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造海:香港建筑1945-2015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发表于2025-01-18
营山造海:香港建筑1945-2015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营山造海:香港建筑1945-2015》一书建立了战后香港建筑研究的框架,对香港的建筑设计和开发实践做出归纳和总结,为中国现代和当代建筑研究增添新鲜的材料和话题。对于希望了解香港建筑史的建筑师、建筑学师生、发展商、政府、学者及广大公众而言,都是非常有益的参考。
二战后至今的70年是香港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地位特殊的城邦城市,香港在战后的成长轨迹既不同于英国其他殖民地的道路,又和中国内地城市的发展迥然相异。这一份独特性也烙印在城市建筑由萌芽走向成熟的过程之中。
《营山造海:香港建筑1945-2015》一书聚焦战后70年来香港建筑的形成、机制、事件、作品和人物。介绍了战后重建的求存拮据和1980年代的起飞辉煌,涉及公共建筑、公共屋邨建设,也谈到私人开发项目,同时记录了1950年代在香港实践的建筑师以及战后成长起来的本土代表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作品。
薛求理博士,在中国和美国从事建筑实践三十余年,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任教。著有十本专著和百余篇论文,包括《中国建筑实践》(Building Practice in China)(1999,2009)、《建造革命——1980年来的中国建筑》(Building a Revolution: Chinese Architecture Since 1980) (2006,2009)、《全球化冲击:海外建筑设计在中国》(2006)、《世界建筑在中国》(World Architecture in China) (2010) 等书。其研究论文发表于Journal of Architecture,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Research, Urban Desig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Design, Habitat International, Cities等国际学术期刊和中国的《建筑学报》、《建筑师》、《新建筑》等杂志。其论著在海内外被广泛引用。薛氏的研究兴趣为亚洲及大中华当代建筑和实践、高密度环境的设计对策。
★这是一本系统论述战后香港建筑的著作,70年来香港建筑是20世纪世界建筑最璀璨的篇章之一,作者聚焦作为高密度城市的香港的建筑设计和形式的演变,香港建筑的辉煌和面临的挑战跃然书中。
——郑时龄(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意大利罗马大学名誉博士)
★本书纵观香港70年来的建筑活动及建设变化,井然有条。其观察细致且独到。本书精彩的着眼点是将香港历史长河中的建筑师,按其身份来源不同分类,他们的设计作品各异,百花齐放。香港建设活动频繁,但理论方面却比较薄弱。要了解香港70年来的建筑文化,好坏成败,请细心阅读该书。
——钟华楠(香港建筑师学会前会长、 香港大学、同济大学荣誉教授)
★建筑为什么没有像其他许多高雅艺术那样, 完全被现代公众边缘化?是因为它牵涉到改善大众住宅的质量,在高密度城市中创造公共空间,用法规保障居民的安全,通过公民参与合理化规划决策,并积累数据为设计研究提供基础。香港在这些方面特别值得其他地区的建筑师学习。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正确的视角。
——缪朴(建筑师、美国夏威夷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致谢
前言
第一篇 政府牵头的现代化
第 1 章 战后复兴 重拾秩序 收拾残局 / 大师规划 /1950 年代香港的转型 / 创新的设计
第 2 章 公共屋邨计划 城市卫生和安置难民 / 公屋类型演变 / 公共屋邨规划 / 房屋协会 / 乌托邦的理想
第 3 章 设计力量在香港 大型设计公司 / 华人建筑师 / 从上海到香港 / 培养生力军
第 4 章 公共建筑 香港大会堂 / 沙田大会堂 / 香港文化中心 / 文化博物馆 / 海防博物馆 / 市政大厦的突破 湿地公园 第二篇 拥塞城市的特殊问题
第 5 章 建筑条例的演进 香港建筑规管起源 / 控制密度 / 小面积之扰 / 使高密度变得合理有效
第 6 章 经济起飞下的全球化建筑 怡和大厦 / 合和中心 / 香港会会所 / 汇丰银行 / 中国银行 / 力宝中心 /交易广场 / 太古广场 /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 香港国际机场 /商场建筑 / 全球化建筑
第 7 章 校园建筑 香港理工大学 / 香港城市大学 / 香港浸会大学 / 香港大学 / 香港科技大学 / 香港岭 南大学和香港教育学院
第 8 章 本土建筑师的崛起 1970 年代以来 /21 世纪的一代
第 9 章 为高密度寻求答案 综合巨构和铁路村庄 / 沙田市中心 / 九龙湾站 / 中环站 / 九龙站 / 奥运站 / 青衣站 / 东涌站 第三篇 永续发展
第 10 章 寻根和保护——海港、记忆到新建 保卫“我们的海港” / 两个码头 / 活化利用旧建筑 / 绿色建筑
第 11 章 追求卓越——走向公民建筑 中央图书馆和设计竞赛 / 西九龙文化区 / 校园建筑 / 城市土地的新功能 / 设计“香港制造” 香港建筑大事年表 1945—2015
参考文献
插图来源
索引——走向公民建筑
中央图书馆和设计竞赛 / 西九龙文化区 / 校园建筑 / 城市土地的新功能 / 设计“香港制造”
香港建筑大事年表 1945—2015
参考文献
插图来源
索引
摘自第3章《设计力量在香港》
19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大陆易帜,香港来了一批中国内地的建筑师,主要来自上海,如甘洺、徐敬直、范文照、朱彬、陆谦受等,他们的实践与原来大陆移来香港的主顾有密切联系,给香港带来许多新的理念和空气。关于他们的成就,在王浩娱(2008)、吴启聪、朱卓雄(2007)的论文和书籍中已经有大量详细的论述。据王浩娱的研究,此一阶段大陆移民香港的建筑师有67人。1949年时,华人在建筑师数量中占52%;到1955年时,达到70%,主要是因为从大陆来港的华人建筑师。本章在引用现有资料的同时,补充作者调查搜集的材料和感想。
甘洺先生(Eric Cumine,1905—2002,在上海时中文名为甘少明)是1950至1970年代香港重要的建筑师。他1905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苏格兰人,建筑师。他除说英语外,操流利的上海话和广东话。1925年20岁时,从伦敦AA建筑学院毕业,加入其父的公司克明洋行。1928年,他设计的德义大楼(Denis Apartment)在上海公共租界建成,这栋大楼位于静安寺路(现今南京西路)和卡德路(石门二路)转角交界处。(图3.27)
占地面积2 563平方米,建筑面积11 774平方米,建筑9层,局部10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层为商店,楼上为公寓。平面沿马路弧形展开,外墙贴褐色面砖,突出竖向线条,是典型的艺术装饰(Art Deco)风格建筑,二层墙面有挑出的雕花座。这栋建筑在当时是高标准的公寓,历经85年,现在依然住着很多居民,站立在周围尽是21世纪时髦摩天大楼的南京西路上,德义大楼丝毫不显逊色。此楼完成时,甘先生23岁;同年,巴马丹拿设计的上海和平饭店和香港尖沙嘴的半岛酒店落成。抗战期间,由于甘洺的英国身份,他曾被关押于江苏龙华的盟国侨民集中营。1946年,甘洺参与了国民政府大上海计划的编制。(图3.28)
1949年,甘洺到香港开设事务所,他的公司到1956年已有30多人,其中包括一些相当能干的中外建筑师,如后来协助李嘉诚在加拿大开拓房地产业的名建筑师郭敦礼(Stanley Kwok)和下文将提到的张肇康先生。从1949到1987的38年间,甘洺建筑师事务所完成的项目,包括香港和澳门的12座大型酒店、73幢大小不同的住宅、29幢办公大楼,以及700个其他类型的建筑项目。这些建筑在当时都是香港引以为豪的作品,如公共屋邨中的北角邨、苏屋邨规划,铜锣湾嘉兰大厦、油麻地信义会真理堂、邵氏片厂行政楼、香港大学图书馆、中环希尔顿酒店、澳门葡京赌场等。
位于油麻地窝打老道上的信义会真理堂,建成于1962年。这一区有面向马路的教堂、教会所辖中学、住宅楼。教堂前临繁忙的窝打老道,信众入门厅后,底层是活动室,上楼才是教堂主厅,可容纳750人,其中楼座有150人。信众拾级而上,可以滤去都市的烦嚣。大厅的结构为拱起的混凝土门架,开间为4米,五跨,跨度为24米。圣坛的背后,是彩色玻璃窗。外立面上,教堂的微拱形和钟楼连为一体,全是白色粉刷,两个大尖拱连成图案,内镶深色面砖。这一立面处理,和香港其他教堂都很不一样。(图3.29)
甘洺先生早期在上海设计德义大楼,遵循了艺术装饰的路线。来到香港后,采用更加功能性的现代主义,只是在偶有的机会才实践一下艺术装饰的风格,如上述的教堂邻街立面。1960年间,他设计香港大学图书馆,在高厅中设计夹层,摆放书架和阅览桌,立面则是大玻璃窗。港大的图书馆,简单的材料和平面,灵活的布局,和1960年代英国院校所建的图书馆十分相似。他在山顶和南区设计的多层高级公寓(Friston & Balmacare,1959;Carolina Garden, 1964;Luginsland Apartment, 1965),一梯两户,两厅三房、厨房厕所摆得四平八稳,客厅和主次卧室皆有阳台,各卧室有壁橱。厨房向后开门,有大工作露台通往后面的佣人房和工人厕所,而工人则走自己的后楼梯,和主人家互不干扰。(图3.30)此设计和他30年前在上海的设计十分相似。这样的平面,可能面积会比较大,却是十分合理,和欧美的公寓或住宅有相通之处。甘先生于1981年出版了一本书,介绍香港的文化习俗,主要是写给外国人看的通胜词典,其中许多条目写到了他自己和同时代的城市建筑,写得机智,画得风趣。
……
香港开埠于19世纪。许多战前甚或1950年代的建筑,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之际被拆除了。战后的重建和拓展,主要依循现代主义的经济、实用原则,和西方1950年代的现代主义潮流一致。在21世纪的发展浪潮和不断推高的房屋和土地需求的压力下,现存的战前建筑极少,许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正在消失,硕果仅存的建筑则面临被推倒的威胁。重建更高密度的建筑,在市场和土地经济的推动下,有着巨大的诱惑力,而现有法律对近50年来当代建筑的保护,几乎束手无策。这些情形,使笔者感到对香港1950年代以来的建筑进行整理和研究的紧迫感。而下列一些萦绕心头的问题,进一步促成了本书的形成:
-殖民地最后50年及回归以来,香港建筑的面貌是怎样的?
-哪些是这段时期的里程碑开发/建筑?突出的人物和公司有哪些?
-重要建筑是如何设计和建造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香港建筑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线索?欧美的现代主义如何影响到香港?
-香港建筑为何呈现这样的面貌?又如何容纳港城的多样性生活?
-香港建筑如何贡献于中国、亚洲和世界?
关于香港城市规划和建造的书籍和文章已有许多(详见下文介绍),但关于战后香港建筑的系统整理和有份量的著作,尤其是英文作品,尚未出现。笔者在中国当代建筑研究的领域(少量也涉及香港)已经发表了几本中英文专著和数十篇文章及书之章节,希望将研究扩展到包括香港在内的大中华地区,使得中国大陆和香港在同一时期的建筑可以进行比对、分类和借鉴。通过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期望建立战后香港建筑研究的框架,为这一城市的建筑历史研究作出贡献。继往开来,为中国现代和当代建筑研究增添新鲜的材料和话题。香港建筑的研究,在实际的层面,可以为香港的建筑设计和开发实践做出归纳和总结,便于建筑师、发展商、政府、学者和公众参考。香港建筑在高密度开发、设计、管理和建筑开发控制等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些问题,可望为中国各地城市的建筑实践和政府管理,提供实用的参考和借鉴。
——薛求理
营山造海:香港建筑1945-2015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营山造海:香港建筑1945-2015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营山造海:香港建筑1945-2015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营山造海:香港建筑1945-2015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营山造海:香港建筑1945-2015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