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7-10岁 ★完整呈现“非常小子马鸣加”系列故事
★“大头儿子”作者郑春华原创经典作品,长大的“大头儿子”上学记
★全彩注音美绘版,适合低年级小学生独立阅读。
★配有“阅读笔记”专栏,增强小读者的阅读参与感,培养儿童边读书边记故事的好习惯。
《非常小子马鸣加》是一部校园成长小说,从儿童的视角,讲述了马鸣加上小学的故事。作者郑春华说:“‘马鸣加’是长大以后的‘大头儿子’。”在成功塑造了幼儿系列“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一对快乐父子的形象之后,“马鸣加”也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成长和阅读体验。马鸣加的故事更多地关注步入小学的孩子们的生活,真正走进儿童内心,面对如期而至的成长,孩子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每一个成长细节都会通过作者的笔端娓娓道来,给人以捧腹大笑的欢乐、欣喜的温暖和期待。
此次全新出版的“非常小子马鸣加”全集系列共10本,分三辑推出。按照马鸣加上小学1-3年级的时间顺序,悉心编排。
翻开小学生活里不期而遇的惊喜,拾起童年暖暖流过的时光。
内容简介
马鸣加,小个子、小眼睛,就像你所认识的刚入学的小男孩一样,淘气、调皮、捣蛋……这些特点都会在马鸣加的身上发现,不过他也是善良的、可爱的。《非常小子马鸣加》从马鸣加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说起,马鸣加认为上小学就和上幼儿园不一样了,妈妈是不能送到学校门口的,他一个人鼓足勇气,在离学校大概还有一百步远的地方,一个人背着书包去上学。他的同桌叫毛西文,马鸣加给她取了一个外号叫毛毛虫,她很生气,后来发现老师和同学都这样叫她,她也开始喜欢上这个外号了。马鸣加觉得高年级的总会欺负小的同学,有时候会把他们从球场中轰走,可是一次秋游,马鸣加和班级的同学们走散了,高年级的大哥哥却帮了他一个大忙……
作者简介
郑春华,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开始幼儿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中篇幼儿故事《紫罗兰幼儿园》《贝加的樱桃班》,幼儿诗集《圆圆和圈圈》,幼儿系列故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校园成长系列“非常小子马鸣加”“奇妙学校”等。
其代表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是我国优秀原创儿童文学的典范作品之一,畅销多年,由它改编的同名动画片已风靡全国,深受孩子们喜爱。
“非常小子马鸣加”系列,是郑春华写“大头儿子”长大以后的故事,送给小学生和将要成为小学生的小朋友们。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郑春华在她的《非常小子马鸣加》中,将马鸣加们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储之心底,深入思考,细细寻绎,抚爱不倦,流入笔端。马鸣加的故事,没有那种连峰叠浪般的大起大落,也没有那种戏谑搞笑的噱头;它像清澈见底的小溪缓缓地流着,这就是她这部作品的特色,这是细节的力量,是作家思考的力量。马鸣加的许多故事,无不是平凡的故事,但又无不是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成长中的喜,也有成长中的忧,还有成长中的痛。但读了马鸣加的每一篇故事,都让我们的心宁静而自由,以便真切地感受,深入地思考。这种审美阅读的快感,与阅读曲折的情节、淋漓的嬉笑是不同的,它带给人的是绵长的感动和细密的思考。
——金波(摘自《文学报》)
目录
《非常小子马鸣加1-成为小学生(彩色注音版)》
《非常小子马鸣加2-着急长大(彩色注音版)》
《非常小子马鸣加3-一年级集体照(彩色注音版)》
《非常小子马鸣加4-竹竿上的猫(彩色注音版)》
《非常小子马鸣加5-小老师马鸣加(彩色注音版)》
《非常小子马鸣加6-优秀学校(彩色注音版)》
《非常小子马鸣加7-逃跑的值日生(彩色注音版)》
《非常小子马鸣加8-坡上的奥特(彩色注音版)》
《非常小子马鸣加9-恐怖的经历(彩色注音版)》
《非常小子马鸣加10-长出两条飞毛腿(彩色注音版)》
精彩书摘
鞋子飞到灯泡上
这天气一暖和,马鸣加就爱出汗,这一出汗,马鸣加就爱脱衣服,这一脱衣服,马鸣加就感冒了。你瞧他的桌子底下,用过的面巾纸堆成了小山,同桌的刘纤纤朝小山似的面巾纸皱皱眉头,马鸣加就干脆又抽出一大张面巾纸,对着刘纤纤很夸张地大声擤鼻涕,数学老师看了马鸣加一眼,马鸣加这才罢休。
下课了,和马鸣加一个小队的男生徐洋,趁马鸣加坐在位子上擦鼻涕的时候,偷偷将马鸣加的两只鞋上的鞋带系在一起,然后悄悄地站到一边,等着看马鸣加出洋相。马鸣加站起来一迈步,当然朝前摔在地上,他抬头一看徐洋笑得最得意,便脱下一只鞋向他砸去,结果“砰”一声,鞋子飞到了灯上,把灯泡砸碎了,玻璃撒了一地。
这下不得了,所有的同学都过去看,只有马鸣加站在一边发呆,不,是害怕,他知道自己又闯祸了!
“是马鸣加!是马鸣加!”同学们都在报告老师,中队长妮妮已经在用扫帚扫地上的碎玻璃了。
“让他自己扫!”老师大声说。
马鸣加不声不响地走过去,接过扫帚扫起来。
“下一节课别上了,到我办公室里去站着!”老师说完看了看桌子上和地上还有没有碎玻璃,就转身走了。
马鸣加扫完了碎玻璃,把扫帚放到教室的门背后,一抬头忽然看见徐洋坐在他自己的位子上,眼睛不安地看着马鸣加。马鸣加好像想到了什么,他也朝徐洋看了看,然后走出教室到办公室去了。
“你的鞋子怎么会飞到灯上去的?”老师生气地问。
“我下次不扔了……”马鸣加低声说。
“我是问你怎么想起来把鞋子朝灯上扔的?”老师要搞清楚马鸣加为什么这么做。
马鸣加的脑子里又出现了徐洋不安的眼神:要是我现在向老师告发徐洋系鞋带的事情,老师肯定会放了我,去找徐洋算账,然后喊家长来呀,罚抄课文哪,这些倒霉的事情就都会落到徐洋的头上。可马鸣加觉得自己开不了这个口,因为他知道徐洋是闹着玩的,不是故意的。其实自己也不是故意砸灯的。可老师才不管故意不故意呢,老师只看结果:灯碎了,很危险;灯碎了,要赔钱。怎么办呢?
“我在问你呢!”老师忽然敲了一下桌子。
“我下次不扔了……”
老师一下转过身:“既然你不愿说实话,今天就请你家长来接你回家。”说完老师就开始批改作业,再也不问马鸣加什么话了。
我坚决不当叛徒!我决不出卖同学!
马鸣加这样决定以后,就坦然地站在一边发呆,咬指甲,擦鼻涕,东张西望。
天快黑的时候妈妈来了。
“你怎么会干出这么危险的事情?”妈妈盯着马鸣加的脸,好像不认识他一样。
只要老师在,我肯定不会说出来。
直到妈妈赔了钱,带着马鸣加一起走出老师办公室,马鸣加就立刻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完后叹了口气说:“你怎么总是这样!”
“马鸣加,对不起!马鸣加妈妈,对不起!”是徐洋,他没回家,在学校门外等着。
“我担心死了,担心老师会来找我。”徐洋说着,手不知不觉地拉住了马鸣加的袖子。
“怎么可能呢?我才不当叛徒哩!”马鸣加骄傲地回答。
“老师罚你抄课文了吗?我来帮你抄,老师肯定看不出来的!我模仿过我爸爸的签名老师都没看出来。”徐洋说得非常自信。
“没罚,就赔了钱。”马鸣加告诉他。
“多少?我还给你!”徐洋说着就把钱掏出来了。
“不要不要,灯泡又不是你砸碎的!”马鸣加抽回自己的手。
“那……这个星期的值日生我帮你做。”徐洋急切地说。
马鸣加吸着鼻涕笑了:“就一个星期?多一点儿嘛!”
徐洋夸张地前后甩甩胳膊:“我可怜的手臂呀!行,就三个星期吧!”
此时此刻马鸣加的妈妈默默地走在他们身后,默默地听着他们的对话,自己什么也没有说,不过从她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她在一边听,一边想,好像又一次明白了什么和理解了什么……
……
前言/序言
童年幻想的奇妙冒险:一套激发无限想象力的绘本精选 本套精选绘本,专为学龄前后的儿童设计,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拓展孩子的认知边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与情感认知能力。全套共计十册,每一本都代表着一次独特的探索旅程,内容涵盖了动物世界、自然奥秘、生活技能以及重要的情感教育。 第一册:《月亮上的小兔子》 本书带领孩子们进行一场梦幻般的夜间探险。故事的主角是一只充满好奇心的小兔子,它一直对高悬在夜空中的月亮充满了向往。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小兔子决定要亲自去看看月亮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故事详细描绘了小兔子如何准备这次“太空旅行”——用最轻的蒲公英绒毛做降落伞,用最甜的胡萝卜储备干粮。当它终于“到达”月亮时,孩子们会发现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景象:月亮不是一块冰冷的石头,而是一个由闪烁的星尘和温暖的奶酪构成的神奇国度。在那里,它遇到了温柔的夜莺和会唱歌的流星。 绘本通过柔和的蓝紫色调,营造出宁静而又充满魔力的氛围。它探讨了“想象力与现实的界限”,鼓励孩子们相信,最美好的事物往往存在于我们用心灵去观察时。书末,小兔子带着满载而归的星光和对夜晚的全新理解回到了家,教会孩子们珍惜每一个夜晚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第二册:《迷路的小恐龙和他的朋友们》 这是一本关于友谊、互助和勇气的成长故事。主角是一只刚刚学会走路的三角龙宝宝,它在一次追逐蝴蝶的过程中,不小心走出了熟悉的森林。 故事的叙事节奏明快,节奏感极强。小恐龙的迷失带来了初期的不安,但很快,它便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史前朋友:一只步伐稳健的腕龙爷爷,它用长长的脖子指引方向;一只擅长挖掘的甲龙小姐,她帮忙清理了挡路的藤蔓;还有一群会用叫声互相传递信息的翼龙伙伴。 插画风格采用温暖的大地色系,展现了郁郁葱葱的史前环境。重点在于表现“合作的力量”。当遇到困难时,不同的能力汇集在一起,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恐龙学会了辨认气味、倾听自然的声音,最终依靠朋友们的帮助,成功找到了回家的路。故事传递了一个核心信息:即使是最弱小的个体,在朋友的帮助下也能变得坚强。 第三册:《工厂里的颜色小偷》 本书将抽象的“颜色”概念与具体的“工业流程”巧妙结合,是一本生动的科普与艺术启蒙绘本。故事发生在一个生产彩色积木的玩具工厂。一天早晨,所有的颜料都神秘地消失了! 工厂的工程师——一只勤劳的猫头鹰博士——发现了一个“颜色小偷”的线索:一种会在不同材质间流窜的透明小精灵。为了找回颜色,小猫头鹰和孩子们一起踏上了“颜色寻踪之旅”。 绘本的视觉设计非常巧妙,在找回颜色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接触到原色、二次色混合的原理。例如,当小精灵经过红色和黄色的管道时,留下了橘色的痕迹。这不仅仅是一个冒险故事,更是一堂无需刻板说教的色彩学入门课。最终,颜色小偷并非恶意破坏,它只是想学习如何调配出最漂亮的颜色,它被孩子们的宽容和分享精神所打动,将颜色归还,并留下了如何创造新颜色的秘密配方。 第四册:《会飞的种子和它们的旅行计划》 聚焦于植物的生命周期和地理知识。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即将成熟的蒲公英种子,它们兴奋地讨论着各自的“旅行计划”。 每颗种子都有一个不同的梦想目的地:有的想去被阳光亲吻的山顶,有的想落在湿润的河边,还有的想看看人类居住的城市。书中细致地描绘了不同植物(如枫树、橡树、牵牛花)种子传播的方式——风力、水力、动物携带。 插画采用高清晰度的自然写实风格,辅以可爱的拟人化表现手法,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植物如何“播种未来”。通过种子的对话,孩子们了解了生存环境对植物成长的影响,以及为什么有些种子需要长途跋涉才能找到理想的家园。这是一个关于“耐心等待”和“生命延续”的优美寓言。 第五册:《我的情绪小怪兽:生气、开心与难过》 这是一本重要的情商教育绘本,旨在帮助低龄儿童识别并管理自己的情绪。书中的主角是一个可以随意变换颜色和形状的“情绪小怪兽”。 当小主角因为玩具坏了而感到愤怒时,小怪兽会变成一只浑身冒火、发出巨大吼声的红色怪物。当他获得礼物时,小怪兽则会变成轻盈的黄色蝴蝶。绘本没有将负面情绪定性为“坏事”,而是将其视为自然反应的一部分。 故事通过“给情绪命名”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情绪与自我之间的联系。它教会孩子,当愤怒的红色怪兽出现时,可以尝试深呼吸(就像给怪兽浇水),或者找一个安全的空间(像建造一个冷静角)。这种具象化的处理方式,让抽象的情绪变得可触摸、可管理。 第六册:《小宇航员的星图密码》 这是一次关于科学、逻辑思维和空间认知的冒险。主角是一个热爱天文的小男孩,他收到了一份来自遥远星系的“神秘信件”,信件的内容是一张由星座组成的密码图。 为了破解密码,小男孩需要学习基础的星座知识、识别行星的运行轨迹,并理解简单的方位概念。绘本的画面极具深度感和层次感,将太阳系、银河系以既科学又充满艺术美感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故事中穿插了许多关于牛顿、伽利略等科学家的“小知识点”,但都以轻松有趣的方式融入解谜环节。最终,密码被破解,发现那不是什么重大的宇宙秘密,而是他的奶奶寄来的一张生日祝福卡片,告诉他:宇宙的奥秘,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和心中。 第七册:《面包师的秘密配方:从麦穗到餐桌》 这是一本关于食物来源和劳动尊重的实践教育绘本。故事围绕一位总是做出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的面包师展开。 孩子们将跟随面包师的脚步,从春季的田野里观察麦苗的生长,到夏日里农夫的辛勤收割,再到秋季的面粉加工,最后在冬日的烘烤炉前看到成品出炉。 绘本的重点在于展现“链条上的每一步劳动都不可或缺”。面包师会带着小助手去拜访辛勤的农民、沉默的磨坊主、还有负责生火的帮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食物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汗水和技巧。最终,孩子们明白了,一块香甜的面包背后,凝聚了整个季节的努力。 第八册:《城市里的安静角落》 本书关注现代都市生活中“噪音污染”和“寻求内心平静”的主题。主角是一只生活在喧嚣大都市里的小猫,它感到世界太吵了。 故事通过强烈的对比手法来表现声音的层次:清晨刺耳的汽车鸣笛、白天的施工声、夜晚的电视噪音。小猫决定利用自己敏锐的听觉,去寻找城市中那些被忽略的“安静角落”。 它找到了图书馆厚厚的书墙、公园里树叶摩擦的沙沙声、老钟楼里精确的滴答声,以及博物馆里人们屏息凝神时的沉静。插画的色彩由灰暗、饱和度高的“噪音色”逐渐过渡到柔和、低饱和度的“宁静色”。这本书教会孩子们如何“有选择地聆听”,并在嘈杂的环境中,为自己创造出一方心灵的净土。 第九册:《如果我是一滴水》 这是一本关于水循环和环境责任的自然科学绘本。故事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跟随一滴水分子经历从海洋到云层、再到河流和最终汇入地下水的完整旅程。 绘本细致地描绘了水分子在不同形态下的体验:在海洋中作为巨大集体的一员时的广阔与无拘无束;在蒸发时轻盈飘升的奇妙感;在变成雪花时体验到的独特几何美感;以及在水管中旅行时的狭窄与急促。 故事的后半段,这滴水发现自己被不当的污染(如塑料微粒或废弃物)所困扰。这部分内容处理得非常温和,旨在引导孩子产生“保护水源”的初步意识,而不是制造恐惧。它强调了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共同资源,需要我们共同珍惜和呵护。 第十册:《一双神奇的旧鞋子》 这是一本关于珍惜物品和“旧物改造”的创造力培养绘本。主角发现了一双被遗忘在阁楼上的旧胶鞋。这双鞋子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充满了过去的记忆。 孩子们跟随小主人一起,尝试将这双旧鞋子赋予新的生命:刷洗干净后,它成了一个装满小石子的花园花盆;鞋带被拆下来,变成了制作风筝的骨架;鞋底被用来做印章,拓印出有趣的图案。 绘本的风格充满了怀旧和温暖的手作感。它展示了废物利用的无限可能,挑战了“新即是好”的消费观念。最终,这双旧鞋子虽然不再是用来行走的工具,但它以全新的面貌,成为了主人创作灵感的源泉。故事鼓励孩子们用创造力,为旧物赋予“第二次生命”。