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石鑒定與評價

寶玉石鑒定與評價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耿 著
圖書標籤:
  • 寶石鑒定
  • 玉石鑒定
  • 寶玉石
  • 寶石評估
  • 玉石評估
  • 鑒定
  • 評估
  • 珠寶
  • 礦物
  • 收藏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46561
版次:1
商品編碼:1180844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1-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212
字數:35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教材適閤作為高等學校相關課程的配套教材,也適閤從事寶玉石相關工作的人員及對寶玉石感興趣的讀者閱讀參考。
  1.《寶玉石鑒定與評價》作者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師,寶石學博士,有著多年相關課程的授課經驗,並且多次奔德國、英國等地從事寶石相關的研究工作,具有紮實的專業功底。  2.《寶玉石鑒定與評價》為全彩色印刷,全部使用作者自己拍攝的大量圖片,直觀展示寶石的特徵,深入淺齣,力求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統一;著重強調肉眼等條件下對寶石的基本鑒定和質量評價。

內容簡介

  作為寶石學的入門教材,《寶玉石鑒定與評價》通過鑒定和質量評價(欣賞)兩個部分,分彆迴答人們在日常見到寶石時常問的兩個問題:是真的寶石嗎?值錢嗎?由此切入,引導讀者學習。教材的主要特色為全部使用編著者自己拍攝的圖片直觀展示寶石的特徵,並全彩色印刷,深入淺齣,力求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統一;著重強調肉眼等條件下對寶石的基本鑒定和質量評價。本教材分為入門和進階兩個部分,第1~8章內容為肉眼鑒定與質量評價,第9章內容為進階選學的實驗室鑒定部分,分彆針對初學者和深入學習者。本書首先介紹瞭寶石的基本概念及分類、寶石鑒定的原理、肉眼鑒定寶石的方法,然後分彆對鑽石、有色單晶寶石、玉石、有機寶石做瞭詳細介紹,後介紹瞭寶石的評價和實驗室常規鑒定儀器及使用,附錄收錄瞭常見寶石的參數、商業名稱等,方便學習者查找。  《寶玉石鑒定與評價》適閤作為高等學校相關課程的配套教材,也適閤從事寶玉石相關工作的人員及對寶玉石感興趣的讀者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李耿,  寶石學博士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珠寶學院講師。中國國傢注冊珠寶玉石質量檢驗師  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珠寶學院任教,主講《寶石鑒定與欣賞》、《鑽石學》、《閤成寶石與人工晶體》、《有色寶石學》等本科課程。  錄製有北京學院路教學共同體《寶玉石鑒定與評價》等視頻課程  獲英國皇傢寶石協會寶石學證書  英國皇傢寶石協會注冊鑒定師會員(FGA)、認證培訓教師(Accredited Tutor)  2009年獲德國德意誌學術交流中心(DAAD)青年學者奬學金,赴德國美因茨大學進行學術訪問,研究寶石礦物學  2008年,2011-2012年,獲中國國傢留學基金委(CSC)211大學“青年骨乾教師齣國研修”項目奬學金,赴德國美因茨大學進行學術訪問,研究寶石礦物學

內頁插圖

目錄

1 寶石定義、命名和分類/001
1.1 寶石的概念/002
1.2 寶石的分類/005
1.2.1 天然珠寶玉石/006
1.2.2 人工寶石/007
1.3 寶石的優化和處理/009
1.3.1 優化和處理的方法與目的/009
1.3.2 優化/010
1.3.3 處理/010
1.4 寶石的價值及其影響因素/011
1.4.1 寶石的價值/011
1.4.2 影響寶石價值的因素/011
1.5 生辰石/012
2 寶石鑒定的原理/015
2.1 晶體與非晶體/016
2.1.1 晶體與非晶體/016
2.1.2 光學均質體與非均質體/017
2.2 寶石的光學性質/018
2.2.1 顔色/019
2.2.2 光澤/020
2.2.3 透明度/022
2.2.4 亮度/023
2.2.5 色散(火彩)/023
2.2.6 特殊光學效應/024
2.2.7 發光性/025
2.2.8 非均質體寶石的光學性質/026
2.3 寶石的力學性質/027
2.3.1 硬度/027
2.3.2 解理/029
2.3.3 斷口/030
2.3.4 韌度/030
2.3.5 相對密度/031
2.4 寶石的其它性質/031
2.4.1 熱學性質/031
2.4.2 電學性質/031
2.4.3 磁性/032
2.5 寶石中的包裹體/032
3 肉眼鑒定寶石的方法/034
3.1 肉眼鑒定的內容和方法/035
3.2 寶石光學特徵的肉眼觀察/036
3.3 寶石力學特徵的肉眼觀察/040
3.4 寶石切工特徵的肉眼觀察/041
3.5 寶石包裹體的肉眼觀察/044
3.6 寶石其它性質的觀察/044
4 鑽石/046
4.1 鑽石的特徵/047
4.1.1 應用曆史與傳說/047
4.1.2 基本性質與分類/047
4.1.3 主要鑒定特徵/048
4.1.4 優化處理/049
4.1.5 閤成鑽石/050
4.1.6 産地/050
4.1.7 保養/051
4.2 鑽石的主要仿製品/051
4.2.1 鑽石的天然仿製品/051
4.2.2 鑽石的閤成仿製品/052
4.3 鑽石的琢型/055
4.3.1 標準圓鑽琢型/055
4.3.2 花式琢型/057
4.4 鑽石的4C分級/057
4.4.1 鑽石的顔色分級/058
4.4.2 鑽石的淨度分級/059
4.4.3 鑽石的切工分級/060
4.4.4 鑽石的剋拉重量分級/062
4.4.5 鑽石的4C分級證書/062
5 有色單晶寶石/064
5.1 紅藍寶石/065
5.1.1 應用曆史與傳說/065
5.1.2 基本性質/066
5.1.3 主要肉眼鑒定特徵/067
5.1.4 優化處理/067
5.1.5 閤成/068
5.1.6 産地/070
5.1.7 質量評價/071
5.2 祖母綠、海藍寶石和綠柱石/073
5.2.1 祖母綠/074
5.2.2 海藍寶石/078
5.2.3 綠柱石/079
5.3 貓眼、變石和金綠寶石/080
5.3.1 貓眼/081
5.3.2 變石/083
5.3.3 變石貓眼/084
5.3.4 金綠寶石/084
5.4 尖晶石/085
5.4.1 應用曆史與傳說/085
5.4.2 基本性質/085
5.4.3 主要肉眼鑒定特徵/086
5.4.4 外觀相似寶石/086
5.4.5 閤成/086
5.4.6 産地/087
5.4.7 質量評價/087
5.5 碧璽/087
5.5.1 應用曆史與傳說/087
5.5.2 基本性質/087
5.5.3 主要肉眼鑒定特徵/089
5.5.4 外觀相似寶石/089
5.5.5 優化處理/091
5.5.6 産地/092
5.5.7 質量評價/092
5.6 石榴石/093
5.6.1 鎂鋁榴石/094
5.6.2 鐵鋁榴石/095
5.6.3 錳鋁榴石/096
5.6.4 鈣鋁榴石/097
5.6.5 鈣鐵榴石/099
5.7 坦桑石/100
5.7.1 應用曆史與傳說/100
5.7.2 基本性質/100
5.7.3 主要肉眼鑒定特徵/101
5.7.4 外觀相似寶石/102
5.7.5 優化處理/102
5.7.6 質量評價/102
5.7.7 産地/102
5.8 橄欖石/103
5.8.1 應用曆史與傳說/103
5.8.2 基本特性/103
5.8.3 主要肉眼鑒定特徵/104
5.8.4 外觀相似寶石/104
5.8.5 産地/105
5.8.6 質量評價/105
5.9 水晶(石英)/106
5.9.1 應用曆史與傳說/106
5.9.2 基本性質/106
5.9.3 主要肉眼鑒定特徵/107
5.9.4 外觀相似寶石/109
5.9.5 優化處理/109
5.9.6 閤成/109
5.9.7 質量評價/110
5.10 長石/111
5.10.1 月光石/113
5.10.2 天河石/114
5.10.3 日光石/115
5.10.4 拉長石/116
5.10.5 紅色長石(“太陽石”)/117
5.11 托帕石/118
5.11.1 應用曆史與傳說/118
5.11.2 基本特徵/118
5.11.3 主要肉眼鑒定特徵/119
5.11.4 優化處理/119
5.11.5 質量評價/120
5.12 其它常見單晶寶石/120
5.12.1 鋰輝石/120
5.12.2 透輝石/121
6 玉石/123
6.1 軟玉(和田玉)/124
6.1.1 應用曆史與傳說/124
6.1.2 基本性質/124
6.1.3 主要肉眼鑒定特徵/125
6.1.4 外觀相似寶石/127
6.1.5 優化處理/128
6.1.6 質量評價/128
6.1.7 産地/129
6.2 翡翠/130
6.2.1 應用曆史與傳說/130
6.2.2 基本性質/130
6.2.3 主要肉眼鑒定特徵/131
6.2.4 外觀相似寶石/131
6.2.5 優化處理/132
6.2.6 質量評價/134
6.3 歐泊/136
6.3.1 應用曆史與傳說/136
6.3.2 基本性質/136
6.3.3 主要肉眼鑒定特徵/137
6.3.4 優化處理/137
6.3.5 拼閤/137
6.3.6 閤成/138
6.3.7 質量評價/138
6.3.8 産地/138
6.4 玉髓和瑪瑙/139
6.4.1 應用曆史與傳說 /139
6.4.2 基本性質/139
6.4.3 主要肉眼鑒定特徵/140
6.4.4 優化處理/141
6.4.5 質量評價/141
6.5 綠鬆石/142
6.5.1 應用曆史與傳說/142
6.5.2 基本性質/142
6.5.3 主要肉眼鑒定特徵/143
6.5.4 外觀相似寶石/143
6.5.5 優化處理/144
6.5.6 閤成/144
6.5.7 質量評價/144
6.5.8 産地/145
6.6 青金石/145
6.6.1 應用曆史與傳說/145
6.6.2 基本性質/145
6.6.3 主要肉眼鑒定特徵/146
6.6.4 優化處理/146
6.6.5 閤成/146
6.6.6 質量評價/147
6.6.7 産地/147
6.7 蛇紋石玉(岫玉)/147
6.7.1 應用曆史與傳說/147
6.7.2 基本性質/147
6.7.3 主要肉眼鑒定特徵/148
6.7.4 優化處理/148
6.7.5 質量評價/149
6.8 其它常見玉石/149
6.8.1 葡萄石/149
6.8.2 查羅石/150
6.8.3 獨山玉/151
6.8.4 虎睛石和鷹眼石/152
6.8.5 石英岩/153
6.8.6 孔雀石/153
6.8.7 菱錳礦(紅紋石)/154
6.8.8 螢石/155
6.8.9 黑曜岩(天然玻璃)/156
7 有機寶石/157
7.1 珍珠/158
7.1.1 應用曆史與傳說/158
7.1.2 成因和養殖/158
7.1.3 基本性質/159
7.1.4 主要肉眼鑒定特徵/160
7.1.5 優化處理/161
7.1.6 相似品及仿製品/162
7.1.7 珍珠的質量評價/162
7.2 珊瑚/163
7.2.1 應用曆史與傳說/163
7.2.2 成因/163
7.2.3 基本性質/163
7.2.4 主要肉眼鑒定特徵/164
7.2.5 優化處理/165
7.2.6 相似品及仿製品/165
7.2.7 質量評價/166
7.3 象牙/166
7.3.1 應用曆史與傳說/166
7.3.2 成因/166
7.3.3 基本性質/167
7.3.4 主要肉眼鑒定特徵/167
7.3.5 優化處理/168
7.3.6 相似品與仿製品/168
7.4 琥珀/169
7.4.1 應用曆史與傳說/169
7.4.2 成因/169
7.4.3 基本性質/169
7.4.4 主要肉眼鑒定特徵/170
7.4.5 優化處理/170
7.4.6 仿製品/170
7.4.7 質量評價/171
7.5 貝殼/171
7.5.1 應用曆史與傳說/171
7.5.2 成因/171
7.5.3 基本性質/172
7.5.4 主要肉眼鑒定特徵/172
7.5.5 優化處理/173
8 寶石的評價/174
8.1 有色單晶寶石的評價/175
8.2 玉石的評價/177
8.3 有機寶石的評價/179
9 寶石實驗室常規鑒定儀器的使用/181
9.1 鑒定儀器/182
9.1.1 放大鏡/182
9.1.2 鑷子/182
9.1.3 顯微鏡/183
9.1.4 偏光鏡/184
9.1.5 寶石摺射儀/185
9.1.6 二色鏡/186
9.1.7 分光鏡/187
9.1.8 濾色鏡/188
9.1.9 紫外熒光燈/189
9.1.10 靜水力學天平/189
9.2 寶石的綜閤鑒定/190
9.3 寶石的證書/192
附錄/193
附錶1 寶石的常見商用名稱錶/193
附錶2 寶石的簡明鑒定特徵錶(按摺射率索引)/195
附錶3 寶石常見的優化處理方法及其鑒定特徵/210
附錶4 寶石常見的閤成方法及鑒定特徵/211
參考文獻/212

前言/序言


《寶石學原理與實踐》 這是一本係統介紹寶石學基礎理論與實際操作的專業讀物。本書深入淺齣地闡述瞭寶石的形成、物理化學性質、光學特性以及在地質學中的意義。讀者將在這裏瞭解到,從地殼深處到我們日常佩戴的飾品,寶石是如何經曆漫長的地質演化過程,並具備其獨特的內在美與價值。 本書的特色在於其嚴謹的科學體係與豐富的實踐指導相結閤。在理論部分,我們詳細解析瞭各種寶石的主要分類,包括礦物寶石(如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翡翠等)和有機寶石(如珍珠、珊瑚、琥珀等),並逐一介紹它們的晶體結構、硬度、密度、摺射率、多色性、吸收光譜等關鍵鑒定指標。這些參數是理解寶石特性、區分真僞的基礎。 在實踐操作方麵,本書提供瞭詳盡的指導,涵蓋瞭寶石鑒定所需的各項技術和方法。從宏觀的觀察,如顔色、光澤、透明度、包裹體等,到微觀的儀器分析,如顯微鏡下的包體形態,紫外熒光反應,紅外光譜,拉曼光譜以及X射綫衍射等。本書不僅介紹瞭這些儀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更結閤大量的實物圖片和案例,指導讀者如何運用這些工具,準確地識彆寶石的種類,判斷其天然或人工閤成的屬性,以及發現常見的優化處理現象。 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對各種寶石的産狀、産地、開采曆史以及相關的地質背景也進行瞭深入探討。瞭解寶石的“傢世”,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其稀有性與價值,並能從更宏觀的角度把握寶石市場的動態。同時,本書也關注瞭寶石的評價標準,從淨度、顔色、切工、剋拉重量這“4C”標準齣發,詳細講解瞭如何根據這些標準對鑽石進行分級,並延伸到對其他寶石價值評估的考量因素,如質地、工藝、稀有度等。 本書還包含瞭一係列關於寶石保養、修復以及當前寶石學研究前沿的介紹。我們強調科學的保養方法對於延長寶石壽命的重要性,並普及瞭常見的修復技術。此外,對納米寶石、人造寶石的最新發展,以及寶石數據庫的建設等內容,也為讀者展現瞭寶石學領域不斷進步的麵貌。 《寶石學原理與實踐》適用於對寶石學感興趣的專業人士,如珠寶鑒定師、寶石商、珠寶設計師、收藏傢,同時也非常適閤作為高等院校寶石學、地質學、材料學等相關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書。對於普通愛好者而言,本書也將是一扇通往絢麗多彩寶石世界的窗口,幫助您在欣賞和選購寶石時,擁有更專業、更自信的視角。 本書旨在培養讀者獨立思考、科學分析的能力,使其能夠掌握一套完整、係統的寶石鑒定與評價方法,並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我們相信,通過閱讀本書,您將能更深刻地理解寶石的奧秘,發現隱藏在其中的自然之美與曆史之韻。

用戶評價

評分

一直以來,我都對那些晶瑩剔透、閃爍著迷人光芒的寶石充滿瞭嚮往,但現實是,我既不懂鑒彆,又怕被坑。直到我入手瞭《寶玉石鑒定與評價》這本書,我纔感覺自己終於有瞭底氣。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從寶石的物理性質、化學成分,到各種寶石的鑒定方法、市場價值評估,幾乎無所不包。我特彆喜歡書裏關於“如何使用放大鏡和濾色鏡進行鑒定”的部分,作者詳細介紹瞭各種鑒定工具的使用方法,並結閤實際案例,演示瞭如何通過放大鏡觀察寶石的內部特徵,例如包裹體、生長紋、裂隙等,以及如何使用濾色鏡來區分某些相似的寶石。我甚至跟著書裏的步驟,自己嘗試著用小放大鏡去觀察傢裏的幾件首飾,雖然不能和專業鑒定師相比,但確實能發現一些以前從未注意到的細節。書中對於“評價寶石的四大要素:顔色、淨度、切工、重量(4C)”的講解,更是讓我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這四個要素,而是深入分析瞭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如何平衡這四個要素來達到最佳的價值。比如,書中提到,對於一些體積較小的寶石,即使淨度稍有不足,但如果切工極佳,也能展現齣令人驚艷的火彩,從而提升其整體價值。這本書讓我明白,評價寶石是一個綜閤性的過程,需要多方麵的考量,而不是簡單地盯著某一個指標。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世界充滿好奇的旅行者,我總喜歡在旅途中尋找當地獨特的寶藏。在一次東南亞的旅行中,我被那些精美的寶石和玉器深深吸引,但又苦於缺乏專業的知識。迴國後,我偶然發現瞭《寶玉石鑒定與評價》這本書,它簡直就是我旅行中的“遺憾彌補器”。書中對各種寶石的産地、特徵、文化象徵都有詳細的介紹,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我在旅途中看到的那些寶物。比如,在書中讀到關於緬甸翡翠的章節,瞭解到“種”、“水”、“色”的含義,以及不同産地的翡翠為何有不同的特點,我纔恍然大悟,原來之前在市場上看到的那些綠色石頭,竟然有著如此豐富的內涵。書裏還提到瞭很多關於寶石的“傳說”和“故事”,這些內容讓寶石不僅僅是冰冷的礦物,而是承載著曆史和文化的“精靈”。我還記得,在書中看到關於“星光效應”的介紹,作者詳細解釋瞭這種光學現象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哪些寶石會産生這種效果,還配有大量的圖片,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那些在光綫下閃耀的“星星”。這本書讓我覺得,每一次的寶玉石鑒定,都是一次對大自然的探索,一次對曆史的追溯,一次對文化的體驗,它讓我的旅行充滿瞭更多的意義和樂趣。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拿到《寶玉石鑒定與評價》這本書,我還有點擔心它會不會太過於學術化,讀起來會枯燥乏味。畢竟,寶石鑒定聽起來就是個非常專業、甚至有點“高冷”的領域。但齣乎意料的是,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異常親切,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朋友在耐心地嚮你傳授他的獨門秘籍。作者在講解各種鑒定方法時,沒有使用過於晦澀的專業術語,而是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比如,在介紹寶石硬度時,他沒有簡單地羅列莫氏硬度錶,而是通過“用一塊寶石去劃另一塊寶石,如果硬的能留下劃痕,說明它的硬度更高”這樣直觀的實驗來幫助我們理解。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穿插瞭大量的“實戰技巧”和“避坑指南”。比如,在介紹閤成寶石和仿冒品時,作者詳細列舉瞭各種常見仿冒手段,並教我們如何從顔色、光澤、內部特徵等方麵進行辨彆,這對於像我這樣經常在網上購物的消費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記得有一次在網上看到一款價格非常誘人的“藍寶石”,本來差點就下手瞭,後來想起書裏說的“天然藍寶石通常帶有絲狀或針狀包裹體,而閤成的則可能非常純淨,或者有圓形氣泡”,再對照圖片仔細一看,果然發現瞭端倪。這本書的實用性真的沒話說,它不僅教會瞭我“是什麼”,更教會瞭我“怎麼辦”,讓我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寶石的奧秘,而不是盲目聽信他人的說法。

評分

這本《寶玉石鑒定與評價》簡直就是我踏入寶玉石世界的一本“聖經”!我一直對那些溫潤內斂的玉石,或是火彩耀眼的寶石心生嚮往,但無奈知識淺薄,每次去市場都像個任人宰割的“小白”。直到我遇到這本書,纔感覺自己終於有瞭一雙“慧眼”。書裏對各種主流寶石的介紹,從産地、硬度、密度到摺射率、吸收光譜,都介紹得無比詳盡,而且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列錶,而是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和實際案例來闡述。比如講到鑽石的火彩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說“閃閃發光”,而是通過描述光綫在鑽石內部的摺射、反射以及色散,生動地解釋瞭為什麼鑽石能呈現齣令人目眩神迷的七彩光芒,還用瞭“像無數顆小星星在跳舞”這樣的比喻,讓人一下子就明白瞭。對於翡翠,更是下瞭血本,從“種”、“水”、“色”、“工”等多個維度進行瞭深入剖析,還特彆提到瞭“行傢看種,外行看色”的諺語,並詳細解釋瞭其中的道理。我尤其喜歡書裏關於“玉石的包漿”的章節,雖然之前我以為包漿隻是老物件的一種“時光痕跡”,但書中卻深入淺齣地解釋瞭包漿的形成原理,以及它對玉石價值的潛在影響,這讓我對那些經曆瞭歲月洗禮的古玉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敬畏。而且,書裏還配有大量的實物圖片,那些高清、細節豐富的照片,讓我能夠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的寶石特徵一一對應,大大提高瞭學習效率。我甚至能通過圖片,辨彆齣一些細微的晶體結構和包裹體,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傳授瞭知識,更點燃瞭我對寶玉石探索的熱情,讓我不再畏懼市場,而是充滿瞭自信和好奇。

評分

我曾有幸在一次珠寶展會上,聽一位資深的寶玉石鑒定師講座,他推薦瞭這本《寶玉石鑒定與評價》。當時我隻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下,沒想到它給我帶來的驚喜是如此之大。書中的內容,我感覺遠超齣瞭我當初的預期。它不僅是一本關於鑒定方法的工具書,更像是一部寶玉石的“百科全書”,涵蓋瞭從礦物形成到市場流通的各個環節。我尤其看重書裏對“寶石的文化意義”的闡述,作者並沒有迴避這個相對“軟”的方麵,而是將其與寶石的物理屬性巧妙地結閤起來。比如,在介紹玉石時,書中不僅僅講瞭它的化學成分和硬度,還深入探討瞭玉在中國文化中的象徵意義,如“仁”、“德”、“玉石皆美”等,這讓我對一塊普通的玉石産生瞭更深的文化認同感。此外,書裏關於“如何解讀寶石證書”的部分,也極具指導意義。作者詳細解釋瞭證書上各項指標的含義,以及不同機構頒發證書的差異,這讓我在購買昂貴的寶石時,能夠更加清晰地理解其價值所在,並能有效識彆一些“水分”過多的證書。我記得有一次在網上看到一款號稱“D色VVS1”的鑽石,但價格卻異常便宜,我立刻查閱瞭書裏關於鑽石顔色和淨度分級的章節,結閤證書上的信息,發現瞭一些矛盾之處,最終放棄瞭購買,避免瞭損失。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寶玉石鑒定,不僅僅是學習一門技術,更是在學習一種文化,一種對自然之美的敬畏和對曆史的傳承。

評分

我一直覺得,買寶石就像是在“開盲盒”,雖然眼前所見是美的,但背後的真實價值卻很難捉摸。《寶玉石鑒定與評價》這本書,就像是給我打開瞭“盲盒”的一把鑰匙,讓我能夠更自信地麵對市場。書中的內容,從寶石的基礎知識,到各種具體的鑒定技巧,再到市場價值的評估,都寫得非常係統和深入。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如何識彆仿冒品和閤成寶石”的部分,作者列舉瞭市麵上常見的各種仿冒手段,並教我們如何從顔色、光澤、內部特徵、硬度等多個維度進行辨彆。比如,書中提到,很多閤成的彩色寶石,其顔色往往過於均勻,缺乏天然寶石應有的“色根”或“色帶”,而且可能含有圓形的“氣泡”包體。我曾經在網上看到一款價格非常誘人的“貓眼石”,本來心動瞭,但想起書裏說的,天然貓眼石的“貓眼效應”通常不是非常完美,而且會有一些細小的包裹體,於是仔細對比圖片,發現那款“貓眼石”的貓眼綫非常銳利,而且內部異常乾淨,最終放棄瞭購買。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教會瞭我鑒彆技術,更在於它培養瞭我一種審慎、客觀的鑒賞態度,讓我不再盲目追求“低價”,而是更加注重寶石本身的品質和價值。

評分

作為一名對收藏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愛好者,我一直夢想著能夠淘到一些有價值的寶玉石,但苦於沒有門路,隻能在古玩市場和各類展會上“碰運氣”,結果往往是撿漏不成,反而被一些“贋品”套路。幸好,我發現瞭《寶玉石鑒定與評價》這本書,它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尋寶嚮導”,為我指明瞭方嚮。書中的內容組織得非常有序,從基礎的寶石學知識入手,逐步深入到各種寶石的鑒彆要點和市場行情。我最喜歡的是書裏關於“寶石的優化處理”那一章,作者詳細介紹瞭各種常見的優化處理方法,比如染色、充填、熱處理等等,並教我們如何通過肉眼或者簡單的工具來識彆這些處理痕跡。我記得有一次在市場看到一塊標著“高品質”的紅寶石,價格比市場價低很多,我當時就有點懷疑,迴傢後立刻翻閱瞭這本書,對照著書裏描述的“燒紅”處理特徵,發現那塊紅寶石果然有著異常均勻的顔色和缺乏天然包裹體,從而避免瞭一次“踩坑”。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的鑒定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培養瞭我一種審慎、客觀的鑒賞態度。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價值往往隱藏在細節之中,需要我們用知識和經驗去發掘,而不是被錶麵的光鮮所迷惑。如今,我再也不敢輕易相信那些“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瞭,而是帶著這本書提供的知識,更加有信心地去探索寶玉石的世界。

評分

我是一名珠寶設計師,平時工作經常需要接觸各種寶石,但說實話,之前我對寶石的瞭解更多停留在“好看”的層麵,對於它們的真實價值和品質判斷,往往依賴於供貨商的說法。這本《寶玉石鑒定與評價》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救星”!書中的內容涵蓋瞭寶石學的方方麵麵,從基礎的礦物學知識,到各種寶石的物理化學性質,再到市場價值的評估體係,都有極其詳盡的論述。我尤其欣賞書裏關於“寶石的內含物”的分析,作者並沒有簡單地說“有瑕疵就不好”,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種類、不同形態的內含物對寶石價值的影響,有些內含物甚至還能成為寶石的“身份證明”。比如,在講到祖母綠時,書中詳細介紹瞭“三相包體”的形成過程,以及它在鑒定天然祖母綠中的重要作用,還配有大量的微距照片,讓我能清晰地看到這些微小的“宇宙”是如何在寶石內部孕育的。此外,書中關於“寶石評價體係”的部分,也為我打開瞭新的視野。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大小”、“顔色”、“淨度”的組閤,而是將寶石的稀有性、工藝、文化價值等都納入考量,形成瞭一個更加全麵和立體的評估模型。這對於我理解市場定價、與客戶溝通以及更好地進行設計創作,都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我感覺讀完這本書,我不僅能更準確地判斷寶石的品質,還能更深刻地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和價值。

評分

這本書《寶玉石鑒定與評價》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座知識的寶庫,我每天都在裏麵“挖寶”。我一直對色彩斑斕的寶石,尤其是彩色寶石,充滿瞭好奇,但市麵上關於它們的專業書籍卻相對較少,而且很多都過於冷門。這本書的齣現,可以說是填補瞭我的一個重要空白。它係統地介紹瞭各種彩色寶石,從常見的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到一些比較小眾的碧璽、海藍寶石、坦桑石等等,都進行瞭詳盡的描述。我特彆喜歡書裏關於“寶石的顔色成因”的解釋,作者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結閤具體的寶石種類,講解瞭金屬離子緻色、元素缺陷緻色等原理,讓我明白瞭為什麼同樣的礦物,會呈現齣如此豐富多彩的顔色。比如,書中解釋紅寶石的紅色是因為鉻離子的存在,而藍寶石的藍色則是因為鐵和鈦離子的結閤,這讓我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瞭更深的認識。而且,書中還詳細介紹瞭不同彩色寶石的“理想顔色”以及影響其價值的因素,比如,對於祖母綠,除瞭綠色,它還有“油綠”、“翠綠”等不同層次的綠色,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價值。這本書還特彆強調瞭“産地”對於寶石價值的影響,比如緬甸抹榖的紅寶石、斯裏蘭卡的藍寶石,之所以名聲顯赫,不僅僅是因為它們的顔色和淨度,還因為它們獨特的産地特徵和悠久的曆史文化。我感覺讀完這本書,我不僅能辨彆寶石的真僞,更能理解它們背後的價值,甚至能體會到不同産地寶石所蘊含的獨特“風情”。

評分

我是一名對古董和收藏品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平時也喜歡在一些拍賣會上“淘寶”。在一次機緣巧閤下,我看到一本名為《寶玉石鑒定與評價》的書,便買來一讀。這本書的內容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震撼,它遠遠超齣瞭我對於“鑒定”的理解。它不僅涵蓋瞭各種寶石的物理和化學特性,更深入地探討瞭寶石的曆史淵源、文化內涵以及市場流通的各個環節。我尤其看重書中關於“寶石的優化處理”的章節,作者詳細列舉瞭各種常見的優化處理方法,如染色、充填、熱處理等,並教我們如何通過觀察寶石的細微特徵來識彆這些處理痕跡。這對於像我這樣經常接觸到一些“老物件”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還記得有一次,在一次小型拍賣會上,看到一塊據說是“古老的和田玉”,但總感覺顔色過於均勻,細節之處有些疑慮。迴傢後,我立刻翻閱瞭這本書,對照著書中關於“染色的玉石”的描述,發現那塊玉石果然有一些異常的痕跡,從而避免瞭一次“打眼”。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收藏,不僅僅是看其錶麵的光鮮,更重要的是理解其內在的價值和曆史的沉澱,而這本書,正是幫助我撥開迷霧、看清本質的明燈。

評分

還可以正在看

評分

正版!印刷精美!內容豐富,係統地介紹瞭寶石鑒定評價的各種方法

評分

還可以正在看

評分

正版圖書,活動很給力。

評分

正版!印刷精美!內容豐富,係統地介紹瞭寶石鑒定評價的各種方法

評分

還沒開封,內容很感興趣,快遞給力

評分

正版!印刷精美!內容豐富,係統地介紹瞭寶石鑒定評價的各種方法

評分

很多寶石都有介紹不過都很片麵,基礎講一下,多而不精。

評分

還沒開封,內容很感興趣,快遞給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