味蕾,让人们感受到东欧人民朴实而丰盛的生活。他也会深入探讨当地的民俗风情,从传统节日到婚礼习俗,再到那些流传千年的民间传说,都成为了他笔下生动的素材。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深刻洞察。东欧地处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历史上经历了无数次的征服、融合与变迁。从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到奥匈帝国、沙皇俄国,再到苏联及其影响下的社会主义阵国,这些强大的文明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过深刻的印记。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历史印记在当代东欧社会中所留下的痕迹,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所产生的独特火花。他会分析斯拉夫文化与日耳曼文化、拉丁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探讨东正教文化与天主教文化在历史上的分歧与共存,以及这些复杂的文化背景如何塑造了东欧人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东欧札记二种》绝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旅游的书,它更是一部关于理解和认知的作品。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试图破除人们对于东欧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和片面认知,展现其真实而多元的面貌。他鼓励读者超越简单的标签,去感受这片土地的复杂性、深刻性和独特魅力。本书的语言风格既有文学的雅致,又不失日常的亲切,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舒缓而愉悦的体验。无论是对于热衷于历史文化的读者,还是对于对异域风情充满好奇的旅行爱好者,亦或是仅仅希望拓展视野、丰富认知的人们,《东欧札记二种》都将是一次难忘的精神旅程。 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颇具匠心,两个“札记”虽然独立,但它们在主题上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呼应。第一部分侧重于那些曾经辉煌的帝国遗迹和较为西方化的都市风情,而第二部分则深入到更具民族特色和东正教色彩的区域。这种对比与联系,使得读者能够更全面、更立体地认识东欧。作者在行文中,常常将历史事件与个人感受巧妙地结合,使得叙述既有史实依据,又饱含真挚的情感。他不会回避历史的残酷,但更倾向于展现人类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希望。 总而言之,《东欧札记二种》是一部集历史、文化、人文、地理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以其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思考和生动的笔触,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东欧心灵世界的窗户。阅读本书,就如同与一位睿智而富有经验的朋友同行,一同探索那些令人着迷的风景,一同聆听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同领略那片土地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韵味。它将激发你的好奇心,拓宽你的视野,并让你对这个世界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就带着一种古朴而又沉静的质感,深沉的蓝色背景,点缀着一些像是旧时地图的纹理,没有华丽的插图,也没有夸张的字体,反而透着一股子想要静下心来,娓娓道来的叙事感。我拿到它的时候,正值秋末,窗外的叶子开始泛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肃穆的味道,总觉得这样的季节,配上一本讲述遥远土地风土人情、历史变迁的书,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我翻开它,纸张的触感也带着一种温润的质地,那种细微的颗粒感,让人忍不住摩挲。虽然还没有深入阅读,但我已经能从它的装帧设计中感受到作者或编者对待这本书的态度——认真、严谨,并且充满了对内容的尊重。我期待着,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的体验,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一次与未知灵魂的对话,一次对世界更深层理解的启迪。我喜欢这种不张扬,但却能瞬间抓住人心的“内秀”,它让我对这本书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相信它会是一份值得细细品味的礼物。

评分

我最近在读一本关于东欧的书,与其说是在阅读,不如说是在经历一场穿越历史的洗礼。这本书的笔触非常细腻,仿佛作者本人就曾漫步在那些古老的街道,亲眼见证了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我尤其被书中描绘的那些宏伟的城堡和古老的教堂所吸引,它们不仅仅是建筑,更是承载了几个世纪记忆的活化石。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将那些石墙上的斑驳痕迹、风化的雕塑、以及在教堂穹顶间回荡的圣歌,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眼前。读到那些关于战争、革命、以及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求生的章节时,我的心会不自觉地沉重起来,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在跳动,那些鲜活的生命,那些悲欢离合,都如此真实地触动着我。这本书让我对“历史”二字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教科书上枯燥的年代和事件,而是充满了无数个体的悲欢、抗争和希望,是构成我们现在世界不可或缺的基石。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启发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一次关于异国风情的探索,更是一次对自我认知和世界观的拓展。通过阅读,我看到了一个与我所熟知的世界截然不同的历史叙事和文化景观,这让我意识到,世界是多么的多元和丰富。那些曾经只存在于地图上的名字,如今都变得鲜活起来,它们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充满了故事和温度的地域。我开始思考,是什么塑造了这些地域的独特气质?是什么让这些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展现出如此鲜明的个性和韧性?这本书像一扇窗,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也让我对那些曾经的“他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它挑战了我固有的认知,促使我以更开放的姿态去接纳和学习,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往往来自于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和深入体悟。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有种置身于异域街头的错觉。作者的描写极富画面感,我能清晰地想象出那些狭窄蜿蜒的鹅卵石小巷,两旁是色彩斑斓的房屋,窗台上盛开着不知名的鲜花。街角咖啡馆里飘出的浓郁咖啡香气,以及人们在露天座位上低声交谈的声音,仿佛都能透过文字传递过来。尤其是一些关于当地传统集市的描写,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混合着的新鲜烘焙面包、香料和水果的味道,看到摊贩们热情地招呼着顾客,孩子们追逐嬉戏的身影。作者对当地人生活细节的捕捉尤其到位,无论是他们制作食物的方式,还是节日庆典的习俗,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读到这些片段时,我总会不自觉地放慢阅读的速度,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微的触动,让我对这个遥远的国度产生了深深的向往,渴望有一天能亲身去体验那份独特的生活韵味。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作者在描绘东欧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时,并没有回避那些复杂和矛盾之处。我看到了在艰难困苦中,人们所展现出的坚韧和乐观,也看到了在历史变迁中,一些人所经历的迷茫和挣扎。书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立体,他们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们的选择有时令人钦佩,有时又让人唏嘘。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些细微的情感波动,那些不为人知的渴望和遗憾,都被捕捉得淋漓尽致。通过这些故事,我仿佛看到了不同的人生轨迹,看到了在相似的困境下,人们展现出的不同姿态。这种对人性的细腻描绘,让我更加理解了人类情感的共通性,也更加珍视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和每一次经历,它让我反思自己,也更加 empathetic 地看待他人。

评分

好书。喜欢金雁老师的书

评分

很好的一本历史书,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评分

书的品相很好,物流很快,好评

评分

金雁两种旧书的合集重编。时过境迁,恐怕不如当年读来爽快,权作补漏吧。

评分

金雁老师,秦晖老师的著作,非常值得细读,两位都是实实在在,有正义良知的专家。

评分

a主要是便宜啊。便宜也要花钱打啊 啊

评分

很不错的书,值得一看

评分

以前的旧书了,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的

评分

了解苏联和东欧,从这里开始吧,这次优惠力度大,买了好多秦教授的书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