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举要》主要是依据著名历史学家柴德赓先生在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讲授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一课的手稿和部分讲义整理而成的。本书主要目的是使高等院校历史系和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有志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青年,在自己能够初步阅读中国古代史料的基础之上,对中国古代史籍有一个大致的掌握,从而能够较快进入历史学习研究的阶段。本书按类将中国古代比较重要的历史文献作了介绍,对史籍作者及其时代、史料来源及其编纂方法、优缺点及其在史学上的地位、注解及版本等做了详细的梳理。同时,也在其中穿插了搜集史料与整理史料的基本方法。对于初学者以及研究者都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柴德赓(1908—1970),字青峰,浙江诸暨人。著名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民国时历任辅仁大学历史系教授、白沙女子师范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柴先生的一生,有将近四十年从事于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是陈垣史学的主要传人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柴先生的著述和讲义得以不断出版,有《史籍举要》、《史学丛考》、《资治通鉴介绍》等。
修订本感言 // 001
修订本前记 // 003
一版序 // 005
前言 // 009
上编 // 001
纪传体类 // 003
一 《史记》 // 003
二 《汉书》 // 016
三 《后汉书》 // 024
四 《三国志》 // 037
五 《晋书》 // 047
六 《宋书》 // 056
七 《南齐书》 // 065
八 《梁书》、《陈书》 // 069
九 《魏书》 // 075
十 《北齐书》 // 084
十一 《周书》 // 088
十二 《隋书》 // 093
十三 《南史》、《北史》 // 097
十四 《旧唐书》 // 105
十五 《新唐书》 // 110
十六 《旧五代史》 // 117
十七 《新五代史》 // 121
十八 《宋史》、《辽史》、《金史》 // 126
十九 《元史》 // 148
二十 《明史》 // 156
附:《清史稿》 // 164
下编 // 167
编年体类 // 169
一 《资治通鉴》 // 169
二 《续资治通鉴长编》 // 188
三 《三朝北盟会编》 // 190
四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 192
五 《续资治通鉴》 // 193
六 《明实录》、《清实录》 // 194
纪事本末类 // 197
一 《通鉴纪事本末》 // 197
二 《宋史纪事本末》 // 200
附:《元史纪事本末》、《续通鉴纪事本末》 // 203
三 《明史纪事本末》 // 203
四 《左传纪事本末》 // 206
政书类 // 209
一 “十通” // 210
1.《通典》 // 210
2.《通志》 // 217
3.《文献通考》 // 221
附:乾隆时所修“六通”和《续皇朝文献通考》 // 224
二 会要 // 224
1.《唐会要》、《五代会要》 // 224
2.《宋会要辑稿》 // 227
3.《西汉会要》、《东汉会要》 // 230
4.《三国会要》 // 232
5.《明会要》 // 233
三 其他 // 234
传记类 // 239
一 分类专书 // 240
二 以朝代为主的传记 // 249
三 地区性传记 // 255
四 个人专传 // 256
地理类 // 259
一 地图 // 259
二 地志 // 261
三 水道 // 265
四 都邑 // 268
五 边疆 外国 // 271
后记 // 276
修订本后记 // 278
第二段评价: 我通常对历史类的书籍持保留态度,因为很多所谓的“史籍”读起来枯燥乏味,充斥着密密麻麻的人名和事件罗列,让人昏昏欲睡。但是,这本书的序言和引言部分给我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象。作者的笔触非常生动,仿佛在讲述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而不是冰冷地陈述事实。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没有急于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去切入历史的脉络,这让我对后续的阅读充满了信心。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对史料的尊重和考证的严谨性,即便是故事化的描述,也让人感觉到背后扎实的学术功底,而非空穴来风的杜撰。
评分第五段评价: 作为一名业余的古代文化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一本书的“可读性”与“专业性”之间的平衡。很多专业书籍因为术语过多,门槛太高,让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而通俗读物又往往在深度上有所欠缺。我期待这本书能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绝佳的契合点。从我初步翻阅的几页来看,它似乎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它在保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使用了相对流畅和现代的语言进行阐释,使得复杂的概念也能被普通读者所理解。如果它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将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常备参考书,无论是深入研究还是闲暇翻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第三段评价: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是冲着它在学术圈内的口碑去的。我周围的几位研究古代文献的朋友都极力推荐,他们强调这本书在梳理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关键脉络上做到了前人未及的精准和洞察力。虽然我个人的专业背景与此领域关联不深,但我相信一个被专业人士反复称赞的作品,其价值一定是毋庸置疑的。我正在寻找关于某一特定历史转折点的权威参考,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且深入的解读视角,而非停留在表面泛泛而谈的论述。对于想要系统学习某一领域知识的读者来说,这种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读物,永远是最好的起点。
评分第四段评价: 这本书的目录结构设计得非常巧妙,层级分明,逻辑清晰得令人赞叹。我花了不少时间研究这个目录,发现作者在章节安排上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它不是简单地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是似乎在构建一个围绕核心主题的知识网络。有些章节标题使用了非常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方式,立刻激发了我的求知欲,让我忍不住想立刻翻到那一页去寻找答案。这种结构上的精心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乐趣,避免了信息过载带来的迷茫感。好的结构是好书的骨架,这本书的骨架看来是十分强健有力。
评分第一段评价: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无可挑剔,内页的排版疏密有致,阅读起来非常舒适。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内容,但光是翻阅的体验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封面采用的那个复古的字体和略带磨损的纹理处理,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历史的洪流之中,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我特别留意了它的印刷质量,字迹清晰锐利,没有任何重影或模糊的地方,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上是下了大功夫的。对于我这种对实体书有情怀的读者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这本书的内涵也能像它的外表一样精致而深刻。
评分1 解释
评分1 解释
评分02.[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此时史籍甚微,未足成类也。”
评分2 出处
评分正版书物流快
评分[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铭著於景钟,名称垂于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
评分1 解释
评分柴德赓先生的史籍举要,很不错的一本书,详实值得一看
评分图书质量很好,内容也很棒,物流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