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發展史·商周文字捲

中國文字發展史·商周文字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誌基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文字史
  • 商周文字
  • 甲骨文
  • 金文
  • 文字學
  • 曆史語言學
  • 古代漢語
  • 中國古代文化
  • 考古學
  • 漢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7526594
版次:1
商品編碼:11838789
包裝:精裝
叢書名: 中國文字發展史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56
字數:86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中國文字發展史》由我國著名文字學專傢臧剋和教授主持,多位有影響力的專傢學者曆時5年共同編撰而成,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近期齣版。該項目是國傢齣版基金項目、上海高校服務國傢重大戰略齣版工程。

《中國文字發展史》含:《商周文字捲》、《秦漢文字捲》、《魏晉南北朝文字捲》、《隋唐五代文字捲》、《民族文字捲》,總共300萬字,在廣泛收集材料進行調查的基礎上,采用高度量化的統計分析方法,對中國文字的發展演變進行斷代調查和描述,科學地呈現瞭我國各個重要時期的文字發展規律,關注發展的係統性以及影響發展的因素和環境,係統地構建中國文字發展史。

內容簡介

《商周文字捲》深入統計到商周各期各類文字資料的字頻、構件、結構、體態等層次的數據。首次完成先秦文字發展史的斷代研究。數據充分,分析科學,著眼係統,在先秦文字發展研究史上,稱得上是一次整體突破。

作者簡介

叢書主編
臧剋和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導,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國傢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科研基地)主任。

本捲著者
劉誌基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導,上海市重點學科華東師大“漢語言文字學”(第二期)學科帶頭人,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副主任,中國文字學會理事,國際標準化組織(IRG)古漢字字符集國際標準研製專傢組成員

目錄

緒論 /1

字頻篇

第一章 簡論甲骨文字頻的兩端集中現象 /10
 第一節 本研究的意義與方略 /10
 第二節 統計結果與甲骨文字頻的兩端集中現象 /12
 第三節 甲骨蔔辭的文獻特點與甲骨文字頻的兩端集中 /14
 第四節 甲骨文兩端集中字頻特徵的斷代意義 /18

第二章 西周金文字頻的再認識 /26
 第一節 西周金文字頻統計及斷代意義分析 /26
 第二節 高頻集中於少數字的原因分析 /76
 第三節 低頻字多字數集中的原因分析 /83

第三章 戰國齣土文獻字頻的初步研究 /86
 第一節 字頻統計的材料篩選及其統計數據 /87
 第二節 不同文獻類型字頻狀況比較研究 /95
 第三節 戰國齣土文獻字頻特點及其斷代意義 /102
 第四節 國彆地域差異與字頻差異 /104

第四章 古文字文獻類型的字頻解讀 /110
 第一節 殷商甲骨文與銅器銘文的字頻比較研究 /111
 第二節 鍾銘與鼎銘的字頻比較研究 /135
 第三節 楚簡各類文獻的字頻比較研究 /154

第五章 先秦齣土文獻字頻狀況的古文字研究認識價值 / 282
 第一節 古文字發展程度的測查標尺 / 282
 第二節 字詞關係的係統呈現 / 284
 第三節 “專字”現象的放大鏡 / 286
 第四節 文字地域差異的宏觀凸現 / 289
 第五節 文字與語言對應程度斷代差異的清晰摺射 / 291
 第六節 文獻類型語言文字特徵的客觀反映 / 293

結構篇

第一章 字頻視角的古文字“四書”分布發展研究 / 298
 第一節 殷商甲骨文“四書”分布及其初步分析 / 300
 第二節 西周金文“四書”分布及其分析 / 302
 第三節 戰國文字“四書”分布及其分析 / 306
 第四節 先秦漢字“四書”分布演變析要 / 310

第二章 偏旁分析視角的先秦形聲字發展定量研究 / 313
 第一節 有關材料與方法的交代說明 / 314
 第二節 先秦各時段形聲字及偏旁的數量統計 / 318
 第三節 先秦各斷代形聲字及聲符義符的數量比較研究 / 346

變異篇

第一章 簡說古文字異體字的發展演變 / 354
 第一節 關於古文字異體字判定的相關說明 /354
 第二節 殷商甲骨文的異體字的統計分析 / 358
 第三節 西周金文異體字的統計分析 / 369
 第四節 戰國文字異體字研究 / 382

第二章 偏旁視角的楚簡文字內部差異研究 /397
 第一節 關於“偏旁”調查的相關說明 / 398
 第二節 “偏旁”異形調查結果整理 / 400
 第三節 偏旁差異量化分析 / 452

第三章 古文字書寫避復的發展演變 / 466
 第一節 “書寫避復”界定 / 466
 第二節 甲骨文同辭同字異構避復之研究 / 469
 第三節 西周金文同銘同字異構避復研究 / 492
 第四節 楚簡“文字避復”研究 / 506
 第五節 古文字書寫避復的認識價值 / 524

類型篇

第一章 先秦齣土文獻語料類型的發展演變論題概說 / 541
 第一節 目標與意義 / 541
 第二節 理論淵源 / 542
 第三節 話題的判斷與字義分類 / 543

第二章 殷商甲骨文用字分類與語料類型 / 553
 第一節 用字義類數量分布概述 / 553
 第二節 話語熱點分析 / 556
 第三節 小屯南地甲骨蔔辭話語熱點存在狀況的總體評估 / 572

第三章 西周金文的字詞分類與語料類型 / 573
 第一節 用字義類數量分布概述 / 573
 第二節 話語熱點分析 / 577
 第三節 《銘文選》西周銘文話語熱點存在狀況的總體評估 / 645

第四章 包山楚簡的字詞分類與語料類型 / 647
 第一節 用字義類數量分布概述 / 647
 第二節 話語熱點分析 / 651
 第三節 《包山楚簡》話語熱點存在狀況的總體評估 / 678

第五章 郭店楚簡的字詞分類與語料類型 / 680
 第一節 用字義類數量分布概述 / 680
 第二節 話語熱點分析 / 685
 第三節 《郭店楚簡》話語熱點存在狀況的總體評估 / 712

第六章 睡虎地秦簡字詞分類與語料類型 / 713
 第一節 用字義類數量分布概述 / 713
 第二節 話語熱點分析 / 718
 第三節 《睡虎地秦簡》話語熱點存在狀況的總體評估 / 757

第七章 先秦齣土文獻“虛字”用字的發展演變 / 758
 第一節 代詞 / 758
 第二節 副詞 / 764
 第三節 連詞 / 774
 第四節 語氣詞 / 779
 第五節 “虛字”類總論 / 783

第八章 先秦齣土文獻話語熱點狀況分析的意義價值 / 784
 第一節 為齣土文獻語料分類價值定位探索瞭一種可行性方式 / 784
 第二節 有助於齣土文獻語料屬性特點的認定 / 786
 第三節 有助於立足文獻話語熱點程度為相關研究閤理定位 / 788
 第四節 有助於斷代齣土文獻語言的內部差異分析以及資源優化整閤 / 795

餘論:古文字數字化研究之得失與前瞻 / 796
 一 情勢與機遇 / 797
 二 開拓與提升 / 798
 三 問題與不足 / 803
 四 前瞻與期待 / 806

電子附錄(內容見光盤)
字頻篇:
1-1-1:《〈漢英對照甲骨文今譯類檢〉用字頻率錶》 /
1-1-2:《〈小屯南地甲骨〉用字頻率錶》 /
1-1-3:《〈花園莊東地甲骨〉用字頻率錶》 /
1-1-4:《〈今譯〉、〈小屯〉、〈花東〉用字頻率錶》 /
1-1-5:《〈花東〉去前辭單字頻率齣處錶》 /
1-1-6:《〈小屯前辭、占辭用字齣處錶》 /
1-1-7:《〈小屯〉去前、占單字頻率錶》 /
1-1-8:《〈新蔡〉單字頻率錶》 /
1-1-9:《〈小屯〉用法不明一見字齣處一覽錶》 /
1-1-10:《〈小屯〉專名類一見字齣處錶》 /
1-1-11:《〈小屯〉普通詞類一見字齣處錶》 /
1-1-12:《西周金文GBK字頻率齣處錶》 /
1-2-1:《〈銘文選〉西周金文字頻錶》 /
1-2-2:《〈銘文選〉西周早期金文字頻錶》 /
1-2-3:《〈銘文選〉西周中期金文字頻錶》 /
1-2-4:《〈銘文選〉西周晚期金文字頻錶》 /
1-2-5:《〈銘文選〉西周早期與中期金文共用字頻率錶》 /
1-2-6:《西周早期金文用字而西周中期金文未見者》 /
1-2-7:《西周中期金文用字而西周早期金文未見者》 /
1-2-8:《銘文選西周中期與晚期金文共用字頻率錶》 /
1-2-9:《西周中期金文用字而晚期金文未見者》 /
1-2-10:《西周晚期金文用字而西周中期金文未見者》 /
1-2-11:《〈銘文選〉100頻次以上字用法統計錶》 /
1-3-1:《〈睡虎地秦簡〉法律文書單字頻率錶》 /
1-3-2:《戰國金文單字頻率錶》 /
1-3-3:《郭店楚簡1見字見於上博簡者》 /
1-3-4:《睡虎地秦簡節錄版字頭頻率錶》 /
1-4-1:《西周春鞦鼎銘用字頻率錶》 /
1-4-2:《西周春鞦鍾銘用字頻率錶》 /
1-4-3:《〈銘文選〉西周鼎銘文義類分布字頻錶》 /
1-4-4:《〈銘文選〉西周鍾銘文義類分布字頻錶》 /
1-4-5:《〈銘文選〉西周鼎銘文特有義類分布字頻錶》 /
結構篇:
2-1-1:《小屯》、《花東》用字結構分析 /
2-1-2:《西周金文結構分析字形》 /
2-1-3:《西周金文結構分析字形總量錶》 /
2-1-4:《楚簡象形字頻率齣處》 /
2-1-5:《楚簡指事字頻率齣處》 /
2-1-6:《楚簡會意字頻率齣處》 /
2-1-7:《楚簡形聲字頻率齣處》 /
2-1-8:《秦簡象形字頻率齣處錶》 /
2-1-9:《秦簡指事字頻率齣處錶》 /
2-1-10:《秦簡會意字頻率齣處錶》 /
2-1-11:《秦簡形聲字頻率齣處錶》 /
2-2-1:《西周金文形聲字不重復字形》 /
2-2-2:《西周金文聲符所齣字形》 /
2-2-3:《西周金文義符所齣字形》 /
2-2-4:《戰國楚簡文字聲符所齣字形》 /
2-2-5:《戰國楚簡文字義符所齣字形》 /
2-2-6:《秦簡文字聲符所齣字形》 /
2-2-7:《秦簡文字義符所齣字形》 /
變異篇:
3-1-1:《西周金文異體字錶》 /
3-1-2:《西周金文CJK擴展字頻率齣處錶》 /
3-1-3:《西周金文新造隸定字頻率齣處錶》 /
3-1-4:《西周金文原形字頻率齣處錶》 /
3-1-5:《〈戰國文字編〉楚文字錶》 /
3-1-6:《〈戰國文字編〉秦簡字錶》 /
3-1-7:《〈戰國文字編〉晉係文字錶》 /
3-1-8:《〈戰國文字編〉收齊係文字錶》 /
類型篇:
4-2-1:《小屯南地甲骨蔔辭用字義類分布》 /
4-3-1:《〈商周青銅器銘文選〉西周銘文用字義類分布》 /
4-4-1:《〈包山楚簡〉用字義類分布》 /
4-5-1:《〈郭店楚簡〉用字義類分布》 /
4-6-1:《〈睡虎地秦簡〉用字義類分布》 /

參考文獻 / 809

索引 / 812

後記 / 813

前言/序言


溯源正始:商周文字的璀璨星河 在中國悠久綿長的文明長河中,文字無疑是最為耀眼的一顆星辰。它不僅是信息傳遞的載體,更是思想傳承、文化積澱的基因。而中華文字的源頭活水,則深深地根植於商周時代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本書,《中國文字發展史·商周文字捲》,將帶領讀者穿越數韆年的時空隧道,深入探究中國文字在那段奠基性歲月裏波瀾壯闊的發展曆程,揭示商周文字如何從萌芽走嚮成熟,又如何為後世中華文明的璀璨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 殷墟驚夢:甲骨文的時代迴響 商代,一個籠罩著神秘麵紗的青銅時代,其文字的發現,如同考古學上的一場驚世駭俗的“破譯”。位於河南安陽的殷墟遺址,齣土瞭數以萬計的甲骨文,這些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如同一扇扇塵封已久的門,為我們打開瞭通往商代社會的大門。 本書將從甲骨文的發現與傳承講起,詳細介紹其齣土地點、主要內容、以及曆代學者對其進行的艱辛卓絕的考釋工作。我們將深入解析甲骨文的形體結構,探究其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造字方法,以及這些方法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應用特點。通過對甲骨文的字形演變、筆畫特點、書寫方嚮、以及章法布局的細緻分析,讀者將能直觀地感受到商代先民對世界萬物的觀察與記錄,以及他們樸素而生動的造物智慧。 更重要的是,本書將不再局限於對文字本身的解讀,而是將其置於商代政治、經濟、軍事、宗教、社會生活的廣闊背景之下。從祭祀占蔔的繁復儀式,到王室貴族的日常生活,從戰爭徵伐的壯烈場景,到農耕漁獵的辛勤勞動,甲骨文記錄下的每一個字,都承載著一段鮮活的曆史信息。我們將通過對占蔔蔔辭的深入解讀,還原商代君王如何以天命為憑,決策國事;通過對祭祀銘文的分析,理解商代社會森嚴的等級製度和對祖先神靈的敬畏;通過對戰爭記錄的梳理,窺探商代疆域的拓展和軍事力量的構成;通過對日常生活記錄的挖掘,感受商代人民的喜怒哀樂。 本書還將關注甲骨文的材質與書寫工具。龜甲、獸骨的選取,占蔔前後的處理,以及用於書寫的尖銳工具,無不體現著古人對占蔔活動的隆重與虔誠。我們將探討這些物質條件如何影響瞭甲骨文的字形和書寫風格,以及其所蘊含的工藝技術。 二、 金石為開:青銅銘文的時代宣言 與甲骨文的零散與私密不同,青銅銘文則以其莊重與宏大,書寫著商周時期更為公開和重大的曆史事件。當青銅器從禮器、兵器變成瞭承載文字的媒介,其意義便不僅僅在於器物的本身,更在於其所銘刻的“言”。 本書將著重探討商周青銅銘文的起源、發展和分類。我們將從最早的、帶有簡單族徽或契刻符號的青銅器談起,逐步深入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時期那些字數可觀、內容豐富的銘文。通過對殷墟齣土的商代青銅器以及各地齣土的西周青銅器(如毛公鼎、散氏盤、何尊等)的深入研究,本書將詳細解析青銅銘文的字形特點、書法風格及其演變。我們會對比甲骨文和青銅銘文在字形、筆畫、結構上的異同,分析二者在不同使用場景下的錶現差異。 本書將重點解讀青銅銘文的內容,揭示其在政治、軍事、經濟、法律、社會倫理等方麵的價值。我們將通過對冊命銘文的研究,瞭解周代分封製的確立與鞏固,以及諸侯對周天子的效忠;通過對賞賜銘文的分析,考察周代貴族之間的等級關係和財富分配;通過對約誓銘文的解讀,體會周代社會對契約精神的重視和對違約行為的懲處;通過對祭祀宴飲銘文的梳理,理解周代宗法製度的運行和禮樂文化的傳承。 本書還將探討青銅銘文的鑄造工藝。從銅的冶煉、閤金的配比,到模具的製作、澆鑄的過程,以及最後對銘文的雕刻與修飾,都體現瞭當時高超的青銅鑄造技術。我們將結閤考古發現,盡可能地還原青銅銘文從設計到最終呈現的完整流程,並分析這些工藝技術如何影響瞭銘文的清晰度和持久性。 三、 晉身文脈:商周文字的結構與體係 本書的核心,在於係統地梳理和呈現商周文字的發展脈絡,揭示其從初期形態嚮成熟文字體係的演進過程。 我們將詳細闡述商周文字的造字方法。在象形、指事、會意等基礎上,我們會重點分析形聲字的齣現及其發展。形聲字是漢字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標誌,其大量齣現不僅極大地豐富瞭漢字的錶達能力,也為漢字係統化、規範化奠定瞭基礎。本書將通過大量的實例,展示形聲字在商周時期的構成模式、聲旁和形旁的演變規律,以及其在構詞方麵的應用。 同時,本書將深入探討商周文字的字形結構和書寫規範。我們會對比不同時期的字形,分析其筆畫增減、偏旁閤並、結構調整等變化。例如,商代甲骨文的異體字較多,字形相對自由,而西周青銅銘文則逐漸趨於規範化、綫條化,齣現瞭早期的小篆特徵。我們將從結構演變的角度,揭示漢字從“圖畫性”嚮“符號性”的轉變過程。 本書還會關注商周文字的地域差異和風格演變。雖然甲骨文和青銅銘文是商周文字的主流,但我們也並非忽視各地零星發現的其他文字材料,例如部分簡牘、陶文等,它們可能為我們提供更全麵的視角。我們將分析不同地區、不同時期、不同載體的文字所呈現的風格差異,以及這些差異背後的曆史文化原因。 四、 文啓萬代:商周文字的曆史地位與深遠影響 本書的最後一章,將超越具體的文字分析,升華到對商周文字在中國文明史上的地位和影響的論述。 我們將強調商周文字作為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體係,其在中國文化傳承中的基石作用。如果沒有商周文字,我們今天所知的中華文明,很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正是這些古老的文字,將先民的經驗、智慧、信仰、思想,一代代傳遞下來,構成瞭我們民族文化的血脈。 本書將深入探討商周文字對後世漢字發展的影響。商周文字所確立的基本結構、造字原則、以及部分字形,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瞭後世漢字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到,從秦統一文字形成的小篆,到漢代的隸書、楷書,再到今天的印刷體,漢字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始終在商周文字的基礎上不斷演化,但其根基從未動搖。 此外,本書還將分析商周文字對周邊國傢文字的影響,例如東亞地區的漢字文化圈的形成,以及早期日語、韓語、越南語中漢字的使用情況。這說明瞭商周文字不僅是中國文明的瑰寶,也是東亞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結語: 《中國文字發展史·商周文字捲》,不僅是一部關於文字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中國文明起源、發展與傳承的書。通過對商周文字的深入解讀,我們得以觸摸到中華文明最古老、最堅實的脈搏,感受先民們的智慧與創造,理解我們為何是我們,以及我們從何而來。本書力求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結閤最新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以生動詳實的筆觸,為讀者呈現一幅波瀾壯闊的商周文字畫捲,讓 Those who read this book will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but also gain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profound and enduring brillian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也值得稱贊,這種厚重的學術著作,往往在視覺上會讓人感到壓抑,但此捲在版式的處理上明顯下瞭功夫。清晰的字形圖版、規範的引文標注,都體現瞭編者對讀者體驗的尊重。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它並未停留在對“字”本身的描摹,而是將文字形態的變化與社會結構的變化緊密地聯係起來,例如,周代禮樂製度的興起如何催生瞭更多規範化、程式化的銘文書寫,這一點分析得尤為透徹。它讓我明白,文字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符號係統,它是權力、等級、意識形態的載體。每當看到那些規整的“周頌”銘文,我就能聯想到周天子對天下諸侯的秩序宣示,那種無形的約束力通過刻在鍾鼎上的文字被無限放大。這種宏觀的視野,讓這部作品的價值遠超一般的工具書,它是一部研究早期中國社會治理與文化認同的密碼本。

評分

這部鴻篇巨製,光是“商周文字捲”這幾個字,就足以讓人對其中蘊含的磅礴氣象和深邃學問心生敬畏。我首先被它那嚴謹的學術態度所吸引,那些對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結構、演變脈絡的梳理,簡直是考古學傢和文字學傢手中的精妙手術刀。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親手觸摸到那些刻在龜甲獸骨上的刀痕,感受到三韆年前先民的智慧與信仰是如何通過綫條與符號被固定下來的。書中對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文字特徵的細緻對比,絕非簡單的羅列,而是將文字置於當時的社會、政治、宗教背景之下進行剖析,使得每一個符號都活瞭起來,不再是孤立的圖畫,而是那個時代精神的濃縮。特彆是對於一些疑難重字的考證,作者旁徵博引,引經據典,展現瞭令人嘆服的紮實功底,那種抽絲剝繭、層層遞進的論證過程,讓人在不自覺中領悟到文字演化的復雜與精妙。對初學者來說,它是一座巍峨的知識殿堂,令人望而生畏卻又心嚮往之;對資深研究者而言,其中提齣的新穎觀點和獨到見解,無疑提供瞭更多值得深思和辯駁的絕佳素材。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的震撼之感難以言喻,它帶來的不是知識點的堆砌,而是一種對“時間”和“記錄”的深刻反思。這種書通常給人以晦澀難懂的刻闆印象,但這本卻以一種近乎散文詩般的筆觸,將枯燥的考據轉化為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我特彆欣賞它在描述文字載體——那些青銅禮器和甲骨蔔辭——時的細膩描摹。想象著商王在祭祀時,麵對著刻滿蔔辭的牛胛骨,那種神聖而又充滿不確定性的氛圍,通過文字的描述躍然紙上。這種文學性的烘托,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使得一個對專業領域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領略到早期漢字那種稚拙卻蘊含著宇宙秩序的獨特美感。它不僅僅是一部文字史,更是一部展現早期華夏文明精神內核的史詩。每一次翻閱,都像是置身於那個青銅與火焰交織的時代,感受文字力量的初次勃發,那種激動人心的感覺,是其他任何曆史讀物都難以比擬的。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結構邏輯感到由衷的欽佩。它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故作高深,而是采用瞭一種非常清晰的層進式結構,從基礎的筆畫結構變化,過渡到詞匯的産生與意義的固化,最後深入到文本的篇章風格差異。這種邏輯梳理的嚴密性,使得即便是涉及大量的專業術語和復雜的考證過程,讀者也能保持思路的連貫。特彆是關於商代晚期與周代早期文字過渡期的論述,作者的處理非常審慎和客觀,既指齣瞭繼承性,也明確地標示齣創新點,避免瞭武斷的定論。這種不偏不倚、尊重史實的態度,是衡量一部優秀學術著作的重要標準。每當我感到睏惑時,總能在下一章找到更深入的解釋或更具說服力的例證,這種“引導式閱讀體驗”,讓學習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而非枯燥的記憶。

評分

說實話,我本來對這類專注於特定曆史階段文字的專著抱有一絲戒心,擔心內容會過於偏窄,難以引人入勝。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將商周時期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通過文字的演變這條獨特的河流,生動地展現瞭齣來。其中關於文字在宗教祭祀、戰爭動員、契約訂立等社會活動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分析,簡直是精彩絕倫。它讓我意識到,研究這些古老的符號,其實就是在研究早期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宇宙觀。作者的筆觸在宏大敘事與微觀細節之間切換自如,時而像一位嚴謹的考古學傢,精確測量每一個刻痕的深度;時而又像一位富有洞察力的曆史哲學傢,解讀這些綫條背後所承載的民族性格與文化基因。這是一部讀完後會讓人久久不能平靜,並對我們日常使用的漢字産生全新敬意的傑齣之作,絕對是相關領域內不可多得的瑰寶。

評分

完全是一個課題研究報告。

評分

完全是一個課題研究報告。

評分

專業的書籍,適閤研究方嚮人員閱讀。

評分

6666666666666666666666

評分

漢字是世界上通行麵最廣的文字.一種文字通行麵的廣瞎,是要由它通行地區的大小和其使用人數的多少來共同決定的,我國領土麵積世界第三,人口也有十億多,而其中事業漢語的又占百分之八十以上,這是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字所不能比的.漢字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曆史學傢告訴我們,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兩種,一種是楔形文字,距今5,500多年,又一是埃及的象形文字,大約距今4,100多年.而我們的漢字呢,從近年的考古資料可以看齣,漢字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韆年前,而且漢字的壽命是最長的,我們至今仍在使用它.漢字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它是獨立創造,獨立發展起來的文字.

評分

是我喜歡的內容'支持京東

評分

對京東的書。算是看不透。有券不給搶,嗬嗬...........

評分

買來送人的,包裝還不錯,每本的編纂者都不一樣~

評分

是我喜歡的內容'支持京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